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B.铝与稀盐酸反应
C.Ba(OH)2·8H2O 与NH4Cl反应 D.NaOH与稀硫酸反应
2.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 mol-1。下列反应物混合时,产生的热量等于57.3kJ的是
A.1mol L-1稀盐酸(aq)和1mol L-1稀NaOH(aq)
B.500mL2.0mol L-1的HCl(aq)和500mL2.0mol L-1的NaOH(aq)
C.500mL2.0mol L-1的CH3COOH(aq)和500mL2.0mol L-1的NaOH(aq)
D.1mol L-1稀醋酸(aq)和1mol L-1稀NaOH(aq)
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50mLImol/L盐酸与50mL1.1mol/L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还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B.填充碎纸条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
C.加入盐酸后,NaOH溶液应缓缓倒入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D.用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代替盐酸,测得的结果不同
4.Science报道某电合成氨装置及阴极区含锂微粒转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B.阴极区生成氨的反应为
C.理论上,若电解液传导,最多生成标准状况下
D.乙醇浓度越高,电流效率越高(电流效率)
5.热激活电池是一种需要达到启动温度才开始工作的电池。一种热激活电池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放电后的产物为Li7Si3和LiMn2O4。
已知:LiCl和KCl混合物的熔点与KCl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向b极区移动
B.放电时,a极的电极反应是3Li13Si4-1le-=4Li7Si3+11Li+
C.该电池中火药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D.调节混合物中KCl的物质的量分数可以改变电池的启动温度
6.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FuelCell,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硫氧化菌作用下参加的反应为:
B.若有机物是甲烷,该电池整个过程的总反应式为:
C.若维持该微生物电池中两种细菌的存在,则电池可以持续供电
D.若该电池外电路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通过质子交换膜
7.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对古文或古诗词蕴藏的原理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古文或古诗词 原理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变成水过程中ΔH<0,ΔS<0
B 日照香炉生紫烟 紫烟指的是碘的升华
C 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燃烧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D 《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 陶瓷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
A.A B.B C.C D.D
8.铅酸蓄电池、镍镉碱性电池都是重要的二次电池。已知镍镉碱性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负极反应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铅酸蓄电池放电时,在两个电极上生成
B.若用铅酸蓄电池为镍镉碱性电池充电,则电极与Cd电极相连接且两电极附近的pH值均增大
C.镍镉碱性电池在充电时的反应为
D.放电一段时间后镍镉碱性电池内变大
9.半导体工业用石英砂作原料通过三个重要反应生产单质硅:
(s,石英砂)(s,粗硅)
Si(s,粗硅)
(s,纯硅)
用石英砂生产1.00kg纯硅放出的热量为
A.21.44kJ B.21435.71kJ C.600.20kJ D.1965.10kJ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碱工业中,烧碱在阴极区生成
B.电解熔融氯化铝冶炼金属铝
C.电镀时,用镀层金属作阴极
D.将钢闸门与外电源正极相连,可防止其腐蚀
11.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处理弱酸性溶液中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作负极、Fe3O4作正极
B.Fe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溶液酸性不能过大,酸性过大可能会导致处理的偏少
D.反应结束后溶液的pH将降低
12.同温同压下,2H2(g)+O2(g)=2H2O(g) ΔH1;2H2(g)+O2(g)=2H2O(l) ΔH2,则ΔH1和ΔH2的关系是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判断
13.已知:①2H2(g)+O2(g)=2H2O(l) △H = -571.6 kJ·mol-1
②2CH3OH(1)+3O2(g)=2CO2(g)+4H2O(l) △H= - 1452kJ mol-1
③H+(aq)+OH-(aq)=H2O(l) △H =-57.3 kJ·mol-1
④Ba2+(aq)+(aq)=BaSO4 (s) △H<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B.H2SO4(aq)+Ba(OH)2(aq)=BaSO4(s)+H2O(l) △H =-57.3 kJ·mol-1
C.相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D.3H2(g)+CO2(g)=CH3OH(l)+ H2O(l) △H=+ 131 kJ·mol-1
14.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A.熔融Na2CO3 B.制备NaHCO3
C.中和热测定实验 D.制硝酸铜
二、填空题
15.工业上制取氢气时涉及到的一个重要反应是:,已知:
①
③
请写出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6.某宇宙飞船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极反应为:;。在负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负极发生的是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池反应是_______。
17.碳的单质及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H3OH(l)的燃烧热,,则______(填“>”、“<”或“=”)。
(2)Cl2(g)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g)和CO2(g),当有1mol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下列反应可制得耐高温材料,热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kJ。
(4)工业上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的反应原理为:,该反应原理可以拆解为如下三步反应:
I.
