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09 13: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km2,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在95%以上。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重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和温差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蓄洪能力,可减少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中,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合理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独特的植物适度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广阔的市场,建立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发电、采暖和供热是利用地热能的主要方式。冰岛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岛国,位于板块交界处,水能、地热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发电以水能和地热能为主,风能发电仅占约0.1%。目前,冰岛招商引资发展的电解铝工业具有很强竞争力。下图示意冰岛活火山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冰岛的地热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
A.由东向西延伸的断裂带 B.从西南到东北的火山带
C.中南部城市密集分布区 D.环岛屿的沿海平原地区
4.冰岛风能资源丰富,但没有大规模利用风能发电,其主要原因是( )
A.水能和地热能发电技术要求较低 B.风能发电设备制造技术落后
C.水能和地热能发电量大且价格低 D.风向和风力季节变化大
5.冰岛招商引资发展的电解铝工业具有很强竞争力,主要是由于冰岛( )
A.电价低廉 B.科技先进 C.政策支持 D.资金雄厚
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破坏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下图局域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索取自然资源过度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太低
③自然环境本身演变太快④人类排放废弃物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环境污染、清洁生产、文明消费 B.文明消费、环境污染、清洁生产
C.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环境污染 D.环境污染、文明消费、清洁生产
8.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
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③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④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基于各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估算)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代表的生态系统分别可能是( )
A.冰川、荒漠 B.冰川、草地 C.荒漠、草地 D.草地、荒漠
10.推测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空间分布与( )
A.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B.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C.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D.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
臭氧层被誉为“地球卫士”,但近地面臭氧浓度增加,就会变成“健康杀手”日照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能够快速反应生成臭氧,导致臭氧污染。下图为2016—2019年成都市区(30°N,104°E)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及小时超标次数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分析影响成都市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太阳辐射
C.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D.氮氧化物含量
12.成都夏半年臭氧污染超标( )
A.开始于日出 B.结束于日落
C.最多时太阳高度最大 D.最多时太阳高度变小
读西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未包括宁夏、陕西)统计表,完成下列小题。
地区 资源潜在 总值占全国 比重(%) 资源人均 潜在值 资源结构(%)
农林牧 资源 矿产风能 资源
全国 100 100 67.2 32.8
西北 21.4 138.4 48.6 51.4
新疆 6.2 146.3 44.1 55.9
内蒙古 7.3 136.1 48.3 51.7
甘肃 4.1 123.2 47.5 52.5
13.关于西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农林牧资源约占全国一半
B.新疆人口总数小于内蒙古
C.新疆人均农林牧资源比全国平均高
D.按资源配置该区域种植业潜力巨大
14.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  )
A.距离冬季风源地近
B.植被稀疏、摩擦力小
C.区域间气压差异大
D.距离夏季风源地近
15.该地区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有 (  )
A.坡地开垦导致水蚀严重
B.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C.农业结构调整导致湿地萎缩
D.不合理工程建设导致石质荒漠化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其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后又出现了尕海、耳海等子湖。
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青海湖存在多期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下图为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海心山(下图)亦称仙山,山顶高出湖面77米。
(1)简述青海湖滩砂和坝砂的空间分布特点。
(2)据图中滩坝的分布位置判断青海湖区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3)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
