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10柳叶儿(苏教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课件:10柳叶儿(苏教版七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3 19:0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10 ﹡柳叶儿1.通过诵读,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特殊的情感。
2.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的方法。
3.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宋学孟,当代作家,山东昌邑人。毕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和北大作家班。《东北作家》杂志副主编。
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深秋的颜色》,短篇小说集《十九岁的微笑》,中篇小说集《马汉王外传》等。 20世纪60年代正是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1959年至1961年),在此期间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农民多达三千多万人,是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因战乱死亡人数的一倍半,在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短期内因饥饿死亡人数的最高纪录。作者有感于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而写作此文。本文选自1988年3月28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一、读一读
捋下来 勒紧 兀地
攥干 一茬 凉飕飕
噌噌 微涩 逞能(luō) (lēi) ( wù ) (zuàn ) (chá ) (sōu) ( cēnɡ ) ( sè ) (chěnɡ)二、记一记舒 展: 迷迷糊糊: 攥 : 品 尝: 逞 能: 兀 地: 不蜷缩,不皱。 (神志或眼睛)模糊不清。握。 仔细辨别,尝试。 显示自己能干。 突然。 1.听读课文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文章以柳叶儿为线索,在饥荒年代里,童年的“我”与三叔爬树抢柳叶儿的故事。
2.作者是围绕“柳叶儿”的哪几个方面来讲的?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一、研读文本
1.朗读文章的第1、2两小节,分析本文的感情基调、线索、记叙顺序。
2.理解第1、2两节的作用。3.阅读文章第3~14小节,解决下列问题:
(1)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几件事情?
(2)文章第8小节写“我”童年时代的淘气,有什么作用?
(3)说说文章第10小节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4)“我”把太阳看成一个鲜红鲜红的大樱桃,这样的联想说明了什么?
(5)“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4.阅读课文第15小节,解决下列问题:
(1)这一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2)这一节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两段文字中景色描写的作用。
5.文中两次写“我”总要摘下柳叶儿放在嘴里嚼,为什么?
6.吃柳叶儿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
7.从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段落描写中,还可以品出什么味道?1.朗读文章的第1、2两小节,分析本文的感情基调、线索、记叙顺序。
感情基调:“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线索:“我”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记叙顺序:倒叙。
2.理解第1、2两节的作用。
抒写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引起下文。3.阅读文章第3~14小节,解决下列问题:
(1)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几件事情?
回忆小时侯爬高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抢柳叶儿 吃柳叶儿)
(2)文章第8小节写“我”童年时代的淘气,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爬高摘柳叶儿作铺垫 。(3)说说文章第10小节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诗情画意。
(4)“我”把太阳看成一个鲜红鲜红的大樱桃,这样的联想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的“我”非常饥饿。
(5)“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吃柳叶儿是“我”童年的乐趣;“我”吃得很多;“我”非常饥饿、瘦削。4.阅读课文第15小节,解决下列问题:
(1)这一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
(2)这一节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再次抒发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3)体会两段文字中景色描写的作用。
  文中写出了乡间景色的优美,当时的“我”丝毫不觉得生活的苦涩,而读者却体会到“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感染读者,告诉人们幸福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5.文中两次写“我”总要摘下柳叶儿放在嘴里嚼,为什么?
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是它救过我的命,是它使我的童年充满了酸涩和快乐。
6.吃柳叶儿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
吃“菜糊糊粥”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苦涩。“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可见,柳叶儿不经一番精心处理是难以下咽的。那些“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等侧面描写又使大家感到了饥荒之严重。 7.从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段落描写中,还可以品出什么味道?
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描写,除了留下苦涩的时代烙印外,还可品出作者童年的欢乐,少年不知愁滋味。 二、探究主旨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叙事散文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三、品析语言
1.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
2.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3.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4.“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1.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
  写出了“我”上树爬高的本领确实很高,以及“我”显示了上树爬高的本领以后的乐趣。2.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这个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太饿了!随时都会想到“吃”,真希望太阳是“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多么好吃啊!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又掺进了多少苦涩!
3.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一个豆儿”就“香的不行”,在当时的我来说,的确如此,但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多少苦涩啊!4.“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包菜包子”就是最好吃的了,还要再放一勺油,“还”,可以想见当时油的珍贵。“圆鼓溜溜”“撑得透明”这是写我吃的贪婪和数量之多,也是写能够吃饱柳叶儿包子的乐趣,在那个时候能饱餐这样一顿美味,多高兴啊。 童年的生活都是难忘的,不管它是与苦难交织,还是同欢乐相伴,它毕竟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东西。和作者一样,我们也都曾经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童年,那就请同学们课后拿起笔,回忆、记录自己的童年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忆往昔,岁月艰难,少年不知愁滋味;看今朝,生活幸福,稚童低语尚言苦!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对待生活?请你用一两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幸福生活的人进行劝说。同学们抢说古人、今人写柳、咏柳的诗文,进行交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