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0 07:5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⒛23年滁州市高二教学质量监测
本试卷共 6页 ,20小 题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 ,考 生务必将 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贴
“ ”
在答题卡 贴条形码区 。
2.作 答选择题时,选 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 目选项的答案
信息点涂黑 ;读口需要改动 ,用 橡皮擦干净后 ,再 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
卷上。
3.非 选择题必须用黑色水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 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位置上 ;如 需改动 ,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 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 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 ,将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选择题 (本大题共 16题 ,每小题 3分 ,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 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图 1为 某日某时刻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据此完成 1~3题。
1.此 日,甲 地 12时 的太阳高度为
丿 30° B,40° C。 0° D。 20°
`。
2.此时北京时间是
A。 3:00 B。 9:00 C。 15:00 D。 21:00
3.乙地位于甲地的
A。 东北方 B,西南方 C。 东南方 D。 西北方
图 2为 不同纬度山地垂直 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4~6题 。
□ 积雪冰川
囤 苔原
缝 □ 针叶林驯 囤 落叶阔叶林瀹 囤 常绿阔叶林

图2 `f扌
4.图 中丙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低纬度 B。 北半球中纬度
C。 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中纬度
5,甲 乙丙三地由北到南的位置排列正确的是
A。 丙 甲乙 B。 乙甲丙 C.甲 乙丙 D。 乙丙甲
6.三地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降水差异 D。 海拔高度
地理试题 第 1页 (共 6页 )
{#{QQABBYyAogigABIAAABCUwHgCAMQkhCCCIgOgAAcMEIACRFABCA=}#}
巴丹吉林沙漠(图 3)位 于我 国西北干早半干早地区,以 其独特的沙山—— 湖泊景观闻名于
世。沙漠腹地的格状沙丘是纵向沙丘置于横向沙丘上的复合型沙丘 ,沙 丘边缘发育着稀疏的沙
拐枣等耐旱植物。沙漠腹地的苏木吉林湖水位常年稳定 ,且 与外部无明显地表水量交换。图 4
是苏木吉林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关系图。相关研究表明 ,冬 季巴丹吉林沙漠存在湖泊区 A地
气温明显高于外围区 B和周边区 C的 “暖岛效 ”应 。据此完成 7~9题。
42° 降水量/nlm■0沙漠 区 蒸发量/mm湖泊
m沙 200漠外围区
E)沙漠周边 5 0
4 10
ω
Ι ⒛
8
0
20
39°
10 40
0
I05° 91011121 02 3
4 4 5678月图
图3
7.推测苏木吉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A.大气降水 B。 冰雪融水 C。 地下水 D.河
“ 流水8.沙漠湖泊区 暖 ”岛效应 的形成原因是
①冬季湖泊附近地下水的温度高于地表气温
②湖区沙漠因热力性质对湖泊区有增温作用
③沙漠腹地湖盆内风速较小 ,热量不易散失
④位于冬季风背风区 ,对湖区增温效果明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①④
9.当 地利于沙拐枣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A。 干旱的气候利于沙拐枣的生长
B。 沙土土质疏松 ,有机质含量高
C。 暖岛效应使沙拐枣的生长期变长 ,成熟期延迟
D。 位于沙漠地区 ,光 照强 ,昼夜温差大 ,品 质好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 ,在 全球碳平衡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围场地
区地处冀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 ,图 5为 该地落叶松人ェ林的碳储量动态变化图。
此完成 10~12题


