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17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17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2 08: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17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①
一、单选题
1.(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花生不同生长期对几种无机盐的需求比重如右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长期 几种无机盐需求量占一生的比重(%)
氮 磷 钾
苗期 15 7 11
开花期 27 23 32
结果期 42 49 51
成熟期 16 21 6
A.施肥时浓度过高可能导致植物萎蔫
B.花生生长只需要氮、磷、钾三种无机盐
C.在花生结果期应加大氮、磷、钾的施肥量
D.花生不同生长期对同种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2.(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很多生产生活经验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种豆肥田”——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根部
B.合理密植——促进作物的呼吸作用
C.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蒸腾作用
D.农田及时排涝——保证根的正常呼吸
3.(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在校园中进行测量,发现树林中的空气湿度高于裸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植物进行了(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4.(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某农民发现种植的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农田的低,他推测可能是该农田中某种无机盐含量偏低。于是设计以下实验:他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试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分组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种类(含无机盐的种类) 尿素(氮) 磷酸二氢钾(磷、钾) 磷酸氢钙(磷、钙) 硝酸钙(氮、钙)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千克) 55.56 65.26 55.48 55.44 55.11
据表中小麦收获量可判断,该农田含量偏低的无机盐最可能是( )
A.氮 B.磷 C.钾 D.钙
5.(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将一株质量为20克的番茄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0克。其增加的质量不可能来自( )
A.土壤中的有机物 B.水
C.土壤中的无机盐 D.二氧化碳
6.(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观察漫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方便运输 B.移栽时带土坨能减少对根毛的损伤
C.水分通过导管输送到植物体各部位 D.夏日大树下可乘凉与蒸腾作用有关
7.(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B.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C>B>A
C.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越快
D.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8.(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无土栽培技术为花卉、蔬菜及其他作物生产的工厂化、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该技术能使植物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 )
A.水和无机盐 B.无机盐和有机物
C.水和有机物 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9.(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种庄稼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含氮、磷、铁的无机盐 B.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C.含钙、磷、钾的无机盐 D.含氮、硼、铁的无机盐
10.(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取同一植株上4条生长状况相近的嫩枝,每条嫩枝上的叶片大小相近且数量相同,如下图进行处理。涂凡士林的部位不能进行蒸腾作用,没有水分散失;4支试管相同且装有等量清水,水面上均铺满厚度一致的油层,防止水分蒸发。将4组装置同时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并比较液面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上4组装置中,对照组是甲
B.甲与丁对照可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C.4组装置中,液面最低的是丁
D.若乙液面低于丙,可推测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
11.(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小明利用所学无土栽培的知识,成功培育出了菜豆种子的幼苗。下图是他所选的菜豆种子及其发育成的菜豆幼苗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1发育成乙图中的7
B.菜豆种子的胚由甲图中1、2、3、4、5组成
C.菜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D.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12.(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凉拌黄瓜时加入一些醋和食盐,黄瓜便会渗出很多汁液。在此过程中,黄瓜细胞外溶液浓度X与黄瓜细胞液浓度Y的关系是(  )
A.X>Y B.X13.(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农业生产原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合理密植——促进呼吸作用
B.经常松土——促进根系呼吸
C.下雨后及时排涝——避免根系缺氧
D.移栽幼苗时根部保留土坨——保护幼根
二、资料分析题
14.(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公主岭市积极推广应用各种农业新技术,着力打造智慧农业。在智能蔬菜大棚中,技术人员用电脑实时监控蔬菜长势,通过简单操控就可以精准施肥,配合自动滴灌、喷灌技术,实现节约用水用肥;通过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夜晚通风降温等措施,明显提高了作物产量……
材料二:吉林市丰满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采摘园内,种植着葡萄、草莓、大樱桃、西红柿、黄瓜等果蔬。工作人员穿梭在不同的棚区,适时带土移栽幼苗,修剪枝叶,疏花疏果;土壤里有蚯蚓,果蔬的花朵上有蜜蜂……
(1)材料一提到精准施肥,肥料为作物生长提供__________,该类物质溶解在水中,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从光照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提高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大棚内夜晚通风降温,主要是为了降低作物的__________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材料二中划线处工作人员移栽幼苗时,为保护根毛所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
(4)材料二土壤里有蚯蚓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这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环境;蜜蜂采蜜时,帮助植物完成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结果率。
三、实验探究题
15.(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组装置用于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一: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A组叶面温度 B组叶面温度
照射前 27.0℃ 27.2℃
照射10分钟 41.7℃ 38.2℃
照射20分钟 42.9℃ 35.2℃
(1)预测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相同环境下24小时后,乙组液面位置基本不变,甲组液面位置______(填“不变”或“下降”),则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实验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该同学在甲组枝条中选取相似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A、B两组。A组叶片两面涂抹凡士林,B组不做任何处理。将两组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使用测温枪测量叶面温度。记录并处理数据如表1所示。
(2)A组叶片涂抹凡士林的作用是堵塞气孔,植物通过______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
(3)实验中,设置B组的作用是______。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4)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______组,根据该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四、综合题
