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练习
一、单选题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离子反应或离子共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Cu与溶液:
B.与溶液反应:
C.常温下,的溶液:、、、能大量共存
D.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能大量共存
2.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aHSO3和NaHCO3的中性混合溶液中(S和C均用R表示):c(Na+)=c(HRO3-)+2c(RO32-)
B.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溶液中:c(Na+)>c(Cl﹣)>c(CH3COOH)
C.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c(NH4+):①<③<②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多少:N前>N后
3.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常温下,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 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减小
B.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将NaHSO4加入水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C.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3<pH<4
D.若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则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一定增大
4.下列有关反应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其
B.向新制氯水中加适量石灰石可增大溶液中的c(HClO)
C.对于的可逆反应来说,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转化率
D.当一个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时,说明该反应已进行得比较完全
5.下列离子组中加(或通)入相应试剂后,判断和分析均正确的是
选项 离子组 加(或通)入试剂 判断和分析
A Na+、K+、、Cl- 足量NaHCO3溶液 不能大量共存,因和之间会发生完全双水解生成CO2气体和Al(OH)3沉淀
B Na+、Mg2+、、 足量NaOH溶液 不能大量共存,会发生下列反应
C 、Ca2+、Cl-、 足量CO2 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
D Na+、K+、ClO-、Cl- 少量SO2 不能大量共存,会发生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A.A B.B C.C D.D
6.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溶液的性质。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 用pH试纸测定某种浓度的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12
2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3 向溶液中通入气体
4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存在
B.实验2反应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有
C.实验3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D.实验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在盐类发生水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的水解不属于离子反应 B.溶液的pH一定发生改变
C.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D.一定无明显现象的发生
8.常温下,下列事实能说明HClO是弱电解质的是
A.NaClO、HClO都易溶于水
B.HClO与Na2SO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Na2SO4
C.NaClO的电离方程式:NaClO=Na++ClO-
D.0.01mol L-1的HClO溶液pH>2
9.室温下10mL pH=11的稀氨水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增加,导电性增强
B.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3 mol·L-1
C.向原氨水溶液中再加入10mL pH=3 HCl溶液,混合液pH=7
D.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pH减小,K(NH3 H2O)不变
10.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酸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25℃时,在溶液中的
C.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烃、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都属于化学变化
C.洗涤剂、热碱液、汽油三种物质清洗油污的原理相同
D.水华、赤湖、水俣病等水体污染都与大量排放含N元素的物质有关
12.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aHSO3或NaHCO3的溶液中均有(S和C均用R表示):c(Na+)=c(HRO)+2c(RO)
B.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溶液中:c(Na+)=c(Cl-)>c(CH3COOH)
C.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HCO3、②(NH4)2SO4、③NH4HSO4三种溶液中c():②>③>①
D.相同条件下,pH=5的 ①NH4Cl溶液、②CH3COOH溶液、③稀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①>②>③
二、填空题
13.锡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在化合物中主要呈现+2和+4价。
(l)我国云南个旧锡矿闻名于世,其主要成分为SnO2。用焦炭作还原剂,在高温下用该矿石可制得粗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马口铁是在铁皮表面镀一层金属锡。马口铁破损后,负极上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
(3)锡的氯化物有SnCl2和SnCl4。SnCl2是生产和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还原剂,易发生水解;SnCl4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熔点-36℃,沸点114℃。
