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培优测试:九上科学目标分层测试AB卷十一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简单机械)

文档属性

名称 分层培优测试:九上科学目标分层测试AB卷十一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简单机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10-29 13:10:12

文档简介

分层培优测试:九上科学目标分层测试AB卷十一(3.4)
A卷(本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人体内也存在着杠杆,如图所示,当人踮足时,足可以视为杠杆,此杠杆的支点是(  )A. A点 B. B点 C. O点 D. 脚尖2·1·c·n·j·y
2.下列图示中,所画F1的力臂正确的是(  )
3.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左右各拿掉一个钩码,则杠杆会(  )
A. 仍然平衡    B. 向左端倾斜   C. 向右端倾斜  D. 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平衡,可在A端加不同方向的力F1、F2、F3,其中最小的力是(  )
A. F1    B. F2 C. F3    D. 无法判断
5.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 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 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 增大动力臂,省力          D. 减小阻力臂,省力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6.筷子是我国人民常用的用餐工具,一般使用筷子的方法如图所示,则筷子属于(  )A. 费力杠杆,但省距离     B. 省力杠杆,且省距离2-1-c-n-j-y
C. 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D.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7.根据具体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是劳动者的基本技能,要剪开较硬的物体,图中的四种剪刀,应选择(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来源:21cnj*y.co*m】
8.如图所示的几种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的装置中AB为动力臂 B. 使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可省一半的力
C. 图丙所示的装置是一种等臂杠杆 D. 图丁所示的汽车方向盘也是一种杠杆
9.如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2,那么要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状态,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21·cn·jy·com
A. 把弹簧测力计向左移动一个小格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 减少三个钩码
C. 把钩码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D. 把钩码向右移动一个小格
10.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电梯,由图可知(  )
A. A是动滑轮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 B是定滑轮
C. 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
D. 电梯厢运动的速度与电动机拉绳的速度相等
11.如图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桶从井里打水的时候,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B.用水桶从井里打水的时候,对水做的功是总功
C.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桶捞上来的时候,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D.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桶捞上来的时候,桶里带了一些水,对桶和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13.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种方法更省距离          B. 乙种方法更省力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C. 两种方法机械效率相等        D. 两种情况克服重力做功相同
1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比较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安装的都是动滑轮,都能省力
B. 甲、乙安装的都是定滑轮,都不能省力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C. 甲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D. 乙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15.如图所示的剪刀剪纸时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  ))
A. 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是1牛,则阻力是0.8牛
B. 若作用在剪刀的阻力是1牛,则动力是0.8牛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C. 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焦,则有0.2焦的功用于剪纸
D. 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焦,则有0.8焦的功用于剪纸
16.为了搬运一个很重的机器进入车间,某工人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圈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17.某同学提出了四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使用轻质的滑轮;②用滑轮组提升很轻的物体;③在滑轮的轮与轴之间注些润滑油;④多绕上几段绳子,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如图所示,用动滑轮在4秒内使重为200牛的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2米,物体A与地面的摩擦力是50牛,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拉力F的大小及拉力F的功率P分别是(  )21教育网
A. F=25牛,P=25瓦    B. F=25牛,P=50瓦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C. F=50牛,P=25瓦    D. F=50牛,P=50瓦
19.如图甲,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秤示数如图乙所示。若不计滑轮、弹簧秤和绳的重及滑轮之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 拉力F为2牛         B. 此滑轮是定滑轮
C. 拉力F的功率为0.4瓦     D. 以物体A为参照物,弹簧秤是静止的
20.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 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 F甲C. 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
D. 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32分。)
21.地震发生后,救援队员要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
(1)利用如图甲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员把钢筋剪断,钢丝钳    (填“是”或“不是”)杠杆。
