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读的话,是会成瘾的,进而会思考自己在生活当中该怎么做。 仁 在孔子那里就属于心之全德,包
友好学校第七十五届期末联考
含了其他一切的德,反之则不然。比方说,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也就是说
高二语文 仁的容量要比勇大得多。另外,我们再去用这个句式,把它和智一起说,怎么样呢?也可以。《论语》
里说,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仁者做事情不考虑对自己有利没利,只要是正义的事
说明:本试卷共 21题,满分 150分,共 8页。考试时间为 140分钟。 情,刀山火海都会去做;智者则有利就做,对自己不利,暂时不做,或者根本不做,是有条件的。所
注意事项: 以,仁者和智者,境界上还是有高低之分的。知而能仁,方为天下之道,这是孔子希望大家能够去做的。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到条形码区域内。 (节选自张汝伦《孔子和〈论语〉》)
2.选择题必须用 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材料二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
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两千年以前的东西了。这么问的,实际他已经预设了一个
卷上答题无效。
问题,那就是读《论语》有用吗?《论语》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在于有三个体系。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7分) 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材料一 《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政治是理想
钱穆先生曾经说: 孔子所开示者,乃属一种通义,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而义无不然。故为可贵。 的政治?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来,一句话: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第二个体系,教
读《论语》者不可不知。 (《论语新解》)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 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
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长期以来,对孔子的学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论语》主要是关于 《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信,就是相信一个不确定的东西;
个人修养和行为的论说。但《论语》的主旨,不仅是关于个人的完善,更是关于文明的完善。人的完 但是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必须是让你想向上走的。不是什么不确定的东西都能信。让人堕落的东西不
善为的是文明的完善。孔子要学生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雍也》)。 君子儒 和 小人 能信。信一个不确定的但引领你往上走的,才叫信仰。《论语》,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信仰。人活在现
儒 的区分在于, 君子儒 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完善,更有对人类的责任。庄子曾提出 内圣外王 实世界里,但是现实的世界只是 实然的 世界,人追求的是 应然的 世界。
四个字,后来被人们用来概括儒家学派的特色。但是我们要注意, 内圣 和 外王 其实并不能分开 《论语》是文化体系。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才
有民族的凝聚力。教育不是还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民族的凝聚力吗?
讲。在儒家那里, 内圣 是 外王 的准备, 外王 是 内圣 的目标。虽然孔子自己当时面临的
为什么今天孩子那么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让孩子们从小就从文化经典里获得文化认
问题有其特殊性,但是孔子的思考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具有久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
同感?
读《论语》,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读《论语》的时候,感受到的并不只是古代的智慧,而更多的是
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因为有文化认同感。历史是否中断,看
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
文化的认同有没有中断。国家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
当然了,我们不能太实用主义,不能说读了《论语》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论语》主
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元典。元者何?始者
要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论语》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一书。有一位江户时代
也,经典中的 源代码 。
的日本哲学家甚至说,《论语》是 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 。在前现代的中国,《论语》更是几乎每一个
(摘编自鲍鹏山《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识字的中国人都要读的书。它不仅影响了读书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当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到了近现代,孔子和《论语》的命运并不太好,经常被人当作替罪羊。在最近一百多年时间里,《论语》
A.我们今天读《论语》,要读出《论语》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而不能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
不是被批判,就是被忽视。但是不管怎么说,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
B.《论语》虽曾受到批判,但在古代曾影响了中国读书人的思想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
语》和孔子,实际上也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
C.孔子没有像西方哲学家那样用概念和定义来解释问题,他始终用“爱人”来概括仁的最高本质。
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
D.《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能帮助人们建立信仰,引领人们向上走,追求“应然的”世界。
孔子和西方哲学家不一样。西方哲学家往往会从抽象到具体,用概念和定义来解释问题。但孔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会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有多少种解释, 爱人 两个字是他对仁的最
A.儒家学派的特色可以表述为“内圣外王”,“外王”是“内圣”的目标,“内圣”是“外王”的准备。
高本质的概括。对于普通人来说,爱人是基本道德,对于统治者来说,爱人爱百姓是基本义务。但 爱
B.《论语》明确了做人做事的方法,因此被人们看作中国第一书,甚至被誉为“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