16.(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草莓因其果实色彩鲜艳、酸甜可口而深受大家喜爱,在邵阳地区被广泛种植。图一为大棚草莓植株进行的部分生理过程模式图,其中I、Ⅱ代表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①②③④代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图二表示某晴天该草莓大棚一天24小时内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密闭状态测定)。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一中③所代表的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_。
(2)当图一中草莓的生理状况与图二中C点相匹配时,图一中的结构1代表________。
(3)根据图二的曲线判断大棚草莓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总量,你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4)在草莓种植过程中,农业专家建议果农多使用农家肥,少用化肥。该措施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7.(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广西是我国鲜食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将种植鲜食玉米作为振兴乡村的特色产业。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经济价值较高。为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需要理解它的三大生理过程(如图甲所示)及其开花结果(如图乙所示)的有关知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鲜食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根从土壤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A]______过程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鲜食玉米的“甜、糯”与______(填字母)过程合成的有机物有关,进行这一过程的场所是______(填“叶绿体”或“线粒体”)。
(2)自然状态下,花粉从雄蕊的______中散放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完成受精后结出果穗。鲜食玉米果穗偶有缺粒现象(如图6乙所示),主要是由于______不足引起的。为了减少缺粒现象,人们常常给鲜食玉米植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产量。
(3)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8.(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鲜脆多汁,甜而不酸,且有玫瑰香味,市场前景好,被某葡萄园引进种植。

(1)“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呈绿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的___________中含有大量叶绿素。
(2)该葡萄园采用塑料大棚来种植,而大棚内蜜蜂等昆虫较少,坐果率不高。为提高坐果率,果农会将收集的葡萄花粉喷洒在雌蕊的柱头上,该技术称为___________。
(3)葡萄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从而促进了___________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经研究发现不同枝形会影响“阳光玫瑰”葡萄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品质和产量。为此,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选择长势相近的“阳光玫瑰”葡萄植株,在主蔓上对枝条进行4种拉枝处理,每种处理选择30根枝条,然后测定四组的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经___________处理后的枝条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5)“阳光玫瑰”葡萄通过保鲜剂处理能延长其供应时间,实现四季销售,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保鲜的原理除了与冷藏保鲜一样,能减弱水果细胞的___________作用,还能起到杀菌和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但保鲜剂毕竟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我们在食用保鲜剂保存的“阳光玫瑰”葡萄前应当___________。
19.(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在老师的带领下,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池塘中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植物 浮游植物、水草、莲、菖蒲
动物 水蚤、螺蛳、蚌、青蛙、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藕是鄂州人喜爱的食材。藕折断时,会出现“藕断丝连”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根藕丝都由3~8根导管构成,这些“丝”属于_______组织。
(2)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来,蝌蚪与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区别很大,属于_______发育。观察青蛙发现,青蛙的后肢比前肢_______,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3)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池塘边的青蛙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呈青绿色,我们把这种体色称为_______。
(4)下表是“四大家鱼”在水体中的活动分布及食性(食物)
种类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水域活动分布 上层 中上层 中下层 底层
食性(食物) 浮游植物 水蚤等浮游动物 水草 蚌、螺蛳等软体动物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四大家鱼”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同一池塘中混合养殖。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图1中的A、B、C表示植物的生理过程,图2为叶片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情况。

请据图作答:
(1)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图1中_______过程散失(填字母)。
(2)图2中能同时进行图1中A、C过程的细胞有______(填序号)。
(3)图3中cd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片的部分________,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4)一天中,植物幼苗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才能正常生长。
(5)下列关于图3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多选)
A.a点表示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b点表示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图中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f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E.f点(18时)之前,光合作用强度一直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21.(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绿色植物几个主要生理活动示意图,请识图作答:

(1)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作用: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这些生理活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平衡。
(2)水分通过_____作用散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中的水循环
(3)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经“根一茎一叶”向上运输,其运输管道是______。
22.(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云南省元谋县是全国规模化栽培番茄的主产区之一,元谋番茄已成为知名区域品牌。下图中序号①~③表示发生在番茄植株内的三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番茄时需合理灌溉,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向上运输,绝大部分通过③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促进)生物圈的______循环。
(2)番茄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制造的。
(3)番茄收获后,低温储藏可______(填“减弱”或“增强”)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
(4)番茄种植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请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写出一条提高番茄产量的措施__________。
23.(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实践基地种植蔬菜瓜果,体验农业生产过程。

(1)小丽移栽黄瓜秧时,选择在傍晚而不是中午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图1为甲、乙两种作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曲线图,据图可知,在光照强度到达d点之前可以通过___________来提高甲作物产量,与乙相比,甲更适于___________(填“向阳”或“背阴”)环境中种植。
