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案篇数
课题 第三节 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八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板书、备作业、备资源
学生出勤情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学生能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图文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通过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 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不断地渗透乡土地理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貌景观。 教学 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法 读图分析法、读图归纳法 学法 读图分析法、读图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每课三分钟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导入语: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声,我们仿佛来到了黄土高原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黄土高原的悠久历史 微课程(录音与图片同时播放):“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二)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 读图,完成下列活动。 (1)在四大地理区域图中指出黄土高原所在的地理区域。(北方地区) (2)在图6.25中找出黄土高原的四至点。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3)在图6.25中找出黄土高原跨越的主要省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4)教师小结。 (三)感受黄土风情 多媒体:展示黄土风情的图片 教师: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大家看:这里的人们爱吃羊肉泡馍、爱系白羊肚头巾、爱住窑洞,这些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白羊肚头巾,冬春可保暖,夏季防晒,另高原风大,还可以擦拭脸上的沙尘和汗水。 学生: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教师:除了这些,大家还知道哪些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民风民俗呢 学生:秦腔、信天游、威风锣鼓...... 教师:补充并总结。 过渡:黄土高原共跨越了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四)分析黄土成因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多媒体展示:关于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科学家曾提出过多种假说,以下的“风成说”和“水成说”,你认同哪种说法呢? 资料一: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主要是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过来的。 资料二:黄土高原是水冲来的,古代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水把内陆的泥沙带到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 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书本26页的“阅读材料”以及27页活动中的三则“风成说”的证据,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交流。 教师总结:根据上面的证据,多数同学同意是风成说,大多数科学家也都同意风成说,但“风成说”也需要更加完善,希望对这方面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将来对此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五)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教师: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哪些地貌景观呢? 学生:形成了塬、梁、峁、川。 多媒体展示塬、梁、峁、川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图,了解这四种黄土高原上主要的地貌类型是怎样形成的。 三、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黄土高原黄土的由来----“风成说”、以及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景观。那么,黄土高原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貌呢?下节课我们再解决这个问题。 作业布置:整理笔记,做钉钉作业。 黄土高原除了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一层深厚的黄土,这么多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为学生展示目前黄土高原中黄土的假说。并分别对“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进行简要的介绍。 课堂活动:通过观看视频以及查阅资料,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A组同学展示成果的成果由B组同学进行评价;B组同学展示成果的成果由A组同学进行评价。 A组: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教材图文资料,总结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分析其主要成因。 B组:观看视频,尝试描述“风成说”的形成过程,并运用“风成说”解释给出的地理证据。 成果展示交流:A组 由图片、当地地名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塬、梁、峁、川等。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文明的摇篮:灿烂的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成说 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沟壑纵横
教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