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走向生态文明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走向生态文明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09 13: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走向生态文明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整体性
2.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过去,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近年来,该地区在总结过去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之后,逐渐形成了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陕西榆林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初期,适合发展的工业类型是( )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B.原料导向型工业 C.市场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4.陕西榆林地区在后期发展中( )
A.降低了煤炭利用率,实现了环境保护 B.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原料附加值
C.增加了煤炭开采量,加剧资源的枯竭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来源
读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②③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6.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的阶段是( )
A.农业社会阶段 B.工业社会阶段 C.后工业化阶段 D.采集和狩猎阶段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8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
8.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图中示意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完全的清洁生产 B.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
C.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D.实现资源开发向深加工、精细化发展
英国《卫报》一位资深环境记者称,如果人们不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控制的话,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C。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有关全球变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极的冰川将融化,陆地淡水资源将持续增加
B.气温升高,生长期延长,农作物的产量会有所提高
C.青藏高原的雪线会降低,我国的大河大江的水量会减少
D.我国台湾岛的面积将缩小
10.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采用新能源
②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③多植树
④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对图中所示四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阶段,原始自然环境保护最好,人口容量最高
B.农业文明阶段,注重土地的开发,生态问题严重
C.工业文明阶段,矿产资源使用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定胜天的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
D.信息文明阶段,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最强,环境质量趋好
12.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 C.市场 D.交通
下图为“2018年2月17日至2月28日无锡市空气质量指数曲线图”(空气质量指数越小,表示空气质量越好,数值超过100即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下表为该期间无锡市天气状况统计资料。阅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降水能吸附尘埃,净化空气②微风有利于尘埃沉降,净化空气③风力越大,越有利于空气净化④晴天的空气质量比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源有( )
①汽车尾气②工业废水③地面扬尘④生活用天然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无锡市2月17日的中度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影响人体健康状况②交通能见度降低③降水量增加④建筑物易遭受腐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生活能源的消耗,煤炭、秸秆、薪柴占80%以上,其中秸秆约占31%,薪柴约占25%,传统的炉灶秸秆、薪柴的能源利用率只有10%~15%。
材料二下图是世界部分国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材料三交通工具尤其是近几年私人汽车的大量增加,使我国石油消费量大增,最近全国许多城市油价大幅提高,石油短缺,出现了排队加油的现象。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所用能源多数来自生物能,它带来的后果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出,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____,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____。
(3)读材料三,鼓励私人购买汽车,能促进相关产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除加剧石油短缺和交通拥堵外,还能产生____问题,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____。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磷矿石是磷肥及硫酸盐的原料,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磷矿石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仅次于摩洛哥,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磷矿石44%依靠小矿山获取,矿石品位低,小型矿山平均的开采回采率仅为76%,部分矿山的回采率仅为30%,大量的磷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随着我国农业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磷矿资源出现危机。下图为我国主要磷矿基地分布示意图。
(1)简述我国磷矿开采的不利条件。
(2)有专家提出,我国应限制磷矿石出口,请推测提出该观点的理由。
(3)请为我国磷矿石和磷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18.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率为75%,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园所代替,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材料二 浙江安吉县余村三面环山,溪水长流,竹林茶园广布,耕地稀少。安吉县余村在20年前采过石灰岩,建过石灰窑,办过水泥厂,溪流浑浊,烟尘漫天,集体经济一路红火,曾是浙江著名的富裕村。在文明村镇创建过程中,余村结合自身优势,从“卖石头”中脱出来,逐步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不仅是今日余村的“金名片”,而且成为余村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
(1)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
(2)简述余村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火山之国”萨尔瓦多曾是世界第四大咖啡生产国,所产咖啡颗粒饱满,拥有甘甜、略酸、味道芳香纯正的风味特点。研究表明,热带植物咖啡除了酸味强弱取决于品种本身,其甜味来源蔗糖和香味来源脂肪的含量则与生长区自然条件有关。低光照利于蔗糖和脂肪的增加;低温能够刺激蔗糖生产;大量灌溉会减弱蔗糖和脂肪的积累,但干旱会加速咖啡的成熟从而降低品质。下图为萨尔瓦多简图。
