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当年就获得粮食丰收。当时农民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反映出此时我国( )
A.农民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C.农村改革中出现急躁冒进倾向 D.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势在必行
2.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 )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内地
3.为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当地风景秀丽 B.率先包产到户 C.富有革命传统 D.民俗文化丰富
4.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民主与法制建设
5.“这一年(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无疑是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有效作用。”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6.下表中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份档案。结合史实分析,小岗村人均口粮增加的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农业技术的迅速提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7.1993年4月1日起,国家逐步取消了布票、粮票和油票等票证,实行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增多,40年历程的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下列票证变化背后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
A.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B.从屈辱外交到和平外交
C.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D.从政企不分到实行公司制
8.“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一百年” D.“三步走”战略
9.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几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承包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安徽省委省政府汲取其成功经验,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自负盈亏。据此可知( )
A.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B.政府主导企业改革
C.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扩大
10.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一间茅屋里,18位农民共同写下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上面写着分田到户的字样。这个举动后来被认为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创举。材料主要强调了小岗村村民( )
A.无私奉献的精神 B.吃苦耐劳的精神 C.敢为人先的精神 D.团结奋进的精神
11.1978年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该材料主要讲述农村改革的( )
A.原因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12.20世记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1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
A.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
C.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
15.下图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最全面的是( )
A.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对其阐述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科技强军
17.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18.请问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哪个行业开始(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19.20世纪80年代初,乡镇企业吸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经验,实行“五定一奖”责任制,即定人员、任务、资产、利润、消耗,超利润奖励。这一做法( )
A.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B.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标志全方位开放局面的形成 D.激活了乡镇企业活力
20.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或许我们应该认为1989年是20世纪的终结。但我们应该更恰当地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说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开始于1978年》
材料二:1978年底,一直靠吃政府救济粮过活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私下把土地包干到户。虽然土地,人没有变化,但产生了惊人的效果:1979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6.65万千克,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材料三: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8年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重大改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岗村“产生惊人效果”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行?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说当时企业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的?
(4)据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喜报频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有;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到“世界屋脊”。材料二: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
在农村普遍推行……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材料三: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列举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对我国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我国在农村逐渐推行了什么政策?为什么该政策能使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2)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什么运动?
(3)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写出“为实现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的新路”的措施。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至1984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广,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初步确立了农民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保障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1984年,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增强企业活力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让企业有自主定价权,让市场供求调节价格……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
——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与启示》等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并简述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
(2)据材料二指出1992—2015年CDP变化情况。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主要原因。
(3)小史同学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符合国情,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农民获得了丰收,而农民中流传的顺口溜体现了农民用户农村包干到户的做法和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获得农民的支持,A项正确;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排除B项;农村改革中出现急躁冒进倾向说法不正确,排除C项;材料不是主要强调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势在必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第二步开放的是沿海开放城市,B项正确;沿海经济开放区是第三步,排除A项;经济特区是第一步,排除C项;内地是第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四川也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生产力解放,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获得改善。B项正确;风景秀丽、富有革命传统、民俗丰富与“1980年”这一关键信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C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中大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民主与法制建设,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据材料这一年(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无疑是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有效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C项正确;A项属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A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普遍实行,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份档案”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小岗村人均口粮增加的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项正确;农业技术的迅速提升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79年小岗村人均口粮增加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C项;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来实行粮票、油票和布票供应,主要是因为人民公社时代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发行票据是为了抑制物价上涨,1993年取消布票、粮票和油票等票证,实行敞开供应、自由买卖。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1992年,中共时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票证变化背后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预示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来临,A项正确;题意反映的是经济形势的变化与外交史无关,排除B项;题意反映的是经济形势的变化与社会性质无关,排除C项;从政企不分到实行公司制与题目图片表达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正确;ABD项不是其目标,排除AB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等可知,这是给企业以一定的自主权,即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扩大,这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D项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12月开始的,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政府主导企业改革内容,排除B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确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包干保证书”、“分田到户”、“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创举”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因此材料主要强调了小岗村村民敢为人先的精神,C项正确;无私奉献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奋进的精神均与“分田到户”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可知,材料反映了农村僵化的经济体制不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农村改革是必要的。故该材料主要讲述农村改革的原因,A项正确;材料没有讲述农村改革的经过、性质、影响,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80年底,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项正确;互助组是50年代初期农业合作形式,排除A项;农业合作社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期间的形式,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它需要走中国道路,D项正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③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迈出了农村土地改革的第一步,C项正确;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这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政策,排除A项; 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1950到1952年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这为农村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伟大的改革开放决策,这一决策之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图示中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C项正确;材料图示不能看出农村与城市信息,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1992年,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主振兴。科举强军不属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都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17.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退出历史舞台,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D项正确;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都不是购票票证相继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农业方面进行,安徽凤阳小岗村在探索农村改革道路中,首先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分田包产到户.1982年我国在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因此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A项。
19.D
【详解】乡镇企业实行“五定一奖”责任制,即定人员、任务、资产、利润、消耗,超利润奖励,有利于激发乡镇企业的活力,促进乡镇企业发展,D项正确;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乡镇企业改革,与开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0.C
【详解】依据材料中“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改革”等信息可知,学习的课题应该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开始对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分别从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和所有制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C项正确;土地改革与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无关,排除A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无关,排除B项;我国进行的改革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
21.(1)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劳动热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3)原因: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充分调动各阶层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详解】(1)变化: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政策:根据材料“……把土地包干到户”及所学可知,小岗村“产生惊人效果”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影响:根据材料“1979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6.65万千克……”及所学可知,可以从激发了农民劳动热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等角度作答。
(3)原因:根据材料“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可知,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破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可以从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等角度作答。
(4)根本目的: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各阶层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2.(1)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任答2点);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
(3)增进民生福祉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由“1978年、邓小平”可知,我国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最早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即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因此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材料三“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可归纳出增进民生福祉。
23.(1)封建土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业生产合作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4)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执政者应该关注民生
【详解】(1)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可知“这种制度”指封建土地制度;为了废除这种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政策的变化中,我们认识到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执政者应该关注民生。
24.(1)形式: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特点:迅速增长。原因: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3)判断同意。理由:针对改革前我国大量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国情,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广,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初步确立了农民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保障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调到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国情前提下,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显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经济的高速发展反映改革成效显著,说明改革符合我国国情。
【详解】(1)形式:根据材料中的“至1984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广”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过程: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初步确立了农民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可概括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
(2)变化情况:从分析图中数据可知,1992—2015年CDP呈现不断增长;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中的“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3)本题可从材料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所取得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所取得成就如经济高速发展等作为说明同意小史同学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符合国情的理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