人 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到却不易。所以,孔子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心比心,是最后的
C.《论语》包含丰富而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其中包括一百多个成语以及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
底线。同时,孔子又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他强调不能够无原则地爱,爱人以德,以天生的善性成
D.《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元典,它构建的文化体系有利于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的凝
人之美。孔子说: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所以读《论语》,如果
聚力。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 高二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
{#{QQABLYQEo gCgAgBAAQACQw1CCAMQkhGCCKgOBAAYMEAAyAFABCA=}#}
3.下列选项,最适合用来阐述孔子的“仁”的本质的一项是(3分)( ) 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
A.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一会儿,他却抬起头来了,呀,原来就是早晨在山上见过的那位年轻人。
只记得他是多少懂得点国语的,他们之中的 C 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并对于占住了房间
B.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的事,表示歉意。
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年轻人闪动着长睫毛,笑了一笑。可是他并不开口,凝眸望了他们一眼,收拾起书笔,站起身来
D.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打算走。
4.为什么说“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不要紧,你就留在这里,不妨碍我们的,况且我们也不想睡。 C 君很诚恳地留他。
5.对于《论语》,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论证结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他可有点惘然了,似乎有多少意思要倾吐,然而一时找不到字句。这当儿 C 君看见他手里那本很
厚的书就是他们一个朋友所写的《论民族民主革命》,一本高级的理论书,不禁大感兴趣,就问他道: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 分)
你们在研究这本书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他的长睫毛一敛,轻声答道: 深得很,看不懂。 忽然他那颇为白皙的脸红了一下,羞怯怯地又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 茅 盾 加一句: 没有人教。
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跟他们在一起,是在天方破晓、山坡的小松林里勉强能够辨 学习小组上用什么书?不是这一本么?
清人们面目的时候。朝霞掩蔽了周围的景物,人们只晓得自己是在一座小小的森林中,而这森林是在 不是。 年轻人的长睫毛一动,垂眼看着手里那本书,又叹气似的说, 好深呵,好多地方不懂。
山的半腰。 这叹息声中,正燃烧着火焰一样的知识欲;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论学习的意志的坚决,而不
昨夜他们仓皇奔上这小山,只知道是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现在,他们在晓风中打着寒噤,睁 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C 君于是问道:
大了眼发愣,突然发觉在他们周围,远远近近,有比他们多一倍的武装人员,不用说,昨夜是在森严 你是哪里人?
警戒中糊里糊涂地睡了一觉。 新加坡。
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 什么学校?
走近他们来了。他操着生硬的国语,告诉他们:已经派人下去察看情形了。 我是做工的。 年轻人回答,长睫毛又闪动一下。
敌人在什么地方? 他们之中的 G 君问。 从他不完全的答语中,他们知道了他生长在新加坡,念过一年多的小学,后来就做机器工人,抗
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他侧着头想了想,好像一个在异国的旅客临时翻检 战以后回祖国投效,到这里也一年多了。
他的 普通会话手册 ,要找一句他一时忘记了的 外国话 ;终于他找到了,长睫毛一闪,忽然比较 你怎么到了这里的? 有人冒昧地问。
流利地答道: 等等就知道了。 年轻人又有点惘然了。他笑了笑,低垂着长睫毛,又回到原来的话题,叹息着说: 知识不够,时
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然而人心总是无厌 间也不够呀。
的,眼前既然有这么一位 语言相通 的人,怎么肯随便放过?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 于是把那本厚书塞进衣袋,他说: 我还有事,等等,时间到了,会来叫你们。 便转身走了。
年轻人不忙不慌地静听着,闪动着他的长睫毛。末了,他这才回答,还是那一句: 等等就知道了。 房里又沉静了。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性格——虽然从这短促的会
这一句话,现在可没有刚才那样的效力了。因为提出的问题太多又太复杂,这一句回答不能概括。人 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
们内心的不安,又开始滋长。 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轻人,这样一个投
幸而,这所谓 等等 ,不久就告终。敌人果然离这小小村落远些了,他们可以下山去,到屋里一 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
歇了。 (有删改)
因为整夜不曾好生睡觉,他们首先被引进一间房去 休息 一会儿,这房本来也有人住,但此时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却空着。
A.在见到青年之前,“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在青年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时,“他们”的不安“又
吃早饭的时候,招待他们的东道主告诉他们:今晚还得走夜路,白天可以畅快地睡个好觉。
他们再回那间房去,刚到门口,可就愣住了。 开始滋长”,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
因为是从光线较强的地方来的,他们一时之间也看不清楚,但觉得房里闹哄哄挤满了人,嘈杂的说 B.在写战士们解下挂在身上的物件时,用了“闹哄哄的”“劳什子”等词语,写他们带来的嘈杂与混
笑,他们全不懂。然而随即也就悟到,这是这间房的老主人们回来了,是放哨或是 摸敌人 回来了。 乱,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
渐渐地看明白,闹哄哄的七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面巾、马口铁杯
C.在 C 君打招呼和表达歉意时,青年只是笑一笑,并不说话,收拾起书笔打算离开,表明他不想打扰
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歉,然后一个一个又出去了,步枪
却随身带起。 “他们”休息,也表现出他有些羞涩的特点。
房里又寂静了,他们几位新客呆了半晌,觉得十二分的过意不去。他们都走到那伟大的板铺前, D.“他们”与那位青年虽然只有短暂的交流,但通过了解到的部分信息,可以推想青年的性格和身
