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9 22:5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稍逊(xùn)分外(fēn)风骚(sāo)摇曳(yè)
B.嘶哑(sī)鲜妍(yán)腐烂(fǔ)娉婷(pìn)
C.柔嫩(nèn)翅翼(yì)冠冕(guàn)枉然(wǎng)
D.忧戚(qī)咏赞(yǒng)飘逸(yì)..汹涌(y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娇 笙萧 肆无忌惮 坦荡如砥
B.孤僻 辍泣 流连忘返 首当其冲
C.濡湿 涸辙 义愤填膺 寥寥可数
D.谛听 琐屑 水泻不通 悬崖绝壁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B.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忧伤)
C.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礼帽)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成功不仅需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变通的能力。
B.我们遭受挫折后,怨天尤人是徒劳的,认真总结教训,才是上策。
C.一年来,疼痛的折磨已使他形销骨立。
D.不法分子无视消费者的利益,只将牟取暴利作为他们的不二法门。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通过生动有趣的民俗活动体验,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历史,树立了民族自信。
C.为了让选择留校的学生们度过一个温馨的春节,学校举办了留校学生新春联欢会。
D.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的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7.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拟人、对偶,以动写静,赋予山原气势与生机。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直抒胸臆,抒发诗人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C.“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运用比喻,写出了与爱人的分隔与离别,抒发了无限的思乡愁绪。
D.“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运用拟人,表现了春风的温暖亲切。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早有调查显示,一个人读书和获取知识的水平和他的收入是成正比的。我想,只有你的书读得足够多了,_____。_____。 。 。 中国人的信仰千百年来并不是仅仅靠宗教来支撑的,它就在唐诗宋词中,在爷爷、姥姥讲给你的故事里。在《三国演义》里,在《红楼梦》里,在《西游记》里,在无数的经典书籍中,至今依然被文人那种美丽的方块字写在字里行间。
①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②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能寻找到我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③你才会更有创意,才会更自信,你才会更有底气,才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回报
④书读得多了,你在情感方面会是一个充沛的、获益很多的人,你的依靠会更充实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爱这土地》——艾青一—中国朦胧诗人
B.《乡愁》——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散文家
C.《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建筑师、诗人、作家
D.《我看》——穆旦——诗人、翻译家
10.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我爱这土地》一诗用“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用生前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代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突出诗人那颗真挚的爱国心。
C.《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丝毫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D.《乡愁》一诗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二、诗句默写
1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4)而现在/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6)惜秦皇汉武,___________;唐宗宋祖,___________。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三、综合性学习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余光中《乡愁》
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余光中诗中所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怀,不像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样豪放,不似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般凄婉,余光中诗中爱国与怀乡融为一体。余光中在其诗歌创作中,还充分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余光中说:“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文学传统,就可以有自己的文学生命,出现小岛上的文学大师。”
材料三:
(1)仿写材料一第①小节句式,以“童年”为主题,写一节小诗。
小时候/童年是一条清清的溪流/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提取余光中诗歌内容的两条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结合漫画内容具体介绍该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选自___________。
(2)“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写的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4.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15.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六、文言文阅读
与长子受之
朱 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④,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⑤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⑥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⑦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注】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ɡǔ):搅乱,扰乱。④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⑤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⑥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⑦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盖汝好学____________ (2)力改故习____________
(3)不然,则徒劳费____________ (4)夙兴夜寐____________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汝 若 到 彼 能 奋 然 勇 为 力 改 故 习 一 味 勤 谨 则 吾 犹 可 望。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七、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诗有盈盈腰
韩 银
清代人褚人获《坚瓠集》载:一天晚上,云淡风轻,对月赏梅,苏小妹、苏东坡、黄庭坚三人论诗,小妹言:“‘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若联作五言句,各于中间加腰,以何为妙?”东坡沉吟捋须,哦曰:“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佳。”小妹笑云。黄庭坚思忖良久,拱手试云:“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亦不佳。”小妹又笑云。东坡、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转向小妹,看小妹……小妹又是一笑,轻轻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山谷复吟、品鉴,皆叹神妙。
小妹之联语有何佳妙呢?我以为,“扶”者,轻巧细腻,有动人心扉之感;“失”者,出人意料,笔意却是在“得”,正所谓“月失梅,梅得月”。诗眼,常常在一字之妙。在此联句中,“失”字用得格外传神,在“淡月”和“梅花”之间夹上“失”字,使读者由诗境进入了画境,沐浴在淡淡的月色之中。
咀嚼“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所勾画的奇妙境界,我不断想那字句,想那字句中的风情,想那风情中的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微风与细柳、淡月与梅花各有依恋、各表情结。说不清是轻风的“嬉闹”好,还是淡月的“窥望”美,那种爱的默契一样发生在微风与细柳、淡月与梅花之间,“如泉水般轻声流淌”。这两对“情人”心心相印的神妙情感,完全融在天籁的静谧中,似可捉到又很难抓握,似在远远又像在眼前。心中不期然——闯出我的另一新句:“轻风梳细柳,淡月印梅花。”
复吟“轻风梳细柳,淡月印梅花”,真的很美。一字挪移,遍地风流,流动的是机妙,是深恋。
(选自《散文选刊》)
20.“诗有盈盈腰”的“腰”指什么?