II.……
III.
若第II步反应的反应热为,且,则第II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
(5)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用煤资源基地,炼焦过程的副产品之一焦炉煤气富含H2、CH4和CO,因此可通过甲烷化反应来提高热值,使绝大部分CO、CO2转化成CH4.甲烷化反应的主要化学原理为,已知CO分子中的C与O之间为共价三键。下表所列为常见化学键的键能数据(键能指气态分子中1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化学键
键能/() 347.7 413.4 436 351 1065 462.8
该反应的__________。
18.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B.Zn+H2SO4=ZnSO4+H2↑
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A._____,B._____。(填“能”或“不能”)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100 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___乙(填“>”、“<“或“=” )
③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乙中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将锌、铜片取出,再将烧杯中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0.1 mol·L-1(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试确定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氢气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则氢气应通入____________极(填a或b,下同),电子从 __________极流出。
19.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池是__________(填“原电池”、“原解池”、“原镀池”),乙池中A电极的名称是__________(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
(2)写出甲池中甲醇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乙池中B极质量增加10.8克,理论上甲池中消耗O2的体积为:_______ L(标准状况),此时丙池中D极析出3.2g某金属,则丙池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MgSO4溶液 b.CuSO4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溶液
(4)若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Cl溶液,一段时间后,丙中溶液的pH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甲中溶液的pH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I.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反应设计如图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溶液的体积均为,盐桥中装有饱和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此原电池的负极是石墨___________(填“a”或“b”),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移向___________(填“甲”或“乙”)烧杯。
(2)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II.
(3)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2H2+O22H2O B.CaO+H2O=Ca(OH)2 C.Fe+Cu2+=Cu+Fe2+
(4)双液原电池的作用___________。
A、能量转化率高 B、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 C、形成闭合回路
21.Ⅰ.电化学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Na2FeO4是制造高铁电池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净水剂。在工业上通常利用如图装置生产Na2FeO4。
(1)阳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2)阴极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填物质名称)。
(3)左侧的离子交换膜为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a%_______(填“>”“<”或“=”) b% 。
Ⅱ.氨气中氢含量高,是一种优良的小分子储氢载体,且安全、易储运,可通过下面两种方法由氨气得到氢气。氨电解法制氢气,利用电解原理,将氨转化为高纯氢气,其装置如图所示。
(4)电解过程中OH-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填“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
(5)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Ⅲ.H2O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其合成方法不断发展。电化学制备方法:已知反应 2H2O2=2H2O+O2↑能自发进行,反向不能自发进行,通过电解可以实现由H2O 和O2为原料制备H2O2,如图为制备装置示意图。
(6)a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该装置可以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极b 连接电源负极
C.该方法相较于早期剂备方法具有原料廉价,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22.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示意图如下,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如果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为Zn+2NH4Cl=ZnCl2+2NH3↑+H2↑,其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
