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2016年5月10日报道,联合国近日警告称,南苏丹今夏将有530多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估算南苏丹共和国的领土南北最大距离可能约为( )
A.800km B.600km C.1110km D.400km
2.南苏丹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下列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
A.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B.完全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
C.大力发展畜牧业,节省粮食 D.提倡全民节约粮食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3.关于我国耕地不足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山地多,平原少
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速
③高产、稳产田的面积远低于低产田面积
④东部各省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5.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开垦草原 ②围湖造田 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改善耕地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年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着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粮食生产稳字当头关键要稳住( )
A.进口渠道 B.市场价格 C.耕地基准线 D.资金投入
7.种子是农业的灵魂,决定着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素质和效益,关于种子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大量引进外国优良品种
B.深化科企合作,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
C.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D.加强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
下图为厦门中学生绘制的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依据是( )
A.人口 B.耕地 C.地形 D.水源
9.武汉周边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低是因为( )
A.自然灾害多发 B.气候复杂多样 C.城市建筑用地多 D.土壤相对贫瘠
南非的农业具有二元结构:一是少数农场主经营的高度商品化的大农场,产出粮食占南非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部分粮食出口到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中国;二是非洲当地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下图示意南非主要农业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相比,南非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①地区差异显著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生产规模大 ④劳动力投入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 )
①藏粮于地 ②扩大粮食进口 ③藏粮于技 ④藏粮于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读“我国粮食主产区1985年和2015粮食产量(亿吨)变化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东北地区 黄淮海区 长江中下游区 江南区和华南区 全国
1985 0.36 0.82 0.77 0.93 3.79
2015 1.20 1.44 0.99 0.96 6.21
12.表中数据反映出,1985-2015年间( )
A.黄淮海区产量增幅最大 B.粮食生产重心向北迁移
C.上述地区粮食在全国的占比增加 D.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13.这种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带来的显著影响是( )
A.水土资源不匹配加剧 B.减少粮食的运输
C.农业土地利用率提高 D.提高机械化生产率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重点,而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下图示意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我国耕地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 )
A.耕地荒漠化加剧 B.农村撂荒现象增多
C.城市化水平提高 D.水土流失严重
15.2003年后,我国粮食产量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耕地质量的提高 B.耕作方式的发展
C.农药化肥的使用 D.农业技术的推广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调查显示,2019年全国耕地撂荒率约20%。梯田是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人们长期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结果,是山区质量较高的耕地。在古代,交通闭塞,物资流通不畅,梯田供养了大量山区农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国梯田规模约2.8亿亩,占耕地总量的13.7%。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下,中国丘陵山区耕地逐渐被边际化,耕地撂荒范围也迅速从劣质的坡耕地延展至优质的梯田,大规模梯田撂荒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和生态效应。下图表示中国梯田撂荒率省域差异。
(1)概括中国梯田撂荒率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大规模梯田撂荒对国家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3)从梯田撂荒分类分区治理的角度,提出减少梯田撂荒的有效措施。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活动影响土地利用方式,2010年以来,中国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在保护耕地资源、“藏粮于地”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策执行过程中,中国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影响中国粮食安全。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应平衡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需求,因地制宜,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下图示意2010~2015年和2015~2020年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
(1)说明2010~2020年中国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及其变化的原因。