(4)阐述海心山的形成过程。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拉开波湖,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水深平均达20多米,该湖有“南美洲聚宝盆”的美誉,渔业资源丰富,同时有“石油湖”之称。为了开采石油,湖底遍布石油管线,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以便大吨位的货轮和邮轮驶入湖区装载石油及产品。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始在马拉开波湖投资开采石油。
(1)结合图文材料,简析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2)试分析图示地区吸引中国投资开采石油的优势条件。
18.长三角地区是工业集聚程度高,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峻的区域之一,部分城市(见下面的图和表)雾霾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雾霾污染是PM2.5(粒径小于2.5μm细颗粒物)浓度过高导致,已经成为跨区域的环境问题。除自然原因外,雾霾形成与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
材料二 2017年每万元GDP工业烟尘排放量,江苏的8个城市平均为0.36千克,浙江的7个城市平均为0.26千克,江苏比浙江高出38.5%。
PM2.5浓度/(μg/m3) 长三角部分城市
≤40 舟山、台州、宁波、上海
40-50 南通、湖州、杭州、嘉兴、绍兴
50-60 南京、无锡、苏州
≥60 扬州、镇江、常州、泰州
(1)概述长三角PM2.5浓度南北差异并说明该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从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角度推测防治雾霾的主要措施。
(3)面对雾霾污染的环境问题,人们呼吁“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围绕为什么要“共同打赢”,阐述你的观点。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耕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但也是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的省份。下表示意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面积(单位:km2),下图示意河南省土地类型。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合计
4060.24 1373.12 -1781.36 173.67 -28.79 3796.88
注:上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2000-2013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1)概括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
(2)分析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以河南省耕地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4)从资源综合性的角度说明若河南省北部扩大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对该地区其他自然资源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D
【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湿地能调节局部气候,即减小温差、增加空气的湿度,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减小温差,②错误,ABD错误。由题意可知,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拉鲁湿地沼泽草甸覆盖率在95%以上,可为拉萨市提供较多氧气,①正确;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空气,所以拉鲁湿地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③正确;湿地有调蓄径流的作用,拉鲁湿地有蓄洪能力,可减少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④正确;C正确。故选C。
2.由所学知识可知,在湿地建立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将使湿地面积缩小,可能造成环境问题,故不可取,D错误。其余选项均为湿地合理开发利用措施,ABC正确。依题意,选择错误的,故选D。
【点睛】湿地的主要作用: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调节气候;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提供可利用的资源;航运;旅游。
3.B 4.C 5.A
【分析】该题组考查冰岛能源开发及利用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3.地热资源来自于地球内部,引发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读图分析可知,冰岛处于板块交界处,而且图中的火山带呈从西南到东北走向,说明该地多火山地震,地热资源丰富,故B正确。
4.根据材料可知,冰岛水能、地热能和风能资源均较丰富,发电以水能和地热能为主,风电仅占约0.1%。水能、地热能、风能发电对技术要求均比较高,A项错误;冰岛属于发达国家,风能发电设备制造技术并不落后,B项错误;冰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短小急促,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水能和地热能发电量大且价格低,C项正确;冰岛位于欧洲的西北部,主要吹西风,风向变化不大,D项错误。
5.电解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冰岛能源丰富且廉价,使招商引资发展的电解铝工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故排除BCD三项,A项正确。
【点睛】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火山、地震多发,地热能丰富
6.D 7.A 8.C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增长过快,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同时,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导致环境污染加剧,①④正确;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关系不大,②错;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主要是人为因素,自然环境本身演变较慢,③错。故选D。
7.根据所学知识,乡村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环,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a为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为循环经济和文明消费,c为文明消费。循环经济体现在发展生态农业和工业清洁生产,b为清洁生产。故选A。
8.后工业化时期,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②错。新技术产业技术水平高,产品多轻薄短小,工业布局趋于分散,④错。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较高,环境质量越来越被重视,①③正确。故选C。
【点睛】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它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措施是大力推行生态农业。