(2)使用撬棒,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乙所示,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则撬棒的支点是   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则撬棒的支点是_  _ __点。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22.如图所示是渔民在小河捕鱼的一种方式,请画出此渔民扳渔网的杠杆示意图,画出支点、动力及动力臂、阻力及阻力臂。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23.如图所示,某人用一根轻质木棒挑起重为120牛的物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木棒保持水平,棒AB长为1.2米,重物悬挂处离肩膀距离BO为0.8米,则手在A端对木棒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大小为    牛。当AO距离变小时,手在A端对木棒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将      。www-2-1-cnjy-com
24.建筑工地搬运泥土的独轮车结构示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此独轮车的动力臂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臂。独轮车车身和泥土的总重G=800牛,要
在A点用最小的力抬起独轮车,此力的方向应是     ,大小为     牛。
25.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  __(填“省”“费”或“等臂”)力杠杆;若旅行箱和物品共重100牛,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则抬起拉杆的力至少为_   _牛。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26.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在用它把重15牛的物体匀速提升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牛,则拉力F=__  __牛,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重为__ __牛。若重物上升的速度为1米/秒,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_   ___米/秒。
27.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小军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0牛,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牛;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的数量,分别记下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并将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记录表中(见下表)。
动滑轮重G0/牛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所挂钩码的重力G/牛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弹簧测力计示数F/牛
0.8
1.0
1.3
1.5
1.8
2.0
2.3
2.5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钩码的重力G以及动滑轮的重力G0的关系为     ;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条件下,使用动滑轮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www.21-cn-jy.com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28.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9.某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的实验记录:
钩码重G/牛
钩码上升高度h/米
测力计的拉力F/牛
测力计移动距离s/米
2
0.1
0.4
0.3
(1)如果你对该同学的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他的实验结果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其错误之处在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的放大图,结合图甲,你会发现导致实验结果违背科学规律的原因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3)纠正错误后,可计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30.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5千克,秤钩悬挂处A与秤纽O间的距离为8厘米,挂上重物后,秤砣移至距O点32厘米的B处时,秤杆正好水平。求:
(1)被称物体的质量;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2)刻度为3千克的秤星与秤纽O点间的距离。(秤杆自重可忽略不计)
31.如图所示,有一足够长的刚性轻板(不易弯曲,且不计本身重量),A端用绳系住,并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m=1000牛,用一支架将轻板支撑在O处,板刚好水平。设OA=0.5米,有一个重为200牛的小孩,从O点开始出发,以v=0.25米/秒的速度向另一端缓慢行走。求:
(1)行走1.5秒后绳的拉力。
(2)行走多长时间,刚好绳被拉断?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卷(本卷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为了避免垃圾散发异味,室内垃圾桶的盖子平时是关闭的,使用时用脚踩踏板,开启桶盖。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 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
C. 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
D. 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一个为省力杠杆,一个为费力杠杆
2.有一把准确的秤, 不慎将秤砣碰掉了一块,那么再称物体时,它的读数将(  )
A. 比实际质量大    B. 与实际质量相同   
C. 比实际质量小    D. 以上都有可能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3.若要用10牛的拉力提起重40牛的物体,则可以应用(  )
A. 一个定滑轮                 B. 一个动滑轮
C.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D. 杠杆
4.如图所示,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木块时,应尽量匀速
B.斜面的倾斜程度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
C.木块在匀上升过程中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D.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沿斜面所用的拉力越小
5.小明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
 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6.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500N的物体G,滑轮重40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应是(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  )21·世纪*教育网
  A.270N      B.360N     C.540N     D.720N
7.小聪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估测书包重量,图中器材有细绳、重量可忽略的长硬棒、刻度尺、一瓶500mL的水(空瓶的质量忽略不计,g=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瓶水的质量为5kg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若连接水瓶的绳拉硬棒的力为动力,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C.手提细绳,若感触棒顺时针转动,则使棒顺时针转动的力是水瓶的重力
D.手提细绳硬棒水平静止时,量出OA=10cm、OB=60cm,书包重量为30N