(2)指出“藏粮于地”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发挥的作用。
(3)提出防止耕地“非粮化”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聂伯河是欧洲第三大河,河流春季径流量占全年的61%,主要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黑海。第聂伯河流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分布区,19世纪中叶以后发展成为“欧洲粮仓”。俄乌冲突以来,引发全球粮食安全危机。
(1)分析第聂伯河春季径流量占比大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区黑土分布广的原因。
(3)针对粮食安全危机,简述各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施行,四川是农业大省、种业大省,全国52个育种基地县四川占据9个,位居全国第一位。2022年6月8日,习总书记到眉山永丰村考察了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甘肃育种基地位于河西走廊,因独特的自然条件被誉为“天然种子生产车间”。河西走廊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下图为我国三大育种基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种子生产基地分布图。
(1)分析河西走廊被誉为“天然种子生产车间”的有利气候条件。
(2)简述四川成为国家级育种基地的特有区位优势。
(3)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请从种业发展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A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经纬网的相关知识,获取图中信息即可。从图中可以看出,南苏丹的领土南北最大跨度约为8°,由此可以估算其南北的领土距离约为800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可以缓解粮食危机问题,A正确;完全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大力发展畜牧业,节省粮食, 提倡全民节约粮食三项都是不可行的,BCD错误。故选A。
【点睛】经线上,纬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都相等,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111 km;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纬线上(假设其纬度为α),经度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 km。
3.B 4.D 5.C
【解析】3.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而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由于平原面积小,耕地面积小;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城市面积逐渐扩大,而城市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大量占用农田,使得我国耕地更加紧张,①②正确。耕地不足与高产低产田的面积并无关联,③错误。我国耕地不足,并非因东部地区人均耕地少,主要在于总量有限后备不足,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B。
4.随着我国城市面积的逐渐扩大,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长此以往会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可能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但由于土地问题较为复杂,短期之内无法扭转,目前主要应加强耕地保护,制定耕地红线,抑制这种趋势的蔓延, D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
5.草原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若过度开垦,可能会造成荒漠化加剧,①错误。围湖造田削弱了湖泊的调蓄功能,下游易出现洪涝灾害,②错误。为保证我国的粮食供给,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正确。要努力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力,提高耕地产量,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小,人均耕地少;耕地分布不均;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和耕地浪费严重,加剧耕地不足;国民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矿、乡村等)占用耕地。
6.C 7.A
【解析】6.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但关键要稳住种植面积,严守耕地红线,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扩大粮食进口会使得我国粮食的对外依存度增大,使得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能会下降,受制于国外,A选项错误。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相比较其他产业收入,粮食收入仍较低,预稳定粮食生产关键要稳住种植面积,B选项错误。故选C。
7.种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被誉为农业的灵魂,决定了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基本素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故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强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立农业种库;同时要深化科企合作,实现科技与生产相结合, BCD选项说法合理。大量引进外国优良品种,会使得我国种子受制于外国,使得农业种子对外依存度增大,会影响我国农业未来的生产安全, A选项说法不合理。本题选择说法不合理的,故选A。
【点睛】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应采取的措施:(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守耕地红线。(2)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降低种粮成本,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3)发展农业科技,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4)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8.B 9.C
【解析】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湖北省山区及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耕地面积较小,粮食安全保障功能较低,而人口相对稀疏的平原地区,耕地面积较大,粮食安全等级高,因此,人口、地形不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的划分依据,耕地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的划分依据,故AC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据图可知,汉江上游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低,中游地区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最高,下游地区(如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低,故水源不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的划分依据,故D选项错误。故选B。
