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乘船(连减)教学设计[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乘船(连减)教学设计[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7-03-07 20: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船(连减)
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设计者:海口市第十三小学 符天秀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 教学主要内容:乘船(连减)
(二)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主要通过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境,学习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学习两位数的连减。教材提供“乘船”的生活情境,用之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 教材内容核心数学思想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提倡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和计算。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活动的趣味性。
(四) 我的思考
整节课以学生去东郊椰林旅游的情境为主线,引出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观察,借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乘船问题,引导学生估计“两艘船够不够坐”,并解决“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船”,从而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自己列式计算。根据多样化的计算方法,指导学生列竖式计算。接下来根据情境设计了一些练习来巩固,这些都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带学生到东郊椰林参观,又将美育、德育融入其中。参观后,以“笑笑为爸爸妈妈选购纪念品”为主线,让学生帮笑笑选购100元以内的两件商品,并要求列式计算出来,这便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化的巩固,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会了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整套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就已有估算的内容。结合之前学习的列竖式计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相形得心应手一些。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小组合作的方法,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这样的学习方式应在不断的学习过程慢慢形成,不可急于求成。因此合作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玩游戏”等碰到的问题累积而来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乏缺少学困生,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情况下先了解学生,并对其小组选出组长和“一帮一”的形式,或许更有利于学生共同发展。

三、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减计算方法,并进行估算,懂得初步的估算过程;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增强合作意识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美育、德育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活动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停顿)听,在你的眼前浮现出现了什么画面?(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部分,师生共同欣赏)。
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美丽的大海就是我们的故乡,在我省东部的东郊椰林就是一座美丽的大海风景区,每年都会有许多人乘船到那里游玩呢!
(二) 指导观察,提出并解决问题
1、指导观察。
师:(出示课件)看,今天的天气真好!育才小学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也准备去东郊椰林春游。他们来到了码头上,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1:他们一共有92人。
生2:有两艘船,一艘船上最多乘44人,另一艘船上最多乘26人。
2、请同学们估计:这两艘船够不够?
3、提出问题: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船?
4、解决问题:
(1) 小组讨论:算一算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船,并把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
(2) 汇报交流,讨论算法:
① 92-44=48(人)
92
-44
48
48-26=22(人)
48
-26
22
② 92-44-26=22(人)
92
-44
48
-26
22
③ 44+26=70(人)
44
+26
70
92-70=22(人)
92
-70
22
(3) 交流想法: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4) 有意指导连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
(5) 师:剩下的还需要一只什么船呢?
只要学生说出能坐22人的船就给予肯定,如果只有“44人”和“22人”这两种船,那么哪一种最合适?
(6) 如果是由你来安排,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船?
5、来到目的地,完成数学广场的练习才能停车,我们帮帮他们。
(1) 算一算:86-36-27= 100-54-38=
(2) 练一练

85 56 71 64
-25 -17 -34 -12
( ) ( ) ( ) ( )
-18 -25 -17 - 7
( ) ( ) ( ) ( )
(3) 解决问题:机灵狗把统计表给弄脏了,上面的一些数据看不到了,我们来帮忙解决。
同桌合作完成,并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三) 美育、德育结合,巩固深化。
师:我们运用数学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你们的表现都很出色。下面,让我们跟随育才小学的小朋友到东郊椰林去参观吧。
师:有机会去旅游,一定不要忘了买写有特色意义的纪念品回家。这不,笑笑也正为选购纪念品发愁呢,让我们去看一看(出示课件),这四种纪念品都是笑笑选出来的(椰雕、贝壳、旅行包、椰子糖),可是笑笑只有100元钱,现在她想用100元钱为爸爸妈妈每人选购一个纪念品,她拿不定注意买什么,你能帮她选一下吗?
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样的小朋友作为一个小组。
师:买这种产品需要花多少钱?还能找回多少钱?将算式写在本子上,小组讨论。
个别提问:说一说,你们这一组买了什么?剩多少钱?
(四) 总结
师:今天,我们不但欣赏了东郊椰林的美丽景色,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你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答
最后板书课题
附表: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预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音乐 学生发挥想象并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美育 3分钟
指导观察 观察 发现信息并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分钟
学生估算 学生回答 培养估算能力 2分钟
提出并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培养合作意识 10分钟
指导连减法竖式计算 学生回答 板书 培养计算能力 3分钟
安排船 ①回答剩下的人应该安排什么船;②按个人意愿安排船 培养估算能力张扬个性 3分钟
练习 课件显示,学生笔算和同桌讨论、回答 培养计算能力和合作意识 8分钟
选购纪念品 学生自由组合 小组合作并回答 美育、德育贯穿情境巩固深化练习 7分钟
总结 学生回答 培养概括能力 2分钟

五、教学效果评价
(一)课堂以欣赏《大海啊,故乡》的部分歌曲作为导入新课,为“乘船”的教学情境埋下伏笔,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由此而导入了要乘船去旅游的情境。整节课以去东郊椰林旅游为主线贯穿其中,课堂显得有条不紊,生动有趣。
(二)整节课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制作生动的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主题中观察到学生在码头等待上船,从标牌上观察出人数,两艘船最多可乘人数……从观察情境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观察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整个观察使教材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以同桌讨论、小组合作、自由组合等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当发现两艘船不能将全部师生载完时,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船的问题,由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还有,为笑笑选购纪念品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由合作学习等。
另外,本节课还注意了估算的培养,注意学生个性的张扬,注意设置情境进行教学。但是,在学生学习计算过程中,学困生对于连减的综合算式计算才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巩固深化联系中,自由组合计算时,还可以采取学生“一帮一”的形式或教师的个别指导,促进学困生的加深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