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09 10:5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阅读下面四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种大气污染现象中,污染源是天然污染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减少图片④所示现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改进能源消费结构②广泛利用煤炭资源③采用消烟除尘技术④家庭尽量使用小蜂窝煤炉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指人类生活生产及自然环境维持自身进化所需要的水资源用地面积。下图示意2018年长江经济带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长江经济带胡焕庸线以西区域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较小 B.人口数量较少 C.降水量较多 D.生产力水平较低
4.与成都相比,攀枝花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较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多干热河谷 B.地势起伏较大 C.水土流失严重 D.蒸发(腾)量较大
读车速与NOx排放量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在平均时速小于35km时,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量和车速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系 D.等比关系
6.下列各项措施中较为合理且能有效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的是( )
A.改善道路状况,适度提高汽车行驶速度
B.大力发展货车数量,限制公共汽车数量
C.增加公共汽车站,减少市民候车时间
D.建立绿化隔离带,实行人车分道行驶
稀土是重要战略资源,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目前我国拥有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四个世界第一。稀土储量约为4400万吨,全球占比37.8%.稀土产业链由原矿采选(上游)、冶炼分离(中游)和加工应用(下游)3个环节构成,我国在上中游环节优势明显。2020年我国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4万吨。左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状况,右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稀土产量的比重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20年我国对稀土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A.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 B.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C.我国稀土资源开采难度大 D.我国稀土产量全球占比下降
8.我国稀土产业应( )
A.加大稀土开采力度 B.大量增加稀土出口量
C.促进稀土产业升级 D.提高稀土产量全球占比
近年来,跨境水冲突事件正严重影响着全球的生态安全,其集中分布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密集分布于以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南亚、中亚、西亚和东非等高水资源压力地区成为全球跨境水冲突的主要策源地。下图示意1948~2018年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主要的流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导致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密集分布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带气旋 B.副热带高压
C.亚洲高压 D.西南季风
10.跨境水冲突高度集中于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地带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 B.城市较多,水源利用分散
C.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多元 D.战争频繁,争夺用水权力
下图为某岛屿区域略图,该岛屿降水充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岛屿降水充沛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形阻挡 ②受盛行风控制 ③寒流降温 ④受海洋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该岛屿上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畜牧业 D.园艺业
13.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岛屿封闭 B.地形单调 C.降水过多 D.人类破坏
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下图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的生产活动有( )
①种植水稻②煤炭燃烧③铜矿冶炼①饲养家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
①饮用泉水②食用蔬菜③食用家禽④呼吸空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左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右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60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呈现增暖趋势,气温持续上升。从20世纪末开始,青藏高原气候逐渐由暖干转向暖湿”。青海湖(见左图)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境内最大的咸水湖,坐落在青海湖西北方的鸟岛,是我国以保护水禽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青藏高原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青海湖及其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的不断支持与关注,青海湖流域内旅游业和畜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右图示意1960~2020年湖区水位变化情况。

(1)指出2006~2016年青海湖水域变化明显的区域,并分析2006-2016年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原因。
(2)相关研究表明,2006~2016年青海湖营养水平呈上升趋势,在西北部河口和湖岸附近的浅水区出现大面积绿藻水华。分析该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3)针对上述环境问题,请为当地治理绿藻水华提出合理化建议。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炼油工业发达,湖区周边城市因此迅速发展。马拉开波湖原本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北咸南淡。为了发展湖内的采油业,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
材料二:马拉开波湖简图

(1)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
(2)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湖水水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1.读图可知,图片①~④描述的景观依次是工业废气、火山喷发、汽车尾气和酸雨;火山喷发是自然现象,是大气的天然污染源,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