21.文章以“诗有盈盈腰”为题,有何作用?
22.苏小妹的“扶”和“失”字比黄庭坚的“舞”和“隐”字好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23.请在不改变大致诗意的基础上,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为五言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四月醉芳菲
①正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仿佛在一日之间,那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只剩下枯枝和荒芜的小城大地,眨眼之间便在四月的一天桃红柳绿、春色阑珊了。
②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所有的日子,都被一种肆无忌惮的明媚所笼罩,仿佛一切都被琥珀了一般,闪着别样的光鲜,润出别样的色泽,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黄灿灿的花儿一下压住了树枝的全部,稀疏的地方,也是满枝条的绿芽。轻风吹来,黄绿相间着一种陶醉,映亮了心灵。园里的垂柳挥舞着柔软的纤手,似乎在微微地向林荫道上的人们问好致意,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我站在柏油路上,仰头感受暖暖的春日,一瞬间,如同被什么所击中,或被攫住了似的,只感到流光中的迷离与幻动,令人无可抗拒地几乎融入了和煦的暖风,游离的暗香以及不息的声色中。
③四月的芳菲使人醉呵!
④一时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落下……
⑤想去踏青。踩着油菜金黄绿草青青的田垄,寻找一些儿时的记忆,让自己从纷杂和困惑里释然,深深地呼吸,大声地呼喊,自在地和自然做个亲密的接触,做最放纵的自我。然后采一束野花带回家,放在窗台那个已经空了很久的花瓶里,把春天收藏在心里,把芬芳留在属于自己空间里的四月。
⑥想去远行。想去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江南,感受烟雨霏霏,着一身丝绸的长裙子寻一些天上人间的浪漫,和着踏歌的节奏赏大街小巷细致的风情,于亭台楼阁里觅一些让心悸动的情感。使喧嚣中有些浮躁的心静下来,思索,再思索,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⑦想去耕种,踏着四月泥土的松软,架一柄木犁,以蹒跚的姿势,把种子播在春梦的端头。荷一把锄头,擦掉额头的汗水,在古诗平平反仄中,深谙着粒粒皆辛苦的哲理。握一把牛鞭,赶一架老车,轧着车轱辘菜的新绿,吱吱扭扭地奏出岁月的向往。或者穿透四月薄薄的雨雾,听蛙鸣声声,如一首温馨的歌谣,唱响内心深处清脆的乡音。
……
⑧四月,融融的春光,无处躲藏的明媚饮醉了山水,也酣畅了爱情。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笔下是一曲爱的礼赞:“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几近阳光的心情去听这首美妙的抒情诗吧,你会感觉那一树花开就是一片林的爱,那一声燕呢就是一首爱的乐章,你会不经意间想起某个人,曾经擦肩而过,却成为永远的风景,永远的记忆。
⑨四月,多少缱绻的情怀,摩挲着春光流溢的感触。将思绪放飞,随影而行,随风遁远。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2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
25.第②段中加点的“黄绿相间”和“被攫住”分别指什么?
