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9 22:3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运用
【文言现象】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 ”同“ ”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3)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注意;照管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古义: 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3.词类活用
(1)门外戏(门外:名词用作状语, )
(2)友人惭(惭:形容词用作动词, )
【基础提升】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儿子女儿
C.友人惭       惭:感到惭愧
D.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5.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古人称谓常常与官职连在一起,如称谢安为谢太傅,称陈寔为陈太丘。
C.古代的称谓语有很多,其中“鄙人”“小生”“仆”都属于谦称。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8.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咏雪》一文中用“ ”和“ ”来比拟大雪纷纷的情景。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以“信”“礼”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 ; ,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父亲友人的句子是:“ 。
二、课内精读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骤:
(2)寒雪日内集 内集:
(3)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 .
11.《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
12.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句“柳絮才高不道盐”写出了对谢道韫比喻的称赞。请你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妙在何处。
三、类文迁移
(甲)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②,无此,必不明。”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③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①邪:句末感叹词。②瞳子:瞳仁。③诣:拜访。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尝月下戏 尝:
(2)徐曰:“不然。” 然:
(3)甚聪惠 甚:
(4)父不在,乃呼儿出 乃:
14.翻译下列句子。
(1)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译文: .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
15.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主人公什么特点 是如何体现的
四、中考链接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后汉书·郭伋传》,有改动)
注: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舍:
(2)下车引之 引:
(3)及事讫 及:
(4)须期乃入 乃:
17.翻译下列句子。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
(2)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译文: .
18.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
19.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什么新的启示 (一条即可)
答案
“不”通“否”
(1)子女,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离开 (3)回头看 (4)舍弃
(1)在门外 (2)感到惭愧 4、B
5、(1)(谢道韫)就是谢安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3)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6、D 7、B
8、(1)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9、(1)急 (2)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3)文章的义理 (4)趁,乘
10、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11、:这是一个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2、团状柳絮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又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13、(1)曾经 (2)对 正确 (3)很 非常 (4)于是 就
14、(1)如果月亮中什么东西也没有,应当会非常明亮吧
(2)杨氏之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禽鸟。”
15、都体现了主人公聪明早慧的特点。甲文中的徐孺子,年仅九岁,便通过类比的方法,以人眼中有瞳仁而能看清东西反驳了他人“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的观点,展现了他的机敏早慧。乙文中九岁的杨氏之子面对父亲友人因“杨梅”中也有“杨”便说其是“君家果”的调侃,立刻以对等的逻辑(“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了反驳,显示出他早慧、反应机敏的特点。
16、(1)舍弃 (2)拉,牵拉 (3)等到 (4)才
17、(1)那人便问陈元方:“你父亲在吗 ”陈元方答道:“等您好久您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
18、做人要讲信用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或语言描写)
19、(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④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任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