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R的分子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有关R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发生酯化反应
B.分子中含15个碳原子
C.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连有四种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
D.分子中六元环上的二氯代物有2种(不含立体异构)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C2H6、H2O2、C2H5OH
B.HCl、NaCl、MgCl2
C.H2O、CO2、Na2O2
D.NaOH、NaClO、Na2O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SiO2属于原子晶体,熔化破坏共价键
C.HF、HCl、 HBr、HI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
D.H2O的稳定性强于H2S,说明H-O键稳定性强于H-S键
4.防晒霜之所以能有效减轻紫外光对人体的伤害,是因为它所含的有效成分的分子中含有π键,π键的电子可在吸收紫外光后被激发,从而阻挡部分紫外光对皮肤的伤害。下列物质中没有防晒效果的是
A.氨基苯甲酸()
B.羟基丙酮()
C.肉桂酸()
D.乙醇()
5.最近科学家制造出一种“超离子冰”,冰中的氢离子可在氧离子晶格中自由溢出。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超离子冰”可以导电
B.1mol“普通冰”中氢键数目为2NA
C.“超离子冰”的存在证实:化学键(H-O)强度弱于氢键(H…O-H)
D.7g“普通冰”和11g“超离子冰”的“混合物”中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
6.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的是
A.、、、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的沸点逐渐升高
7.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Cl2
B.铁锈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2O3·nH2O
C.FeCl3溶液腐蚀铜板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D.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则该固体试样中不存在Fe3+
8.氮氧化物指的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作为空气污染物的氮氧化物(NOx)常指NO和NO2。人为活动排放的NOx,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可用石灰浆等碱性溶液吸收处理,并得到Ca(NO3)2、Ca(NO2)2等化工产品,也可通过汽车尾气处理器消去。下列有关NO2、NO、NO的说法正确的是
A.NO与NO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不相同 B.NO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C.NO2与碱性溶液反应可以生成NO和NO D.Ca(NO3)2、Ca(NO2)2都具有还原性
9.亚铁氰化钾属于欧盟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受热易分解:3K4[Fe(CN)6]12KCN+Fe3C+2(CN)2↑+N2↑+C,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基态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
B.N2和(CN)2均为非极性分子
C.(CN)2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3∶4
D.配合物K4[Fe(CN)6]中配位原子是氮原子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物质熔融状态能导电,可以证明该物质内一定存在离子键
B.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D.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存在极性共价键,可能存在非极性键,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11.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强酸,次磷酸钠(NaH2PO2)广泛应用于化学镀镍,次磷酸钠的生产与镀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i2+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B.“碱溶”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PH3、PO中P的杂化方式相同,键角PO>PH3
D.次磷酸铵与足量氢氧化钠共热,发生反应NH+H2PO+3OH-NH3↑+3H2O+PO
12.硝基胍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是一种特殊的共价单键,属于σ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基胍分子中只含极性键,不含非极性键
B.原子间只能形成σ键
C.硝基胍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是5:1
D.10.4g硝基胍中含有11×6.02×1023个原子
13.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不对称有机催化剂的科学家。化合物M是被选择测试的物质,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所含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序数均不超过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W分别与X、Y、Z至少组成两种二元化合物
C.在雷电作用下,Z单质与W单质反应生成
D.X、Z、W三种元素只能组成共价化合物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稳定,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 B.物质中化学键被破坏,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C.晶体和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熔化时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
15.、的有关性质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常温时的状态 溶解性
CH4 气态 几乎不溶于水
CH3OH 液态 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A.的沸点低于的沸点
B.易溶于水,与和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有关
C.可以看成中一个氢原子被-OH取代而形成的
D.与HCl能发生取代反应,与HCl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二、填空题
16.I.芦笋中的天冬酰胺(结构如下图)和微量元素硒、铬、锰等,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1)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
(2)天冬酰胺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
(3)已知N≡N的键能为942 kJ·mol-1,N-N单键的键能为247 kJ·mol-1,则N2中的___________键稳定(填“σ”或“π”)。
Ⅱ.胆矾CuSO4 5H2O可写成[Cu(H2O)4]SO4 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胆矾所含元素中,H、O、S的半径及电负性依次增大