(3)小明测定并记录了一昼夜密闭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绘制成如图2所示曲线,你认为大棚里的作物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生长,为什么?___________。
24.(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图1是甲、乙两种农作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图。图2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某种物质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由图1分析,当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_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当光照强度为时,甲植物的叶片通过气孔排到外界环境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光照强度为时,假设乙植物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有机物是c毫克,通过呼吸作用每小时单位叶面积分解的有机物是d毫克,则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单位叶面积合成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毫克。
(2)图2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___________。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前,对这株植物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随后光照3小时,摘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3)依据图1,在温室栽培甲、乙两种农作物时,为乙提供的光照强度应适当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为甲提供的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为时,在合理灌溉、合理密植的同时,可采取___________的措施提高乙的产量。
参考答案:
1.B
【分析】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但是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期对几种无机盐的需求比重是不一样的。
【详解】A.施肥时浓度过高可能导致植物萎蔫,A正确。
B.花生生长需要氮、磷、钾三种无机盐,还需要硼等无机盐,缺硼是花生只开花不结果,B错误。
C.根据图表分析可得花生在结果时期需要无机盐氮、磷、钾的量最多,所以在花生结果期应加大氮、磷、钾的施肥量,C正确。
D.根据图表分析可得花生不同生长期对同种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如在苗期和开花期氮肥的需求量分别是15%和27%,D正确。
故选B。
2.D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A.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利用,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植物能够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可见“种豆肥田”是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不是寄生,A错误。
B.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B错误。
C.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错误。
D.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淹水后,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因此,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D正确。
故选D。
3.C
【分析】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到体外的过程。
【详解】A.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生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树林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提高湿度,而裸地植物较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少,湿度要明显低于森林中空气的湿度,故C符合题意。
D.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与土壤水分相接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甲、乙、丙、丁、戊除施肥种类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由小麦收获量可看出,施用尿素、磷酸氢钙、硝酸钙、不施肥时产量均在55左右,产量无明显区别,只有施用磷酸二氢钾的小麦产量最高65.26,说明该地块产量低是因缺少钾元素引起的,C符合题意。
故选C。
5.A
【分析】绿色植物增加的质量一部分来自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另一部分来自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详解】A.植物不能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大分子有机物,A符合题意。
B.植物可以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可以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来合成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分析】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
2.植物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详解】A.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A错误。
B.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正确。
C.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C正确。
D.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7.A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
【详解】A.主要分布在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A正确。
B.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所以,可预测该实验该的结果是叶片最多的A袋壁内水珠最多;叶片较多的B袋壁内水珠较少;无叶片的C袋壁内水珠最少,B错误。
C.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C错误。
D.该实验中,植物的枝叶分别套在A、B、C三个密闭的塑料袋中,因此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错误。
故选A。
8.A
【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详解】植物的根可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而大分子有机物无法吸收,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结合分析,A符合题意。
故选A。
9.B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详解】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B正确。
故选B。
10.A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丁的作用是进行对照,对照组是丁,A错误。
B.甲没有叶片,丁有叶片,根据水位的变化可以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B正确。
C.由于丁没有涂抹凡士林,因此水分散失的最多,C正确。
D.乙装置仅上表皮涂抹凡士林,丙装置仅下表面涂抹凡士林,若乙液面低于丙,可推测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D正确。
故选A。
11.B
【分析】图可知,1胚根,2种皮,3胚轴,4胚芽,5子叶,6茎和叶,7根。
【详解】A.胚根将来发育为根,胚芽将来发育为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所以甲图中的1胚根发育成乙图中的7根,故A正确。
B.菜豆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甲图中1胚根,3胚轴、4胚芽、5子叶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生植物的幼体,故B错误。
C.菜豆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故C正确。
D.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量较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所以在无土栽培的植物中需要培养液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的无机盐,故D正确。
故选B。
12.A
【分析】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详解】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用醋和食盐腌黄瓜,则细胞外的盐分高,所以黄瓜细胞外溶液浓度X大于黄瓜细胞内部浓度Y,则黄瓜细胞就会失水。因此,A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分析】(1)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①通过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②蔬菜大棚白天适当通风补充二氧化碳、或将蔬菜大棚和养蘑菇的大棚相连,充分利用蘑菇腐生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提高光台作用的效率。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雨后及时排涝、田间松土可以促进根的呼吸作用;粮食及时晾晒、果蔬低温贮存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延长贮存时间。