正打算各就 岗位 ,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 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
高二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8 页) 高二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 8 页)
{#{QQABLYQEo gCgAgBAAQACQw1CCAMQkhGCCKgOBAAYMEAAyAFABCA=}#}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第一句先写“他们”感觉到有这么一位青年跟“他们”在一起,然后才交代时间和环境,这 A.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
样起笔虽稍显突兀,但具有聚焦的效果。 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B.本文写那位青年的国语不好,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像异国旅客似的,临时翻检自己的“普通 B.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
会话手册”,这为后文揭示他的身份做了铺垫。 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C.“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一句,以榴霰弹比喻“他们”提出的问题,突出问题杂 C.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
多而散乱,这一比喻也契合战时环境。 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D.本文以时间为主要叙述线索,形象地描摹了那位青年的言行,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语言 D.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
也十分生动,是一篇叙事记人的美文。 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8.本文中那位青年前后给了“他们”哪些不同印象?请概括分析。(6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9.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那位青年的形象的。(6分) A.金陵:南京的古称,别名建康、京口、江宁、应天、石头城。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B.定鼎:即建都。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都把它当做传国之宝,随都迁徙,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7分) 故后代往往称建都为“定鼎”,引申为建立王朝。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题。 C.法驾:天子车驾的一种。天子的卤簿分为大驾、法驾、小驾三种,其仪卫之繁简各有不同。
阅江楼记 D.六朝:一般指三国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
明·宋濂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然而从六朝以至南唐,历代帝王都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之
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王气”相配。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
B.作者推想,皇帝兴建这座楼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观赏长江的风景,更是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
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 阅江 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
凭借景物触发感慨,寄寓其志在天下的思绪。
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
C.作者认为六朝至今,国家往往将长江视为自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 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
D.本文是作者奉旨为阅江楼撰写的一篇记文,文章以歌功颂德为主旨,同时也包含一些希望君王
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
肩而入贡,必曰: 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 励精图治的箴规之言。
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 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 (1)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4分)
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2)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4分)
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始入海,白涌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小题。
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 金陵怀古(其三)
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 王安石
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
臣不敏,奉旨撰记,故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 兵缠四海英雄得,圣①出中原次第降。
惧亵也。 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
注释:公元 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 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酶一缸。
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本文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所作。 【注】①圣,指宋太祖赵匡胤。
高二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 高二语文试题 第 6 页(共 8 页)
{#{QQABLYQEo gCgAgBAAQACQw1CCAMQkhGCCKgOBAAYMEAAyAFABCA=}#}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长江和山峰,显示了金陵险要的地理位置。 18.下列引号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B.颔联叙写赵匡胤从中原南下,在金陵一战中荡平群雄,最终获取胜利。 例句: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C.颈联描写赵匡胤据守金陵后,宋朝“王气”黯然而收,营造一种苍凉的氛围。 A.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老专家陈克明惊叹“变化太大”。
D.尾联感慨废陵中只剩下随葬的冠剑,谁会再因此落泪,以酒祭奠他们呢? B.如果做成衣服,那就是武林中传说的“软猬甲”了。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6分) C.我国“F-12纤维—纤维织物—柔性功能复合材料—材料制品”产业链初步形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14 分)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9分)
