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假如你采访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指的是( )
A.党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转到城市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3.苏联某政治家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C.照搬苏联模式的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B.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5.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次会议确定的思想路线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两个凡是”方针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实行改革开放
7.如果请你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在你所拟的提纲中绝对不能出现的内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紧抓不懈
C.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8.“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9.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开天辟地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召开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D.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③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18年,我国迎来来了纪念改革开放暨十一届三中全会40周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请仔细观察下面示意图,图中?所在的方框里应该填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平反冤假错案 C.邓小平理论 D.邓小平南方谈话
14.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初建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一社会主义新时期一巩固新生政权
B.巩固新生政权一初建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一社会主义新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一社会主义新时期一巩固新生政权一初建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新时期一巩固新生政权一初建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15.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出现了KentuckyFriedChicken(KFC)、Inter-net、High-Speed-Railway(高速铁路)等新词汇,出现这些新词汇的背景是
A.“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一国两制”的推行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材料主要表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A.背景 B.过程 C.特点 D.意义
17.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前者彻底消灭了中国的封建残余
B.前者使中国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C.后者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所做的努力不包括
A.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B.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歌曲《我的一九七八》唱道:“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歌词中的“大会”( )
A.开始大办公共食堂 B.掀起了全民大炼钢的高潮
C.开始社会主义改造 D.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1)材料一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材料二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22.看图识史
从八七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调整新方向,创立新思想,开创新局面,不断实现党和国家的历史性转折。
看一看
(1)请将左侧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这些历史事件所形成的重大战略思想连线。
想一想
(2)你认为哪一次会议实现的历史转折更为重要?简述理由。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四 到1980年9月,“文化大革命”中全国经过法律手续错误判处的“反革命”案件共175 000多个,涉及184000余人,已全部得到了平反或改正。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一种什么方针?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4)当时得到平反的前国家主席是谁?
24.新中国建国以来,法制建设的历程贯穿“人民至上”的理念,持续为保障人民利益提供法治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解放以前,他(贫农陈友汉)的土地很少,无耕牛农具,每年只收七担谷,一年之中吃外菜、麦皮、杂粮达八个月之久,一年全家只吃四斤油、七斤盐。现在,他家有田地十五亩四分,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今年(1953年)他家收谷三十二担,一年中能吃四十八斤油,二十八斤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下图
材料三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天之内通过刑法、民事诉讼法等七部重要法律,恢复了1966年至1976年间被破坏了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被法学界称为中国法治史上著名的“一日七法”。……以“一日七法”为先导,我国陆续制定了《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大批重要法律,从此,中国开始修改宪法和制定新的法律。
——马一德《从“加强法治”到“厉行法治》
材料四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立法宗旨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
——摘编自李琳琳《民法典颁布: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友汉生活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种改变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法律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文献是哪一次会议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日七法”通过的积极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部法律”的名称,并概括其立法宗旨。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制建设”与“人民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阶级斗争为纲体现的是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它,B项不应出现,符合题意,选择B项;1978年12月,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采访中应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所以,“转折”指的是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即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涌向城市是在1984年10月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建立市场经济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据材料“苏联某政治家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并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958年我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与材料“改革开放”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照搬苏联模式”,而且1956年我国就打破对苏联的迷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土地革命、抗美援朝战争,以巩固新生政权,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196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项正确;“两个凡是”方针是被否定的错误方针,排除B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共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排除C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提出的治党治国的战略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中共八大制定的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伟大决策,故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B项正确;实现国家工业化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关,排除A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中共八大无关,排除C项;实行改革开放与中共八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B项符合题意;ACD项是提纲中应该出现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因此,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由此可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毛泽东、邓小平,因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9.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故题干中1987年,伟大的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排除A项;1935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B项;1956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据所学知,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A项正确;BC项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部分内容,不能明确表达出“关键抉择”,排除;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的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①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都制定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②正确;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即两次会议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③正确;中共八大提出的方针因“左”倾错误而受到干扰,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①②③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B符合题意;周恩来首次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1953年,④不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排除含有④的ACD选项。故选B。
13.A
【详解】根据图片“两个凡是”“两年徘徊”“奠定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文革后,“两个凡是“的思想仍然禁锢人民的思想,1977年和1978年“两个凡是“方针仍占主导地位,中国处于徘徊状态。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故A正确;BCD都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错误。综上故选A。
1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于1950年10月抗美援朝,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召开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包括之后的文革,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故B正确;ACD时间顺序排列不对,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B。
1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出现了肯德基、(高速铁路)等新词汇,出现这些新词汇的背景是改革开放的实行。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选项B符合题意;"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与题干内容“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符,A排除;“一国两制”的推行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C排除;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D排除。故选B。
16.D
【详解】依据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摆脱了……,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由此分析可知,材料表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产生的影响,意义。D正确;ABC不符合题题干的意思,排除;故选D。
17.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D正确;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故A错误;1953年-1956年底,中国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故B错误;1978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错误。综上故选D。
18.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十八大召开的时间是2012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故B符合题意;2013年11月,“一带一路”战略写入三中全会《决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故A不符合题意;2013年10月2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在雅加达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时表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故C不符合题意;2013年央行与英格兰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订,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A项符合题意;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排除;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C排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的内容之一,D排除。故选择A。
20.D
【详解】根据材料“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可知,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D项正确;开始大办公共食堂是在是年建设时期的大跃进时期,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掀起了全民大炼钢的高潮也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时期,而不是1978年,B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在1953年开始,不符合材料时间,C项错误。
21.(1)遵义会议;毛泽东。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3)都具有转折性的意义(或都开创了新局面等)。
【解析】(1)
会议:根据材料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可得出是遵义会议。人物: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得出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2)
会议:根据材料二“(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可得出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人物: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得出全会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邓小平实际上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3)根据材料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和材料二“(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归纳可得出这两次会议都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22.(1)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义会议——扩大会议认为我们在军事指挥上战略战术上基本上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八七会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2)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解析】(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八七会议上得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
从会议中选择一项,说出其重大意义即可,如: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3.(1)“两个凡是”的方针。
(2)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前:“以阶级斗争为纲”,后:经济建设。
(4)刘少奇。
【详解】(1)依据材料一“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可知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的方针,实际上是继续文革“左倾”错误。
(2)结合材料二“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把人们从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是一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3)依据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可知“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且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病逝,这成为党史上最大的冤案。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
24.(1)新变化:生产资料增多,土地增收,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历史事件:土地改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历史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积极意义:恢复被破坏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开始宪法的修改及新法律的制定;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
(4)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立法宗旨:充分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私权和维护人民利益。
(5)关系:法制建设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法制建设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有利保障;法制建设要体现时代需求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土地很少,无耕牛农具,每年只收七担谷,一年之中吃外菜、麦皮、杂粮达八个月之久,一年全家只吃四斤油、七斤盐。现在,他家有田地十五亩四分,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今年(1953年)他家收谷三十二担,一年中能吃四十八斤油,二十八斤盐。”可以概括出陈友汉生活出现的新变化有:生产资料增多,土地增收,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与陈友汉生活出现的新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历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根据材料三的“恢复了1966年至1976年间被破坏了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我国陆续制定了《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大批重要法律,从此,中国开始修改宪法和制定新的法律。”,可以概括出“一日七法”通过的积极意义是:恢复被破坏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开始宪法的修改及新法律的制定;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
(4)根据材料四的“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可知“这部法律”的名称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材料四的“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立法宗旨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表明立法宗旨是:充分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私权和维护人民利益。
(5)综合题干材料,可知“法制建设”与“人民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法制建设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法制建设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有利保障;法制建设要体现时代需求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