① 若实验室中以SnCl2固体配制SnCl2溶液,试简述操作方法________。
②SnCl4蒸气遇氨及水汽呈浓烟状,因而可制作烟幕弹,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Sn(OH)2具有明显的两性,在碱性条件下以Sn(OH)3的形式存在。写出Sn(OH)2发生酸式电离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
(5)SnS2是黄色固体,俗称“金粉”,将H2S通入SnCl4溶液中可得SnS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6)某同学对微电子器件生产的锡粉设计如下方法进行纯度测定:① 取试样溶于稀硫酸中(杂质不参与反应),使Sn完全转化为Sn2+;② 加入过量的Fe2(SO4)3溶液;③ 用0.10mol/LK2Cr2O7溶液滴定(产物中Cr呈+3价);④ 根据数据计算出锡粉的纯度。步骤② 中加入Fe2(SO4)3的作用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K2Cr2O7溶液进行滴定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
14.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温度/℃ 25 t1 t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10-14 α 1×10-12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α____(填“<”“>”或“=”)1×10-14,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t1℃下,将pH=a的苛性钠溶液10mL与pH=b的稀硫酸500mL混合,测得溶液呈中性,若a+b=14,则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α=________。
(3)t2℃下,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L与pH=1的稀硫酸V2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10,则V1∶V2=________。
15.现有室温下浓度均为1×10-3mol/L的几种溶液①盐酸、②硫酸、③醋酸、④氯化铵、⑤氨水、⑥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pH均等于3的溶液①、②、③、④中水电离产生的c(H+)的比值是________
(2)将③、⑥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则消耗两溶液的体积为③___⑥(填“>”、“<”或“=”),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等体积的①、⑤混合,则溶液的pH____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相同体积的①、②、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的且足量的锌粒,反应的初始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最终产生H2总量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5)向相同体积的①、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CH3COONa溶液,充分混合后,混合液的PH大小关系为①______③(填“>”、“<”或“=”)
(6)若将等体积的⑤、⑥溶液加热至相同温度后,溶液的PH⑤____⑥(填“>”、“<”或“=”)。
16.(1)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KW=1.0×10﹣13mol2 L﹣2,则该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25℃,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 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_____;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3)FeCl3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在配制FeCl3的溶液时,常将FeCl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__ (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5)把氯化铝溶液蒸干并灼烧固体产物是______。
17.三氧化钨()常用于制备特种合金、防火材料和防腐涂层。现利用白钨精矿(含及少量和等的氧化物)生产。设计了如图工艺流程:
已知:;;、。
通过计算说明“浸取”过程形成而不能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碱属于盐类物质,其水溶液呈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2)小苏打是常用的食用碱,写出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3)NaCl的焰色试验呈_______色。
(4)“酒是陈的香”,酒的主要成分是CH3CH2OH,该化合物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
19.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盐。
完成下列填空:
(1)无水硫酸铜为___________色粉末,CuSO4·5H2O属于___________晶体,由饱和CuSO4溶液获取CuSO4·5H2O晶体的方法___________。
(2)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加NaHCO3溶液,产生含有Cu(OH)2的沉淀和无色气体,请用平衡知识解释原因___________。
(3)写出使用硫酸铜溶液制备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方法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乙炔时,常用硫酸铜溶液除去杂质气体H2S,写出除杂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0.80 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中热重曲线如图所示。
(5)计算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6)用___________法分离混合液中的铜离子和铁离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Cu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常温下,的溶液中含大量的OH-,则OH-与、OH-与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即H+、、、、能大量共存,OH-、、、、也能大量共存,D正确;
故答案为D。
2.A
