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9 11: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At位于第七周期第VIIA族,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Cl强
C.卤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升高
D.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均呈酸性
2.溴化氢比碘化氢
A.键长短 B.沸点高 C.稳定性小 D.还原性强
3.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含中含有碘
B.服用含氢氧化铝成分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食盐加碘盐是防止人体缺碘而增加的营养强化剂,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用X射线照射胃部前服用硫酸钡
4.对于以下六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的中子数相等
B.和的中子数不相等
C.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D.和质量数相等,二者互为同位素
5.晶体硼由10B和11B两种原子组成,已知5.4克晶体硼完全转化为(硼烷)气体时,可得到5.6L(标准状态)硼烷,试计算该晶体硼中10B和11B两种原子的个数比
A.4∶1 B.1∶4 C.1∶3 D.2∶1
6.按Si、P、S、Cl的顺序,表现为递减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半径
C.非金属性 D.最高正价
7.下列气态氢化物中 ,最稳定的是
A.PH3 B.NH3 C.H2O D.H2S
8.元素X、Y、Z位于相同短周期,其最高及最低化合价如表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元素 X Y Z
最高、最低化合价 +7、-1 +6、-2 +5、-3
A.原子序数: B.原子半径:
C.稳定性: D.酸性由强到弱:
9.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 )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⑤(NH4)2CO3 ⑥NaAlO2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全部
10.某化合物(如图所示)可用作肥料,其中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且位于不同的周期,其中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VA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元素X、Y均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D.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4 molCa(OH)2反应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Cl4、C2H4、SiO2都只存在共价键,它们都是共价化合物
B.硫酸氢钠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
C.NH3和NCl3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时,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又有共价键的形成
12.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D的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输送D的单质的管道若发生泄漏,用A与B形成的化合物检查时会生成B的单质,并产生大量白烟;C与A可形成A2C、A2C2两种常见化合物;E的合金是目前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B
B.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化合物,均只含共价键
C.常温下,可以用E单质制成的容器来盛放浓ABC3溶液
D.加热条件下,E单质与D单质的反应产物,溶于A2C所得溶液可继续与E单质反应
1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甲酸的分子式:CH2O2 D.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填空题
1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①Cl2_______; ②Na2O2_______; ③NaOH________;④HCl________; ⑤H2O2________; ⑥MgF2_______
15.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Y为+2价,X为+5价,Z为-2价。X、Z两元素在化合物里组成的原子团为-3价,且有5个原子。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1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粒子有1个原子核,核中有17个质子,20个中子,核外有18个电子,该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 第IA族和第ⅦA族元素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③ 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④ 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⑤ 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引力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Mg(OH)2:____, N2:_______,NH4I: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2S:_______;H2O:_______。
17.Ⅰ.A与SO2属于等电子体(即具有相同的原子总数和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总数的微粒),常温下是一种无 色的气体,当冷却到77K时,变成橙红色液体。A的一种制备方法是:在真空中,将CuO和硫一起混合加热,可生成A,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
(1)写出上述制备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S2Cl2与CuO在100~400℃加热时也能生成A。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3)A也能在水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酸(但酸性都不强)。则这两种酸由强到弱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Ⅱ.A是有机羧酸盐HCOONa,B、C、D是常见化合物;A、B、C、D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其中B的碱性最强。X、Y是最常见的氧化物且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它们的晶体类型相同。C受热分解得到Y、D和X;B与C反应生成D和X。E由两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3,将E投入X中得到B和气体Z,Z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
(1)E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
(2)X的沸点比同主族同类型物质要高,原因是________。
(3)写出E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写出在D的饱和溶液中不断通Y析出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A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根据2A→P+H2↑得到P,P溶液中的阴离子通常用CaC12使之沉淀,P的化学式_________,此反应_________(填“是”或“否”)氧化还原反应。
18.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溶液和溶液
①向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直至过量:_______,_______。
②向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直至过量: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
(2)溶液和稀盐酸
①向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过量:_______,_______。
②向稀盐酸中滴入溶液:_______。
19.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写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X:_______,Y:_______。
20.已知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等内容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电负性 1.5 2.0 1.5 2.5 2.8 4.0 1.0
元素 Mg N Na O P S Si
电负性 1.2 3.0 0.9 3.5 2.1 2.5 1.7
试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可推知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元素的电负性指________;
(3)预测Br和I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关系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Li2O,A错误;
B.At位于第六周期第ⅥA族,非金属性比Cl弱,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Cl弱,B错误;
C.卤素单质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卤族元素从上到下相对分子质量越来越大,所以卤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升高,C正确;