B.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配位键、共价键和离子键
C.胆矾是分子晶体,分子间存在氢键
D.加热条件下胆矾中的水会在相同温度下同时失去
(5)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溶液变为深蓝色,写出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已知NF3与NH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17.氮可以形成多种离子,如N3-,NH,N,NH,N2H,N2H等,已知N2H与N2H是由中性分子结合质子形成的,类似于NH,因此有类似于NH的性质。
(1)写出N2H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NH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3)N有_______个电子;
(4)写出二种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含有与N电子数相同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5)等电子数的微粒往往具有相似的结构,试预测N的构型_________。
18.下面是同学们熟悉的物质:①氧气 ②金刚石 ③溴化钠 ④硫酸 ⑤碳酸钠 ⑥氯化铵 ⑦硫酸氢钠 ⑧单质氖 ⑨过氧化钠 ⑩氢氧化钠。
(1)这些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
(3)将硫酸氢钠溶于水,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
19.苯胺()与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熔点(-5.9℃)、沸点(184.4℃)分别高于甲苯的熔点(-95.0℃)、沸点(110.6℃),原因是_______。
20.2019年1月3日上午,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所搭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通过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进行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A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基态Ga原子核外有____个未成对电子。
(2)镓失去电子的逐级电离能(单位:kJ mol-1)的数值依次为577、1985、2962、6192,由此可推知镓的主要化合价为____和+3。
(3)1918年美国人通过反应:HC≡CH+AsCl3CHCl=CHAsCl2制造出路易斯毒气。在HC≡CH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As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4)砷化镓可由(CH3)3Ga和AsH3在700℃制得,(CH3)3Ga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21.下列反应曾用于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2+3CH3CH2OH+16H++13H2O→4[Cr(H2O)6]3++CH3COOH
(1)基态Cr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配离子[Cr(H2O)6]3+中,与Cr3+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CH3COOH中C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1molCH3COOH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
(3)H2O与CH3CH2OH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
(4)CH3CH2OH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个不同的吸收峰。
2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字母代表相应的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h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c、d、e、f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用相应元素符号表示)。
(3)表中所列的元素之间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邻甲基苯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1mol苯甲醛()分子中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4)一种由表中元素形成的离子与单质互为等电子体,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根据R的分子结构可知含有官能团羧基,所以R可以发生酯化反应,A正确;
B.根据R的分子结构简式可知其含有16个碳原子,B错误;
C.如图所示:,该分子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C正确;
D.如图所示:,六元环上的二氯代物可以一个连在1号碳上,一个连在2号碳上,也可以同时连在2号碳上,有两种情况,D正确;
答案为:B。
2.A
【详解】A.各物质只存在共价键,故A正确;
B.HCl中为共价键,而NaCl、MgCl2中存在离子键,故B错误;
C.Na2O2中为共价键和离子键,而H2O、CO2只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
D.Na2O中只存在离子键,而NaOH、NaClO中即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
3.C
【详解】
A.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如NH4Cl中含有铵根和氯离子形成的离子键,故A正确;
B.SiO2由氧原子和硅原子靠共价键结合而成,属于原子晶体,熔化破坏共价键,故B正确;
C.HF分子间存在氢键,其分子间作用力大于其他三种物质,故C错误;
D.H2O和H2S分解时均需破坏共价键,H2O的稳定性强于H2S,说明H-O键比H-S键更难断裂,H-O键稳定性强于H-S键,故D正确;
答案为C。
4.D
【详解】双键和三键中都含有π键,故只需判断所给物质中是否含有双键或三键即可。、中含有键,中含有键、键,均具有防晒效果,故A、B、C项不符合题意;中只有单键,不存在π键,不具有防晒效果,故D项符合题意。
5.C
【详解】A.可以导电需要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超离子冰”,冰中的氢离子可在氧离子晶格中自由溢出,说明存在氢离子和氧离子,“超离子冰”可以导电,故A正确;
B.2mol水分子的一个氧原子和另外两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两个氢键,另外两个氢原子分别和水形成两个氢键,总计形成4个氢键,每个氢键是两个水分子间形成,属于一个水分子的氢键只占氢键的一半,分摊法得到1mol“普通冰”中氢键数目为2NA,故B正确;
C.超离子冰结构更稳定,超离子冰的存在,说明共价键强于氢键,因为超离子冰结构更稳定,故C错误;
D.不管是普通冰还是超离子冰,都是水分子构成,7g“普通冰”和11g“超离子冰”的“混合物”为18g水分子的质量,物质的量==1mol,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故D正确;
故选:C。
6.B
【详解】A.、、、均为分子晶体,空间结构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分子间作用力减小,熔、沸点降低,A不符合题意;
B.HF、HCl、HBr、HI热稳定性与分子极性键的强弱有关,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B符合题意;
C.、、、均为分子晶体,空间结构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升高,C不符合题意;
D.、与或相比,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升高,与相比极性更强,分子间作用力更大,熔、沸点更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
