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2023.7
本试卷共9 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重工业美学”震撼银幕。从天地穿梭的太空电梯到四足仿生机器狗“笨笨”再到不断迭代的量子计算机,电影营造的许多视觉奇观在一些观众看来却有似曾相识之感。想象源于生活,电影中许多场景其实并没有特效加持,而是众多国产尖端装备的实物实演,比如:外骨骼动力装甲来自上海,无人机干扰枪产自深圳,步履式挖掘机等61台设备出自徐州重工……《流浪地球2》中这群戏份颇重的特殊“演员”,向世界展示了将科幻梦想变为银幕现实的中国科技硬实力。
科幻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科技进步为科幻文艺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现实依据。真实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联系的,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中核集团官微日前贴出了“流浪地球行星发动机”和中国环流器二号的对比图,网友“秒懂”电影的设计灵感或许正源于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霸气官宣“等到2045年,电影中的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成为现实!”中国建筑集团携3D打印建造技术、空中造楼机、装配式建造技术实力表态“小破球尽管去流浪,缺啥,盖就完了!”……一系列硬核科普目不暇接,科幻电影与众多央企的跨界联动,映照着我国电影工业和科技创新共同迈出的坚实步伐。
现实中的硬科技是电影里的强支撑。《流浪地球》诞生于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决定了电影绝非凭空想象的乌托邦,而是想象与现实的同频共振、文艺与科技的和声共鸣,它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它源自当下又预示未来。中国科技硬实力正在越来越多的屏幕上得到彰显。摘得七项奥斯卡大奖的科幻电影《地心引力》,讲述了女航天员太空遇险后进入天宫空间站绝地求生,最终驾驶神舟飞船成功重返地球的故事,体现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而电视剧《三体》中进行粒子实验的良湘加速器,正是在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国家实验室取景的。
有人说,科幻作品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它审视人类的科技发展路径,思考当下对未来的影响,探索世界的其他可能性;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构成了当代的社会学文本,反映其所属时空的价值观和科技、工业水平。科幻观照现实,现实反哺科幻。相信中国科技发展与中国科幻电影的双向奔赴,未来将擦出更多绚烂的火花。
(取材于任绍文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今年,与刘慈欣作品有关的热点不少,如电影《流浪地球2》定档、电视剧《三体》杀青等。小说《三体》获雨果奖后,特别是电影《流浪地球》获得观众认可后,对刘慈欣作品的影视改编一直热度不减。
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之所以走红,主要因其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准。刘慈欣深入汲取世界科幻经验,同时又以中国视角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讲述中国故事,书写人类进步寓言。他的作品让中国读者在科幻中不断有新认知、新收获,又为外国科幻读者提供全新体验与文化视野。此外,他特别擅长构建宏大世界观、塑造科幻审美意象。
科幻是一个丰富多元、极具包容性的文类,可以有更多面貌。正在快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置身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对新生事物的接纳更为自然,他们正在努力对更深刻也更广博的问题进行回答。有的作家尝试在科技时代激活传统文化,有的作家在手机和网络的细节里发现人类的深层次变化,还有的作家通过科幻自觉与前辈思想家进行对话。这些年轻而活跃的创作力量,有足够的潜力淬炼出独特、多元的写作风格。
一部影视作品的走红,是文化产业各环节紧密协作的结果——产业界不能止步于期待,还要有一双慧眼、一双巧手,发现更多作家作品,并实现创造性的改编和呈现。一部影视改编作品的拍摄和制作,需要上千位演职人员;更不用说游戏、动画、漫画、主题公园等所需要的漫长技术积累与人力物力投入。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原创的能力。比如,很多优秀科幻电影,其文学原作籍籍无名,更像一个创意蓝本,是二度创作将文字转化为合理的故事架构和恢弘的视觉呈现,由此成就一部部银幕佳作。科幻事业的壮大,仅依赖文学原作的热度是不够的。现阶段,中国科幻产业要夯实的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文化工业基础。
科幻小说及其改编作品的火热已经成为一个契机,各方力量由此汇聚起来,合力推动行业整体升级。相关部门重视并加大支持力度,各类市场主体正在走向深度合作,科幻文艺以不同方式进入教育体系……中国科幻文化的受众基础越来越厚实。年轻一代创作者、从业者迅速成长成熟,让中国科幻在世界范围内,渐渐成为颇具光彩的生力军。
我们站在已来的未来,眺望更远的未来。
(取材于姜振宇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前两段内容,下列不属于科幻电影营造的视觉奇观的一项是(3分)
A.天地穿梭的太空电梯
B.四足仿生机器狗“笨笨”
C.中国环流器二号
D.空间驿站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科技与科幻的关系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技硬实力可以将科幻梦想变为银幕现实。