【详解】A.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分析,c(Na+)+ c(H+)=c(HRO3-)+2c(RO32-)+ c(OH-),根据溶液显中性,则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可知正确,A正确;
B.原来只有醋酸钠,则c(Na+)=c(CH3COO﹣)+c(CH3COOH),加入盐酸后溶液显中性,c(Na+) + c(H+)=c(CH3COO﹣)+c(Cl﹣) + c(OH-),c(H+)=c(OH-),两式联立,去掉钠离子浓度,则有c(Cl﹣)= c(CH3COOH),B错误;
C.在碳酸铵中铵根离子水解,碳酸根离子也水解,二者相互促进,水解程度大,在硫酸亚铁铵中,铵根离子水解和亚铁离子水解相互抑制,水解程度小,所以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①<②<③,C错误;
D.次氯酸是弱酸,在次氯酸钠溶液中存在次氯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小于10-7mol/L,根据电荷守恒,溶液的阳离子都是钠离子和氢离子,因为钠离子浓度相同,在次氯酸钠中氢离子浓度小,所以次氯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小,离子总数小,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在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以及质子守恒,根据具体的溶液进行分析。物料守恒是指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质子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3.C
【详解】A.加水稀释时平衡CH3COOH CH3COO-+H+正向移动,K=, =,越稀越电离,则溶液中外界条件的影响大于平衡的移动,故c(CH3COO-)减小,增大,A错误;
B.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2O OH +H+,NaHSO4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减小,B错误;
C.pH=3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0.001mol/L,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氢离子浓度大于0.0001mol/L,则溶液的3<pH<4,C正确;
D.若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则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不一定增大,例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虽然促进了电离,但是外界条件的影响大于平衡的移动,电离度是减小的,D错误;
答案选C。
4.C
【详解】A.根据“”的反应能自发进行,对于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有,A正确;
B.由于碳酸钙可消耗盐酸,使平衡向右移动,增大,B正确;
C.对的可逆反应来说,升高温度可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小反应物转化率,C错误;
D.设反应为A+BC+D,且设A、B的起始浓度都为1mol/L,A的平衡转化率为x,则平衡时A、B、C、D的浓度分别为1-x、1-x、x、x,从而得出K=,当化学平衡常数时,可求出x1,此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接近100%,从而说明该反应已进行得比较完全,D正确;
故选C。
5.C
【详解】A.向含有Na+、K+、、Cl-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HCO3溶液,与电离产生的H+及溶液中的H2O反应产生Al(OH)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Al(OH)3↓+,A错误;
B.Mg(OH)2比MgCO3溶解度更小,向含有Na+、Mg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Mg2+、OH-会反应产生Mg(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OH-会反应产生、H2O,也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向含有、Ca2+、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微粒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因此能大量共存,C正确;
D.H+、ClO-会反应产生弱酸HClO,不能大量共存。向含有Na+、K+、ClO-、Cl-的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6.C
【详解】A.根据质子守恒(或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存在,A正确;
B.实验2反应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为的饱和溶液,此时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所以,B正确;
C.向溶液中通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C错误;
D.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因为盐酸不足,则反应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D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盐的水解是弱离子参加的反应,是离子反应,A错误;
B.有些盐的水解会导致有的盐溶液显示酸碱性,而醋酸铵水解溶液的pH不变 ,B错误;
C.盐类水解的过程是对水的电离平衡的促进过程,C正确;
D.有些盐的水解反应可以生成沉淀或气体,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HClO与Na2SO3反应生成硫酸钠,体现次氯酸的氧化性,与是否是弱电解质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次氯酸钠的电离方程式,说明次氯酸钠为强电解质,不能说明次氯酸是否是弱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0.01mol/LHClO溶液的pH>7,说明次氯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即次氯酸为弱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9.D
【详解】A.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增加,但平衡体系各微粒浓度减小,故导电性减弱,A错误;
B.氨水溶液中溶液中的OH-来自水电离的和氨水电离的,而溶液中的H+全部都是由水电离的,而水电离的H+永远等于水电离的OH-,故由水电离出的c(OH-)=c(H+)(aq)=1×10-11 mol·L-1,B错误;
C.向原氨水溶液中再加入10mL pH=3 HCl溶液,此时氨水过量,此时溶液呈碱性,混合液pH>7,C错误;