黄绿相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攫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
27.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八、作文
28.作文
(一)话题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以“选择”为话题作文。
(二)全命题作文
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我们感受到祖国江山的雄奇壮丽;从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娇美;从穆旦的《我看》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勃勃……
请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分”应读“fèn”。
B.“娉婷(pìn)”应读“pīng”。
C.“冠”应读“guān”。
故选D。
2.C
【详解】A.“天娇”——“天骄”,“萧”——“箫”;
B.“辍泣”——“啜泣”;
D.“水泻不通”——“水泄不通”;
故选C。
3.C
【详解】C.“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故选C。
4.D
【详解】D. “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用在句中不合语境。故选D。
5.D
【详解】D.正确停顿应该是“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故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病句题,首先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然后分析句子主干,找出句子的病因。A项,语序不当,应将“支持”和“理解”互换位置;B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D项,搭配不当,应将“推动”改为“促使”。
7.B
【详解】考查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辨析。
B.有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运用的是设问;
故选B。
8.D
【详解】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通读语段可知,由上句的“只有”,想到关联词语“只有……才……”,即句③作首句,句①“但是”表转折,说明有比收获创意、自信、底气、物质回报等更重要的东西,即后文的情感充沛、获益,依靠充实,以及找到信仰和精神支柱,句④的“情感方面会是一个充沛的、获益很多的人”与句②的“寻找到我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语意上形成递进关系,且句②中的“信仰”与横线后面的句子“中国人的信仰……”相联系,故正确顺序为③①④②,故选D。
9.A
【详解】A.艾青并不是朦胧诗人。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代表。故选A。
10.A
【详解】A.《沁园春·雪》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宏伟抱负,以及对革命前途的自信和乐观。选项错误;
故选A。
11.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分外妖娆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竞、娆、采、逊、骚”等字词的书写。
(1)快乐在里头 烦恼在外头
(2)①诗中爱国与怀乡融为一体;②充分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
(3)【示例】漫画左上角是带有“春节”二字的灯笼和喜庆的鞭炮;主体部分是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国人和一个穿着中式服装的外国人用中国传统拱手礼拜年,两个人的对话内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第(1)题对学生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仿照《乡愁》的句式,在提示的语句后仿写即可。第(2)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材料二有两句话,第一句写余光中的诗中爱国与怀乡融为一体,第二句写余光中的诗充分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综合概括作答即可。第(3)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理解。它不仅考查学生对画面的理解能力,而且也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时要注意画面上有哪些内容,有哪些文字提示,答题时不要遗漏了内容。这幅漫画通过外国人过中国年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艾青 《艾青诗选》
(2)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的。“洁白的浪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起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出发的盼望;“铁链的喧哗”从听觉的角度抓住“抛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到达的盼望,表达了诗人对新中国海员乐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必胜信念的英雄气概的赞扬。
【详解】(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盼望》这首诗选自《艾青诗选》,作者是现代文学家、诗人艾青。(2)此题考查诗歌描写的角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视觉角度:远景静景,仰视俯视,点面结合;二、多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三、动静结合;四、虚写与实写;五、修辞角度。从“洁白的浪花”中的“洁白”一词,可知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洁白的浪花”抓住“起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出发的盼望;从“铁链的喧哗”中的“喧哗”一词,可知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铁链的喧哗”抓住“抛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到达的盼望,赞扬了新中国海员乐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必胜信念的英雄气概。
日暮时分,群鸦乱叫,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两三户人家。写出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出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解析】14.根据提示阅读诗句,抓住其中所描写的景物“日暮乱飞鸦” “萧条三两家”,从“暮”“乱飞”“萧条”这些形容性的词语来理解所写景象的特点。
15.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重点句子的赏析,注意抓住修辞、内容和情感三方面分析。“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满园的奇木异树,不知已人去楼空。春天到来之后,还像往年春天一样开花。把满园的奇木异树赋予人的感情,是拟人修辞。用春天的欣欣向荣景象反衬作者内心的伤痛之情。
16. 喜爱 旧的 这样 早晨
17.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18. 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 担心你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19.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同学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如果你努力学习。好:喜爱。
(2)句意: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故:旧的。
(3)句意: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然:这样。
(4)句意:早起晚睡,勤奋学习。夙:早晨。
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来分析断句。
句意:你如果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汝若到彼”是前提条件;“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是三种并列的做法,句式基本相同,中间要有停顿;“则吾犹可望”是结果,“我”的期望。据此断句为: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1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待,用;膝下,父母跟前;从,跟随。