A.铁和亚铁能将氯气还原为氯离子,从而除去工业废气中的氯气,故A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2O3·nH2O,故B正确;
C.FeCl3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C正确;
D.若固体为FeCl3和Fe的混合物且铁过量时,也有相同的现象,故固体试样中可能存在Fe3+,故D错误;
答案为D。
8.C
【详解】A.NO与NO中中心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3,N原子均采用sp2杂化,故A错误;
B.NO中心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且无孤对电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B错误;
C.NO2与碱性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故C正确;
D.Ca(NO3)2、Ca(NO2)2中N元素的价态均较高,容易得电子表现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Fe为26号元素,其原子核外共有26个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Fe原子失去4s轨道上的2个电子得到Fe2+,则Fe2+价电子排布式为3d6,A正确;
B.N2为非极性分子,(CN)2结构式为N≡C—C≡N,四原子共线为非极性分子,B正确;
C.(CN)2分子的结构式为N≡C—C≡N,单键为σ键,三键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因此(CN)2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3:4,C正确;
D.配合物K4[Fe(CN)6]中配体为CN-,由于电负性N>C,所以C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即配位原子是碳原子,D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A.金属熔融状态也能导电,不含离子键,A错误;
B.单质分子中可能不含共价键,如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B错误;
C.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力,包含引力和斥力,C错误;
D.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一定存在极性共价键,可能存在非极性键,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基态Ni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4s2,Ni原子失去2个4s电子变为Ni2+,则Ni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故其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故A错误;
B.“碱溶”时,发生的反应为P4+3NaOH+3H2O=3NaH2PO2+PH3↑,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P4,根据化合价变化,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B错误;
C.PH3中P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4,采取sp3杂化,有1对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PO中P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4,采取sp3杂化,无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所以PO中P的杂化方式相同,键角PO>PH3,故C正确;
D.H3PO2是一元酸,则NH4H2PO2为正盐,H2PO不电离,次磷酸铵与足量氢氧化钠共热,发生反应NH+OH-NH3↑+H2O,故D错误;
答案选C。
12.C
【详解】A.分子中键为非极性键,A错误;
B.N原子间可以形成键和键,B错误;
C.分子中含有4个键、1个键、1个键、2个键、1个键和1个键,键与键的个数比是,C正确;
D.硝基胍的分子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04,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含有个原子,D错误;
故选C。
13.B
【分析】由M的结构知,X能形成1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最小,X为氢元素;Y形成4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小于10,则Y为碳元素;Z形成3个共价键,Z为氮元素;W形成2个共价键,W为氧元素。
【详解】A.由H、C、N、O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无机物,如NH4HCO3等,A项错误;
B.氧分别与氢、碳、氮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有CH4、C2H4、CO、CO2、NO、NO2等化合物,B项正确;
C.雷电作用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不是NO2,C项错误;
D.氢、氮、氧可以组成离子化合物,如NH4NO3等,D项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比稳定,是由于H-F键的键能大于H-Cl,与氢键无关,故A错误;
B.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既有旧键的断裂又有新键的形成,故化学键被破坏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故B错误;
C.晶体和中都只有离子键,故化学键相同,故C正确;
D.熔化时只能破坏离子键,不能破坏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由在常温下为气态,在常温下为液态可知,的沸点低于的沸点,选项A正确;
B.甲醇与水都含有羟基,和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甲醇易溶于水,选项B正确;
C.由甲基和羟基结合而成、可以看成中一个氢原子被取代而形成的,选项C正确;
D.与HCl不反应,一定条件下,与HCl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水,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6. 第四周期第ⅦB族 sp3、sp2 π B Cu2+ + 4NH3 =[Cu(NH3)4]2+ 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F>N>H,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原子,使得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难与Cu2+形成配位键
【详解】(1)Mn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位于第四周期第ⅦB族;
(2)从天冬酰胺的结构中可以看出,碳原子形成的化学键的类型有单键和双键,故碳原子中碳以sp3和sp2两种杂化;
(3)1条三键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1个π键键能=×(942 kJ·mol-1-247 kJ·mol-1) =347.5 kJ·mol-1,大于σ键的键能,所以N2中的π键稳定;
(4)A.同主族元素电负性由上到下依次减弱,O的电负性大于S,A错误;
B.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O和Cu之间(图中O→Cu)存在配位键,H-O、S-O之间存在共价键,[Cu(H2O)4]2+和之间存在离子键,B正确;
C.胆矾是CuSO4 5H2O,是由[Cu(H2O)4]2+和构成的,属于离子晶体,C错误;
D.由于胆矾晶体中水两类,一类是以配位键形成配体的水分子,一类是以氢键形成的结晶水,结合方式不同,因此受热时氢键形成的结晶水会先失去,故会因温度不同而得到不同的产物,D错误;
故选B;