B.科技创新助力我国科幻电影工业向前发展。
C.中国科技的硬实力可以通过科幻电影彰显。
D.人类的科技发展路径基本来自于科幻作品。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刘慈欣作品走红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准。
B.深入汲取世界科幻经验。
C.为国内外科幻读者提供全新体验与文化视野。
D.擅长构建宏大世界观、塑造科幻审美意象。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幻电影《地心引力》体现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
B.科幻与现实是有联系的,科幻能反映未来的价值观。
C.新一代科幻作家正努力使科幻作品呈现更多的面貌。
D.二度创作可以让籍籍无名的科幻作品成为银幕佳作。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国科幻为什么能走向更远的未来?(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1】,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2】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取材于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1】西帅:西部边境的统帅。【2】晏平仲:晏婴,即晏子。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主:掌管
B.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屏:隐退
C.而言有次也 次:次数
D.独高其义 高:推崇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B.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吞二周而亡诸侯
C. 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 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购置背靠外城常年丰收的良田一千亩
B.此其大较也
这就是义田的大致情况
C.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为了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大义,就抛弃了自己的子女罢了
D.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等待我接济才能生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交代了义田施助并非来者不拒,而是选择“亲而贫,疏而贤”的人来救济。
B.第二段追溯了范仲淹立志设置义田,历经二十载得以实现,突显了他志向坚定。
C.第三段中“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体现了孟子所倡导的爱是有先后次序的。
D.末段交代了作者不擅长记录史官的忠义、事业和功名,只书写了范仲淹的义举。
10.本文名曰《义田记》,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两相对照的写法,来表现范仲淹设置义田的美好品行?(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宪问》)
②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
(1)孔子的两位弟子为何都认为管仲不仁?(2分)
(2)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的?(4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14 题。(共12分)
山 石【1】
韩愈
山石荦确【2】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3】?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释:【1】山石:取诗的首句开头二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2】荦确: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3】鞿:马的缰绳。这里用作动词,即牢笼、控制的意思。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昏到寺蝙蝠飞”写黄昏蝙蝠盘旋,营造凄清的氛围,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B.“芭蕉叶大栀子肥”中的“大”“肥”,写出了“新雨足”后芭蕉、栀子的特征。
C.“夜深静卧百虫绝”中的“静”“绝”,衬托出山寺之夜的清幽和诗人心境的平和。
D.“时见松枥皆十围”能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可以与诗人一同领略山中风景。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以“山石”为题,却非专为歌咏山石而作,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
B.诗人为避免内容的呆板乏味,对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了精心选择。
C.全诗颇显韩愈“沉郁顿挫”的特色,语言质朴不加雕琢,诗风清新自然。
D.诗人按照黄昏、夜深、天明的时间顺序,转换游览视角,描写游览场景。
14.苏轼与友人郊游时朗诵韩愈的《山石》,自谓曰:“慨然知其所以乐。”请结合诗句,分析韩愈“乐”的原因。(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不可分离的真情。