(1)指出萨尔瓦多咖啡为保障风味选种的地形条件,并分析原因。
(2)萨尔瓦多农场主经常会在土壤里施加咖啡豆果残渣,说明这样做的作用。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D
【分析】1.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属于持续性原则。B正确。公平性原则: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共同性原则: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AC错误。效益最大化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错误。故选B。
2.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ABC正确。该产业链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有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无法实现污染零排放,此说法太绝对,D不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
3.B 4.B
【分析】3.由材料可知,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在资源开发初期,受经济技术、观念等影响,通常是发展粗放型的、技术水平较低的、以原料为基础的工业,如采掘工业等,故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
4.榆林地区在发展中由传统工业逐渐转变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原料附加值,故B正确;循环经济模式提高了煤炭利用率,故A错误;循环经济模式,加强了对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故C错误;减少了废弃物排放,缩小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来源,故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生态工业简称ECO,是ecological industry的缩写,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综合工业发展模式。
5.C 6.D
【分析】5.三大产业的总体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由图示三角坐标分析可知,①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小,第二产业比重最大;②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二产业较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③点第一产业最大超过80%,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最小。据此确定该地产业结构的演变顺序应该是③-①-②。故选C。
6.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说明此阶段人类生产力水平低,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低,对自然环境只能被动的适应,因此此阶段是人类社会早期的采集和狩猎阶段。故选D。
【点睛】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技巧:
沿三角形的各边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箭头。其次,在A点作外围三个箭头的平行线,且方向相同,即画三个箭头,且这三个箭头所在线之间夹角为120°。那么这三个箭头所指的数字就是其对应的产业所占的比例构成。因此,A点的产业构成是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占40%,第三产业占40%。
7.B 8.A
【分析】7.结合材料分析,当地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在资源开发初期,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最适合发展采掘业等高耗能工业,B正确;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与当地资源关系不大,A、C错误;当地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工业,D错误。故选B。
8.读图分析可知,该模式从开采、生产、销售、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B、C、D正确;该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是并没有实现完全的清洁生产,A错误。综上分析,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项,故选A。
【点睛】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
9.D 10.A
【解析】9.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全球淡水数量是不变的,A错误。气温升高,对中高纬度的农作物生长有利,但同时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变得更加干旱,对农业生产不利,B错误。青藏高原的雪线升高,短期可能会带来我国大河大江水量增加,C错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我国台湾岛的面积将缩小,D正确。故选D。
10.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故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措施有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植树可以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故①、③、④正确。禁止燃烧矿物燃料不现实,②错误。故选A。
11.D 12.B
【解析】11.本题主要考查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采猎文明阶段,原始自然环境最好,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因此人口容量低,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农业文明阶段对土地、牲畜、劳动力的依赖最强,土地开发的强度开始增强,开始出现一些生态问题,但并不是特别严重,B错误;工业文明阶段对矿产、能源、水资源的依赖最强,人定胜天的思想是在农业革命以后逐渐形成的,C错误;信息文明阶段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最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最强,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质量趋好,D正确。故选D项。
12.信息文明阶段,生产力发展速度最快,水平最高,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资源、市场、交通等不是最主要的促进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C 14.C 15.A
【分析】13.由材料可知,空气质量指数越小,表示空气质量越好。雨天,空气质量指数小,空气质量较好,因为降水能吸附尘埃,净化空气,①正确;风力大,空气质量指数小,空气质量好,因为风力越大,越有利于空气净化,微风不利于尘埃沉降,②错误、③正确;晴天,空气质量指数大,空气质量较差,④错误。故选C。
14.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源有汽车尾气、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中燃烧煤炭、地面扬尘等。工业废水主要是造成水污染,天然气较清洁,对大气污染影响较小。故选C。
15.中度污染会使人出现气喘、咳嗽等症状,对人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①对;污染物会导致交通能见度降低,②对;发生空气污染时,大气稳定,不易降水,③错;跟建筑物腐蚀关系不大,④错。故选A。
【点睛】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1、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2、气象条件:(1)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2)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3、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16.(1)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破坏。