D.加水稀释氨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但OH-浓度减小,pH减小,K(NH3 H2O)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故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正确;
故答案为:D。
10.A
【详解】A.100℃时,纯水的pH=6,所以pH<7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故A错误;
B.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25℃时,在溶液中的,故B正确;
C.中性溶液中一定有,故C正确;
D.水的电离吸热,=,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
选A。
11.A
【详解】A.三个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B.石油的分馏和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洗涤剂亲油基团包围并分散油滴,并进一步分散到水中达到去污效果;热碱液清洗油污是利用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物从而除去油污;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汽油能够溶解油污的性质,三者原理各不相同,C错误;
D.水华和赤潮与大量排放含N元素的物质有关,而水俣病则是由于Hg污染引起的后果,D错误;
故答案为:A。
12.C
【详解】A.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c(HRO)+c(RO)+c(H2RO3),对于NaHSO3溶液,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c(RO)>c(H2RO3);对于NaHCO3溶液,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c(RO)<c(H2RO3)。可见溶液中c(RO)和c(H2RO3)不相等,因此c(Na+)≠c(HRO)+2c(RO),A错误;
B.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c(OH-)+ c(Cl-)+c(CH3COO-),溶液显中性,溶液中c(H+)=c(OH-),则c(Na+)=c(Cl-)+c(CH3COO-)>c(Cl-),B错误;
C.三种盐都会电离产生,当盐浓度相等时,盐化学式中含数目越多,电离产生的c()越大,故②(NH4)2SO4中c()最大;对于化学式中数目相同的盐,①NH4HCO3中、都会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相互促进,使c()减小;而在③NH4HSO4中,盐电离产生的H+对的水解起抑制作用,导致c()比NH4HCO3中的大,故三种溶液中c():②>③>①,C正确;
D.酸会抑制水的电离,溶液中H+主要由酸电离产生,盐会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H+是由水电离产生,当溶液的pH相等,即c(H+)时,水的电离程度:盐酸溶液。对于酸溶液,溶液的pH相等,水电离程度就相等,与酸的强弱无关。故相同条件下,pH=5的 ①NH4Cl溶液、②CH3COOH溶液、③稀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①>②=③,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3. SnO2 + 2CSn+ 2CO Fe-2e-=Fe2+ 将SnCl2固体溶于较浓的少量盐酸中,然后加适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锡粒 SnCl4+4NH3+4H2O=4NH4Cl+Sn(OH)4 Sn(OH)2+H2OH++ Sn(OH)3- 2H2S + Sn4+=SnS2↓+4H+ 将Sn2+全部氧化为Sn4+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详解】(l)SnO2和焦炭在高温下制得粗锡和CO2或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O2 + 2CSn+ 2CO;
(2)马口铁破损后,易发生电化学腐蚀,Fe比锡活泼,铁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Fe-2e-=Fe2+;
(3)锡的氯化物有SnCl2和SnCl4。SnCl2是生产和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还原剂,易发生水解;SnCl4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熔点-36℃,沸点114℃。
① 因SnCl2易发生水解,则配制SnCl2溶液时应将SnCl2固体溶于较浓的少量盐酸中,然后加适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锡粒,这样既抑制水解,又防Sn2+被氧化;
②SnCl4蒸气遇氨及水汽呈浓烟状,是其水解生成的HCl和NH3生成NH4Cl的缘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Cl4+4NH3+4H2O=4NH4Cl+Sn(OH)4 ;
(4)Sn(OH)2具有明显的两性,在碱性条件下以Sn(OH)3的形式存在,说明Sn(OH)2易结合水电离的OH-,促进水的电离,故Sn(OH)2发生酸式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故Sn(OH)2+H2OH++ Sn(OH)3- ;
(5)将H2S通入SnCl4溶液中可得SnS2沉淀,其中H2S是弱电解质不可拆分,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2S + Sn4+=SnS2↓+4H+;
(6)Sn2+还原性强,易氧化为Sn4+,步骤② 中加入Fe2(SO4)3的作用是将Sn2+全部氧化为Sn4+;K2Cr2O7溶液氧化溶液中Fe2+生成Cr3+和Fe3+,根据电荷守恒和电子转移守恒、原子守恒得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14. >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 5×10-13 11:9
【详解】(1)若25<t1<t2,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水的离子积增大,则α110-14。
(2)t1℃下,将pH=a的苛性钠溶液10mL与pH=b的稀硫酸500mL混合,测得溶液呈中性,则NaOH溶液中OH-物质的量与稀硫酸中H+物质的量相等,10=10-b500,KW=5010-(a+b),若a+b=14,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5010-14=510-13。
(3)t2℃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中c(OH-)=0.1mol/L,pH=1的稀硫酸中c(H+)=0.1mol/L,两者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10,混合溶液中c(OH-)=0.01mol/L,即混合后碱过量,0.01mol/L=,则V1∶V2=11:9。
15.(1)1:1:1:108
(2) > c(Na+)=c(CH3COO-)>c(H+)=c(OH-)
(3) < +H2ONH3·H2O+H+
(4) ②①③ ②>①=③
(5)<
(6)<