(2)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 , ,人至不去。”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来强调认识事物需要通过实地考察,而不能只凭主观想象的观点。
(4)在紧张与忙碌的生活中,“矮纸斜行闲作草, ”的心态可以抚慰浮躁的心灵。
(5)黄庭坚在《登快阁》中用 “ , ”。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之念。
1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7分)
(1)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对人物的描写,所写人物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③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A.①林黛玉 ②贾探春 ③王熙凤 ④贾宝玉 ⑤贾惜春
B.①林黛玉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④贾宝玉 ⑤王熙凤
C.①贾迎春 ②贾探春 ③王熙凤 ④贾惜春 ⑤贾宝玉
D.①贾元春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④贾宝玉 ⑤王熙凤
(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晴雯、鸳鸯、司棋、龄官这些富有反抗精神的少女形象。请从上述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她的“反抗性”。(4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
驿道行者
走古驿道,最好的方式是脱去鞋袜,光脚而行,让脚掌在滑亮的鹅卵石上摩擦。唯有如此,才能使一双带着浮尘和嘈杂的脚在远古时光面前保持谦逊与敬意。脚,本能是走路,而古驿道,给所有当代的脚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范本。但没有多少脚还记得这样一条垂垂老矣的路,从历史纵深处发端,盘桓于青山绿水间,被来来往往起茧的脚掌打磨成闪光的项链,却湮没在当代无数水泥路、柏油路、高速路、铁路、轻轨交织的密网中。
正因为这些一条比一条快速的路,让原本用来行走的脚享受着现代文明过于膨胀的优待,而减少了与地面摩擦的机会,以致人为地消解了脚的物理性,使它变得柔弱、轻浮、乖戾,甚至面目模糊。得感谢几位朋友,在一次回乡时陪我走了一段古驿道,让我重新找回行走对于脚的意义。
古驿道随山势逶迤前行,如一条长长的项链被谁用力抛出,该拐弯时拐弯,该上坡时上坡,极少裁弯取直或避重逐轻,显得率性自然。双脚踏上路面的鹅卵石和碎石,我看到一片莹莹亮光。那天阳光刺眼,大火球带着炫耀挂在头顶,而照射在鹅卵石上的光束却是那么柔和,像一面镜子反照出山光水色与远去岁月的影子。我探下腰,伸手摩挲着比拳头大的石块,光滑如缎,明洁若眸。与之对视,许是可以看见来自岁月深处的身影和履痕的。
这条名为十二肩岭的古驿道,据说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是打通江西与粤东北梅州的交通命脉。古往今来,这段驿道被来往行人视为畏途,挑夫肩担重负翻越此山梁,要换肩十二次,故名“十二肩岭”。
从明嘉靖年至近代四五百年间,多少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政客商贾从十二肩岭古驿道走过,穷人以脚丈量,富商车马代步,无数的脚印和车痕,将一颗颗鹅卵石打磨成了珍珠,其蜿蜒状恰似一条盘桓山间的珍珠项链。后人从这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里,读出的是前人关于行走的血泪史。多少年后,这些鹅卵石并没有删除历史记录,清晰地照见了行走的脚步和身影。
我忽然想起曾祖父、祖父也是走过这条十二肩岭古驿道的。祖父生前多次提起,大概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曾祖父远在江西定南一个叫细坳圩的地方开旅馆,生意还过得去。待曾祖父的两个儿子成人后,祖父从老家赶往细坳圩开缝纫店,叔公后来也在那儿开起中药铺,而十二肩岭,是他们从老家到谋生地的必经之路。小本生意,聊以养家糊口,坐马车是不敢奢望的,全靠双脚行走。听祖父说,走三天三夜才能抵达。
有机会,我是要沿这条古驿道走去江西定南细坳圩的。曾祖父的旅馆、祖父的缝纫店、叔公的中药铺早已烟消云散,就连具体的位置,也成了无解之谜。这不要紧,终点只是方向的确立,而我要体味的,是先祖们走过的这条三天三夜才能走完的古驿道。
去年春节回乡时,我从搬迁至合水水库之畔的移民村出发,带着女儿、侄子、侄女回了一趟村。车停在村前,徒步朝古驿道走去。孩子们兴致很高,放开步子,像几只出笼的家雀。他们平时几乎很少走路,上学放学坐车,回到楼下乘电梯,外出当然也以车代步。让脚回归行走,这是所有人的一种本能,会萌生久违的欣喜。就像山雀看见蓝天,自会婉转鸣叫两声。尤其是现代人,走路的机会少,能自由地行走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我为孩子们感到愧疚,这当然不是我的错,也不是时代的错。在什么都强调速度的当下,是有必要让一些步伐慢下来的,比如孩子,至少使他们懂得行走对于脚的意义,不能让脚成为一种摆设和道具。
带他们行走古驿道,我原以为会遭到异口同声的拒绝,没想到一个个都满口答应。后来我想,他们对古驿道是怀着好奇心的,假若带他们去游乐场或旅游度假村,也许毫无感觉。而古驿道,在他们的生命辞典里是完全陌生的新词,强烈地刺激了他们的生命体验。
脚下的鹅卵石,多年无人行走,依然光可照人。大年初一,阳光正好,把孩子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们只是好奇地往前走,甩着小手,或跑,或雀跃,开心得无与伦比,却浑然不知曾经有多少来来往往的各色人,从这条古驿道上肩挑背扛地走过,包括他们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也留下风尘仆仆的身影。
不知道这些鹅卵石有没有前世,如果有,是不是曾经在驿道上行走的人们。即使时代已疏远了古驿道,但他们以另外一种形式留存了下来,在驿道上守望着一种远去的精神。
我捡拾起一颗驿道上的小鹅卵石,紧紧攥在手里,孩子问:“你要把这石头带回家吗?”