9.从图中信息无法判断武汉周边自然灾害状况,故A选项错误;武汉周边地形平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单一,故B选项错误;武汉经济发达,城市规模大,大量耕地被建筑用地占用,可耕地面积占比小,故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低,故C选项正确;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粮食安全对策:1.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2.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3.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4.调整农业保护政策,给予农业有效保护。5.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以密切注意国际粮食市场动态及我国粮食安全状况。
10.B 11.B
【解析】10.南非国土面积较小,纬度差异较小,东西跨度较小,地区差异较小,①错误;南非农业多为高度商品化的大型农场,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②③正确;地广人稀,劳动力投入量小,④错误。故选B。
11.藏粮于地是指保护耕地,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①正确;扩大粮食进口,依赖进口,增大粮食安全风险,②错误;藏粮于技是指粮食产量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③正确;藏粮于仓是存储粮食,存储粮食并不能保障粮食安全,④错误。故选B。
【点睛】落实“藏粮于地”,就是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亿万中国人口粮底线;就是要稳定和加强种粮补贴,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农户种粮食的综合效益;就是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种粮面积稳定,确保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落实“藏粮于技”,就是要提升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就是落实好农业科技“金扁担”,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就是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培育更多更好更有竞争力的优良品种;就是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12.B 13.A
【解析】12.由表中数据可知,1985—2015年间,东北地区产量增幅最大,增加了近2.33倍,A错误;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区增加幅度大,长江中下游区和江南区和华南区增幅很小,因此粮食生产重心向北迁移,B正确;计算各地区粮食在不同年份在全国占比,东北地区由9%上升到19%,黄淮海区由21.6%上升到23.2%,长江中下游区由20.3%下降到15.9%,江南 区和华南区由24.5%下降到15.5%,C错误;表中数据只能反映出2015年较1985年产量上升,但中间其他年份产量不知,因此无法判断是否是持续上升,D错误。故选B。
13.表中数据可反映出北方粮食生产规模增大,北方耕地面积扩大,但北方水资源少,会加剧水土资源不匹配,A正确;南方粮食增长幅度小,而南方人口增加多,因此会出现大量的北粮南运,增加粮食的运输,B错误;与农业土地利用率提高关系不大,C错误;可以影响机械化生产率,但不是显著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南粮北调之所以会转变为北粮南运,根本原因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南北地区的各个省份,根据当地客观实际,在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充分利用比较优势,进行资源重组后的结果。
14.C 15.D
【解析】14.图示期间我国耕地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大,C正确。耕地荒漠化、农村耕地撂荒、水土流失等均会导致耕地减少,但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15.2003年后,在我国耕地面积减小的背景下,粮食产量增加,表明粮食单产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推广,D正确;耕地质量和耕作方式变化不是很大,不是导致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AB错误;农药化肥并不是在2003年后才使用,C错误。故选D。
【点睛】保证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①严守耕地红线,保证耕地面积;②加大技术投入,培育良种,提高粮食单产;③改善自然条件,减轻灾害影响,保证粮食稳产;④完善交通,加大粮食的跨区域调剂,⑤增加粮食进口渠道,促进粮食进口渠道的多元化;⑥建立粮食储备。
16.(1)各省区梯田撂荒率的差异大;梯田撂荒程度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南方丘陵山区较为严重,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最。
(2)耕地减少,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梯田撂荒后缺乏维护,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加,威胁国家生态安全。
(3)针对坡度较大、耕作距离较远、质量较差的梯田,可有序实施“退耕还林”;对于靠近村庄、质量较好的梯田,因地制宜地发展林果业等经济作物;对于黄土高原区等坡度较缓、地块较大的梯田分布区,可通过田块整治、道路修建等方式适当推动中型乃至大型农机的发展;对于南方丘陵山区等坡度较大、田块较小的梯田分布区,可适当推动小型农机的发展;对于水热条件较好的缓坡大块梯田,适当发展粮食生产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空间事物分布规律的描述,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省区梯田撂荒率的差异显著。具体来说,我国梯田撂荒率程度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在南方丘陵地区梯田撂荒率较为严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有广东省等地的梯田撂荒率相对最为严重,而黑龙江、新疆、西藏等地梯田撂荒率很小。
(2)主要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梯田是山区质量较高的耕地,在古代梯田供养了大量山区农民,根据第2次全国土地调查,我国梯田规模占耕地总量的13.7%,所以在大规模梯田撂荒的背景下,耕地显著减少,粮食产量降低,威胁国家的粮食产量安全。同时,梯田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梯田撂荒后,田地缺少人工维护,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从而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