【详解】(1)盐酸、硫酸和醋酸都是酸,电离出来的H+会抑制水的电离,三种溶液的pH都等于3,所以溶液中的H+浓度为1×10-3mol/L,c(OH-)=1×10-11mol/L,在酸溶液中,OH-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所以水电离产生的c(H+)=c(OH-)=1×10-11mol/L。氯化铵电离产生的NH4+会和水电离产生的OH-结合,促进水的电离,所以在pH=3的氯化铵溶液中,H+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水电离产生的c(H+)=1×10-3mol/L,所以四种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之比为10-11:10-11:10-11:10-3=1:1:1:108;
(2)如果将等浓度的醋酸和NaOH两溶液等体积混合,由于生成的醋酸钠的水解,会使溶液显碱性,要使溶液显中性,醋酸须过量。所以消耗两溶液的体积为醋酸大于NaOH。在呈中性的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由于溶液呈中性,所以c(H+)=c(OH-),那么c(Na+)=c(CH3COO-),Na+和CH3COO-是盐电离产生的,是大量的,而H+和OH-是水和醋酸等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是少量的,所以Na+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H+的物质的量浓度。故答案为>,c(Na+)=c(CH3COO-)>c(H+)=c(OH-);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氨水等体积混合,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由于的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故答案为<,+H2ONH3·H2O+H+;
(4)三种酸和锌反应时,速率由c(H+)决定,而最终产生H2的总量由酸能提供的n(H+)决定。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由于盐酸和硫酸是强酸,完全电离,c(H+)=1×10-3mol/L,而醋酸是弱酸,微弱电离,c(H+)小于1×10-3mol/L,所以醋酸和锌反应速率最慢。由于硫酸是二元酸,所以溶液中的c(H+)是盐酸中的2倍,所以硫酸和锌反应最快。三种酸的浓度和体积都相同,所以三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所以最终提供的n(H+)相同,但硫酸是二元酸,提供的n(H+)是盐酸或醋酸的2倍,所以最终产生氢气的量:硫酸最多,盐酸和醋酸一样多。故答案为②①③,②>①=③;
(5)向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加入相同体积和浓度的CH3COONa溶液,盐酸和CH3COONa反应生成CH3COOH和NaCl,NaCl对CH3COOH的电离无影响,而醋酸和醋酸钠不反应,但醋酸钠电离产生的CH3COO-对醋酸的电离产生抑制作用,使醋酸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从而使c(H+)降低,pH增大。所以答案为:<;
(6)氨水加热会挥发,导致c(OH-)降低,所以PH变小,故答案为<。
16. 大于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3>10-14,则该温度大于25℃ a:b=10:1 c(Na+)>c(SO4 2-)>c(H+)=c(OH-) Fe3++3H2OFe(OH)3+3H+ 抑制 Al2O3
【详解】(1)本题考查水的离子积,常温下水的离子积为10-14,水水的离子积只受温度的影响,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即该温度大于25℃;(2)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此温度水的离子积为10-13,因此NaOH中c(OH-)=10-13/10-11mol·L-1=10-2mol·L-1,此温度下溶液显中性,说明NaOH中n(OH-)等于硫酸中n(H+),a×10-2=b×10-1,解得a:b=10:1,氢氧化钠和硫酸都是强电解质,溶液显中性,溶质为Na2SO4,因此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SO42-)>c(H+)=c(OH-);(3)考查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Fe3+发生水解,即Fe3++3H2O Fe(OH)3+3H+;(4)考查影响盐类水解因素,根据(3),加入盐酸H+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目的是抑制Fe3+的水解;(5)考查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AlCl3的水解:AlCl3+3H2O Al(OH)3+3HCl,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HCl易挥发,蒸干得到Al(OH)3,因为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灼烧得到固体产物是氧化铝。
17.溶液中存在平衡:,,,所以在“浸取”时,上述平衡逆向移动,得到而不是
【详解】溶液中存在平衡:,,,所以在“浸取”时,上述平衡逆向移动,得到而不是。
18. 碱 NaHCO3 =Na++HCO 黄 羟基
【详解】(1)纯碱是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分步水解,故溶液显碱性;
故答案为:碱性。
(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Na++HCO;
故答案为:NaHCO3 =Na++HCO。
(3)NaCl的焰色试验呈黄色,因为钠离子焰色试验呈黄色;
故答案为:黄。
(4)酒的主要成分是CH3CH2OH,该化合物中官能团为-OH,名称为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19. 白 离子晶体 降温结晶 存在Cu2++2H2OCu(OH)2+2H+ 水解平衡,加入NaHCO3溶液,HCO3-会与H+反应生成CO2气体,H+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的Cu(OH)2沉淀析出。 向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Cu2+ + H2S = 2H+ + CuS↓ CuSO4 ·H2O 纸层析
【详解】(1)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CuSO4·5H2O属于离子晶体,由饱和CuSO4溶液降温结晶可以获取CuSO4·5H2O晶体。
(2)硫酸铜是强酸弱碱盐,Cu2+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u2++2H2OCu(OH)2+2H+,加入NaHCO3溶液,HCO3-会与H+反应生成CO2气体,H+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的Cu(OH)2沉淀析出。
(3)向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可以制得氢氧化铜悬浊液。
(4)硫酸铜溶液除去杂质气体H2S的离子方程式是:Cu2+ + H2S =2H+ + CuS↓。
(5)如图所示,样品受热分步脱水。从0.8g到0.57g共脱水0.23g。
,解得n=4。故200℃时固体化学式为CuSO4·H2O。
(6)分离混合液中的铜离子和铁离子可以用纸层析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