疏伐 :在 幼龄林后至成熟林前为
g150 调节树种个体 间矛盾 而进行 的
0
蝴 抚育性采伐。
总量
01:王 1
督 一 土壤 “ ”一 生物量 主伐 :也称 森林采伐 。一般指
〓 林产品 用材林木到达成熟龄 时为生产
木材而进行的采伐。
地理试题 第 2页 (共 6页 )
{#{QQABBYyAogigABIAAABCUwHgCAMQkhCCCIgOgAAcMEIACRFABCA=}#}
10.河北围场地区的人工林选择种植落叶松 ,主要原因是
A.气候 B。 土壤 C。 地形 D。 水源
11.采 伐后碳储量下降 ,表现最明显的是
A。 土壤碳储量 B。 生物碳储量
C。 林产品碳储量 D。 总碳储量
12.除建人工林外 ,固 碳措施还可以
A。 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 B。 将 CO2封存到海洋
C.使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 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
滁宁城际铁路是皖江城际铁路 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滁宁两地沿线城 际公交出行的骨
干功能。滁州段长 49.663千 米 ,共设置 15座 车站 ,其 中高架站 13座 ,地下站 2座 。列车设计速
度为 120千 米/时 ,最 高运行速度 140千 米/时 。图 6为 滁宁城际铁路站点分布图 ,图 7为 滁宁城
铁某城 区段景观 图。据此完成 13~14题 。
滁宁城铁(滁州段)站点间距

单位 :" 公里
8 318
滁 腰 花 琅 滁 担 苏 大 林 水 十 相 汊 汊
州 铺 博 琊 州 子 滁 王 楼 口 二 官 河 河
高 站 园 山 政 站 商 郢 站 站 里 站 新 站
铁 站 站 务 务 站 半 城
站 中 中 站 站
心 心
站 站
图 6 图7
13.影响滁宁城际铁路站点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①客流分布 ②运行速度 ③科技水平 ④运行安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图 7中采用高架设计的主要 目的是
A。 少占经过地区耕地 B。 降低城铁建设成本
C.立体设计形象美观 D。 减少干扰地面交通
割青毁粮是指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还在生长期就将其收割售卖 ,在 2022年 5月 多地就 出

现过割青毁粮 ,⒛23年 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均明确指出,严 防 割青毁

粮 。据此
完成 15~16题 。
15.下列地区中,最易出现割青毁粮现象的是
A。 珠江三角洲 B。 东北地区 C。 西北地 区 D。 江淮地区
16.造成割青毁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为经济效益高的农副业腾出土地 B.减轻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C。 青苗作为饲料利润高于成熟粮食 D。 作物受冻害等影响 ,长 势欠佳
地理试题 第 3页 (共 6页 )
{#{QQABBYyAogigABIAAABCUwHgCAMQkhCCCIgOgAAcMEIACRFABCA=}#}
二、综合题 (本题共 4大题 ,共 52分 。)
17.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17分 )
黄花蒿(图 8)适 宜在气候温暖、地势向阳、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地
生长。黄花蒿可作清热、解暑、截疟、凉血等用药,亦 可用作香料、牲畜饲料。我国某地依托
黄花蒿发展 了相关产业 ,一度繁荣 ,但近几年黄花蒿种植和相关产业规模都 出现了下降的趋
势。图 9为 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13°20′ 113° 30′
图8 图9
(D图 9甲 乙丙丁四地中 ,选择最佳种植地并简要分析其 自然条件。(5分 )
(2)为 改善黄花蒿的生长环境 ,对当地 自然条件可采取哪些改造措施。(6分 )
(3)推 测近年来当地黄花蒿种植及相关产业规模下降的原因。(6分 )
地理试题 第 4页 (共 6页 )
{#{QQABBYyAogigABIAAABCUwHgCAMQkhCCCIgOgAAcMEIACRFABCA=}#}
18.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
某学生在塔里木盆地旅游时写道 :
沙地上有众多凸起的沙包(图 10)。 观察
沙包发现 ,根 系错综复杂 ,沙 层和枯枝落
叶层交替 ,沙 包上盐分明显 多于周 围荒
地。从与村 民的交谈 中获知 ,此 灌木名
为柽柳 ,花期长(4-9月 );曾 因人们大量
砍枝挖根做燃料和盗挖寄生名贵 中药 ,
数量一度严重下降 ;后 经引洪灌溉繁育 ,
使其恢复成有效抵抗风沙的绿 色屏障 ,
也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D从柽柳生长的特点 ,简析其在沙包发育过程中的作用。(6分 )
(2)为 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指 出合理开发柽柳资源的措施。(6分 )
19.阅读材料 ,回 答下列问题。(10分 )
由于各种原因在上一轮产业转移中,粤 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承接并不理想 ,珠三角制
造业一部分转移到了内地乃至境外。⒛23年 3月 24日 ,广 东省委、省政府公布《关于推动产
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提 出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高 标准建设一批产
业承接载体 ,引 导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的政策举措。粤东、粤西、粤北多市陆续举行承接
产业有序转移的工作会议 ,各部门与地市配套政策快步跟进。
(1)说明珠三角对周边地区辐射功能强的原因。(6分 )
(2)指 出粤东、粤西、粤北在上一轮承接产业转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4分 )
地理试题 第 5页 (共 6页 )
{#{QQABBYyAogigABIAAABCUwHgCAMQkhCCCIgOgAAcMEIACRFABCA=}#}
20.阅读图文材料 ,回 答下列问题。(13分 )
“ ”
疫灾 是瘟疫灾害的简称 ,是人类灾害链网中顶级的灾害。疫灾的发生和致病源、人 口
数量、人类活动、气候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温的天气利于致病源的繁殖与生