【详解】A.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A错误。
B.经常松土,提高了根部的氧气含量,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B正确。
C.农田淹水后,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因此,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C正确。
D.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D正确。
故选A。
14.(1)无机盐
(2) 延长光照时间 呼吸
(3)带土移栽/带土团移栽
(4) 影响/影响和改变/改变 传粉/授粉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1)要使植物生长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的含量,肥料包括农家肥料(有机肥)和化学肥料。可见,肥料为作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2)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可见,从光照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提高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是延长光照时间。温度会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在生产实践上,通过夜晚通风降温,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使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疏花疏果的目的是为了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有机物供应,生长的更大,提高草莓的品质。可见,材料二中划线处工作人员移栽幼苗时,为保护根毛所采取的做法是带土移栽(或带土团移栽;带土)。
(4)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影响(或影响和改变;改变)环境。在开花植物中,约有84%的植物是通过昆虫来帮助它们授粉。而蜜蜂能协助植物传粉,酿造蜂蜜,是人类的好伙伴。
15.(1)下降
(2)保卫
(3) 形成对照 减少误差
(4) B 植物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详解】(1)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若相同环境下24小时后,乙组液面位置基本不变,甲组液面位下降,则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2)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调节的。
(3)实验中,B组没有任何处理,因此设置B组的作用是做对照,变量是气孔。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4)分析表格可知,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B组,根据该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
16.(1)蒸腾作用
(2)线粒体
(3) 大于 整体来看二氧化碳含量下降,证明光合作用进行的程度大于呼吸作用程度
(4)减少环境污染、肥效持久等
【分析】图一中③是水分,④是有机物,①和②可能是氧气或者二氧化碳。图二曲线上升时,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当曲线下降时,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图中B、D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详解】(1)③是水分,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是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拉动了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2)图二中C点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此时植物体向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向外界释放氧气,则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所以Ⅱ是叶绿体,Ⅰ是线粒体。
(3)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故只有在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时,植物才能积累有机物。图二可知一天后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证明光合作用进行的程度大于呼吸作用程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总量。
(4)农家肥的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肥效长而稳定。另外,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值协调,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
17.(1) 蒸腾 C 叶绿体
(2) 花药 传粉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一光照强度下,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分析】图中:B是呼吸作用、A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据此回答。
【详解】(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A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鲜食玉米的“甜、糯”与C光合作用过程合成的有机物有关,进行这一过程的场所是叶绿体。
(2)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现象,最大的可能是传粉不足也就是由于植物开花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柱头没有接受到花粉而导致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辅以人工辅助授粉。
(3)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供农作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一光照强度下,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8.(1)叶绿体
(2)人工授粉
(3)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和水
(4) 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
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
(5) 呼吸 彻底清洗干净
【分析】蒸腾作用指的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的意义有:①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②产生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③降低叶表面的温度。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1)葡萄的果肉呈绿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大量叶绿素。
(2)人工授粉是指用人工方法把植物花粉传送到柱头上以提高籽实率,或有方向性改变植物物种的技术措施。为提高坐果率,果农会将收集的葡萄花粉喷洒在雌蕊的柱头上,该技术称为人工授粉。
(3)蒸腾作用会往上产生强大的蒸腾拉力,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4)根据实验可知,该实验变量是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由图可知,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处理后的枝条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5)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强弱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因此冷藏保鲜水果能减弱水果细胞的呼吸作用。水果保鲜剂对人体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我们在食用保鲜剂保存的“阳光玫瑰”葡萄前应当彻底清洗干净。
19.(1)输导
(2) 变态 发达/强壮
(3)保护色
(4) 能 充分利用水域中不同的空间和食物
【分析】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是高等植物特有的组织,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
青蛙的发育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详解】(1)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分、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每一根藕丝都由3~8根导管构成,这些“丝”属于输导组织。
(2)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青蛙的后肢比前肢发达,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3)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很多动物有保护色。青蛙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呈青绿色,我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4)从表中信息可知,“四大家鱼”分布的水域和食性都各不相同,能在同一池塘中混合养殖。你的判断理由是:能充分利用水域中不同的空间和食物。