(5)铜离子能与氨气形成配位键,故氢氧化铜能溶解在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 + 4NH3 =[Cu(NH3)4]2+;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F>N>H, 形成配合物时,N原子作为配位原子,NH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N,而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偏离N原子,因此使得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难与Cu2+形成配位键。
17. N2H+2OH-=N2H4+2H2O 22 CO2、N2O 直线型
【详解】(1)已知N2H有类似于NH的性质,结合铵根与碱反应产生氨气和水,可知N2H与碱反应产生N2H4和水,反应为:N2H+2OH-=N2H4+2H2O ,故答案为:N2H+2OH-=N2H4+2H2O ;
(2)NH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N每个氮原子有7个电子,再加一个负电荷,电子数为22,故答案为:22;
(4)与N电子数相同的物质有CO2、N2O等,故答案为:CO2、N2O;
(5)N价电子数16,原子数为3,与CO2互为等电子体,故其结构与二氧化碳相同,为直线型,故答案为:直线型。
18. ③ ⑤⑥⑦⑨⑩ ⑧ ④ NaHSO4=Na++H++SO
【分析】①O2中O原子之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为单质;
②金刚石中碳原子之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为单质;
③NaBr中钠离子和溴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
④H2SO4中S原子和O原子、O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
⑤Na2CO3中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C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
⑥NH4Cl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
⑦NaHSO4中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S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
⑧Ne中不存在化学键;
⑨Na2O2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
⑩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为离子化合物。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只含有离子键的是③;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⑤⑥⑦⑨⑩;不存在化学键的是⑧;
(2)仅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而硫酸中只含共价键,选④;
(3)NaHSO4是强酸强碱酸式盐,属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NaHSO4=Na++H++SO。
19.苯胺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详解】苯胺和甲苯都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构成的分子晶体,但苯胺的熔点、沸点比甲苯高,这是由于苯胺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导致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力吸引消耗更多的能量,因而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20. 1 +1 3:2 三角锥形 sp3
【详解】(1) As与N同主族,位于第四周期,故基态A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Ga与B同主族,故基态Ga原子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
(2)镓失去电子的逐级电离能(单位:kJ mol-1)的数值依次为577、1985、2962、6192,由此可推知镓失去第二个电子、第4个电子时,能量陡增,故镓的主要化合价为+1和+3;
(3) 1mol碳碳三键含1molσ键,2molπ键,在HC≡CH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3:2;As与P同主族,则可类比及计算:,As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4)砷化镓可由(CH3)3Ga和AsH3在700℃制得,(CH3)3Ga中碳原子形成甲基,则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21.(1) 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 O
(2) sp3 sp2 7NA
(3)H2O与CH3CH2OH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4)3
【分析】(1)
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铬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铬离子,则基态铬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44s2或[Ar]3d3;配离子[Cr(H2O)6]3+中的配位体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能与中心离子铬离子形成配位键,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44s2或[Ar]3d3;O;
(2)
乙酸分子中甲基上的饱和碳原子为sp3杂化,羧基中不饱和碳原子为sp2杂化;有机物分子中单键为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乙酸分子中含有7个σ键和1个π键,则1mol乙酸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mol×7×NA mol—1=7NA,故答案为:sp3;sp2;7NA;
(3)
水与乙醇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故答案为:H2O与CH3CH2OH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4)
乙醇分子中含有3类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不同的吸收峰,故答案为:3。
22.(1)或
(2)Al(3) 和 14
(4)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b、c、d、e、f、g、h分别是H、C、N、O、Mg、Al、P、Fe。
(1)
h是Fe元素,Fe是2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所以第一电离能Be>Mg,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趋势,Mg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s2,s能级全充满,结构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Al;N原子2p能级半充满,结构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N>O,所以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l(3)
邻甲基苯甲醛()分子中单键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双键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单键为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和1个π键,1个苯甲醛()分子中有14个σ键,1mol苯甲醛分子中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14mol。
(4)
等电子体是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的价电子数为18,与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