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铁路交通的发展问1:铁路最早是在哪个时期出现的?问2:那铁路在我们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由于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未入正轨。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铁路开始出现,但受到阻挠。铁路发展原因、状况1.杭江铁路(杭州?椒江)
2.同蒲铁路1912—1949
(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京张铁路
(1909,北京?张家口,詹天佑)19世纪末—1911
(甲午战后)1.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
——淞沪铁路(1876,上海?吴淞)
2.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开平?胥各庄)
3.自建的宫廷专用铁路
——紫光阁铁路(1888)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
(甲午战前)铁路建设成就历史时期近代铁路的发展历程二:近代中国水运业的发展中国早时的水运主要靠沙船承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水运方式发生了变化。概述中国近代水运业的发展历程。
1.鸦片战争后:外国轮船逐渐挤占了中国航运业。
2.洋务运动期间: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新式航运业诞生的标志: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1872年)
3.清末及民国期间: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近代航空业发展的历程
三、近代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
(1)航空事业的起步:福建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研制水上飞机(1918)
(2)民国时期:航空事业较快发展。四、近代中国邮政电报业的发展知识卡片:唐朝诗人杜甫的首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烽火台是一种传递军情的重要方式,此外,中国古代的通讯方式还有哪些?飞鸽传书何为驿传?用马传送称“驿”用车传送称“传”1、近代中国邮政业的发展(1)晚清:
A、列强开办“客邮”: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领事邮政代办所。
B、中国人正式开办近代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后又设邮传部。
(2)民国: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数年后,撤销“客邮”。
(3)红色邮政:中共革命根据地
(4)特点:发展不平衡
(1)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1877年,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2)民国时期:因战乱频仍发展缓慢,30年代情况发生改变。2.近代电报电讯业的发展结合课本及材料概括近代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影响?情境一: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的中式名单送到天津,再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
情境二:庚子之变(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结束了西逃的慈禧太后乘着她一再反对的火车回到紫禁城,此后,清政府终于开始修建自己的铁路。
情境三:京张铁路通车后,沿线出现了“昔日骆运货物,皆为铁路所揽”局面。山西的皮毛制品出口增加,1909年通过天津出口的商品价值较1908年大幅增加。
情境四:“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火车一开,吃穿都来。”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情景五:李鸿章晚年坐蒸汽轮船周游世界。改变了通讯手段出行方式,异地传输更便捷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人们生活丰富多彩中国同世界联系加强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便利了列强侵华。课堂小结(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2)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主要因素?(3)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和作用?(4)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5)近代中国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戊戍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课 堂 练 习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工厂职工行业类别和性别比较——佟新《中国女工工作史研究》材料二 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论妇女作工宜设善章》,1888年4月1日《申报》
材料三 “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
——《女工不如男工说》,1894年6月23日《申报》
材料四 “中国妇女不识字者多,大家世族有能读书识
字者,似乎稀罕,非若外洋妇女皆知司账司札也。”
——《女工不如男工说》,1894年6月23日《申报》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见,20世纪初中国女工主要从事哪些行业?
(2)从材料二、三、四可知,19世纪末中国人反对妇女外出工作的理由有哪些?这些理由是否正确?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 (1)主要从事织染和饮食。
(2)男女一起在工厂里工作,有违传统的道德观念;
放工后大批女工涌上街头,有失体统;妇女的体能不适
合进行现代工业生产;中国妇女文化水平低下,不能从
事体面的工作。
不正确。从材料一,1914年的情况来看,女工的数量已
经占全部工人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妇女走进社会
从事工作是时代的潮流;材料二主要是从传统封建的角
度反对妇女从事工作,这是落后的道德观念在作祟;材
料三认为妇女的身体特点不适合现代工业,事实证明在
许多行业妇女发挥的作用优于男性;中国妇女的文化水
平低是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随着教育的
普及,妇女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