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能快速会背前两首诗词。
2.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王 建
十 五 夜 望 月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十五夜望月》,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时,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乡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动人。
庭院、月光、鸦鹊、露水、桂花树。后两句凝望,抒发了入骨相思之情。1.《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了哪些景?后两句写望月思亲,抒了什么情?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请看课文注释③: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研读文本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1.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己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二、探究主旨2.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三、品析语言2.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把抽象的秋思形象化了,秋思本自人心头升起,却说是“落”在心头,把怀人的思绪表达的深沉含蓄。 1.中庭地白树栖鸦 “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十
五
夜
望
月(1、2)句写景(3、4)句抒情白地
乌鸦
冷露
桂花望月
秋思借 月 思 人苏轼水 调 歌 头中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宫阙 玉宇 朱阁 咽下
无眠 婵娟 栖息 绮户 quèyǔ?ɡéyànqī?qǐchánmián一、读一读二、记一记把酒:
宫阙:
不胜:
绮户:
婵娟:端起酒杯。把:持,握。宫殿。承受不了。雕花的窗户。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世尘,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望月写景);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怀人抒情)。《水调歌头》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此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间现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一、研读文本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二、探究主旨1.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2.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3.?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像?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像:明月?->?宫阙?->?琼楼玉宇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品析语言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词人希望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是积极乐观的。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水调歌头悲离欢合祝愿苦闷矛盾豁达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将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 《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1.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
2.“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应该由不圆而圆。渴望祖国统一、亲朋团聚之情。一、研读文本这首诗采用一种化无形为有形的方法。思念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能借助其他的事物来体现,月亮就变为“圆”的了。但作者不仅仅赋予了思念以形象,还赋予了它特殊的味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中秋,品尝月饼的时候,这种苦涩便蕴藏在了月饼中。同是圆的,作者又巧妙地把“西瓜”“苹果”的甜与品尝“月饼”的思念之苦作了对比。总之,从多角度把这种无形化为有形,将意象变得清晰、具体。3.怎样理解“思念是圆的”这一说法?作者由渴望亲人团聚升华到渴望祖国统一,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怀抱,那里的亲人还无法回家,骨肉不能团聚,想到这里,忧国忧民的感情油然而生,怎能把月饼咽下。 谁能把月饼咽下?二、品析语言比较阅读
三首关于中秋节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要说出最喜欢某首的原因,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