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比的意义》说课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比的意义》说课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09 22:2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比的意义
教学流程:
内容摘要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4
3
2
1
5
6
为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打下基础。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比的意义》
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比例知识打下基础。
比的意义是在除法关系上建立的。
讲清同类量和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
参与度
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力培养
教师的引导
现有基础
学习动力
学情分析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概括、
归纳,
培养实践能力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法学法
学习空间
遵循“激-导-探
-放”
的原则
教学流程
知识迁移、升华感知
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知识拓展、结束新课
教学过程
巩固发展、提升技能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出新知
我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 宽10 ㎝ 。
10㎝
15㎝
可以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
也可以用“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0㎝
15㎝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散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填空:
1 、小华家养了12只鸡,9只鸭。
鸡和鸭只数的比是 ____ 。
鸭和鸡只数的比是 ____ 。
12 比 9
9 比 12
设计意图:向学生强调,比是有顺序的,顺序不同,则得出的
结果就不同。
探究新知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42252÷90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2、知识迁移、升华感知
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认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培养学生
的抽象思维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15比10
10比15
42252比90
15 10
10 15
42252 90
÷
÷
÷
(相除关系)
3、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这样的设计,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概括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预想效果
只要是在相除的关系下:
同类量可以比,不同类量也可以比,所不同的是,不同类量的比可以生成一个新的量。
比如:路程:时间=速度
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观感知、归纳板演
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让他们自学比的读法、写法、比的
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上台
板演。完成从操作-观察,归纳-展示的认知过程,我重点指导比的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还可以是整数。
15

10
前项
后项
=
15
÷
10
=
比值
3
2
自学比的读写法及其各部分名称。
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
5:4=5÷4=
5:2=5÷2=2.5
15:3=15÷3=5
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5
4
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2、合理猜想、归纳类比
学生理解了比与除法运算有联系,通过回想除法
与分数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比、除法、分数各部分
的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联 系(相 当 于) 区别

除法
分数
比的前项
:比号
比的后项
比值
被除数
分 子
÷除号
除数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关系
一种运算
一种数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 : 5 =( )÷( )=
=( ) : ( )=( )÷( )
( )
( )
11
6
3
5
3
5
6
11
11
6
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直观感知、归纳板演、合理猜想、归纳类比,在
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感知知识的内在联系,
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想一想、议一议
3:0这个比存在吗?
除法中的除数和分数中的
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
的后项
也不能为“0”。
你能用字母表示比、分数、除法的关系吗?
a:b=a÷b= (b≠0)
a
b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学生交流学习,旨在于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直观感知,合情猜想、归纳类比,在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感知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环节三:巩固发展,提升技能
本环节设计了几个层次的练习:
提升练习:不同单位量的比,比以分数形式的呈现。
拓展练习:溶质、溶液的比。
升华练习:生活中的篮球比赛。
南钢队 奥神队
12 0 0

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比的后项不能为0,然后再介绍体育比赛中12:0的现象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更深刻的强化比的意义,使学生了解这类比赛中的比是比差关系,不表示倍比关系,与本节课所学的比完全不同,再一次巩固比的意义即相除关系。
下面的这些话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小明身高1米,爸爸身高174厘米,小明与爸爸身高的比是1 : 174。
(2)、 既可以表示十五分之七,又可以表示七比十五。
(3)、把1克盐溶于20克水中,盐与水重量的比是1:20。
15
7
设计意图
通过题组训练,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对立中走向统一,从而对比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全面、系统的构建起新知识的模型。最后,通过生活中比的应用,帮助学生拓展延伸比的认识,深化比的意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空间。
黄金分割
知识拓展,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体会,并通过介绍黄金分割的妙处,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回归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质。
比的意义
15比10 15÷10
10比15 10÷15
24452比90 24452÷90
a:b=a÷b= (b≠0)
八、说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整节课,通过3个环节的设计,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比的意义;归纳概括出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何求比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空间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使学习过程从封闭预设走向开放、生成。学习始终处于观察、探究、交流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知识生成,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切实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在课堂的前部分时间,学生表现不是很活跃,有拘谨之感。通过练习反馈,发现比改写成分数形式,学生理解不是很透彻,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