20.(1)B
(2)②③⑦
(3)气孔关闭
(4)大于
(5)CD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1中,C表示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图1中,B表示蒸腾作用。
(4)图2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海绵组织,④是下表皮,⑤是叶脉,⑥是气孔,⑦是保卫细胞。
【详解】(1)根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向上运输,图1中的B就是指蒸腾作用。
(2)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需要细胞中既含有叶绿体,有含有线粒体。图2是叶片结构图,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既含有叶绿体又含有线粒体,因此,图2中能同时进行图1中A、C过程的细胞有②栅栏组织、③海绵组织和⑦保卫细胞。
(3)夏季中午,当气温过高时,叶片过度失水,气孔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图3中cd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
(4)根据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只有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有机物才能得以积累,植物才能生长。
(5)A.图3中,a点植物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进行着呼吸作用,故A说法错误。
B.曲线图中,b点是的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为0,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不是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故B说法错误。
C.图中cd段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有所下降,但此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正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C说法正确。
D.图中的b、f点都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说法正确。
E.曲线图中,bc段、cd段、de段、ef段它们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正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b段、18~24时这两段,植物在释放二氧化碳,说明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因此,E说法错误。
故图3中说法正确的有CD。
21.(1) 呼吸 光合 碳-氧
(2)蒸腾
(3)导管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
(3)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不是对水的浪费;据此解答。
【详解】(1)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这些生理活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温度,提高湿度,所以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中的水循环。
(3)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向上,所以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经“根一茎一叶”向上运输,其运输管道是导管。
22.(1) 导管 水
(2)①
(3)减弱
(4)合理密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
【详解】(1)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绝大部分通过③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这样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番茄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过来进行储存的。图中①表示叶片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
(3)温度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低温储藏通过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
(4)提高番茄产量即增加番茄有机物的储存量,故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都可以实现。合理密植为高效合理利用光能,从而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即增加光合作用原料,从而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其它符合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方法措施,合理即可。
23.(1)与中午比较,傍晚光照不强,植物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 增强光照强度
向阳
(3) 有 24时比0时的二氧化碳含量低,说明大棚里的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合成了有机物,能够生长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1)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光照越弱,蒸腾作用越弱。与中午比较,傍晚光照不强,植物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所以,小丽移栽黄瓜秧时,选择在傍晚而不是中午进行。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增强,当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据图1可知,在光照强度到达d点之前,甲曲线是上升趋势,因此可以通过增强光照强度来提高甲作物产量。根据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阳生植物)、阴性植物(阴生植物)。阳性植物是指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健壮,而在弱光条件下发育不良的植物。阴性植物是指在弱光条件下比强光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结合曲线图2可知,与乙相比,甲在强光条件下,光合作用比乙强,因此甲更适于在向阳环境中种植。
(3)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图2表示一昼夜密闭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结合题图可知,24时比0时的二氧化碳含量低,说明大棚里的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合成了有机物,能够生长。
24.(1) a1 水蒸气、氧气
c+d
(2)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或暗处理)
(3) 大于 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适当提高环境温度等(合理即可)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4)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详解】(1)图1中,当光照强度为a1时,甲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都为零,说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零,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叶片通过气孔排到外界环境的物质主要有蒸腾作用排出的水蒸气和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所以,光照强度为b2时,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单位叶面积合成的有机物=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有机物是c毫克+通过呼吸作用每小时单位叶面积分解的有机物是d毫克=(c+d)毫克。
(2)图2中,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玻璃瓶中的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可见,图2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前,对这株植物处理的方法是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或暗处理),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3)根据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阳生植物)、阴性植物(阴生植物)。阳性植物是指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健壮,而在弱光条件下发育不良的植物。阴性植物是指在弱光条件下比强光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依据图1可知,乙植物在强光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大于甲植物,说明:在温室栽培甲、乙两种农作物时,为乙提供的光照强度应适当大于为甲提供的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为b2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乙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因此,在合理灌溉、合理密植的同时,可采取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适当提高环境温度等措施提高乙的产量(合理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