2.图片④示意酸雨,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广泛利用煤炭资源将增加硫氧化物的排放量,②错;小蜂窝煤炉具的燃烧率很低,会加重大气污染,④错;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可以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①正确;采用消烟除尘技术,回收酸性气体,可减少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③正确。由此可知,①③组合正确,故本题选C。
【点睛】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3.D 4.A
【解析】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长江经济带胡焕庸线以西区域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工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故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小,D正确;水资源生态足迹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关,与人口密度和人口数量关系不大,在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口密度小和人口数量少会使得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大,AB错误;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产力水平相关,四川盆地西部降水量大,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小,C错误。故选D。
4.攀枝花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区,由于地处海洋湿润水汽的背风地带以及受山谷风影响,干热河谷众多,农业生产需要引水灌溉,使得水资源生态足迹较大,攀枝花人口数量小于成都,使得攀枝花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较高,A正确;地势起伏较大、 水土流失和蒸发(腾)量均与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西南地区干热河谷形成原因:纬度低,位于亚热带,温度较高;山高谷深,山谷盛行下沉气流,导致谷底少雨且增温明显;本地区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出现焚风效应,降水较少;光照强,谷地植被稀疏,增温明显,蒸发量大。
5.B 6.A
【解析】5.图中可以看出,车速小于35千米时,车速越低,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系数越高,即车速与NOx的排放量存在负相关的关系,B正确,ACD错。故选B。
6.从图中可以看出时速小于35km时,车速与NOx排放量的呈负相关的关系,所以改善城市道路,适度提高汽车行驶速度,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就少,A正确;限制公共汽车数量是不现实,大力发展货车会影响市内交通、加剧尾气排放,B错;增加公共汽车站,会使公共汽车运行减慢,影响通行速度也会增加尾气,C错;建立绿化隔离带,在一定程度上可净化吸收部分废气,实行人车分道行驶,有利于交通安全,但不能有效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量,D不合题意。据此分析本题选A。
【点睛】汽车主要集中在城市,成为城市的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一些城市地区出现的光化学烟雾,重要原因就是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通过阳光紫外线作用,形成有毒烟雾。其突出的危害是刺激人体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发炎,严重的引起哮喘,头疼、肺气肿等疾病,甚至使视力和中枢神经等受到损害。
7.A 8.C
【分析】7.稀土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虽拥有大量的稀土资源,但消费量、出口量大,导致稀土储量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实现稀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国家实行开采总量控制,A对;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并没有采取改善环境的措施,B错;材料中“目前我国拥有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四个世界第一”,说明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生产量大,所以实行开采总量的控制不是因为开采难度大,C错;2020年我国对稀土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导致稀土产量全球占比下降,D选项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D错。故选A。
8.加大稀土开采力度,不利于稀土资源的永续利用,A错;大量增加稀土出口量,提高稀土产量全球占比,一方面出口稀土初级产品比工业制成品价格低,一方面不利于国家战略储备,B、D错;加大技术投入,促进稀土产业升级,可以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增加稀土附加值,C对。故选C。
【点睛】对非可再生资源: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①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开发替代能源,降低对其依赖程度;④加强勘探,增加可采储量;⑤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⑥建立储备体系。
9.B 10.A
【分析】9.由图并结合材料“密集分布于以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南亚、中亚、西亚和东非等高水资源压力地区成为全球跨境水冲突的主要策源地”可知,密集分布区于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因此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副热带高压引起的干旱,B正确;热带气旋和西南季风是带来降水的,不是引起干旱缺水的因素,AD错误;亚洲高压是以北纬50度为中心,冬季的天气系统,对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
10.跨境水冲突高度集中于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地带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A正确;中亚、西亚、东非等 地经济落后,城市少,B错误;商业贸易对水资源缺水影响不大,C错误;战争频繁,争夺用水权力是跨境水冲突的表现,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A。
【点睛】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11.B 12.C 13.D
【分析】11.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岛屿位于南美洲的东南部。读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该岛大部分位于海拔200米以下,有地形雨的可能性较小,地形影响小,①错误;从纬度来看,该岛屿位于盛行西风带,降水充沛的主要原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②正确;寒流降温,降水较少,③错误;从海陆位置看,该岛屿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降水多,④正确。②④正确,B正确。①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
