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与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提出不同的问题,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也让学生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究比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比的重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自觉养成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的比值。
教学难点: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以“情境教学法”“引导思考法”和“练习检测法”作为主要的教法;
以合作探究、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为主要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始终以问题为引领,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遵循“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探索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 引入比
(二)、探究新知 认识比
(四)、实题练习 课堂检测
(三)、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引入比
另一种说法表示这两个数量的关系:比
那么什么是比呢?
可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
也可用“10 ÷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
(二)、探究新知 认识比
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写作15:10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写作10:15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比是有序的
学习比的读写和比的各部分名称
10比15读作“10比15”,写成“10︰15”(板书)
10 : 15=10 ÷ 15=2/3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比值通常怎样表示呢?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这一教学环节,我是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新课标理念而设计,为了学好新知,突破重点,我采用了引导思考的教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比的概念较抽象,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因此上课时还要多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扫清认知上的思维障碍。
(三)、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一辆汽车行驶,2小时行驶16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60÷2=80千米)
教师讲解: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来表示,即速度=路程÷时间
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160:2,比值是80。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否则难以化解教学难点,因此这一环节先通过例题的学习来疏通学生的解题思路,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但使学生不会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化解了难点,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3
4
4:3
4
3
10.5:3
3.5
11
6
11
6
(四)、实题练习 课堂检测
基础练习
13:12
12:13
品种 总价/元 数量/千克 单价/元
苹果 15 3
橘子 8 4
香蕉 4.8 2
下面是妈妈购买几种水果的总价和数量的记录
(1)苹果的总价与数量的比是___,比值是_
(2)橘子的总价与数量的比是___,比值是_
(3)香蕉的总价与数量的比是___,比值是_
5
2
2.4
黄金比?
课外延伸:
这一环节不同的题型适合不同的学做,实现了新课标“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能使学生应用新知,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
2、p48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一环节中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数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我设计了第一题,使学生体会到比的重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为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我设计了第二题,还特别强调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颠倒。
前项 比号 后项 前项 ÷ 后项= 比 值
(有序的)
六、说板书设计
3
2
(整数、分数、小数)
比 的 认 识
10 比 15
10∶15 = 10÷ 15=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板书设计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新知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具体的解题方法;同时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也简单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