(3)本题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的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梯田的质量有高有低,距离城镇有近有远,对于坡度相对较大,距农户相对较远,质量相对较差的梯田,没有发展粮食生产的必要,可有效实施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保证生态安全。对于靠近村庄质量较好的梯田,可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减少梯田撂荒现象的发生。对于部分坡度较缓,地块较大的梯田,如黄土高原区的梯田,可人工进行田块整治、道路维修,促进田块集中连片,推动中型乃至大型农机具的发展。对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坡度较大,田块较小的梯田,由于当地水热条件较好,可适当推动小型农机具的发展,减小因城镇化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而产生的梯田撂荒现象的发生。对于南方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坡度较缓的大块梯田,可适当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17.(1)变化趋势:持续减少,减少速度加快。变化原因: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
(2)保证耕地面积红线;利于耕地休养生息,提高耕地质量;利于平衡粮食供给,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3)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大种粮补偿力度;增加高产农田建设;加强耕地监测监管。
【分析】本题以2010~2015年和2015~2020年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为材料;涉及2010~2020年中国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及其变化的原因、“藏粮于地”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发挥的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农业发展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2010~2020年中国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由图可知,2010~2020年中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少速度加快。变化原因:城镇化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用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占用耕地;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
(2)“藏粮于地”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发挥的作用:保证耕地面积红线,控制耕地面积减少;利于耕地休养生息,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土壤肥力;利于平衡粮食供给,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3)防止耕地“非粮化”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升农民收入;增大种粮补偿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增加高产农田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耕地监测监管,保证耕地面积红线。
18.(1)纬度高,冬季气温低,降水(雪)多,地面积雪量大;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大。
(2)降水较丰富,植被(落叶林、牧草)茂盛,有机质来源丰富;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多;降水强度小,淋溶作用较弱。
(3)保持农业市场开放、贸易畅通;减少或停止生物燃料的生产;节约粮食、减少浪费;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现有耕地的产量;减少青贮饲料作物的种植;加大对可食用作物的农业补贴。
【分析】本题以第聂伯河流域的粮食生产为背景,涉及河流补给类型、黑土分布广布的原因、如何应对粮食危机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季径流量大一般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影响。该地纬度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且该地冬季降雪多,因此第聂伯河流域头年冬季积雪不断积累,来年春季气温迅速回升,积雪不断融化流入河流,造成春季径流量占比较大。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结合图示基辅的气候特征可知,基辅降水相对较多,草类等茂盛,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该地纬度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强度不大,淋溶作用较弱,土壤有机质不易被淋洗。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粮食安全就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各国的粮食安全可以从农业市场贸易、粮食生产、减少食物损失、作物的弥补、饮食方式的转变、农业补贴等方面来说明。保持市场开放、贸易畅通,有助于粮食流通;减少或停止生物燃料的生产,保障市场粮食总量;倡导节约粮食,减少浪费;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粮食产量;减少青贮饲料作物的种植,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加大对可食用作物的农业补贴,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19.(1)①夏季高温,热量充足;②夏季日照时间长,晴天多,光照充足;③夏季昼夜温差大,种子品质优良;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⑤气候干燥,利于种子晾晒与储藏。
(2)①农业大省,种源基础好;②育种基地多,基础条件好;③育种技术先进,科技水平高;④有政策支持。
(3)①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推进种业科技创新;②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③调整作物生长周期,扩大农物的种植范围;④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对国外农产品的依赖。
【分析】本题以我国的育种产业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农业区位因素、粮食安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河西走廊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热量充足;纬度高,夏季昼长,日照时间长,且晴天多,光照充足;多晴天,云量少,夏季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易积累,种子品质优良;冬季寒冷,气温低,病虫害少;夏季多晴天,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利于种子晾晒与储藏。
(2)四川为农业大省,水热条件好,种源基础好;地处亚热带,育种基地多,育种基础条件好;经济发达,育种技术先进,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3)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推进科技育种,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通过育种调整作物生长周期,扩大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粮食产量;通过育种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对国外农产品的依赖,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