9.D 10.A
【分析】9.分析题、图可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甲生态系统介于水域与农田之间,最可能是选项中的草地;乙生态系统生物量最小,可能是荒漠或冰川。故选D。
10.据图可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大小与植被生物量密度正相关。受气候的影响,我国植被生物量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这与降水量的空分布相一致。故选A。
【点睛】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11.B 12.D
【解析】11.由图中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线可知其在8时开始增加,15、16时达到最高,而后下降。结合材料“日照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能够快速反应生成臭氧,导致臭氧污染。”因此可以判断,影响成都市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B正确。气温、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氮氧化物含量均不是主导因素,ACD错误。故选B。
12.由材料可知,成都夏半年臭氧污染超标在当地地方时10点(以下的时间均换算成成都的地方时)开始上升,15时达到最大值,20点左右结束。日出早于10时,日落早于20时,A、B错误;太阳高度最大为12时,成都超标最大值为15时,太阳高度角变小,C错,D对。故答案选D。
【点睛】很多材料用北京时间,要注意很多地理现象是依据地区的地方时。
13.B 14.D 15.B
【解析】13.据表格信息可知,新疆资源潜在总值比重小于内蒙古,但资源人均潜在值高于内蒙古,说明人口总数小于内蒙古。故选B。
14.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摩擦力小,区域间气压差异大,风力强;西北地区距离夏季风源地远。故选D。
15.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蒸发旺盛,在对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该地区降水少,坡地开垦水蚀问题少;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湿,利于湿地面积扩大;不合理工程建设易导致土地沙漠化。故选B。
16.(1)滩砂和坝砂大多分布于东半部海岸;滩砂呈带状,面积大;坝砂块状,面积小;滩砂多分布在凹岸或平缓地带;坝砂多分布在凸岸。
(2)偏西风(西北风)锋利推动波浪,波浪助力形成滩坝砂体,滩坝砂体多分布于东岸。
(3)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栖息;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国家自然保护区。
(4)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断裂下陷形成湖泊;水平挤压,山体出露;外力侵蚀,花岗岩裸露。
【分析】本题以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事物分布、形成原理、风向判断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1)由滩砂与坝砂的分布示意图可知,滩砂和坝砂大多分布于湖泊的北部、东部、南部,即东半部湖岸,西部、西北部较少。其中滩砂呈带状环绕东半部湖岸,宽度较大,面积大。而坝砂呈块状、不连续分布,相对面积较小。从地形角度看,滩砂多分布在凹岸或平缓地带;坝砂多分布在凸岸。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由材料“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可知,风力吹拂波浪,波浪携带泥沙在湖岸堆积形成滩坝砂体。根据上题结论,滩坝砂体多分布于东岸,可知该地盛行偏西风。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成因主要从生存环境、、天敌、食物、生存空间、人类影响等角度分析。鸟岛位于青海湖内,受湖水调节影响,夏半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鸟类栖息,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鸟岛位于河流入湖湿地,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地处河流湿地环境,水草、鱼类丰富,水源、食物充裕。鸟岛位于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由图可知,海心山为花岗岩地貌为主的山地,图示地表均分布有花岗岩,表明早期有岩浆侵入地表形成山地。后发生断层运动,地壳断裂下凹积水形成湖泊。发生水平挤压运动,山体上升露出水面形成海心山,图示海心山花岗岩裸露,表明山体上升后外力作用对花岗岩表层岩石进行侵蚀,导致花岗岩裸露。故总体思维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湖泊——水平挤压,山体出露,形成海心山——外力侵蚀,花岗岩裸露。
【点睛】形成过程类试题是近年来高考常考的题型,需要考生准确获取图文信息,运用严谨的综合思维判断形成的步骤。
17.(1)湖区面积大,水深适宜,鱼类生存空间广阔;入湖河流多,营养盐类多,饵料丰富;纬度较低,湖区光照充足,有利于水生浮游生物的生长;湖区与海洋相通,导致湖泊鱼类种类多样。
(2)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采历史悠久,配套基础设施齐全;疏浚后的入海通道,便于湖区与海洋沟通,交通便利;周边城市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当地政府政策支持。
【分析】本大题以马拉开波湖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马拉开波湖开采石油的优势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分析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鱼类食物来源丰富、生存环境方面分析。由材料“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水深平均达20多米”可知,马拉开波湖湖区面积大,水深适宜,为鱼类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读图可知,入湖河流多,注入淡水和营养盐类多,饵料丰富。位于10°N附近,纬度较低,湖区光热充足,有利于水生浮游生物的生长。湖区与海洋相通,有利于淡水和咸水鱼生长,湖泊鱼类种类多样。
(2)分析中国在委内瑞拉投资开采石油的优势条件,主要从资源、基础设施、交通、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马拉开波湖有“石油湖”之称,说明该地石油资源丰富。由材料“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以便大吨位的货轮和邮轮驶入湖区装载石油及产品”可知,石油开采历史悠久,配套基础设施齐全;疏浚后的入海通道,便于湖区与海洋沟通,交通便利。读图可知,周边城市多,为发展中国家,有大量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由材料“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始在马拉开波湖投资开采石油”可知,有当地政府政策支持。
18.(1)差异:南北地域分异明显;北高南低。原因:北方地区工业和生活排放污染物较多,在冬季风影响下不断向南扩散;长三角北部地区工业烟尘排放量多于南部;北部地区降水少,南部地区降水较多有利于PM2.5沉降。
(2)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不达标车辆安装尾气过滤装置;加强立法、保护环境。
