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7月迹(苏教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课件:7月迹(苏教版七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3 18:56:2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8张PPT。7 月迹1.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2.把握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3.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等,长篇小说《商州》、《废都》及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有《月迹》、《爱的踪迹》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其中《爱的踪迹》、《腊月,正月》、《满月儿》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月迹》是贾平凹散文的代表作。最初发表在《散文》1980年第11期,后编入散文集《月迹》。贾平凹自小在山区长大,他想通过山村儿童追月迹的故事,体现中秋月夜月亮的淡雅。作品通过山村儿童追寻月迹的行踪,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中秋夜月的淡雅图画,显示出明月的神秘而又慷慨的性格。qùshūxiānniǎocāojūsūwēi一、读一读
觑( ) 倏( ) 袅( )
锨( )糙( ) 掬( )
酥( )偎( )二、记一记款 款: 面面相觑: 嫉 妒: 袅 袅: 羡 慕: 倏 忽: 缓慢。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讶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憎恨。形容烟气缭绕上升。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很快地,忽然。 1.散文在结构上看似自由,但文中都有一条线索将文章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散而神不散。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
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
盼月——寻月——议月 2.在寻月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盼望” ——“失望” —— “羡慕、嫉妒、争执” —— “越发觉得奇了” ——“都觉得满足了”一、研读文本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2.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
3.“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5.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6.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2.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
  在屋中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很失望;屋中之月——失望。
  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尽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院中之月——争执。
  寻月寻出了院门,在沙滩上、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们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沙滩之月——满足。3.“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
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5.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6.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奶奶是一个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爱心的人。她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引导孩子们发现、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二、探究主旨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情趣,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力。作者借此表达了一种要培养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三、品析语言
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2.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款款地”“悄没声地”“溜”,多么富有情趣的语言,将月亮的出现写得拟人化,写出了月亮的美好可爱;而“长了腿”则尽显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妙的构思。2.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这句话把月光与“玉”和“银”联系起来,符合孩童们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既有形象,也有色彩。寻找身边的美好
生活中处处存在“美”,时时都有“好”,让我们用这双擦亮的眼睛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美好”,并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写下来 。
提示:教室里、校园里、家庭里、小区里、村庄里…… “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们笔下的常客,请根据提示说出相应的诗句。(抢答)
①含“月”字的古诗词名句:
②描写月光的语句:
③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