(3)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填字母)。
a.NaOH b.Zn c.Fe d.NH3·H2O
(4)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2H++2e-=H2↑;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MnO2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
23.回答下列问题
(1)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硫酸铜溶液,其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铅蓄电池是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其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碱性条件下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4)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一种强还原剂。工业常用惰性电极电解酸性亚硫酸氢钠溶液制备连二亚硫酸钠,原理及装置如图1所示,a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5)微生物脱盐电池是一种高效、经济的能源装置,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获得电能,同时可实现海水淡化。现以NaCl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用下图2装置处理有机废水(以含CH3COO-的溶液为例)。a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解答。
【详解】A.石灰石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铝,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B符合题意;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NaOH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B
【分析】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时所放出的热量。
【详解】A.只知道酸、碱的浓度,体积未知,无法确定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放热多少,A错误;
B.500mL2.0mol L-1的HCl(aq)和500mL2.0mol L-1的NaOH(aq),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为57.3kJ,B正确;
C.500mL2.0mol L-1的CH3COOH(aq)和500mL2.0mol L-1的NaOH(aq),反应生成1molH2O,但醋酸是弱酸,弱酸电离吸热,放出热量小于57.3kJ,C错误;
D.只知道酸、碱的浓度,体积未知,无法确定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放热多少,且醋酸是弱酸,弱酸电离吸热,D错误;
答案选B。
3.C
【详解】A.测定中和热实验需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故选用该装置还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A正确;
B.填充碎纸条起保温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B正确;
C.加入盐酸后,NaOH溶液应快速倒入,防止热量散失,C错误;
D.用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代替盐酸,因醋酸是弱酸,其电离需吸收一部分热量,导致测得的结果与盐酸不同,D正确;
故答案为C。
4.D
【分析】由图可知,通入氢气的一极为阳极,阳极电极反应式为:,通入氮气的一极为阴极,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详解】A.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由图可知,阳极电极反应式为:,A项正确;
B.由图可知,阴极区氮气得电子,并结合锂离子先转化为,后与反应生成了氨气,即生成氨的反应为,B项正确;
C.和羟基中的H均来自电解液传导的氢离子,理论上,若电解液传导,根据生成氨的反应:可知,最多生成1mol,标准状况下为,C项正确;
D.由电池总反应:可知,乙醇属于中间产物,乙醇浓度增大,电流效率无明显变化,D项错误;
答案选D。
5.C
【详解】A. 放电时,Li+向正极移动,即向b极区移动,故A正确;
B. 放电时,a极的Li13Si4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是3Li13Si4-1le-=4Li7Si3+11Li+,故B正确;
C. 该电池中火药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 LiCl和KCl混合物的熔点与KCl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图,调节混合物中KCl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时,400℃时就可以启动电池,故D正确;
故选C。
6.D
【分析】根据H+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a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详解】A.结合图可知在硫氧化菌作用下参加负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正确;
B.若有机物是甲烷,则反应物为甲烷和氧气,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总反应为,B正确;
C.若维持该微生物电池中两种细菌的存在,则负极区HS-持续失电子转化为,持续得电子转化为HS-,正极氧气持续得电子,则电池可以持续供电,C正确;
D.若该电池外电路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电解质溶液中有0.4mol正电荷转移,因此有通过质子交换膜,D错误;