8.电气化铁路的输电线常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在钢缆上.钢缆的A端固定在电杆上,B端连接在滑轮组上.滑轮组由a、b、c三个滑轮构成,配重P由多个混凝土圆盘悬挂在一起组成,配重的总重为G。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量,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3G
B.a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G/3
C.c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3G
D.c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G/3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9.某学校的社区服务小组帮小明的爸爸将一重为1000N的建筑材料匀速运送到6m高的楼上,而站在楼上时为了安全起见可产生的平均拉力为150N。善于学以致用的小明买来了一个重为100N的滑轮和一根足够长的绳子,用图中方案将建筑材料拉到楼上(不计绳重和摩擦)(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21*cnjy*com
A.需要4人,机械效率为91% B.需要4人,机械效率为83%
C.需要3人,机械效率为91% D.需要3人,机械效率为83%
10.如图所示,物体A重120N,物体B的体积是1dm3,此时A恰能沿着水平桌面以0.2米/秒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B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以原速度匀速上升,需要对A施加100N水平向左的拉力,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不计摩擦、绳重及滑轮重,g取10N/kg)(  )21*cnjy*com
A.物体B匀速下降的速度是0.1米/秒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为100N
C.物体B在水中匀速上升时,绳的拉力功率为2W
D.物体B密度是3×103千克/米3
二、简答题(13题第2小题每空0.5分,共余2分,共25分。)
11.如图所示,人体前臂可以看作杠杆,当曲肘将手中的重物举起时,阻力臂大小将 (填“增大”或“减小”)。
12.如图所示,用作用在A端的力F将木棒从图示位置慢慢地拉到接近水平位置,判断拉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1)拉力F始终沿水平方向 。
(2)拉力F始终沿竖直方向 。
13.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进行“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他所列实验步骤如下:
A. 求出每次实验中的“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B.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几次,将数据填在表格内。
C. 记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D. 把钩码挂在杠杆的支点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该同学漏掉的重要一步是 。若该步骤的序号为“E”,则正确合理的步骤顺序依次是 (填字母序号)。
(2)上图所示的三幅图是该同学的实验情况,请据图填写表格,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杠杆上每小格表示4厘米每个钩码重1牛)。(每空0.5分)
次数
F1/牛
l1厘米
F2/牛
l2/厘米
F1×l1/(牛·厘米)
F2×l2/(牛·厘米)
1
1
2
4
8
2
2
8
16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16
3
2
12
3
24
(3)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用文字表述)。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14.如图所示为小明自制的风力板,a板为迎风板,其迎风面承受风力,b板为压重板,它水平放置,m为压重板上的铁块(a、b板重力不计)。当压重板上铁块重力一定时,风力大到一定程度,风力板就会倾倒,在这个过程中,风对迎风板的作用力当做动力, 当做阻力,压重板上的铁块越重,风力板倾倒时记录的风力越 (填“大”或“小”)。
15.如图所示,工人用240牛的拉力,在15秒的时间内,将重600牛的建筑材料从地面提升到6米高的楼顶上,绳子自由端移动了     米,拉力做的功是     焦,拉力的功率是     瓦。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出处:21教育名师】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1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动力
F1/牛
动力臂l1/米
阻力
F2/牛
阻力臂l2/米
1
2.0
0.04
4.0
0.02
2
1.0
0.02
0.5
0.01
3
2.5
0.03
1.5
0.05
(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由正确的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2)如图甲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B处挂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21cnjy.com
(3)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C点,如图乙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C点斜向上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b。
(4)实验中,用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保持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       
A.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 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5分。)
17.“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普遍使用的起重设备。 如图所示的“塔吊”,AB是竖直支架,CD是水平臂,其中OC段叫平衡臂,C端装有配重体,OD段叫吊臂,E处装有滑轮组,可在O、D两点间移动,滑轮组重力及摩擦忽略不计。OE=15米时,若用此“塔吊”能起吊重物的最大重力是8000牛,求配重体有多重?当滑轮组移到D点(OD=25米)时能够安全起吊重物的最大重力是多少?(OC=10米)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 2716237634)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资料如有差错,本工作室均负责调换。免费赠送无水印版答案或指定资料一份,谢谢配合。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21教育网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夯实基础A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D
A
D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D
D
C
B
A
A
D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32分。)
27.F=  不省力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28.(1)左     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2)F1l1=F2l2     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存在偶然性,不具普遍性
(3)杠杆自重影响实验结果
29.(1)有用功比总功还大
(2)弹簧测力计读数读错了,应为0.8牛
(3)83.3%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
拓展提高B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B
B
D
A
A
D
二、简答题(13题第2小题每空0.5分,共余2分,共25分。)
11.减小
12.(1)增大 (2)不变
13.(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ED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