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六 往事依依第二单元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3.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于漪: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初中版)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七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涟漪 浩淼 徜徉
风骚 浓郁 慷慨
凝聚 镌刻 谆谆
雕镂 素娥 婵娟yīmiǎoyùkǎinínɡjuānzhūnsāochánɡlòu
échán一、读一读绚 丽:
油 然:
眼花缭乱:
滚瓜烂熟:
津津有味:
谆谆教导:
鸦雀无声:二、记一记灿烂美丽。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形容特别有滋味,有兴趣。不厌其烦地教导。形容非常寂静。阅读文章,思考,作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往事有哪些?小时候:看图画(1)小屋里的山水画(2)《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听讲课(1)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听教辛弃疾《南乡子》(2)听教田汉新诗《南归》1.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
(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
(3)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
体指的是什么?一、研读文本 看画可以在作者脑子里形成生动的形象。“我”是一个想像力非常丰富的孩子。(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体指的是什
么? 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所形成的生动的形象。2.阅读3~6自然段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3)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4)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因为“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在这本书中都有反映。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的体会
国文老师教辛弃疾的词,诱发爱国情感
代课的国文老师教白话文,引发对新文学的兴趣
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铭刻在心相同点: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激发了我喜读诗词,爱好文学的激情。
不同之处: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
讲课情状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
一个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3)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一位老师情溢于胸,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
一位则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好处:形象生动地描摹了老师上课时的情态,表现
了老师的情态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
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我”的重要影响。
(4)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从作者自身受到启发: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
志趣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探究主旨这句话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1)“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句中“雕镂下”改为“留下”效果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2)如何理解“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不好,雕镂很好地写出了印象深刻的程度,说明老师讲课入情,令我挥之不去,抹之不灭。 三、品析语言 于漪老师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登一座楼,我们都能从这些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可见,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的熏陶,是于漪成长为一代名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你自己呢,是否曾经也有被文学名人的作品(可以是受某本书、某句诗、某本书的插图等等的影响)感染的经历与体验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