(2) 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 提高利用率(通过提高节能技术、加强管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或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调整产业结构(或缩减能耗高的产业比重,鼓励发展能耗低的产业);制定相关法律、培养人们的节能意识
(3) 交通污染 使用清洁能源;公交优先;街道边广种花草树木;减少尾气排量(通过改进燃油技术,或加装尾气净化装置,或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或使用无铅汽油)等。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农村地区生活能源和世界部分国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及交通工具对石油的消费量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能源需求、能源安全、走向生态文明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在生活能源中大量使用秸秆,使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大量使用薪柴会导致植被破坏,影响生态环境。
(2)由图示可知,图中国家中中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最高。因此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我国今后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节能减排,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利用率(通过提高节能技术、加强管理),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缩减能耗高的产业比重,鼓励发展能耗低的产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鼓励私人购买汽车,能促进相关产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除加剧石油短缺和交通拥堵外,还会产生交通污染;解决该问题的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尾气排放;加大技术投入,通过改进燃油技术,或加装尾气净化装置,或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或使用无铅汽油,减少交通污染;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用清洁能源;公交优先;街道边广种花草树木。
【点睛】
17.(1)分布不均,生产规模小;主要位于西南地区,交通不便;磷矿石品位低;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磷矿石资源浪费严重等。
(2)磷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磷肥需求量大;保证我国农业用肥,保障粮食安全等。
(3)因地制宜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专业化水平;发展磷矿石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注意保护环境;提高利用率;开展新型肥料研发,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主要磷矿基地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涉及矿产开采、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据图分析,我国磷矿分布不均,主要位于西南地区,交通不便;我国磷矿石44%依靠小矿山获取,生产规模小;主要位于西南地区,交通不便;“矿石品位低”,磷矿石品位低;“小型矿山平均的开采回采率仅为76%,部分矿山的回采率仅为30%,大量的磷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据此推断,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且磷矿石资源浪费严重等。
(2)磷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限制磷矿石出口,保证国内供应;我国是农业大国,磷肥需求量大,对磷矿石消耗量大;限制磷矿石出口,利于保证我国农业用肥,保障粮食安全等。
(3)“已探明储量仅次于摩洛哥,居世界第二位”,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扩大生产规模,由于磷矿石资源浪费严重,技术水平低,应该提高专业化水平;应限制磷矿石出口,发展磷矿石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采资源注意保护环境;提高利用率;我国是农业大国,磷肥需求量大,应该开展新型肥料研发,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等。
【点睛】
18.(1)原因: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区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集中。危害: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太湖蓄洪调洪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2)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利用低山丘陵,积极发展立体农业;发展茶叶、竹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充分利用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气候和生物资源,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危害,说明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考查了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结合水土流失的成因,从降水、地形、植被等角度分析。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结合信息“更高更陡的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园代替,”可知,其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图中表示高程的颜色变化大,说明地形起伏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会使山区表层土壤流失,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流失的土壤在太湖淤积,会使其调蓄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降低,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本题主要考查余村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从材料可知本村存在的问题是环境污染、优势资源是竹林茶园广布,森林广布,三面环山;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延长茶叶、竹品产业链;利用当地的青山绿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由于当地森林多,枯枝落叶多,还可以开发利用沼气,发展清洁能源等。
【点睛】
19.(1)萨尔瓦多咖啡一般选种于火山半山腰地带(或高山山坡地带);沃的火山灰土利于营养成分积累;山坡地带云雾多,光照弱,利于蔗糖与脂肪的积;低纬地区山坡地带气候温凉,利于蔗糖积累(或使咖啡成熟缓慢,利于各种风味的形成);山坡地带降水充足排水良好,蒸发微弱,潮湿适度利于咖啡的生长。
(2)火山灰土主要富含矿物养分,施加豆果残渣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利于土壤改良及咖啡生长;施用咖啡豆果残渣节约环保且能使咖啡风味更强。
【解析】题目通过萨尔瓦多的位置、地形及咖啡品质特征,考查区域农业区位条件和生产措施的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1)由题中“低光照利于蔗糖和脂肪的增加;低温能够刺激蔗糖生产;大量灌溉会减弱蔗糖和脂肪的积累,但干旱会加速咖啡的成熟从而降低品质”可知。萨尔瓦多咖啡适宜在低温、土壤肥力强、光照较弱的地区种植,根据当地纬度和地形分析,该地地处热带,多山地分布,所以种植在火山半山腰地带,海拔高,气候凉爽;火山灰土肥力高,利于营养成分积累;山坡地带云雾多,光照弱,利于蔗糖与脂肪的积;山坡地带降水充足,排水良好,不易渍涝;蒸发微弱,潮湿适度利于咖啡的生长等。
(2)说明萨尔瓦多农场主经常会在土壤里施加咖啡豆果残渣的作用,主要从土壤养分和废弃物利用等方面分析。火山灰土主要富含矿物养分,施加豆果残渣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利于土壤改良及咖啡生长;施用咖啡豆果残渣节约环保,减少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废弃物,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增加咖啡风味等。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