D.N的气态氢化物NH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显碱性,O的气态氢化物若为H2O,显中性,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A.溴化氢中的溴原子半径小于碘原子半径,所以溴化氢的键长比碘化氢的短,故A正确;
B.溴化氢和碘化氢都是共价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沸点越高,所以溴化氢的沸点低于碘化氢的,故B错误;
C.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所以溴化氢比碘化氢稳定,故C错误;
D.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所以溴化氢比碘化氢还原性弱,故D错误;
故选:A。
3.A
【详解】A、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而食用加碘盐为KIO3,不能用来检验,故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与胃液中盐酸反应,服用含氢氧化铝成分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故B不符合题意;
C、食盐中加碘是为了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故C不符合题意;
D、在进行胃部透视时,为取得良好的检查效果,需要在检查之前服用“钡餐”,“钡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治疗胃酸过多常见有NaHCO3、Al(OH)3、Mg(OH)2等,这些物质都能够与盐酸反应,且自身性质相对比较温和,不会对胃黏膜等身体组织造成伤害。需注意NaHCO3不适用于胃溃疡以及胃穿孔患者,因其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加剧胃溃疡和穿孔症状。
4.A
【详解】A.和的中子数均为14,相等,选项A正确;
B.和的中子数均为8,相等,选项B错误;
C.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相同,位于第二周期ⅥA族,选项C错误;
D.和质量数相等,但为两种不同元素,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5.B
【详解】标准状况下,5.6L硼烷的物质的量是为5.6L÷22.4L/mol=0.25mol,所以硼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2=0.5mol,可求硼的相对摩尔质量是5.4g÷0.5mol=10.8g/mol,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所以10B和11B两种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是。
故选B。
6.B
【详解】A.Si、P、S、Cl属于同周期元素,元素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依次从左到右排布,依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A错误;
B.Si、P、S、Cl属于同周期元素,元素序数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B正确;
C.Si、P、S、Cl属于同周期元素,元素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依次从左到右排布,依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故C正确;
D.Si、P、S、Cl属于同周期元素,元素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依次从左到右排布,依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故D错误;
答案选B。
7.C
【详解】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在所给的非金属元素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2O;
答案选C。
【点睛】该题关键是明确氢化物的稳定性和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关系,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同主族原子序数越小非金属性越强。
8.B
【详解】X、Y、Z位于相同短周期,由化合价可知,X为Cl,则Y为S,Z为P,
A.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序数增大,则原子序数:X>Y>Z,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Z>Y>X,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则稳定性:HX>H2Y>ZH3,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由强到弱:HXO4>H2YO4>H3ZO4,故D正确;
故选:B。
9.A
【详解】①NaHCO3 属于弱酸酸式盐,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故①符合题意;
②Al2O3是两性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②符合题意;
③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③符合题意;
④Al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故④符合题意;
⑤(NH4)2CO3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水以及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氨水,故⑤符合题意;
⑥NaAlO2只与稀硫酸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⑥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0.C
【解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且位于不同的周期,则W是H元素,X是O元素,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VA族,则Y是P元素,Z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则Z是Ca元素,然后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是H,X是O,Y是P,Z是Ca元素。
A. H、O两种元素可形成H2O、H2O2,其中H2O2,既含有极性键,也含有非极性键,A错误;
B. P、O形成的化合物P2O5具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但由于吸收水分后产生的物质具有酸性,因此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B错误;
C. 氧元素的单质由O2、O3;磷元素的单质由白磷、红磷、紫磷、黑磷等,可见均有多种同素异形体,C正确;
D. 图示物质为Ca(H2PO4)2,1 mol Ca(H2PO4)2最多可以与2 molCa(OH)2发生反应产生Ca3(PO4)2和H2O,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及原子序数关系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题目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11.C
【详解】A.CCl4、C2H4、SiO2中只存在非金属元素,由于只存在共价键,因此它们都是共价化合物,A正确;
B.硫酸氢钠晶体溶于水,电离产生Na+、H+、,因此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B正确;
C.NH3中N原子与3个H原子形成共价键,H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不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
D.石墨是层状结构,层内碳原子之间,每个C原子与相邻的3个C原子形成共价键,层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金刚石是立体网状结构,每个C原子与相邻的4个C原子形成共价键,因此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时,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又有共价键的形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2.B
【分析】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D的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则D为Cl,氯气泄漏用A与B形成的化合物检查时会生成B的单质,并产生大量白烟,则A为H,B为N,C与A可形成A2C、A2C2两种常见化合物,则C为O;E的合金是目前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E为Fe。
【详解】A.原子半径:N>O,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非金属性:Cl>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l>N,A正确;
B.由H、N、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H4NO3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B错误;
C.常温下,浓HNO3溶液能使Fe发生钝化,故可以用Fe单质制成的容器来盛放浓HNO3溶液,C正确;
D加热条件下,Fe与Cl2的反应产物为FeCl3,FeCl3溶液可与Fe反应得到FeCl2,D正确;
答案选B。
13.A
【详解】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37,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选项A不正确;
B.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达8电子结构,H原子达2电子结构,其电子式为:,选项B正确;
C.甲酸的分子式:CH2O2,选项C正确;
D.氯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总数都是17,所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14.
