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数学有几只小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数学有几只小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09 21:4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以算理理解促进算法技能形成
——《有几只小鸟》一课的学习路径设计
◆ 课前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上这样描述:“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 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算理, 寻求 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孩子的运算能力在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乃至所有理科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 培养孩子的运算能力, 是所有学校和家长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但如何训 练和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仍然值得研究、摸索。
曹培英教授用四面体模型解读运算能力的内涵。他认为基本口算是运算能 力提升的基础之一。在小学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基本口算主要是指 20 以内的加 减与表内乘除。所有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法最终都可以归结为 20 以内加减法 和表内乘除法的基本口算。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应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如何实现运算能力提升的目的? 我认为可以从三点来突破: 一是理解进位的计算道理, 知道个位满十需向十位进 一, 进一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的规则; 二是进一步理解“凑十”的计算道理并能 熟练运用到计算过程中去; 三是让学生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多样化算法背 后的算理共通性。突破以上三点,以此来促进 20 以内进位加计算技能的形成与 提高。
◆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有几只小鸟》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的第六课时, 也是进位加法的第三节课, 是 7,6,5 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本 课承接了前两个课时一位数加一位数(有进位)的内容, 进一步对“20 以内加法 计算”进行巩固。教材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就会产生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这样安排, 有利于培
1
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 了 11 ~ 20 各数的认识,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掌握了 10 以内 的加法以及简单的 10 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学习 9 加几和 8 加几的基础。教师在 教学时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 互相交流算法,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多样性。
◆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 经历探索 7,6,5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并 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培养数感, 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并理解“凑十”的 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计算 7、6、5 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沟通并理解各种方法共通的进位加的算理。
◆ 学习路径
表 1 学习路径
◆ 教学流程
表 2 教学流程图
2
◆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发问题,模型助力思考
图 1
师:淘气走到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去秋游,突然看到了这样的一幅场景。 从这上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1: 我发现有一棵大树。
预设 2:我发现了树上有 7 只小鸟。
预设 3:我发现了天空中又飞来了 6 只小鸟。
预设 4:左边的树干上有 3 只小鸟,右边的树干上有 4 只小鸟。
预设 5:天空中有两排小鸟,上面 3 只小鸟,下面 3 只小鸟。
在孩子们发现信息表达信息的过程中,鼓励他们说完整的话,同时将信息 逐条整理到黑板上。
师:谁能根据这副图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 1: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预设 2:树上和天空一共有几只小鸟?
预设 3:天空一共有几只小鸟?
在学生表达的时候, 教师应将学生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 并用画圈的方式帮 助学生理解,直观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3
图 2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根据图意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教师在黑板上书 写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去圈一圈, 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自 己提出的问题应该如何解答。同时也可以圈出关键词,“一共”。看到“一共”我 们首先选择的是加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整理、 表达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 任务驱动思考,算法多元表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一共有几只小鸟”这个问题。(板书;有 几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要怎么求呢?你们可以怎样列式呢?
预设: 7+6= 或者 6+7=
师:那么 7+6 等于多少呢?
预设: 13。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要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 你的想法!
学生在作业本上尝试写出 7+6 的计算方法,探讨 7 加几的算法。
因为有前面学习 9 加几、 8 加几的基础, 孩子们会想出多种办法来表达自己 计算的过程,如:拆数、画图、跳数线……
预设 1:把 7 分成 3 和 4,用 4 加 6 等于 10,10 再加 3 等于 13 预设 2:把 6 分成 3 和 3,用 3 加 7 等于 10,10 再加 3 等于 13.
预设 3:摆小棒,先摆 7 根小棒,再摆 6 根, 从 6 根中拿 3 根给 7 根, 3+7 等于 10,10 根捆成一捆, 10 再加 3 等于 13
4
预设 4:摆 7 根小棒,再摆 6 根,一根一根一根的数,也可以从接着数。
预设 5:先摆 7 根小棒,再摆 6 根,从 7 根中拿 4 根给 6 根, 4+6 等于 10, 10 根捆成一捆, 10+3 等于 13。
教师要巡视课堂,并根据学生的答案挑选不同的学生上讲台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学生的多种算法。
7 + 6=13
/ \
3 3
7 +6=13
/ \
3 4
师:为什么要把 6 分成 3 加 3?为什么要把 7 分成 3 和 4?
