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同步练习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9 11: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B.在同一能级上的电子,其能量不同
C.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D.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的能量
2.某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可用于工业用水、游泳池、医院、餐具的杀菌消毒。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与W不在同一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Y>Z>X
B.该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X、Y均能与Z形成两种及其以上化合物
D.W的单质能使鲜花褪色
3.下列事实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热稳定性: H2O>H2S B.氧化性: HNO3>H2CO3
C.酸性: HCl>H3PO4 D.溶解性: NaOH>Mg(OH)2
4.下列关于元素及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同周期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递增半径逐渐增大
C.Be的中子数为6
D.56Ba(OH)2的碱性强于38Sr(OH)2
5.三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 ② ③。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③>①>② B.原子半径:①>②>③
C.电负性:③>①>② D.最高正化合价:③>①>②
6.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阎兴斌研究员研究双层电容器中储能行为时,运用到某种离子化学物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M、L、Q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Q同族且两种元素组成的某种阴离子在强酸性溶液环境下可以产生淡黄色沉淀;Y是有机物的基本骨架元素。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Z的氢化物沸点一定高于Y的氢化物
B.Q的含氧酸不一定属于强酸
C.简单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为:Q>X>M>L
D.L的铵盐溶液能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
7.下列基态原子中最高能级的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的是
A. B. C. D.
8.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纵列,从左到右排为18列,第1列为碱金属元素(氢元素除外),第18列为稀有气体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第15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
C.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一定在第2列
D.第14列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多的
9.周期表中27号元素钴的方格中注明3d74s2,由此可以推断
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IIA族
B.它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简写为[Ar]4s2
C.Co2+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 3d54s2
D.Co 位于周期表中 d 区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
B.霓虹灯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其发光机制与氢原子光谱形成的机制基本相同
C.2p和3p轨道在三维空间分布的图形均为纺锤形
D.电子云示意图中的每个小点都表示一个电子
1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可用于元素鉴定
B.同一原子中,2p、3p、4p电子的能量依次增强
C.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 的基态原子对应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
D.日常生活中的焰火、LED灯都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12.已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ⅡA族
B.该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C.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上有5个空轨道
D.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第N层上共有9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13.要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的酸性,则A、B、C中的试剂分别是:
A.盐酸、碳酸、苯酚
B.盐酸、碳酸钠、苯酚钠
C.盐酸、碳酸钠、苯酚
D.氯化钠、碳酸钠、苯酚钠
14.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第五能层有5个能级,最多能容纳50个电子
B.同一原子中,不同能层均含有的能级是s能级
C.同一原子中,3d能级实际容纳的电子数一定为10个
D.能层和能级的划分,均以电子的能量高低为依据
15.下列化学用语书写相符合的是
A.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kJ·mol
B.用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
C.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
D.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二、填空题
16.各能级所含有原子轨道数目
能级符号 ns np nd nf
轨道数目 ____ ____ ____ ____
17.元素周期表的中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能级
(1)含义:根据多电子原子的同一能层的电子的_______也可能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_______。
(2)表示方法:分别用相应能层的_______和字母s、p、d、f等表示,如n能层的能级按能量由_______到_______的排列顺序为ns、np、nd、nf等。
19.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1)EK、EN、EL、EM:______________。
(2)E3s、E2s、E4s、E1s:____________。
(3)E4s、E4d、E4p、E4f:____________。
2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___________(填序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
③c、h、l ④d、e、f
(2)如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a.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b.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锂 X Y
失去第一个电子 519 502 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 7 296 4 570 1 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 11 799 6 920 2 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 — 9 550 11 600
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___________。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元素,则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_区。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所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③Y是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___________(填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2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1)④、③、⑧三种元素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填离子符号)。
(2)②、⑦、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填化学式)。
(3)⑥单质与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①、④、⑤、⑨四种元素中,某些元素间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
(5)能说明⑧的非金属性比⑨的非金属性弱的事实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6)①和③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甲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写出甲的结构式:___。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2.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在新能源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单品硅太阳能电池片在加工时,一般掺杂微量的铜、铁、钴、硼、镓、硒等。其中某种重要的含铜的化合物结构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位于周期表中___________区,最外层原子轨道呈___________形。
