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共39页)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共39页)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9 12:4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古诗苑
漫步
1.
主动学习欣赏、演唱古诗词,在反复吟诵中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2.
漫步古诗苑,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作。
3.
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感知美妙绝伦的艺术特色。
【学习目标】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同清新淡雅的梅花在轻柔和谐的韵律中,相继盛开。煮一蛊香茗,手捧经卷,窗外红杏微晃,在热气氤氲之中,品中华千年文化之精髓,叹历史千古人物之风骚。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时间的推移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地点的转换
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涘
在水中央
在水中坻
在水中沚
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
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显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韵 脚
苍、霜、方、长、央、萋、晞、湄、跻、坻、采、已、涘、右、沚
叠 词
苍苍、萋萋、采采
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蒹葭(诗朗诵)
诗非读不能品也
点击图片播放
蒹葭(吟唱)
点击图片播放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观沧海》(朗读)
点击图片播放
长亭送别(吟唱)
点击图片播放
选择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设计背景音乐,然后全班进行现场诗歌朗诵会,邀请老师担任评委,选出优胜者并予以奖励。
【活动】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苏轼评价唐代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不仅是与绘画,诗歌与很多艺术形式都有相通之处。只要用心体会,便会发现,许多诗歌都可以绘成画、谱上曲、编成舞来欣赏。
曹植诗歌改编成舞剧 《水月洛神》
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用舞蹈形式展现历史人物曹植的传世名篇《洛神赋》和《七步诗》的原创舞剧。
这部舞剧不仅再“造”了三国时期的战乱场景,而且运用歌、舞、乐等元素让剧中人物穿梭于梦境和现实之中:全剧先以曹植在梦境中赴洛神千年之约开场,紧接着故事转入现实中曹植、曹丕与甄宓之间权力、利益、爱恋的角力。
《洛神赋》简介
此作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
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水月洛神》用舞蹈的形式把文学作品《洛神赋》搬上舞台。
《水月洛神》舞剧片段
点击图片播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是其抒情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同时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舞蹈
点击图片播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 李白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 李白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以“古诗中的______”为题,将所记得的和能查阅到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编成一本专题诗集。可以为自己编辑的诗作简介、加点评;也可以为诗集起名、写序、做装饰。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古诗中的豪情壮志;
古诗中的怀旧;
古诗中的故事;
古诗中的哲理;
古诗中的典故;
古诗中的梦;
……
如:
诗袋
北宋时有位著名诗人,叫梅尧臣,诗写得又好又快。有一次,他同几位文人朋友一道乘船到一个地方,船开得很慢,大家觉得很寂寞,很无聊,就聚在一起吟诗、对对子。一个诗题一出来,别人还皱着眉头苦苦地想,梅尧臣已经一边吟诵一边提笔写出一首绝妙的好诗来。
故事
驿站
人人都惊叹梅尧臣有“一肚皮好诗”。但是不久人们就发现到其中秘密。大家发现梅尧臣身边有一个布袋,他不管是靠在船舱休息,默默地看江面美丽的景色,还是上岸游玩、谈笑,甚至在吃饭、睡觉时,常常会突然掏出一张小纸片儿,在上面写些什么,然后塞进那个小布袋里去。
有人趁梅尧臣不在注时打开布袋,一看,原来里面许许多多小纸片写的全是妙言佳句——大家终于明白,梅尧臣时时都在认真观察、思考,在积累材料,时时都在锤炼语言。他提笔就能写出绝妙好诗的原因全在这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留心,并持之以恒,就会有所收获!
题一:请仿照例句,用诗的语言来阐释友谊。
友谊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友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____,友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的____,友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____。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劝慰
洛阳亲友如想问,一片冰心在玉

痴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
伦送我情
感叹
题二:仔细看图,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图1:你将用怎样的诗句来描摹这幅温情脉脉的图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图2:这个画面生动活泼,可以配哪个诗句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图3:图中的老翁在干什么?你能写出表达这一情景的诗句吗?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图4:图中对话的游人和牧童让你想起了哪句诗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图5:想想看,哪句诗能表达这一画面的韵味?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