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汇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六次测验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汇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六次测验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1 14: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汇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六次测验
历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 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D.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亚历山大的部队进入埃及后,亚历山大向孟菲斯的神牛化身阿匹斯献祭,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繁殖女神;他还亲自拜访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对阿蒙神表现出特别的尊重。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笼络埃及神职人员 B.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
C.确立统治的合法性 D.改变马其顿宗教信仰
3、在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活动中,当王权与教权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是战争威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一种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做法( )
A.为城市自治提供了借鉴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助推封君封臣制的形成 D.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
4、对外贸易在古代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占有重要地位,但就交易的产品来看,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只占极小部分,大宗贸易几乎都是矿产品和采集品。从长远来看,这种贸易结构导致古代西非( )
A.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严重依赖矿产出口
C.社会转型速度较慢 D.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5、有学者统计列出了1600年由世界其他地区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航路 内容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商业革命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传统商路仍发挥应有的作用 D.新航路的作用远超传统商路
6、马丁·路德认为:“基督教的首领是基督而不是教皇,教皇仅仅是罗马的主教和牧师。”加尔文也说:“我们所谓预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旨意,也就是上帝自己决定了世界上每个人的成就。”两人的主张旨在( )
A.以上帝的权威否定教皇的权威 B.提倡追求现实社会中的幸福
C.将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D.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7、宋代士大夫“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宋代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士人入仕,其次通过恩荫、买官等途径吸收中高级官员子弟、胥吏、富民等进入官僚行列。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 B.国家加强对基层的控制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宋朝科举制度已趋完善
8、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B.确立了“因行称义”的原则
C.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9、只有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才能疏导和储积大量的水,而这大量的劳动力还必须进行协调,赋予纪律和加以领导,……由于治水而产生统一指挥的最高政治权力。这说明( )
A.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管理 B.水利灌溉需要制度规范人们行为
C.世界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 D.君主专制是农耕社会的必然产物
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
A.雅典的直接民主存在严重弊端 B.民主思想和人权思想根深蒂固
C.改造城邦政治的必要性 D.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11、新的考古学证据表明,在距今4000年以前,原产西亚的小麦经中亚地区的西南部传入中国境内;同时,原产中国的小米也已经从河西走廊地区向北进入欧亚草原地带,向西传播逐步成为分布在欧洲中部的史前文化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这一考古学证据主要反映了( )
A.文明发展的差异性 B.文明传播的艰难性
C.文明交流的双向性 D.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12、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A.欧洲王权与教权并立的政治格局 B.世俗王权凌驾于宗教神权之上
C.基督教会是西欧最大土地所有者 D.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13、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例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
A.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影响较大 B.朝鲜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举考试
C.规范的考试推动朝鲜社会发展 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
14、西周时期,楚君熊渠以“蛮夷”自居,并分封诸子与西周对峙;春秋时期,楚庄王将《诗》等典籍用于楚贵族的教育中,并积极参与诸侯争霸的伟业;战国时期,楚国成为七雄之一,既积极北上中原,又将五帝之一的“颛顼”奉为自己的先祖。这一状况反映了( )
A.楚国恪守“华夷之辩”的文化传统 B.宗法体系长期受到诸侯的抵制
C.楚国“华夏认同”的程度日益加深 D.战争冲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融合
15、南朝梁武帝萧衍深谙儒释道三教,在他禅代南齐后,宣布不再侍奉道教,发愿信奉佛教,并下诏要求“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皈依佛教;其诸子萧统、萧纲、萧绎等与名僧交往也日益频繁。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佛教已成为国教之一 B.政权形式已变为政教合一
C.三教合一局面已形成 D.儒道思想受到了佛教冲击
16、姚莹在台湾领导抗英斗争时,“添练壮勇,家自为守,人自为兵”,在台湾岛的十七处海口全部设防;魏源主张“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土勇”。据此可知,他们的主张( )
A.反映出政府对海防的重视 B.体现了时代性和阶级局限性
C.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D.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海防思想
17、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玄宗时,以18岁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58岁以上为老。唐在年龄规定方面的这种变化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
A.轻徭薄赋 B.重男轻女 C.尊老爱幼 D.唯才是举
18、康熙对诸臣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北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这反映了清朝( )
A.版图进一步开拓巩固 B.长城内外治理一体化
C.边疆治理方法有创新 D.长城防范力度被削弱
19、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于是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转变促进了( )
