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快乐农场——《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在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活动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对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理解及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艺体节广播操比赛的图片)师: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生:广播操比赛
师:四年级二班男生方阵每行有12人,女生方阵每行有8人,你能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生: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板书)
【设计思路: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广播操比赛的情境,通过四年级二班参加广播操比赛男、女生方针的信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后面的探究规律做好铺垫。】
解决问题,初建模型。
学生利用学业纸1自主探究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这一问题。探究要求:(1)独立思考,列出综合算式。(2)把自己的方法在图上圈一圈,画一画,与同桌交流。
2、展示交流,引发思维,达成共识。
(1)方法1:先算出男生女生1行有多少人,在算出4行一共有多少人。(12+8)×4(2)方法2:先求出男生的人数,再求出女生的人数,然后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12×4+8×4(3)方法3:分成几组来算4×5×4引发学生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4)大 家观察这 几种 算法,你认为那种 方法 更简便 ?(引 导学生 明确第三 种方法的 局限性,如果是大数的话,我们就更麻烦了)(5)谁来总得评价这几种方法?生:第三种方法不实用。生: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6)我们能不能把第一个算式和第二个算式用一个符合连起来?板书:(12+8)×4=12×4+8×4
3、整体回顾过程,巩固探究方法,及时评价鼓励。
【设计思路:学生利用学业纸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体现算法多样化,进而明确两种综合算式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三)解决问题2,强化模型。
男生方阵和女生方阵的面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男女生方阵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自主解决,列出算式。
展示交流,讲解方法,进一步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模型。(11+9)×7=11 ×7 +9×7
【设计思路:通过求人数转化成求面积,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乘法分配律模型的认知。】
(四)解决问题4,总结规律。
1、提出问题,思考解决。
2、列式解决,教师板书。(65+ 45)×5 = 65×5 +45×5
3、集中呈现三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生:都用等号连接生:都有两种运算师:大家猜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符合这个规律。
4、举例验证,归纳规律。利用学业纸2举例验证规律(+)×=×+×
5、展示交流,得出结论。(1)展示学生举例算式,对照是否符合。(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同桌相互说一说。(3)学生描述(4)得出结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可以 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板书课题)(a + b)×c =a×c+b×c(5)强化认知,巩固规律。
【设计思路:学生在已经初步得出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 挑战 性的 研究机会:“请你再举 出一 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继续 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回顾旧知,建立模型。
1、以前我们见过的乘法分配律——竖 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回顾探究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猜想—验证—结论
(六)回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