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三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4 08: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标要求: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学.科.网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内涵2、提出的背景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可资借鉴——提供了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学.科.网
—提供了环境和主题(1)酝酿——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意义: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拨乱返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①“左”倾错误的继续(两个凡是);②真理标准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前途和命运.学.科.网
导火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倒
“四人帮” 毛主席逝世 “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学.科.网
(1)酝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思想路线:迷信、僵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路线:强化民主法制,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任人唯贤历史意义: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
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任人唯“左”,制造冤假错案中共十二大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首次提出(3)初步形成——中共十三大
①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党的基本路线(一中心.两基本点)
③三步走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主要论点①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②三个“有利于”③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⑤“一国两制”理论(4)成熟并形成体系“南方谈话”:1992年——发展才是硬道理①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5)确立:中共十五大①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②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①发展道路②发展阶段③根本任务④发展动力⑤外部条件⑥政治保证⑦战略步骤⑧党的领导⑨依靠力量⑩祖国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和平与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步走战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一国两制全体人民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5、历史意义第95页5、邓小平理论的意义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理论为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理论武器。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时的题词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共几代领导核心平稳过渡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为总书记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提出的背景:2、“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国际:国内: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综合国力竞争激烈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发展过程(1)2000.第一次完整地概括了“三个代表思想”
(创立)
(2)2002.11,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成熟)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①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的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科学发展观:
1、提出:
2003、10十六届三中全会2、内涵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3、意义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2007年“十七大”进一步阐述。思想精髓?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小结:如何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引领中国迈向
全面小康社会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1、邓小平曾说:“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以下文章冲破精神桎梏,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从而揭开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 )
A.《强学会叙》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论持久战》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析 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和思想。邓小平在全国发起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结论,可知它揭开了全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答案 D2、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界贸易组织接纳中国为其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解析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利环境,也是有利时机。B项与史实不符,C项发生在2001年,D项表述错误。
答案 A3、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它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 D4、史料研习、归类整理、论证说明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试运用这些方法完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
(1)史料研习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他拥有一种情感,我认为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依赖于中国人民和中国自己的领导人。他说外援是好的,我们需要,但他不管是否有外援都决心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的这种依赖自身、自己的国家、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人民的意愿是至关重要的,是你们成功的根本。”麦克纳马拉的评价反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中的什么特点?(2)归类整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你帮助整理有关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知识,完成下列表格。(3)论证说明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对毛泽东作了如下评价:“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上面这则史料你认为最能说明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并说出你的依据。
(1)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中国人民的努力,在吸收外资的同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③召开中共十三大④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3)特点:实事求是。依据:对毛泽东的评价客观、公正,既不回避其错误又不抹杀其功绩,反映了实事求是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