长 ,气候异常造成的早涝灾害以及季节性的饥荒也会引发疫灾,3000年 以来 ,共 有 890个 疫

灾之年 。图 11为 不同时期的疫灾在我 国的空间分布 ,图 12为 不同时期疫灾频发的季节
分布。
鲁面积越大,疫灾频率越高
先秦两汉 ˉ -卧 -辱 -拿 — — °— 0¨ — — — ˉ艹 ¨ — — — ¨ — — — — ˉ锇 掏
囊 鼾 一
⒍ -θ-翻 一 °-⒋ -露 ¨ Θ-0¨ 一 -θ
魏晋南北朝 -翕 -σ -射 — — — Φ -翳 ¢ -翳 °-。 ˉ0ˉ 艹 σ -饣 ¨ -0— — — 0ˉ -ˉ 9-艹 — — σ ~~— — — 。 —
— 0

隋唐五代 -畲 -翕 -翕 岣 ¨ ¨ ¨ _ˉ 擂 -霾 -簖 籀 -霪 -⒍ ¨ 0-0— — ¨ 仓 -0— — ¨ 0— — — 0— — — ” _00¨ -
-鼢 -霭 ¨ -鹉 -仓 仓 ° -⒐ — θ -仓 θ— — 冷 — — — — — — — — ˉ宋 翕 鹉 一 鑫 鑫 拿 翳 鲁 姆 一 θ瀵 豪 皤鲈 憩饕
明 镄 翳一 翳 旬⒐镎泅蓦饕 θ翳翕-θ
—— -ˉ ———
婴 曩 曩曩 鳜饔婴 °

清亻 婴 曩鲆鹬躞躞曩曩黪黪鲫鞠爨曩曩魅躜躜雩拿鲈爸θ餮←←争
-鳟 躞 翳 翳 爵鑫 翳 鋈饕 翳 曩饕 翳 翳-圈鳜 爵 馨 鳟《翳翳 罾《搴鲁 軎 餮填餮鲁 鎏 藁 ⒐

河 山 陕 河 北 天 山 江 上 安 浙 江 湖 湖 四 重 贵 云 福 广 海 广 廿 宁 新 内 黑 吉 辽 青 西 台
南 西 西 北 京 津 东 苏 海 徽 江 西 北 南 川 庆 州 南 建 东 南 西 肃 夏 疆 蒙 龙 林 宁 海 藏 湾
古 江
图11
代表不同时期疫灾发生的季节
冬季
秋季
夏季
春季
图12
(D概括 3000年 以来我国疫灾的空间分布特点。(3分 )
(2)指 出 3000年 以来我国疫灾高发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
(3)推 测从先秦到民国我国各地区疫灾总体增多的原因。(4分 )
地理试题 第 6页 (共 6页 )
{#{QQABBYyAogigABIAAABCUwHgCAMQkhCCCIgOgAAcMEIACR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