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温故知新1、19世纪60-70年代,率兵侵入新疆,自立为汗、妄图分裂新疆的封建主是
2、19世纪70年代初,直接出兵侵占我国伊犁地区的是
3、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分别是温故知新4、晚清有位名臣收复新疆,他是
5、为收回伊犁与俄谈判,据理力争、虎口夺食的外交官是
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什么课前思考题1、从日本国情出发,想一想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
2、邓世昌在致远舰中弹后,放弃了生的希望,这样的牺牲值不值得?
3、中国战败是落后还是腐败?
(从制度、统治者、备战、装备作对比)
4、你认为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应该为战败负上什么责任?一、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国土小,资源少,所以开始走上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为实现“梦想”: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所以甲午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战争。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甲午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各是什么战役?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战役? 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海战辽东战役威海战役中国战败是落后还是腐败?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励精图治
开疆拓土腐败无能
妥协投降积极备战
蓄谋已久仓促应战
避战自保精良
较好较差《马关条约》的签订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①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约3.64亿日元)
②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香港岛二亿两白银2100万银元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协定关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岛及附属岛屿使台湾隔离祖国几十年,刺激列强野心新口岸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深入到中国内地。便利外国资本输出 巨额赔款使清朝丧失财政独立,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马关条约》以后对日本带来的契机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军费实际开支是2亿日元,相当于它1893年正常财政开支8000万日元的2.5倍。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向日本赔偿了2亿两白银。又因为赎回辽东半岛,追加了3000万两白银,总计是2.3亿两白银。折合成大约是3700万英镑,加上我们分年偿付所付的利息350万镑,这个钱折合成日元是3.64亿元日元。日本去除它的战争成本,它纯粹从中国获得的赔款,也就是说它的战争纯利是1.7亿日元。战后日本拿到了中国的这笔赔款以后,它是派在什么用途?日本用中国的战争赔款运用于军事扩张,从1896到1902年,七年间,日本陆军的扩张费达到5400万日元,海军的扩张费达到了1.25亿日元。合计是1.79亿日元。这笔巨款使得日本军队进一步扩张。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奠定了它的军事基础。
第二,日本把当时所获的全部赔款加上中国偿付的利息,值4000万镑,4000余万英镑,全部储存在英国的苏格兰银行。然后从中提出7260万日元作为它银元兑换准备金,完成了日本从银本位变为金本位的币制改革。这样就使得日本迅速地迈入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第三,日本用中国的赔偿建立了三项基金。一个是花了3000万日元建立了军舰水雷艇补充基金。一个是花了1000万日元建立了灾害准备基金。第三是用了1000万日元建立了教育基金。他说这个钱在平时可以用于这三个基金,到了战时全部卖出这些基金,就可以用作军需。这里面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等到日本在《马关条约》逼迫中国偿付了巨大的战争赔款以后,它拨出了2000万日元送给皇室,作为感谢日本天王节约天皇的皇室费用来发展日本海军。现在日本战争打赢了,他们拨出两千万日元让皇室用于他们的消费。这个事件正好同中国皇室,满清皇室在战前大肆挥霍国家有限的财力,而对于军事准备投入不足,海军经费被运用在修建颐和园等等,这样一种对比可以使人感慨万千。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就是从1896到1897年,日本的经济开始进一步的起飞。日本的国家财力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从此,中日两国的国运就在这个甲午战争之后,迅速地拉开了距离。你认为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应该为战败负上什么责任?李鸿章说 “如违令出站,虽胜变罪。 ”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李鸿章简介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 甲午战争(1894-1895年) 练习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主要的原因是
2、《马关条约》将中国哪一岛屿割让给日本?
3、最早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一学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年的转换计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方法:1894年 1894/10余4 选丁再倒数3得甲
1894/12余10选酉再倒数3得午
计算:1898年 1900年 1911年 2007年 2008年1882年清与日本的地图清军将领叶志超弃城逃跑,一夜狂奔500里,跨过鸭绿江,回到中国,平壤陷落 广东番禺人。福州船政学堂的首届毕业生,后入北洋舰队,曾两次去英国购买军舰,北洋海军建立后,他任中营副将,他深入钻研海军战术,严格训练士卒,厌恶清朝海军的腐败习气。他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民族英雄。邓世昌(1849-1894年)致远号致远号上的士兵电影《甲午风云》节选讨论:我们向邓世昌学习什么精神?
邓世昌在致远舰中弹后,放弃了生的希望,这样的牺牲值不值得?
学习他“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族独立和维护社会和平 。
不值得。应该选择生而重新振兴海军,然后与日本决一死战。而且国家正是需要人才之时,无谓的牺牲不可取。日军袭击大连旅顺、大量屠杀居民辽东之战旅顺大屠杀日军在旅顺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日军“缚数华人于一处,鸣枪肆击,复以利刃乱剁,直至体无完肤始已”。全城约有一万八千余人被杀,幸免于难者仅36人。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