(1)《陈情表》中作者陈述自己的家庭情况,讲到自己既没有亲近的亲戚,也没有童仆的两句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傲慢和偏见 ① 。那些鼓噪 文明优劣论 文明冲突论 制
度对抗论 的声音,那些试图搞 小圈子 、组建 价值观同盟 、挑起意识形态对抗的做法,注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诗句是
定不得人心。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
(3)《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
的精神隔阂, ② ,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
酌之”意趣相似。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交织,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更加突出,我们面临的全球性挑
(4)《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
战更加严峻。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 ③ 。
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荒凉衰败。
19.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5)《离骚》(节选)中用日月不停留,春秋更替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这件事上,你们没有错,我们考虑欠妥当。
(6)《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细致贴切地描绘了一幅
B.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C.进入高二以来,我们班已形成一股拼搏奋进的学习风气。
(7)《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的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 D.南极变暖,全球生态问题日趋严峻,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个字。(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小题,6分)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小题。 21.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谈及现在,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老专家陈克明惊叹 变化太大 。而这变化,更体现在服务经济社会 材料一:在拼图游戏中,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而这些小小的拼图单片,
发展上。 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是不可替
一根粗细只有头发丝四分之一的细丝,却怎么也拉不断。如果把它做成直径 12 毫米粗,就能拉动 代的存在。
46 吨重物,而同样粗的钢绳只能拉动 8 吨。 它的防切割性很强。如果做成衣服,那就是武林中传说的 其实,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当然,一
‘软猬甲’了。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 46 所负责人说。这根细丝,既不是棉线,也不是蚕丝,而是中国 幅完美的宏大图景,也会让每一块拼图单片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航天科工六院历经十几年研制出的 F-12 高强有机纤维。此前,在国际上这类纤维作为航天开发材料和 材料二: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同师生代表亲切座谈,他思
重要的战略物资 ① 。F-12 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高强有机纤维材料的空白。 索深邃,殷殷嘱咐: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
目前,我国 F-12 纤维—纤维织物—柔性功能复合材料—材料制品 产业链初步形成。 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一个一百年已经过去了,我们
这样的例子, ② 。在巩固固体装备传统领域优势的同时,发明专利有 580 余件的形成 正阔步迈向第二个一百年,正在逐步创造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
了覆盖全应用领域、多尺寸、宽射程、系列化的固体动力产品体系的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已成为我国航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这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呢?
天固体动力事业重要的领跑者、重要的原创技术策源地。 请结合两则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的成绩,完全是靠 ③ 得来的,没有外国援助,没有经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仿制阶段。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钱学森曾这样评价。 不少于 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 第 7 页(共 8 页) 高二语文试题 第 8 页(共 8 页)
{#{QQABLYQEo gCgAgBAAQACQw1CCAMQkhGCCKgOBAAYMEAAyAFABCA=}#}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A “而不能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错误。由原文“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可知,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
2. B “明确了做人做事的方法”错误。由原文“《论语》主要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论语》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一书”可知,《论语》主要是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而不是明确做人做事的方法。并且“因此”强加了因果关系。
3. D A.是庄子的观点,与“爱人”无关;B.是韩非子的观点,与“爱人”无关;C.是墨子的观点,与“爱人”无关;D.孔子“仁”的本质是“爱人”,“孝弟”即“孝悌”,能体现“爱人”的宗旨。
4. ①孔子的思考超越时代的限制具有久远的意义,读《论语》,我们能感受到孔子及古人的智慧,获得对今天的指导与启示,即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
②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就是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因此,孔子“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
5. ①材料一主要论述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材料二主要论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②材料一运用了递进式结构,材料二运用了总分式结构。
