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暑假作业
1.从二战结束后初期到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对外关系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日关系:控制、不平衡的伙伴关系--竞争、要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B.英日关系:军事政治同盟建立--军事政治同盟破裂
C.中日关系:以民促官实现邦交正常化--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D.外交政策:向美国一边倒--以与亚洲邻国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2.大卫·德布莱认为:“国际化就像造一双适合各类人群的圆头鞋。它不会像量身定做的鞋那样舒适合脚,但能让更多人有鞋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际化可以解决贫困问题 B.世界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
C.国际化会抹杀各民族个性 D.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3.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面目前有大约6.5万家跨国公司在全球有大约85家子公司。这些公司的经济影响极大,雇佣大约5400万名员工,销售额达到将近19万亿美元,是世界出口额的2倍以上。据此可知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 )
A.根本动力 B.技术手段 C.疏通渠道 D.有力推手
4.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国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RCEP将涵盖297%的全球人口,其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比重高达289%。这反映出(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 B.亚洲地区主导世界经济贸易
C.全球贸易发展出现新动力 D.西方国家经济日益走向衰退
5.亚太经合组织( APEC)的性质是( )
A.亚太地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联盟
6.有学者认为,从客观上看,后冷战时代以美国模式的全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振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也带来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全球治理体制亟需变革 B.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
C.全球化的弊端十分严重 D.多极化格局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7.1994年在美国举行的首次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的34国领导人一致同意着手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并于1998年9月正式启动谈判。1997年,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开展合作机制,加快东亚地区的经贸合作。2002年底,欧盟正式邀请波兰、匈牙利等10国于2004年5月加入欧盟。这反映出这时期(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增强 B.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C.经济全球化推动南北矛盾缓和 D.国际合作由经济向政治领域延伸
8.在“十五”期间,我国与美、德、法、英、澳、泰等国家和地区新签署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式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同时,我国国内航空公司勇于“走出去”,大胆参与国际竞争,开辟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航线。这反映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
A.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推动了国际航空运输的发展
C.促使完整的航空运输网络形成
D.已经超过发达国家航空水平
9.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模式呈现出霸权治理衰落、多极治理兴起、网络化治理出现的状况,同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其不得不与非政府组织等协调关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这种变化( )
A.巩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 B.旨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C.反映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地位
10.2020年1月29日,欧洲议会投票表决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英国在1月31日晚与欧盟分手,进入为期11个月的过渡期。欧盟委员会主席表示,“我们会想念英国,欧盟和英国依旧是好朋友和好伙伴,但从现在开始,欧盟与英国的新伙伴关系谈判即将开始”。这说明( )
A.英国“入欧”完全违背其国家利益
B.英国和欧盟的利益博弈仍在继续
C.欧盟各成员国间利益矛盾不可调和
D.欧洲一体化进程已失去社会基础
11.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5年,中国倡议的“亚投行”成立。此外,中国还主持召开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国际会议。由此可见,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A.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B.努力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的国际关系
C.努力推进经济的区域合作
D.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发挥全球治理作用
12.2007年2月1日,欧洲多国参加了“停电节能5分钟”的活动,借此向浪费能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宣战。这一活动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表明( )
A.电开始成为重要能源 B.经济全球化产生负面影响
C.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 D.欧洲仍然掌控世界经济
13.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价格1970 年比1950 年下降了4%,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在同时期上涨了44%。1960年到1972 年,发展中国家由于这种不等价交换而蒙受的损失总额达 1034 亿美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此现象与殖民主义历史影响有关
②表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存在
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④表明发展中国家经济严重恶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截止2020年6月10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31万例,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中,仅个别国家和地区未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导致新冠病毒迅速蔓延全球的主要原因是( )
A.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各国医疗技术的落后 D.民众身体素质下降
15.据统计,1990—1991年美国领导人在各种讲话中有42处提到“世界新秩序”,最终目的是建成“美国治下的和平”。此后,对“世界新秩序”形成挑战的是( )
A.华约成立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越南战争 D.欧盟的建立与发展
16.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秩序的安排主要是通过英、法、美之间的博弈实现。博弈的结果是成立国联并由英国和法国主导。国联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秩序所代表的利益分配格局倾向于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因此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
——摘编自王黎《欧洲外交史1494—1925》
材料二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决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
——据【印度】PA那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整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已无需美国提供之前那样集中的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显著增长的生产率、全面的繁荣和共同市场的建立使经济独立成为可能,使西欧具有能与美国相比的经济实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性质和盟约的角度,说明国联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角度概括甘地对“重建印度文明”的观点。并指出甘地在二战期间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些主张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东欧依赖苏联”的政治表现。用一句话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这次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
——摘编自《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
材料二 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将被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元圈”、“欧元圈"、“人民币圈”等主要经济圈的形成,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2008年11月29日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亚洲金融年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趋势?
参考答案:
1.A2.B3.D4.C5.A6.A7.A8.B9.C10.B11.B12.B13.B14.B15.D
16.(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盟约:坚持“维护和平”“集体安全”的原则。
(2)观点:恢复自然经济;开展经济自主运动。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英国退出印度”。影响:推动印度的自治与独立。
(3)政治表现: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趋势: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17.(1)史实:实行改革开放;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5年由“复关”转入申请“入世”谈判;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等。
(2)趋势:由单一货币体系到“一主多元”,再向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