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出 塞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这是唐代诗人写边塞
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描写频繁的边塞战争,使人民不堪重负,
渴望和平。
如何理解题目 “出塞”
走进作者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等。
塞(塞外)
征(征战)
秦(秦朝)
我会写
将(将军)
教
jiāo
jiào
教会
教育
塞
sài
sāi
要塞
耳塞
多音字
教:令,使。
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想到将士们常年征战,不能与亲人团聚,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这时,一位英雄人物浮现在诗人的眼前,他是谁呢?在诗的后两句找答案。
全诗大意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
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将士始终
没能回还。
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
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
过阴山。
读古诗前两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是什么写法?这是怎样的边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这是荒凉、寂寞的边关。
大家一定能够发现,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提起明月, 我们还会想起哪些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在战争频繁的边塞,守关将士在盼望什么?读古诗后两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令,使
只要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戍边的将士们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吗?从哪一句能看出来?
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战人死伤无数。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
背景资料
出 塞
秦月汉关人未还:悲
思良将、建功业:壮
思乡爱国
板书设计
《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歌先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图景,并融情于景,表达了对边关久戍将士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乱的强烈企盼。
课文主旨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下面的诗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后作业
下 次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