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9 22:3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样解决恩怨情仇”。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B.求同存异;科教兴国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教兴国 D.求同存异;百花齐放
2.如下表为万隆会议前后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总数,这说明万隆会议( )
时间 建交国家总数 (个)
1955年前 1955-1959
1955-1959 新增10
1960-1964 新增14
A.是中国在亚非地区打开外交局面的里程碑 B.使新中国获得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外交承认
C.通过不懈努力彻底消除了亚非各国的误解 D.在世界范围确立“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
3.下图是1955年中国领导人参与的一次国际会议,他为大会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贡献是提出了( )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发表演讲
A.“求同存异”重要方针 B.“一带一路”建设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下图是《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一书的部分目录摘编,其中第二处标题恰当的是( )
第四章智慧一、独立自主 二、…… 三、求同存异 四、以大事小
A.和平共处 B.分道扬镳
C.扬眉吐气 D.乒乓外交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一直致力于开拓中国外交新局面。如图反映的周恩来总理的外事活动是( )
A.接见印度代表团 B.访问印度
C.访问缅甸 D.出席万隆会议
6.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图)。它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国书是指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本,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递交给所驻国家元首的文本。根据下图判断,携带此国书的大使应派驻( )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印度
8.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导致1951-1953年建交国家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49 1950 10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0
A.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美国等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C.中印缅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9.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发表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新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1.邓小平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B.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
C.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接受和支持 D.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2.“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国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赢共享的理念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对外开放政策
13.小明同学参加历史知识答题竞赛,其中有一道题这样问道: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的选项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独立自主
C.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1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义不互相冲突”。周恩来运用这种“求同存异”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B.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15.2020年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据知情人士透露,印方伤亡3人,我方也有伤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印度的行为( )
A.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违反了合作共赢的原则
C.违反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D.提高了印度的国际地位
16.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此举产生的国际影响是
A.推动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发展 B.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为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创造了条件 D.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7.1949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孤立政策
18.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祖国尊严
19.20世纪50年代,中缅和印度一起顺应历史潮流,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B.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C.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D.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同各国重新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八项主张
C.“一国两制” D.“乒乓外交”
二、综合题
21.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
——摘编自章百家《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材料三 “一带一路”倡议……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其实践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请你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目标,并概括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困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的举措。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4年6月28日和29日,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这五项原则将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1)材料一中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材料二:“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这次会议成功不了;这次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2)从所给材料二判断“这次会议”是指什么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的性质是什么?
(3)谁在“这次会议”中发出中国的声音?他在该会议提出了什么方针?
(4)请简述“这次会议”成功召开对新中国的重要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明信片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材料二:1955年4月18日,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6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万隆精神”不但没有失去其意义,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却更昭显其超越时代的光辉。
(1)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
(2)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你怎样理解万隆精神?
24.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独立姿态】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中国声音】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发出的“中国声音”指的是哪一外交原则?该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3)写出材料三反映的亚非会议召开的地点?这次会议有何特点(地位)?材料三反映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什么方针?该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已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4)综合上述外交成就的取得,你认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根据题干材料中“邓小平教会人类怎样解决恩怨情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A项正确;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而不是解决恩怨情仇的方式,排除B、C项;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在参加万隆会议之后,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逐渐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有助于增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与亚非的建交,是中国在亚非地区打开外交局面的里程碑,A项正确;使新中国获得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外交承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通过不懈努力彻底消除了亚非各国的误解,彻底消除用词不当,排除C项;“求同存异”不是世界范围内确立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他为大会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贡献是提出了“求同存异”重要方针,在世界外交史上有重要影响,A项正确;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思想,江泽民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独立自主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宣布实行的外交政策,求同存异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因此,第二处标题应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项正确;分道扬镳不符合此时期外交的特点,排除B项;扬眉吐气是指1971年,联合国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乒乓外交是1971年,打开中美友好大门的活动,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分析图片可知,这是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的图片,他提出了“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与互信所代替”,“这些原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显示的是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而不是接见印度代表团和访问印度的图片,排除A项、B项;图片显示的是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而不是出席万隆会议的图片,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图“1954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讨论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恩来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D项正确;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指1971年26届联合国大会,排除A项;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与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有关,排除B项;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根据题干图片显示“1949年10月”可知是携带此国书的大使应派驻是苏联,B项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排除A项;1972年中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1950年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1-1953年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政策,使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急剧减少,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有利于解决邻国之间的矛盾纠纷,排除C项;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因此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C项正确;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排除B项;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美国、苏联都是搞霸权主义的,中国这两个“牌”都不打,而且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的显著特征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项正确;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B项;中、美、苏要友好平等,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
11.A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的范畴,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因此具有强大生命力,A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虽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不能据此认为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显然夸大了其作用,B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接受和支持以及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关键取决于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因此CD并非主要原因。故选A。
12.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C正确;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2012年,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外交理念。故ABD都不是建国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排除。综上故选C。
13.B
【详解】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并没有独立自主,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都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D
【详解】据“君子和而不同”、其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可知: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万隆会议。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选项D符合题意;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本国内部事务,不是“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国主权问题,不是“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5.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可知,加勒万河谷地区主权历来属于我国,印军的行为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据此可知,题干材料中印度的行为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正确;合作共赢的原则是指合作的双方可以互相受益、共同发展,明显与题干材料印度的行为不符,排除B项;求同存异的原则是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明显与题干材料印度的行为不符,排除C项;印边防部队出尔反尔,严重违反两国有关边境问题协定协议,严重损害两军关系和两国人民感情,不会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而中苏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因此此举产生的国际影响是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团结合作,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B正确;中国属于亚洲国家,中苏正式建交与推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A排除;中苏建交为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创造了条件,属于此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而非国际影响,C排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D排除。故选B。
17.B
【详解】据题干“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以B项符合题意;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未在题干中体现,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孤立政策未在题干中体现,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8.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为这一目标服务,C正确;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构成部分,排除A;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体现了我国的大国责任,排除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祖国尊严是我国外交的任务之一,排除D。故选C。
19.C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参加万隆会议,这些成就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C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参加万隆会议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交往,并不是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A排除;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BD排除。故选C。
2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故A正确;八项主张是江泽民主席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故B错误;“一国两制”是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故C错误;“乒乓外交”是中美之间关系缓和的事件,故排除D项。故选A。
21.(1)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或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任答两点即可)
(2)原因: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任答两点即可)
(3)目标:共同发展(或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困扰:域外因素的干扰;学者和民众认知度不高。
(4)举措:坚持改革开放;加强中国外交政策的宣传;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等。(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可得出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根据材料一中“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的显示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可得出中国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考虑。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可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根据材料二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可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根据材料二中“……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可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
(3)目标:根据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倡议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可得出“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目标是共同发展;困扰:根据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可得出域外因素的干扰;根据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可得出在学者和民众中认知度不高。
(4)综合上述材料,根据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综合国力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坚强后盾,可得出我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根据当今世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可得出我国应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包括加强中国外交政策的宣传、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22.(1)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它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周恩来;求同存异。
(4)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或国际威望。
【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
(2)依据材料“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这次会议成功不了;这次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指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的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依据所学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的阻挠和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依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或国际威望)等。
23.(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求同存异。
(3)各国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念大力推动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促进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实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等。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和破坏以及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精神体现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各国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念大力推动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促进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实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使各国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在全球化的时代,更好的发展进步。
24.(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地点:万隆。地位: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方针:“求同存异”。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等。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可知,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可知,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可知,1955年,在万隆召开亚非会议,它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它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三可知,我们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