我说:“嗯,你们的高祖父、曾祖父曾经在这些石头上走过,三天三夜才能走到他们谋生的地方!”
孩子们俯身抚摸着比拳头大的石块,在新年的阳光下照见了稚嫩的脸。他们也许不能读懂一部渐行渐远的历史,也不知道为什么古驿道上的鹅卵石是被时代遗忘的珍珠。但行走,能让他们找到走进历史的最好入口。
我脱了鞋袜,赤着脚,踩在光滑的鹅卵石上,一阵触电感从趾尖沿着双脚经络通向周身。那一刻,我看到山峦、溪流、草木、飞鸟有了重重叠叠的影子,风乍起,影子们迈开脚,纷纷沓沓地走在古驿道上。我侧了侧身,为那些赶路的灵魂让开路。
(取材于陈柳金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却湮没在当代无数水泥路 湮没:清除,化为乌有
B.古驿道随山势逶迤前行 逶迤:蜿蜒曲折
C.叔公的中药铺早已烟消云散 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不见
D.祖父也留下风尘仆仆的身影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辛苦劳累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以“光脚而行”的古驿道,如今已经湮没在当代无数的道路之中了。
B.作者认为现代文明中,脚与地面的摩擦变少了,因而消解了脚的物理性。
C.文章是从形态、色泽、命名缘由、作者感受等多方面来描写古驿道的。
D.“我”带孩子们行走古驿道,只是想告诫他们要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
19.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他们也许不能读懂一部渐行渐远的历史,也不知道为什么古驿道上的鹅卵石是被时代遗忘的珍珠。
2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驿道行者”的内涵。(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共5分)
①《边城》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②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有贫富区分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别,但他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矛盾,但那决不是善与恶的冲突。③正如批评家刘西渭所说:“这些可爱的人物,各自有一个厚道并且纯洁的灵魂,生息在田野晨阳的空气。”④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经陌生了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⑤因此,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而是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加点字具有强调意味。
B.②句中分号不可以全部换成逗号。
C.③句中“并且”应该换成“然而”。
D.④句中“似乎”一词使句意表达更严谨。
(2)⑤句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请修改,并将修改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分)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新华网的一项调查统计表明:54%的“0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这一结果引发轩然大波,有人认为“与以往相比,现在学生的理想更现实”,也有人认为“心中若只能装得下现实,恐怕就什么也装不下了”。请针对调查结果,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2)生活中总有一个场景令你感动,让你难忘,请你描写一个这样的场景。要求: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3)班级要开展一次以“生命至上”为主题的班会,目的是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请你为此次班会撰写一段开场白,至少涉及目的中的一点。要求:语言流畅,表达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兼容并蓄方能精益求精,博采众长方能大放异彩。在人类跌宕起伏的发展进程中,有容乃大的品格具有深远意义。
请以“有容乃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长远的路途中有上坡、有下坡、有平地,有高山、有深水,有直、亦有弯,不同的路况是由不同的环境造成的。若想行远,必须随时看清外在的环境变化,稳步前行,正所谓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请以“行稳致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C,“中国环流器二号”是“流浪地球行星发动机”的灵感来源。
2.(3分)D,表述不准确,原文是“科幻作品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它审视人类的科技发展路径,思考当下对未来的影响,探索世界的其他可能性。”
3.(3分)C,原文是“为外国科幻读者提供全新体验与文化视野。”
4.(3分)B,科幻作品能反映其所属时空的价值观,而非“未来的”。
5.(6分)①科技进步为科幻文艺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现实依据。(或者:强盛的国家托举起了强大的科幻产业;或者:现实中的硬科技为科幻电影提供了强支撑。)
②快速成长的新一代作家有足够的潜力淬炼出独特、多元的写作风格,产生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
③文化产业各环节紧密协作,助力科幻影视作品走红。
④科幻小说及其改编作品的火热已经成为一个契机,各方力量由此汇聚起来,合力推动行业整体升级。
⑤中国科幻文化的受众基础越来越厚实。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兼顾两个材料答出任意3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6.(3分)C(次:次序)