6.C A项“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错误,根据原文,青年的第一次回答“给人家一服定心剂”,是有作用的,只不过后来“提出的问题太多又太复杂,这一句回答不能概括”。
B项“对此有些不满”错误,“闹哄哄的”是客观事实,“劳什子”是特色语言,而且根据后文“他们几位新客呆了半晌,觉得十二分的过意不去”可知,几位新客并没有不满。
D项“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错误,根据原文“虽然从这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给了他们无限兴奋”的是已经窥见的这部分,而不是“这个过程”。另外,青年的性格和身世已经窥见了一部分,是“了解到的部分信息”,原文也并没有交代他们去“推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
7.D “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错误,文中虽然有对他的心理活动进行记述,但没有详细地记述。
8.①第一印象是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国语不好,无法回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态度却从容不迫;②再次见面时感到亲切,青年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们”深受感动;③得知青年是归国支援抗战的华侨工人,态度沉着,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们的面影。
(点答案不交叉重合。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借助战时环境的烘托和一面之识的印象,大体勾勒了人物的轮廓;②通过沉着的态度、闪动的长睫毛、羞涩的表情等细节,描摹青年最主要的外貌和性格特征;③围绕关于阅读理论著作的对话,表现青年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个要点: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环境、他人印象等侧面描写,勾勒人物轮廓;神态、表情等细节描写,突出外貌和性格特征;对话描写,表现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三点答案不交叉重合。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 B 句意: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用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雄胜”都是赞颂此地形势,不能分开。排除AD;“与民同游观之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11. A 京口是镇江的古称。
12. C 依据文章内容,作者认为六朝之时,国家往往以长江为天险,现在明朝统一天下,于是把长江视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
13.(1)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逮:到; 当:相当; 状语后置。译对一处得1分,句子大意1分 。)
(2)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则:表判断;安流:平安河流; 事:用于。译对一处得1分,句子大意1分 。)
参考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双脚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
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14. C “颈联描写赵匡胤据守金陵后,宋朝‘王气’黯然而收”错,这万里东下的长江和高入云间的天阙山的双峰,一向都是据守金陵者的天然屏障,但在五代十国的群雄角逐中,胜利者终归于从中原南下的赵匡胤。这时割据者在金陵的“王气”就黯然而收,只剩下萧飒的寒风吹拂着佛寺的僧窗了。选项张冠李戴,宋朝应为南唐金陵。
15. ①金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赵匡胤仍能在群雄争霸中攻下金陵,表达了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的功勋的赞美之情;②对南唐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仍被灭国的惋惜之情,并以此来告诫统治者要积极作为;③借对自然风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物是人非,人事已变,繁华易逝的感慨。16.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3)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4)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7. ①秘而不宣(或秘不示人)②不胜枚举(或数不胜数、比比皆是、俯拾皆是)③自力更生
18. C例句引号的作用是表强调。A.表引用。B.表特定称谓。C.表强调。D.表讽刺和否定。
19.D 例句和D项都是泛指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范围广。A项,第一人称,指语境中和“你们”相对的人;B项,泛指每一个中国人;C项,泛指班上的同学。
20.示例:①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是文明交流的精神隔膜”之类也可)
②才能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就能让人类文明和谐繁荣”之类也可)
③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作文:
立意参考:
1.从个体与整体的角度,可立意为“新时代青年的位置与价值”;
2.从人才的品质的角度,可立意为“时代青年既需要独立自由,又需要胸怀家国理想“;
3.从人才的价值的角度,可立意为 “只有把自我放到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才是让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4.从人才的意识的角度,可立意为“新时代青年要勇挑重任,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
5.从人才的多元发展角度,可立意为“新时代青年要有独立个性、自由思想,还要有社会理想、家国情怀和世界视野”;
(以上立意角度,只是提供一种思维的方向,具体立意看考生的写作角度和写作内容灵活处理)
作文阅卷说明:
就议论类文体而言,只要在参考立意的范围内(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立意,可酌情评分),有比较明确的观点,有比较清晰的论证,基本符合文体特征,就可以给起评分。建议起评分44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应该紧扣新时代青年(个体)和宏大图景(中华民族复兴)这二者的关系来展开。宏大图景可以理解为责任,使命,目标,整体,大环境或是大背景等等。记叙类文体可酌情评分。
(一)基础等级评分: 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 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 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 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四)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五)关于字数: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400至600字区间作文,不超过30分,不再扣字数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00字以下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只写标题的,给1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