(2)基态二价铜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已知高温下Cu2O比CuO更稳定,试从核外电子排布角度解释___________。
(3)硼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___________形象化描述。在基态硼原子中,核外存在___________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4)Fe3+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
(5)根据元素周期律,电负性O___________Se(选填“大于”、“小于”、“等于”),N、O、Se三种元素中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为:___________。
23.原子光谱
(1)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2)原子光谱的成因与分类
光谱分析
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___________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光谱分析的依据是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
24.5种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A.1s22s22p63s23p63d54s2 B.1s22s22p63s2 C.1s22s22p6 D.1s22s22p63s23p2 E.[Ar]4s1
(1)属于稀有气体_______,元素符号是_______。
(2)A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写出A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_______。
(3)B、D、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表示3p能级有2个电子,这2个电子分别在两个轨道,故A错误;
B.在同一能级上的电子,其能量相同,故B错误;
C.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即半径1s<2s<3s<4s,故C正确;
D.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的能量不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的能量,比如2p轨道上电子能量小于3s轨道上的电子能量,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A
【分析】根据结构简式的共价键成键数目可知,X可形成4个共价键,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即位于IVA族,同理可推出Y形成3个共价键,则最外层电子数为5,位于VA族,Z形成2个共价键,则最外层电子数为6,位于VIA族,W形成1个共价键满足稳定结构,则最外层电子数为7,位于VIIA族,又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Z与W不在同一周期,则可推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Cl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且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子半径大小排序为:W(Cl)> X(C) > Y(N) > Z(O),A错误;
B.该化合物中不含氢原子,所有原子都为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
C.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则X、Y能与Z分别形成CO和CO2等、NO和NO2等两种及其以上化合物,C正确;
D.W的单质为氯气,鲜花中含水分,则氯气可使湿润的鲜花褪色,D正确;
故选A。
3.A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O>S,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因此能使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正确。
B.含氧酸的氧化性与非金属性没有直接的关系,不可以使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Cl>P,但盐酸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的含氧酸,C错误。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金属性:Na>Mg,所以物质的碱性:NaOH>Mg(OH)2,这与物质的溶解性大小无关,不能使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错误。
故答案选A。
4.B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或价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在同一族,其中,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同周期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选项B不正确;
C.Be的质量数为10,质子数为4,则中子数为10-4=6,选项C正确;
D.金属性Sr<Ba,则碱性:38Sr(OH)2<56Ba(OH)2,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5.C
【分析】由题干三种元素的电子排布式可知,①故为S,②故为P,③故为F,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根据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呈增大趋势,IIAIIIAVAVIA反常,同一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减弱可知,第一电离能:F>P>S即③>②>①, A错误;
B.原子半径变化规律为:同一周期从左往右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P>S>F即②>①>③,B错误;
C.根据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往右依次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减小,则电负性:F>S>P即③>①>②,C正确;
D.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O、F无正价,除外),故最高正化合价:①>②,D错误;
故答案为:C。
6.B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X、Y、Z、M、L、Q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Q同族且两种元素组成的某种阴离子在强酸性溶液环境下可以产生淡黄色沉淀,即,Y是有机物的基本骨架元素,则Y为C,由图示可知,Q周围形成了6个共价键,M周围形成了2个共价键,则M为O,Q为S,X为+1价,则X为Li,Z为N,由C周围只能形成4个共价键,则L为F。
A.由分析可知,Y为C,则Y的氢化物有很多,有气体、液态和固体的烃,Z为N,其氢化物有NH3(g)和N2H4(l)等,则Z的氢化物的沸点不一定高于Y的氢化物,选项A错误;
B.由分析可知,Q为S,其含氧酸有H2SO3和H2SO4两种,H2SO3是弱酸,选项B正确;
C.由分析可知,Q为S、M为O、L为F,X为Li,故简单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为:S2->O2>F->Li+ 即Q>M>L>X,选项C错误;
D.由分析可知,L为F,则L的铵盐溶液中,氟离子水解生成的HF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而腐蚀玻璃,故NH4F溶液不可以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应该装在塑料瓶中,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7.A
【详解】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的是s能级,最高能级为3s,最高能级为2p,最高能级为2p,最高能级为5p,故选A。
8.A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第9列为第Ⅷ族,全部为金属元素,A项正确;
B.第15列为第ⅤA族,其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B项错误;
C.He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却在第18列,C项错误;
D.第14列(碳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未成对电子数为2,第15列(氨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未成对电子数为3,D项错误;
故选A。
9.D
【详解】A.从左向右数,Co应为过渡元素,在第四周期Ⅷ族,A错误;
B.3d74s2表示价层电子排布,所以Co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简写为[Ar]3d74s2,不可省去3d7,B错误;
C.失电子时,应先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即先失去4s上的电子,Co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7,C错误;
D.根据价层电子排布3d74s2可知“7+2=9”,说明它位于周期表的第9列,位于周期表中 d 区,D正确。
答案选D。
10.D
【详解】A.同一原子中,1s、2s、3s轨道的能量逐渐增大,故A正确;
B.霓虹灯能够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其发光机理与氢原子光谱形成机理基本相同,都是电子在不同的、能量量子化的状态之间跃迁所导致的,故B正确;
C.p轨道在三维空间分布的图形均为纺锤形,故C正确;
D.电子云示意图中的小点表示的是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小点的疏密程度代表电子出现概率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A.不同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不同,所以可以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故A正确;
B.同一原子中,2p、3p、4p电子的能量依次增强,
C.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 的基态原子对应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D.电子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产生原子发射光谱。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可见光,如焰火、LED灯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D说法正确。