7.(3分)A之,代词,他们。(B而,连词,转折;连词,承接/并列。C于,介词,在形容词后引入比较对象,比;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所发生的时间或处所,在。D其,代词,他们的;语气词,大概。)
8.(3分)C(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大义,遗留给子女罢了。)
9.(3分)D(作者认为文正公的忠义、事业、功名一定会有史官记载,因此只写了他的义举。)
10.(6分)①将范仲淹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方式做对比。例:范仲淹身处高位,俸禄优厚,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丧事极为简朴;但他为族人设置义田毫不吝惜,彰显了他的仁爱之心。
②将范仲淹与古人(晏婴)相对照。例:晏子将君主赏赐分享给族人,以“彰君之赐”,体现了晏婴爱好仁义;而范仲淹的义举,规模大且影响持久而全面,比晏婴更为贤明。
③将范仲淹与世人作对比。例:当代士大夫“享万钟禄”只为了自己,而范仲淹却“养济群族”(他们沉湎声色,而范仲淹“贫终其身”;他们的族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范仲淹的族人“嫁娶凶葬,皆有赡”),通过对比彰显范仲淹的仁义之行。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三点。其中对照两方各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1(1)(2分)答:原因: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在公子纠被齐桓公杀掉之后,管仲非但没有为公子纠殉节,反而倒戈成了齐桓公的宰相。
【评分标准】“没有殉节”1分,“倒戈”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4分)①管仲帮助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息兵戈而解纷争,使天下由此和平安定,百姓至今仍受其惠,这是他的“仁德”。②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有以死守节,反过来辅助桓公,虽丧失了小节小信,但坚守的是为国为民的大义。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7分。
12.(3分)A
13.(3分)C
14.(6分)
①因人情美让诗人愉悦:僧人殷勤铺床置饭,热情烛照引游,“足饱我饥”的疏粝,“稀”见珍贵的壁画,都让诗人惊喜、满意。
②因自然美让诗人沉醉:雨后“芭蕉叶大栀子肥”的生机让诗人充满诗情;雨后的深山,晨雾缭绕,曲径萦回,以至分不清道路,高低难行,突然奔出雾区着实让人喜悦;峭崖上红花一片,山涧下碧水清清,更有那挺拔粗壮的松树、枥树时时跃入眼帘,秀丽的山景让人沉醉;水声激激,风扯衣衫,诗人在溪流中小心踏石,徜徉于山水之间,流连忘返。
③因自由让诗人畅快:诗人醉心山水,对自由自在、不受辖制的山水生活感到满足,抒发诗人摆脱了世俗羁绊的愉快心情。
【评分标准】每点2分,结合诗句1分,分析原因1分,共三点;共6分。意思对即可。
15.(8分)
(1)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2)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
(3) 事不目见耳闻 (4) 晴窗细乳戏分茶 (5)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16.(1)(3分)B
(2)(4分)示例:
晴雯:①晴雯在内心深处保持“谁又比谁更高贵些?”的意识,身为一个封建社会贵族家庭里的奴婢,在与秋纹的对话中,她对自己被压迫被奴役的身份很不认同,渴望人格平等,希望得到做人的尊严。
②晴雯在跌扇后,面对贾宝玉的指责,与贾宝玉唇枪舌战,贾府上下几乎所有奴仆对贾宝玉都是恭敬顺从的,唯有晴雯敢大胆地冲撞,是晴雯刚直不屈的心性使然。
③抄检大观园时面对王善保家的一伙人,晴雯把自己的箱子里的东西倾倒而出,显示了晴雯面对统治者的爪牙不妥协、不屈服、不畏缩的态度。
这些反抗彰显了晴雯顽强不屈的个体意识和自主自尊的人格魅力。
【评分标准】人物与情节相匹配1分;情节具体2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7.(3分)A (湮没:埋没)
18.(3分)D 不符合文意,由原文“另外一种形式留存了下来,在驿道上守望着一种远去的精神”可知不是告诫他们要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
19.(4分)
作者把鹅卵石比喻成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段历史的珍贵,随着时间的流逝,古驿道这段历史越发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还不能理解这段历史的遗憾,和对这段历史被时代遗忘的惋惜。语言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评分标准】比喻1分,解说2分,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
表层含义:①在古驿道上留下脚步和身影的古人和先辈们;②如今行走在古驿道上,拓展着生命体验的“我”和孩子们;③所有走过古驿道的草木、飞鸟等生灵们。深层含义:祖辈身上所承载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作者希望这种精神能够得到传承与发扬。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共6分;答案应兼顾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共5分)
(1)(3分)C
(2)(2分)我们获得的不仅是(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而且是(还是)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
22.微写作(10分)