(2)重点词:恐,担心;汩,耽误;意,心。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读懂主要内容。“恐你在家汩于俗务”是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是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及无朋友闻见”是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记住!记住!“早起晚睡,勤奋学习,不要愧对了父母!”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诗眼。
运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统领全篇;行文线索。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庭坚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示例1:西辞黄鹤楼,三月下扬州。远影碧空尽,长江天际流。
示例2:故人辞黄鹤,花月下扬州。孤影碧空尽,唯见天际流。
【解析】20.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根据第一段中所记叙的苏小妹、苏东坡、黄庭坚三人论诗的故事,联系第二段作者的品论“诗眼,常常在一字之妙”,可知“诗有盈盈腰”的“腰”指的是“诗眼”。
21.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回答此类型题目时,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然后分析其作用:结构线索、写法、主旨以及与主旨的关系。最后分析其效果:新颖含蓄、发人深省、引起兴趣等。题目“诗有盈盈腰”把“诗眼”写成人的“腰”,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新颖别致。同时文章围绕“诗有盈盈腰”来写,所以题目是文章的线索。
2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结合第二段“我”的评论来分析即可。根据“我以为,‘扶’者,轻巧细腻,有动人心扉之感”,可知“扶”字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根据“‘失’字用得格外传神,在‘淡月’和‘梅花’之间夹上‘失’字,使读者由诗境进入了画境,沐浴在淡淡的月色之中”,可知“失”字,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23.此题考查根据要求修改诗歌的能力。原诗是七言诗,要求是将其改为五言诗。修改时先理解各句诗的意思,删去不必要的词语,改成每句五个字即可。注意不能改变诗歌的意思。示例:西辞黄鹤楼,三月下扬州。远影碧空尽,长江天际流。
24.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憧憬。 25.指路边的迎春花儿与绿枝相映的情景。 指(心)被深深陶醉。
26.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一夜之间”“嫩绿”“诉说”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坪的春意盎然和恬淡清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动,表达了作者的陶醉之情。
27.美丽的春天既使人陶醉,又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意对即可)
【解析】2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出文章抒发了作者那些感情。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文章细致描写了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的美好景象和踏青、远行、耕种时所见的四月美景,写出了四月天的春意盎然和恬淡清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动,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憧憬。
25.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早到题干在文本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分析即可。第②段中“黄绿相间”指代内容可以从“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黄灿灿的花儿一下压住了树枝的全部,稀疏的地方,也是满枝条的绿芽。”分析得出:指路边的迎春花的花儿与绿枝相映的情景。“被攫住”结合第②段中“只感到流光中的迷离与幻动,令人无可抗拒地几乎融入了和煦的暖风、游离的暗香以及不息的声色中。”第③段“四月的芳菲使人醉呵!”得出:指(心)被深深陶醉。
26.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分析,“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运用“生动形象的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
27.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醉人的芳菲”结合“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所有的日子,都被一种肆无忌惮的明媚所笼罩,仿佛一切都被琥珀了一般,闪着别样的光鲜,润出别样的色泽,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黄灿灿的花儿一下压住了树枝的全部,稀疏的地方,也是满枝条的绿芽。”分析:是指春天美好的景物。“疯长的憧憬”结合“将思绪放飞,随影而行,随风遁远。”分析:是指春天给人的憧憬和希望。然后综述即可。
28.懂得选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道理一点也不假。你付出了多少,就自然会收获多少。我尝试过多次问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少?长辈告诉过我成千上万次,你的付出与收获总是成正比例的!我到今天还却仍然铭记于心。
当我考试的成绩一落千丈时,脑海浮现出的总是一幕幕贪玩的情景。从而,给我一次又一次的启示,告诉我什么叫经一事,长一智。
我受到最大的启示还是什么叫懂得选择。所谓选择,也就是说遇到困难不放弃,遇到逆境不退缩,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懂得再困难中再次死里逃生。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旁边总有一阵阵的笑声诱惑我,有时,我却愚蠢地上了当,有时,却懂得从别人的笑声中吸取一点一滴的经验。
人生就是这样,漫漫长时光,但却不待人。多少青春,多少活力,多少失败,多少成功,多少知识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但我没有清醒过,还在“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常常为一点点事就之所为地哭泣,其实,一点也不值得。因为,要成功就一定要经过风吹雨打,艰苦奋斗。坚强是磨砺出来的;勇气是培养出来的,成功更是靠经验教训出来的。只有时时刻刻总结经验,才能做到一丝不苟。
阳光总在风雨后,要成功,一定要付出。无论遇到什么苦难,只要向前看,就一定会有所回报。快点让自己播下的种子成为一棵最出众的参天大树吧。
让黑夜宁静的天空,亮出最闪的光。
【详解】(一)这是一道给材料的话题作文,话题是“选择”。首先分析所给材料,找到材料与话题的联系: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立意点是选择,强调不同的选择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人生,我们要尽量做出正确的选择。从写作思路分析,我们可以写关于自己或者同龄人在成长中的选择,也可以写别人的(名人的)成长中的选择。从文体来看,本文很适合写议论文,也可以写一篇前面是记叙为主,后面议论提炼收尾的议论与记叙结合的文章。
(二)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眼中的大自然”。首先分析材料,找到写作的切入点。材料从课文选材,这几篇诗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从毛泽东的诗中可以了解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从林徽因的诗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穆旦的诗中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由此,我们可以从赞美大自然入笔,赞美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勃勃生机,赞美大自然四季的神奇美丽,赞美祖国山河的雄奇壮阔等。当然,也可以从反面着笔,写当下突出的环境问题,呼吁人们“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保护好我们的最美乡村,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