A.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B.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D.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20、古代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诉诸行动,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
A.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B.雅典司法审判对事实重视不足
C.雅典司法审判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 D.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
21、东晋一朝,除最初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情势外,世家大族代有推选,依次出现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权臣,仍然是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晋时期( )
A.开始出现门阀政治 B.军功贵族冲击皇权
C.政治局面尤为混乱 D.皇权遭受士族冲击
22、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魏源和徐继畲就对英美作如下描述:“(英国)遇有用兵和战之事,王及官民俱至议会,公议乃行,虽国王不能改:米利坚合众国,不设王候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材料表明,两位思想家( )
A.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 B.主张仿效欧美以发展资本主义
C.已成为政治改革的急先锋 D.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23、如图是“1913年—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材料所反映的当时中国经济特点是( )
A.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B.轻工业有较快发展
C.经济结构比较合理 D.工业发展领先世界
24、某学者认为: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后,“出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出口超过了进口”,“国外对于中国出口货物的要求,特别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购买力”,到“1937年上半年,进口比一年前同期增加了40%”。由此可见,法币政策的实施( )
A.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 B.优化了农业生产的结构
C.有效避免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D.调整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25、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大量闲散人口开始从土地中‘溢出’,在票据经济的禁锢下,他们无法进城,于是‘洗脚上田’,开始在城市之外村村点火,‘乡乡冒烟’,从事各种非农产业”。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二、材料题
2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业进口了许多经济作物,如花生等,并且产生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实现了农业领域的地区分工。明朝中叶以后,在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一些商业化市镇开始兴起。这些市镇与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从客观上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群体结成了地区性的商业联盟,称之为“商帮”。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比如说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和可可,还有中国出口的茶叶等等。在传统商路时代,每年运输到欧洲的胡椒总数量大概维持在2100吨左右,而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每年光是运到里斯本的就达到了7000吨。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影响了欧洲市场的成交量。新航路开辟以后,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老牌的商业城市逐渐走向没落,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它们被里斯本、塞维尔以及伦敦等新兴城市所取代。在这些新兴城市中,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独树一帜,成为16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盛。除此以外,在商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例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等,这些机构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经济现象。(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5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1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美国人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8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中的缅甸战场是很特殊的战场,这里汇聚了多国反法西斯部队。二战后,中英两国对缅甸战场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历史记录。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编撰的《中华民国军史》记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后,中英合作不融洽,各自为战,英军作战保守,过河拆桥,中国军队承担了缅甸战场抗击日军的重任。该书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而英国利德尔·哈特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认为,中国军队在缅甸专门保护滇缅公路;英军在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军,日军损失53000多人。利德尔·哈特认为,从1942年至1945年,英国在缅甸战场参战的总兵力达到60.6万人,英军是缅甸战场抗日的主力,而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中英两国历史著作对缅甸战场叙述的差异。(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中英两国对缅甸战场叙述产生差异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D
2、C
3、A
4、C
5、C
6、A
7、C
8、D
9、D
10、A
11、C
12、A
13、A
14、C
15、D
16、C
17、A
18、C
19、C
20、D
21、D
22、D
23、B
24、A
25、B
二、材料题
26、(1)高产作物传入,农业生产区域化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并走向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2)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3)世界由长期孤立、分散、隔绝走向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物质生活。
27、(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的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
(2)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价格降低,更多人用上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28、(1)差异:中方认为中国军队是缅甸战场的主力,对英军反攻缅甸的英帕尔战役等一系列作战基本不提;英方认为英军是缅甸战场抗日主力,英帕尔战役战果辉煌,中国远征军入缅专注保护滇缅公路,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贡献只字不提。
(2)原因:①缅甸战场中英合作存在矛盾;②史学著作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③史著编纂者立场;④史料选取的差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