预设:先把 6 拆成 3 和 3,用“7+3”凑成 10,再用 10 加上 3 得到计算结 果,运用的是 7 和 3 “凑十”的策略。
把 7 拆成 3 和 4,用“6+4”凑成 10,再用 10 加上 3 得到计算结果, 运用的 是 6 和 4 “凑十”的策略。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渗透“按需要拆数”这一点,目的是能凑成“十”。
师: 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能让我们把计算方法看得更明白, 想得更明白。你能 用两种学具中的一种摆一摆或拨一拨你的计算方法吗?
预设:摆小棒和拨计数器。
让学生分组,分别是摆小棒组和拨计数器组。
巡: 因为学具指向明确, 这里细心观察孩子的摆放过程, 随机访谈几位, 选 择摆得快、说得清的孩子分别板演, 并准备汇报; 鼓励其他摆得快的小朋友互换 学具,或者共同尝试用另一种学具摆一摆。
在汇报用小棒摆的时候,抓两个点:
5
图 3
多数孩子都会将散着的小棒中的 10 根圈起来,这也就是竖式中的“满十”, 圈起来的小棒可以换成“一捆”小棒,也就是竖式中的进“1”。
这里视情况看要不要追问: 如果只是将全部散着的小棒圈起来数, 然后再加 上剩下的小棒,则可以对应拆数中的哪一种方法呢?( 7+3=10 根, 10+3=13 根; 6+4=10 根, 10+3=13 根)
预设 3:用计数器摆的同学是怎样想的呢?我们一起来认真看一看。
个位上原来有 7 颗珠子, 再摆 6 颗会发生什么? (超过 10——满十),这时 候怎么办呢?(可以用个位上的 10 个一换十位上的 1 个十)。
师: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 1:共同点:都是凑成一个十。
预设 2:不同点: 摆小棒是把其中一个数字拆开, 与另一个数凑成十。计数 器是加起来满十个珠子就向前一位加一个珠子。
预设 3:摆小棒我们需要看有一捆再数还有几根小棒, 计数器我们就只需要 看每一个数位上有几个珠子。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我选择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说明 7+ 6 为 什么等于 13,这也是一种验证的活动经验。一方面让学生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 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另一方面,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策 略和计算过程。
(三) 分享促进融通,算理越辨越明
师:这些方法你们都会算了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
完成教材第 83 页“圈一圈,算一算”。
6
图 4
图 5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的不同做法。
师让展示的学生回答:你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分享汇报过程是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这里根据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形式: 主分享汇报, 其他孩子学习、置疑, 形成互动; 主分享直接请看得懂的孩子来分 享,看看是否“心意相通”……
完成教材第 83 页“ 想一想,填一填”。
图 6
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得数从大到小。其中一个加数也从大到小
教师小结: 我们发现一个加数不变, 另一个加数逐渐减 1,它们的得数也减 1。
【设计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放手, 让学生大胆尝试, 独立探究, 开拓思 维,体现“凑十法”原理和加法的计算过程。
(四) 小结归纳提升,重在学以致用。
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练习点:为什么要圈?该怎么圈?
预设:独立圈一圈,算一算,个别汇报、交流。
7
图 7
练习 2:看一看,填一填。练习点:找到图中用哪个加数去“凑十”。
预设:因为 7+ 3 才能等于 10,所以把 6 分成 3 和 3。
图 8
必答题(答对每题奖 1 颗星):男孩 ——上面四道,女孩——下面四道。
抢答题(完成本方两道题后, 可抢答对方的题目, 答对对方 1 题奖 2 颗星)。
孩子们, 今天在“有几只小鸟”里学习的 7,6,5 加几与前面学习的 9 加几 和 8 加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过今天的探索,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 练习部分完全采用教材中的习题, 在布置和汇报的环节, 再次 注重孩子对算理的理解, 充分体会“凑十法”在加法算理中的内涵。关注知识的 同时, 更关注活动带给他们的感受, 这些感受往往就是下一次活动宝贵的经验。
◆ 板书设计
8
◆ 教材图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