选D。
7.D
【详解】A.冰融化为水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ΔH>0;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是熵增大的过程;ΔS>0;A项错误;
B.紫烟是指在阳光的照射下,因水汽蒸腾而呈现出紫色烟霞,不是碘的升华,B项错误;
C.蜡烛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C项错误;
D.陶瓷是以黏土为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传统硅酸盐材料。D项正确;
答案选D。
8.B
【详解】A.铅酸蓄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Pb+SO-2e-=PbSO4,正极电极反应为:PbO2+4H++SO+2e-=PbSO4+2H2O,由此可知,硫酸铅在两个电极上产生,A正确;
B.若用铅酸蓄电池为镍镉碱性电池充电,则铅酸蓄电池的电极为正极,应与镍镉碱性电池的正极相连,而不是Cd电极,B错误;
C.由题意可知,镍镉碱性电池在放电时的反应为:,则充电时的反应为:,C正确;
D.镍镉碱性电池在放电时的反应为:,反应过程中消耗水,使得电解液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大,D正确;
答案选B。
9.B
【详解】由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纯硅,需要热量:682.44kJ+(-657.01kJ)+(-625.63kJ)=-600.2kJ,n(Si)=1000g÷28g/mol=35.71mol,则生产1.00kg纯硅的总反应热为35.71mol×(-600.2kJ/mol)=-21435.71 kJ;故答案选B。
10.A
【详解】A.氯碱工业中,阴极发生反应,烧碱在阴极区生成,故A正确;
B.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金属铝,故B错误;
C.电镀时,用镀层金属作阳极,故C错误;
D.将钢闸门与外电源负极相连,可防止其腐蚀,故D错误;
选A。
11.D
【详解】A.据图可知Fe将溶液中转化为以消除污染,N元素的化合价有+5价转化为-3价,被还原,则Fe被氧化,Fe作负极、Fe3O4作正极,故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Fe作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3O4,负极反应为:,故B正确;
C.Fe3O4能与酸反应,酸性过大可能会导致Fe3O4生成率降低,导致转移电子数减少,根据电子守恒得,则可能会导致处理的偏少,故C正确;
D.该装置中的总反应为,消耗氢离子,使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2.B
【详解】已知① 2H2(g)+O2(g)=2H2O(g) ΔH1,② 2H2(g)+O2(g)=2H2O(l) ΔH2,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到2H2O(l)=2H2O(g)的 ΔH=ΔH1-ΔH2,由于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时需要吸热,则ΔH1-ΔH2>0,因此ΔH1>ΔH2,答案选B。
13.C
【详解】A.燃烧热是1 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制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知H2(g)的燃烧热为285.8 kJ mol-1,A错误;
B.由③可知:强酸与强碱反应产生可溶性盐和1 mol H2O时放出热量是57.3 kJ,硫酸与Ba(OH)2发生反应,除产生水外,Ba2+与反应产生BaSO4时也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反应发生,产生1 mol H2O放出热量比57.3 kJ多,即反应热△H<-57.3 kJ mol-1,B错误;
C.根据①可知1 g H2(g)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Q1=;根据②可知1 g CH3OH(l)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Q2=,可见:当两种燃料的质量相等时,H2(g)放出的热量更多,C正确;
D.①2H2(g)+O2(g)═2H2O(l) △H=-571.6 kJ mol-1
②2CH3OH(l)+3O2(g)═2CO2(g)+4H2O(l) △H=-1 452 kJ mol-1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3-②),整理可得3H2(g)+CO2(g)═CH3OH(l)+H2O(l) △H=-131.4 kJ mol-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4.D
【详解】A.高温条件下碳酸钠可以和瓷坩埚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故不能用瓷坩埚熔融碳酸钠,A项错误;
B.通入氨气的导管插入液面太深,易发生倒吸,通二氧化碳的导管没有插入溶液中,二氧化碳不易被溶液吸收,影响碳酸氢钠的制备,B项错误;
C.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为减少热量损失,应在烧杯上方盖上硬纸板或塑料泡沫板,C项错误;
D.铜与浓硝酸反应可以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度逐渐减小,产物随之变为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故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硝酸铜,同时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挥发出来的硝酸和氮的氧化物,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D项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CO(g)+H2O(g)=CO2(g)+H2(g) =-41.2 kJ/mol
【详解】CO(g)+H2O(g)=CO2(g)+H2(g) 可以看做由反应③与反应①的逆反应以及反应②的逆反应的叠加。由盖斯定律,则=,带入数据有=[-393.5-(-110.5)-(-241.8)]kJ/mol=-41.2 kJ/mol;所有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g)+H2(g) =-41.2 kJ/mol。
16. H2 氧化 2H2+O2=2H2O