故选C。
12.D
【分析】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
【详解】A.该元素价电子为4d15s2,为副族元素,A错误;
B.该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为第五层,有2个电子,B错误;
C.根据该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第四电子层上有d轨道上的4个空轨道,f轨道上的7个空轨道,C错误;
D.该元素原子核外N层上电子排布为4s24p64d1,共9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B
【分析】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比较苯酚、盐酸、碳酸的酸性,可先生成二氧化碳,然后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观察是否生成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已知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验证HCl、C6H5OH及H2CO3的酸性强弱,用盐酸和碳酸盐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和苯酚的可溶性盐制取苯酚,则A、B、C三种药品依次是盐酸、碳酸钠、苯酚钠,故选B。
14.C
【详解】第五能层含有5个能级,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52=50,A正确;同一原子中,由于K层只有s能级,故不同能层均含有的能级为s能级,B正确;3d能级最多可容纳10个电子,但实际容纳的电子数不一定为10个,C错误;核外电子分成不同能层和能级,其依据为电子的能量高低,D正确
15.D
【详解】A.燃烧热指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水为液体,故A错误;
B.属于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出和,能导电,通电电解生成铜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故C错误;
D.O是8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为,轨道表示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16. 1 3 5 7
【解析】略
17.(1) 相同 增加 减小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2) 相同 增大 增大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解析】(1)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结构上: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多,最外层电子数增加;性质上: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元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2)
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结构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大;性质上:从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18.(1) 能量 能级
(2) 序数 低 高
【解析】略
19. EK<EL<EM<EN E1s<E2s<E3s<E4s E4s<E4p<E4d<E4f
【详解】不同的能层能量按K、L、M、N、O、P、Q依次升高,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升高。故(1). EK<EL<EM<EN;(2). E1s<E2s<E3s<E4s;(3). E4s<E4p<E4d<E4f。
20.(1)①④
(2) 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后即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a s Na2O和Na2O2 ⅢA m
【分析】根据位置可以判断b为H,a为Na,c为Mg,d为Sr,e为Ti,f为Al,g为Ge,h为C,i为P,j为O,k为Te,l为Cl,m为Ar。
(1)
金属以及石墨为电的良导体,所以①④都符合;
(2)
①由于Li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②表中所给数据即电离能,根据X的逐级电离能数据,X原子最外层应有1个电子,应为Na元素,即a,Na在s区,Na与j(O)可形成Na2O、Na2O2两种化合物;
③根据Y的逐级电离能数据分析,Y原子最外层应有3个电子,对应的应为Al(f),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
④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稳定,所以m(Ar)元素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21. S2->N3->O2- H2SO4>H2CO3>H2SiO3 2Al+6HClO4=2Al(ClO4)3+3H2↑ Cl2+S2-=S+2Cl- NaClO+2NH3=N2H4+NaCl+H2O
【分析】依据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可知它们分别是H、C、N、O、Na、Al、Si、S、Cl,据此解答。
【详解】(1)④、③、⑧三种元素分别是O、N、S,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N3->O2-。
(2)②、⑦、⑧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S>C>S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H2CO3>H2SiO3。
(3)⑥单质是金属铝,与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高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O4=2Al(ClO4)3+3H2↑。
(4)①、④、⑤、⑨四种元素分别是H、O、Na、Cl,某些元素间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钠、次氯酸钠等,其中氢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5)氯气能置换出单质硫,可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Cl的非金属性弱,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S2-=S+2Cl-。
(6)①和③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甲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甲的化学式为N2H4,因此甲的结构式为。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NH3=N2H4+NaCl+H2O。
22. ds 球 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 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而Cu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因为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满时稳定,所以固态Cu2O稳定性强于CuO 电子云 5 大于 N
【详解】(1)29号元素Cu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IB族,因此属于ds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
(2)基态二价铜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
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时原子最稳定,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而Cu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因为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满时稳定,所以固态Cu2O稳定性强于CuO,即Cu+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而Cu2+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d9,因为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满时稳定,所以固态Cu2O稳定性强于CuO;
(3)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电子云形象化描述,离核近的区域电子云密度较大,离核远的区域电子云密度较小;硼为5号元素,氮原子的价层电子数5,所以基态硼原子核外电子有5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4)Fe3+的价电子为3d5,根据洪特规则和保利不相容原理,则轨道示意图为;
(5)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电负性O>Se;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N最大。
23.(1) 吸收 释放
(2)特征谱线
【详解】(1)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2)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光谱分析的依据是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别物质及确定它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
24. C Ne Mn [Ar]3d54s2 K>Mg>Si
【详解】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A~E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25、12、10、14、19,即分别为Mn、Mg、Ne、Si、K元素,
(1)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为C,元素符号是Ne;
(2)A的元素核外电子数为25,元素符号是Mn,其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54s2;
(3)B、D、E三种元素分别为Mg、Si、K,均为第三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K>Mg>Si。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