12.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多,光热不足,不适合谷物生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因此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为畜牧业。C正确,A、B错误。该地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园艺业发展的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C。
13.该题强调“近十几年来”,限定了时间范围。该地岛屿封闭、地形单调和降水过多都不会是近十几年来能突然发生变化的,A、B、C错误。导致区域环境生态短时间内明显变化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只有人类破坏可能导致生物物种快速减少,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14.B 15.D
【分析】14.读图可知,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有色金属矿产冶炼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物,故煤炭燃烧和铜矿冶炼是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的生产活动,②③正确。排放到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有可能通过作物生长而转移到作物植株内,也有可能被人体或畜禽摄取,因此,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禽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而是重金属污染物会被水稻和家禽吸收,①④错误。故选B。
15.读图可知,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主要有从环境中摄取和通过饮食摄取,饮用泉水可能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元素,①正确;食用蔬菜与食用家禽可能从食物中摄取重金属,②③正确;此外,重金属污染物也有可能通过人类的呼吸进入人体,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重点在于分析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认真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16.协同多部门,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规划路径时尽量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控制施工时间和范围;运行时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封路。
【分析】本大题以“四川绵茂公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线路布局原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协同林业等多部门,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划交通线路时尽量减少影响生态环境,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干扰;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减少对大熊猫生活环境的破坏,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施工范围;交通线路运行时,要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及时监测交通线路运行对大熊猫生活的影响;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区域封路,停止施工,减少对大熊猫生活活动的影响。
17.(1)青海湖变化明显的区域是西岸、北岸。全球气候变暖使流域内冰川融水补给增多;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青海湖流域降水量增加,导致湖泊补给量增多;补给量大于蒸发量,青海湖水位呈上升趋势。
(2)青海湖西北部水位上涨,淹没鸟岛附近积累的鸟粪和河口沿岸浅滩的牲畜粪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人为污染,导致入湖氮磷营养物质增多;湖岸地带光照条件好、水体透明度高、水温适宜藻类生长。
(3)加强对青海湖水生生态环境的监测;加强藻类资源化利用,推进有机肥生产;加大人工打捞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分析】本题以1960~2020年湖区水位变化情况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湖泊水文特征、水污染原因、水污染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右图可知,青海湖2006~2016年青海湖水水位明显上升。湖泊北部和西部有较多河流注入湖泊,因此水域变化明显的区域是西岸、北岸。原因:注入青海湖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其实还有少量降水补给。全球气候变暖使流域内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冰雪融水补给量增多;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青海湖流域降水量增加,导致湖泊补给量增多;青海湖海拔高,蒸发较弱,补给量大于蒸发量,青海湖水位呈上升趋势。
(2)绿藻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读左图可知,鸟岛位于湖泊西北部,鸟岛水禽众多,产生众多鸟粪。湖岸畜牧业的发展也留下牲畜粪便,青海湖西北部水位上涨,淹没鸟岛附近积累的鸟粪和河口沿岸浅滩的牲畜粪便,使湖水中营养物质增多;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人为污染,导致入湖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多;湖岸地带光照条件好、水体透明度高、水温适宜藻类生长,因此在西北部河口和湖岸附近的浅水区出现大面积绿藻水华。
(3)绿藻水华是水污染的表现,应加强对青海湖水生生态环境的监测;藻类可以进行资源化,应加强藻类资源化利用,推进有机肥生产;加大人工打捞力度,减少水体绿藻水华覆盖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水体环境,防治水污染。
18.(1)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从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2)水质变化:污染严重以及湖水变咸。产生原因: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泊;石油开采、加工以及石油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海水倒灌湖区。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降水影响因素、水质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 读图可知,该地为与赤道与回归线之间,多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影响,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控制,多对流雨,降水充沛;冬半年,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受东北信风影响,从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该地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
(2)马拉开波湖拓宽、挖深出海航道,海水倒灌湖区,导致湖水变咸。湖区周边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油井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油污,炼油工业排放污水,石油运输中的石油泄漏等,导致污水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水质变差,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