【详解】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总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加负极反应,故答案为:H2、氧化、2H2+O2=2H2O
17.(1)>
(2)
(3)98
(4)
(5)-206.2
【解析】(1)
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燃烧热,故>;
(2)
有1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2mol氯气反应放热290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
转移12mol电子放热1176kJ,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热98kJ,故答案为:98kJ。
(4)
根据,则有:,运用盖斯定律,则第II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得到:;
(5)
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和减去产物键能和故。
18.(1) 不能 能
(2) BD > Zn-2e-=Zn2+ 1mol L-1
(3) b b
【详解】(1)A.NaOH+HCl═NaCl+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Zn+H2SO4═ZnSO4+H2↑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
(2)①A.甲构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乙中铜锌没有用导线连接,乙没有形成原电池,乙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A错误;
B.乙没有形成原电池,乙装置中铜片不反应,所以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故B正确;
C.甲、乙中都是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铜片不反应,锌片质量都减少、铜片质量不变,故C错误;
D.两个烧杯中都产生氢气,氢离子浓度都降低,所以溶液的pH均增大,故D正确;
选BD;
②甲构成原电池,所以甲的腐蚀速度>乙的腐蚀的速度;
③甲构成原电池,负极是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④稀释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L×0.1mol L-1=0.1mol,生成氢气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0.1mol,所以原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原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为=1mol/L;
(3)氢氧燃料电池中,燃料氢气发生氧化反应,需通在负极,即b极;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b流向正极a。
19. 原电池 阳极 CH3OH + 8OH- -6e- = CO32- + 6H2O 0.56 b 增大 减小
【详解】试题分析:(1)甲池是甲醇燃料电池,通入甲醇的一极是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是正极;乙池、丙池是电解池,与原电池负极相连的一极是电解池的阴极,与原电池正极相连的一极是电解池的阳极;(2)甲池是原电池,通入甲醇的一极是负极,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3)B极的电极反应是 ,生成10.8克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根据电子守恒计算甲池中消耗O2的体积;D极析出3.2g某金属,根据金属活泼性,盐溶液不可能是MgSO4、NaCl;根据电子守恒判断丙池中的盐溶液;(4)若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Cl溶液,总反应为2NaCl+2H2O H2↑+Cl2↑+2NaOH;甲中的总反应为2CH3OH + 4OH- +3O2 = 2CO32- + 6H2O。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1)甲池是原电池,通入甲醇的一极是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是正极;乙池中A电极与原电池正极相连,A极名称是是阳极;
(2)甲池是原电池,通入甲醇的一极是负极,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H3OH + 8OH- -6e- = CO32- + 6H2O;
(3)B极的电极反应是 ,生成10.8克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根据电子守恒,甲池中消耗O2的体积 0.56L;D极析出3.2g金属,根据金属活泼性,盐溶液不可能是MgSO4、NaCl;根据电子守恒,若盐溶液是CuSO4溶液,则生成0.05molCu,铜的质量是3.2g;若盐溶液是AgNO3溶液,则生成0.1molAg,Ag的质量是10.8g,所以该盐溶液是CuSO4溶液,故b正确;(4)若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NaCl溶液,总反应为2NaCl+2H2O H2↑+Cl2↑+2NaOH,丙中生成氢氧化钠,所以丙中溶液的pH将增大;甲中的总反应为2CH3OH + 4OH- +3O2 = 2CO32- + 6H2O,甲中消耗氢氧化钾,甲中溶液的PH减小。
解析:有关电解的计算,一般根据电子守恒,串联电路中各个电极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是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是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0.(1) b 乙
(2)
(3)AC
(4)ABC
【解析】(1)
由电池的总反应可知,KMnO4为氧化剂,得电子作为正极的反应物,FeSO4为还原剂,失电子作为负极的反应物,因此负极为石墨b;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移向乙烧杯;
(2)
正极得电子生成Mn2+,电极反应为;
(3)