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以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23.评分参考
作文(50分)
第①题 评 分 标 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50—42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6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41—33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39分以上。
三类卷 (32—25分) 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 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0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第②题 评 分 标 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50—42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6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41—33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39分以上。
三类卷 (32—25分) 基本符合题意、主题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0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平时乐于接济别人,选择那些与他关系亲近而贫穷的,关系疏远而有才德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背靠外城常年丰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同族的人。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灾祸、丧葬都有补贴。选择家族中年纪大而且有才德的人掌管帐目,按时总计支出和收入。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补贴五十千钱,改嫁的补贴三十千钱;娶媳妇的补贴三十千钱,续弦的补贴十五千钱;安葬死人的补贴和改嫁的补贴一样多,埋葬孩子的补贴十千钱。全族人聚居在一起的有九十多人,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谷八百斛,用这些收入,供应这些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永无欠缺。隐退居住在家中等待任用的人就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就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致情况。
当初,文正公还没有贵重显达的时候,就曾有过这种愿望,但没有能力实现愿望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他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在这时才开始有了俸禄和赏赐的收入,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文正公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经营他的产业,继承他的遗志,像他在世的时候一样。文正公虽然官高爵显,俸禄丰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去世时,没有钱买棺材装殓尸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大义,遗留给子孙而已。
古时候晏婴乘着破车、驾着瘦马,桓子说:“这是隐瞒国君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来,我父系的亲族,没有不乘车的;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妻子的亲族,没有受冻挨饿的;齐国的读书人,等待我接济才能生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像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宣扬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曾经仰慕晏子爱好仁义,齐君了解贤人,而桓子能服从大义。又敬慕晏子的仁爱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语有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人。孟子说:“亲近亲人,才会对百姓仁爱,对百姓仁爱,才会爱惜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说法了。现在看范文正公的购置义田的这件事,比晏子还要贤明啊,他施行的规模的久远和全面,恐怕是要超过晏子的。
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的高位,享受着万钟厚禄的人,他们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伎舞女的众多,妻子儿女的富有,只是供他们一人享用而已,亲族中的人不能进他们的家门的,难道还少吗?更何况说接济关系疏远的贤人呢!三公之下做卿的,做大夫的,做士的,他们禄米的充裕,俸禄的丰厚,也只是供他们一人享用而已,亲族中的人拿着饭瓢讨饭,死于沟壑中的,难道还少吗?更何况对待其他人呢!这些人在文正公面前都是罪人啊。
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遍布边疆,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必赘述了。唯独敬仰推崇他的义举,因此把它写出来留传给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