【详解】①Cl2是由Cl原子与Cl原子通过共用一对电子对形成的双原子分子,其电子式为;答案为。
②Na2O2是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答案为。
③NaOH是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答案为。
④HCl是由H原子与Cl原子通过共用一对电子对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答案为。
⑤H2O2是由两个H原子和两个O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答案为。
⑥MgF2是由镁离子与氟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答案为。
15.Y3(XZ4)2
【详解】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Y为+2价,X为+5价,Z为-2价。X、Z两元素在化合物里组成的原子团为-3价,且有5个原子,所以该原子团应为XZ4,所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3(XZ4)2。
16. ④⑥
【详解】(1)某种粒子有1个原子核,核中有17个质子,20个中子,核外有18个电子,该粒子电子数比质子数多1个,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核中有17个质子,则为;
(2)① 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为共价化合物,①错误;
② 第IA族和第ⅦA族元素原子化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键,如HCl,②错误;
③ 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③错误;
④ 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如NaCl、KI等,④正确;
⑤ 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既有引力又有斥力,⑤错误;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Na2O2,⑥正确;
故答案为:④⑥;
(3)Mg(OH)2:由Mg2+和OH-构成,电子式为;
N2:两个N原子间形成三对共用电子,电子式为;
NH4I:由NH4+和I-构成,电子式为;
(4)Na2S:;
H2O:。
【点睛】在书写电子式时,首先应确定物质所属类别,弄清它是非金属单质,还是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共价单质或共价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对于离子化合物,要确定离子尤其是阴离子的组成,若阴离子是原子团,则还要确定阴离子内原子间的共价键数目;对于共价化合物,既要确定原子的相对位置,又要确定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等。对于一般的非金属原子来说,共用电子对数目=8一最外层电子数。对于H来说,只能形成一对共用电子。
17. CuO+3SS2O+CuS S2Cl2+CuOS2O+CuCl2 H2SO3 H2S 离子键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Na3N+3H2O==3NaOH+NH3↑ 2Na++CO32-+H2O+CO2═2NaHCO3↓ Na2C2O4 是
【详解】试题分析:Ⅰ.将CuO和硫一起混合加热,可生成A,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B应该是CuS,A应该是硫和氧的化合物,根据化学式S2Cl2,可猜测A是S2O,S2O与SO2是等电子体,故A是S2O。
(1)制备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3SS2O+CuS。
(2)S2Cl2与CuO反应生成S2O,根据元素守恒,另一种生成物是Cu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Cl2+CuOS2O+CuCl2。
(3)S2O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S2O能在水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两种酸性不强的酸,硫的化合价降低,则有0价和-2价,要形成酸则硫为-2价,是H2S,化合价升高可以是+4、+6价,要形成弱酸则为H2SO3,故生成的两种弱酸是H2SO3 和H2S。
Ⅱ.根据题中的信息知道B、C、D是有钠元素常见化合物,水溶液都显碱性,B的碱性最强,可能是NaOH,C、D可能是NaHCO3、Na2CO3;X、Y是最常见的氧化物且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可能是H2O、CO2,C受热分解得到Y、D和X;C应该是NaHCO3,D是Na2CO3,B与C反应生成D和X,故X是H2O,那么Y是CO2。Z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则Z的摩尔质量为0.76g·L-1×22.4L/mol=17g/mol,则Z是NH3,将E投入H2O中得到NaOH和气体NH3,可知E是Na和N组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83,则为Na3N。
(1)E是Na3N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是离子键。
(2)H2O点比同主族同类型物质要高,原因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3)Na3N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3N+3H2O==3NaOH+NH3↑。
(4)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析出NaHCO3是因为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离子方程式为:2Na++CO32-+H2O+CO2═2NaHCO3↓。
(5)根据原子公式守恒得到P是Na2C2O4,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物质种类的推断、质量守恒的运用。
18.(1)
(2)
【详解】(1)①向溶液中逐滴滴加少量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为:,滴加过量NaOH溶液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
②向溶液中逐滴滴加少量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过量溶液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③中2mol氯化铝能与6molNaOH溶液反应生成2mol氢氧化铝沉淀,其中1molAl(OH)3与剩余的1mol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偏铝酸钠,则离子方程式为:;
(2)①向溶液中逐滴滴入少量稀盐酸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过量稀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②向稀盐酸中滴入溶液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
19. 第四周期第ⅠA族 第五周期第ⅦA族
【详解】由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X位于第四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1,位于第ⅠA族,则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ⅠA族;由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Y位于第五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7,位于第ⅦA族,则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五周期第ⅦA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ⅠA族;第五周期第ⅦA族。
20. 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 衡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依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Br非金属性强于I,故Br的电负性比I大
【详解】题中按英文字母顺序列出14种元素的电负性,同时给出了提示:电负性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新信息)。而元素的性质是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已有的知识),所以元素的电负性也应髓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是解本题的关键。将表中14种元素仿周期表按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重新排列得:
元素 Li Be B C N O F
原子序数 3 4 5 6 7 8 9
电负性 1.0 1.5 2.0 2.5 3.0 3.5 4.0
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电负性 0.9 1.2 1.5 1.7 2.1 2.5 2.8
经过这样变通处理后,关于元素电负性递变规律便一目了然;
(1)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值依次增大,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
答案是: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元素的电负性指衡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答案是:衡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3)元素的电负性值越大,表示该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即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强,即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又依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Br非金属性强于I,所以Br电负性比I大;
答案是:依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Br非金属性强于I,故Br的电负性比I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