(3)PM2.5污染会随着大气进行跨区域扩散;长三角PM2.5污染的影响范围较大,因此需要区域合作,进行共同治理,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
【分析】本题以长三角地区为背景,涉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信息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1)
据图表可知,长三角PM2.5浓度南北地域分异明显,总体是北高南低。该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污染物排放量、降水对污染物沉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PM2.5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耗、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多,在冬季风的影响下,向南扩散,长三角北部地区受影响较大,再加上北部地区工业烟尘排放量大,降水小于南部地区,不利于污染物沉降,PM2.5浓度较高。
(2)
注意题目要求从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角度回答。汽车尾气排放主要是由于私家车数量较多,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降低私家车使用率;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还要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对不达标车辆安装尾气过滤装置,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3)
雾霾污染是跨区域的环境问题,不可能单靠某个地区完成治理,需要区域共同参与治理。PM2.5污染属于大气污染,会随着大气进行跨区域扩散。长三角地区的PM2.5污染的影响范围大,涉及行政区域广,需要区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治理,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
【点睛】
19.(1)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黄河沿岸,旱地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和北部,西部地区耕地少。
(2)变化:部分耕地转换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换为耕地;总体上看,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原因:城镇化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但同时也开垦了部分未利用的土地,改造了部分草地,缓解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
(3)河南省耕地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耕地资源的总量有限,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耕地面积在减少;开发利用程度有限,河南省中东部为耕地,西部为山地丘陵,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经济成本和环境条件下开发的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资源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场所,具有不可替代性。
(4)对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河南省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水田和水浇地需依靠黄河水灌溉,大量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耕地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增加,使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中水污染可能会加重,水质恶化;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田的面积扩大,增加了湿地的面积,对局部的小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分析】本题以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面积资料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应结合图示信息来回答。从图中可读出,河南省的耕地资源类型分布不均,水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黄河沿岸,旱地面积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和北部,西部地区受地形影响,耕地面积较少。
(2)
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可从表中读出,部分耕地转换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换为耕地;总体上看,耕地转出的面积大于转入的面积,说明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原因可结合表中数据,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退耕还林还水域等方面回答。城乡进程的加快发展使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及部分草地改造,使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有所缓解。
(3)
资源的有限性可从数量、开发程度和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来回答。河南省耕地资源是有限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河南省西部为山地丘陵,中东部为平原,主要为耕地,开发利用程度有限,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农作物的生长场所主要为耕地,具有不可替代性。
(4)
对该地区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可从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两方面来回答。河南省北部水田和水浇地的主要灌溉水源为黄河水,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渍化的出现,影响耕地资源质量,甚至使耕地资源减少;同时随着灌溉用水量的增加,会使河流水位下降及河流水量减少,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对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从污染、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回答。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会造成农业生产过程中水污染的加重,水质恶化;同时还会导致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进而使生物多样性受损;但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如增加了湿地面积,对局部的小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