原电池的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A.反应2H2+O22H2O中有H、O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反应CaO+H2O=Ca(OH)2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反应Fe+Cu2+=Cu+Fe2+中有Fe、Cu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故选AC。
(4)
A.双液原电池将正极区和负极区分开,防止两极的物质直接反应,提高能量转化率,A正确;
B.双液原电池中两极反应能持续进行,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B正确;
C.双液原电池中通过盐桥形成闭合回路,使电池稳定工作,C正确;
故选ABC。
21.(1)Fe 8OH--6e FeO4H2O
(2)氢气
(3) 阳 <
(4)从右往左
(5)2NH3-6e-+6OH-= N2+6H2O
(6)O2+2H++2e-= H2O2
(7)AC
【分析】I.电解时,阳极铁电极反应为:Fe+8OH--6e-=FeO+4H2O,OH-通过右侧交换膜向右侧移动,则右侧为阴离子交换膜;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Na+通过左侧离子交换膜向左侧移动,则左侧为阳离子交换膜,一段时间后,装置中部氢氧化钠溶液变稀,可以将左侧流出的氢氧化钠溶液补充到该装置中部,以保证装置连续工作,以此解答。
III. 通过电解可以实现由H2O和O2为原料制备H2O2,则阳极上水失去电子生成过氧化氢,阴极上氧气得到电子生成过氧化氢,即a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O2+2H++2e-=H2O2,b电极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以此来解答。
(1)
由分析可知,电解时,阳极铁电极反应为:Fe+8OH--6e-= FeO+4H2O;
(2)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左侧为阳离子交换膜,右侧为阴离子交换膜,阴极Cu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所以生成氢气;
(3)
Na+通过左侧离子交换膜向左侧移动,则左侧为阳离子交换膜,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则阴极区氢氧根浓度增大,阴极区a%<b%;
(4)
电解池中,左侧消耗NH3生成N2,发生氧化反应是阳极,消耗了OH-,右侧水中H+得电子生成H2,发生还原反应,是阴极,电极反应中生成OH-,故OH-从右向左移动;
(5)
阳极是NH3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2,则电极反应式为6OH-+2NH3-6e-=N2+6H2O;
(6)
a为阴极,a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e-=H2O2;
(7)
A.2H2O2=2H2O+O2↑能自发进行,反向不能自发进行,根据图示,该装置有电源,属于电解池,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A正确;
B.根据分析,电极b为阳极,电解池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故B错误;
C.根据分析,该装置的总反应为2H2O+O2=2H2O2,根据反应可知,制取双氧水的原料为氧气和水,来源广泛,原料廉价,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22.(1) Zn(或锌) 正极
(2)+2e-=2NH3↑+H2↑
(3) 电化学腐蚀较化学腐蚀更快,锌与还原出来的Cu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b
(4)87g
【分析】Zn-MnO2干电池中负极材料为活泼金属Zn,MnO2为正极,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据此分析作答。
(1)
负极上是失电子的,则Zn失电子为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答案为:Zn(或锌); 正极;
(2)
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为Zn+2NH4Cl=ZnCl2+2NH3↑+H2↑,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其正极反应式为:+2e-=2NH3↑+H2↑,故答案为:+2e-=2NH3↑+H2↑;
(3)
电化学腐蚀较化学腐蚀更快,锌与还原出来的Cu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题目中a和d项除去杂质离子还会消耗ZnCl2,c项会引入新杂质,所以应选Zn,可以将Cu2+置换为单质而除去,故答案为:电化学腐蚀较化学腐蚀更快、锌与还原出来的Cu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b;
(4)
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阳极Mn2+失去电子,阴极H+得到电子,阳极的电极反应为:Mn2+-2e-+2H2O=MnO2+4H+,若电路中通过2mol e-,则根据质量守恒和电子守恒,可得生成1mol MnO2,m(MnO2)= =87g,故答案为87g。
23.(1)Cu2+ +2e- = Cu
(2)PbO2+2e-+SO+4H+ =PbSO4+2H2O
(3)CH3OH-6e-+ 8OH- =CO+ 6H2O
(4)2HSO +2H++2e- =S2O+2H2O
(5)CH3COO-+2H2O-8e- = 2CO2↑+7H+
【解析】(1)
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铜离子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Cu2+ +2e- = Cu;
(2)
铅蓄电池是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其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PbO2+2e-+SO+4H+ =PbSO4+2H2O;
(3)
碱性条件下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为甲醇,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 8OH- =CO+ 6H2O;
(4)
从图分析,a电极上实现了亚硫酸氢根离子生成连二硫酸根离子,电极反应为2HSO +2H++2e- =S2O+2H2O;
(5)
图2中a电极上为乙酸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H3COO-+2H2O-8e- = 2CO2↑+7H+。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