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14短文两篇 黄鹤楼 于园(苏教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课件:14短文两篇 黄鹤楼 于园(苏教版七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3 19:18: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4张PPT。14 短文两篇
黄鹤楼 于园1.能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2.掌握 “名”、“隅”、“尝”等常见文言实词和“于”、“以”、“其”等常见文言虚词。
3.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 黄鹤楼
——阎伯理岳阳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滕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著名。黄鹤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阎伯理,唐代人,生平不详,所属文学时期为隋唐五代文学,代表作品《黄鹤楼》。 《黄鹤楼》一文节选自《文苑英华》卷八一○《黄鹤楼记》。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隅( ) 祎( )
( ) 倚( )
重檐( ) 闼( )
井邑( ) 憩( )yúyīlónɡ zōnɡyǐchónɡtàyìqì读一读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①隅:②憩:③遂:⑤名:⑥迹:角落休息于是,就动词,命名事迹④以:用重点词语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上倚河
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
也。
[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②河汉:银河③闼:④井邑:门城乡① :高耸的样子⑤形胜:山川胜迹重点词语 短文围绕“黄鹤楼”分别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第三层(第9至17句),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1.黄鹤楼的整体形象是什么?哪句话进一步交待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黄鹤楼的建筑结构特点是什么?人登黄鹤楼的感受是什么?
“耸构巍峨,高标 ”;    “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2.“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对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之情态。3.作者为什么要写“费祎登仙”这样的神仙故事?
交代黄鹤楼取名的由来。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就给这座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话传说,是为了突出这座楼不同寻常之处,它曾是神仙到过的地方,这样写也是为本文主旨服务,为下文埋下伏笔。4.本文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语言有何特点?
夸张;对偶。
  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多变、多用对偶。这篇短文,句式整散结合,富于变化。文中多用四字句,杂以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八字句,并不时地加上一些虚词,使语意疏密有致,流转自如,感情充沛,节奏鲜明。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句、典故?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于园
——张岱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于仕宦家庭。明朝灭亡后,他隐居山中,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二十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书,抒发了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于园》选自《陶庵梦忆》卷五。于园,在瓜洲长江边。清王士禛《瓜洲于园二首》诗:“于家园子俯江滨,巧石回廊结构新。”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译文]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①步:②园:③刺:⑤余:⑥款:通作“埠”,水边停船之处建筑的园子动词,投下名帖我款待④钥:钥匙重点词语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译文]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头堆积成的假山。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②磊:垒,堆砌③缘:④以:顺着,沿着因为①奇:特殊的,罕见的⑤临:临近,靠近⑥绝壑:陡峭的山沟 ⑦空:空旷重点词语重点词语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译文]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向后,有一个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以舒坦、碧绿、幽深之感。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②壑:山沟 ③邃:④艇子:深远小船①槛:栏杆 ⑤蒙丛:草木茂盛的样子 ⑥碧窈:幽深的草木丛中⑦诸:⑧以:众,各 凭借 ⑨显:显扬,有名声 听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于园所在地及其主人,交代了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段),写游于园所见所感。这一部分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园中无他奇”至“以幽阴深邃奇”),写于园奇在磊石。这一层采用了总分的写法,园子的奇特之处在于“磊石”,而“磊石”之奇在于“实奇”、“空奇”、“幽阴深邃奇”。   
第二层(从“再后一水阁”至“颓然碧窈”),写水阁和四周的景色及感受。   
第三层(从“瓜洲诸园亭”至篇末),说明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的原因。1.于园并非人人都能进去,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证明?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一句告诉我们: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子,一般人则不能。可以看出这座园子不同寻常,主人不肯轻易示人,给人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感。2.园子的奇特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文中从哪几处描绘了磊石呢?找出方位名词“前堂”、“后厅”、 “卧房槛外”。朗读这三句。思考它们各自奇在何处?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磊石)以实奇
(磊石)以空奇
(磊石)以幽阴深邃奇3.作者除了介绍磊石之奇外,还写了哪一处景致?为什么这是一处美好的景观呢?
  写了状如小船的水阁、小河、灌木丛、啼鸣的禽鸟等景物,动静结合。   这里空间有限,却有着十分幽远的意境,给人宛若置身山林的感觉。4.文章最后一句说“至于园可无憾矣”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而于园“奇在磊石”,是“诸园亭”的典型。5.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于园的?
  文章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来写,先写前堂的石坡,石坡上的果子松、牡丹、芍药,接着写后厅的池塘,池塘中的奇峰绝壑,再写卧房槛外盘旋而下的沟壑。最后写园后水阁、小河、灌木、禽鸟。这样一步步写来,层次井然。6.“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作者在全文的结尾处也写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它们都和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原因在哪儿呢?
三个方面的因素:来源于自然之石、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高超的艺术构思。
从于园到扬州众多的园林,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致奇巧,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说说黄鹤楼和于园在体现我国传统艺术上的表现。
找出文中有关词句,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