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21:5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古诗三首(第1课时)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新课导入
1.单元目标。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
出示:
单元主题: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阅读目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习作目标: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若学生有遗漏,要注意引导说完整。)
2.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吗?
(请一两名同学简要介绍。)
教师:这位有着“诗仙”之称的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我们对他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探究新知
一、预习检测
1.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庭”是后鼻音,“盘”是前鼻音。
2.认识多音字。
组词识记。
“抹”在“淡妆浓抹”“抹粉”中读mǒ,在“抹布”中读mā。
“磨”在“磨刀”“磨镜子”中读mó,在“石磨”“磨盘”中读mò。
3.会写字。
(出示会写字。)
指导:“断”左半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斤”的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楚”的下半部分要写舒展,注意正确书写横钩。
“孤”左窄右宽,注意“子”的笔画,最后一笔是提。
“未”的两横是上短下长。
“磨”中“广”的撇要拉长。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读准读顺《望天门山》。
1.理解诗题。
教师:从古诗的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望”字,可以做一下“望”的动作,也可以说一下“望”的意思,让学生了解到诗人写的是远看天门山。)
教师:天门山在哪里?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指导学生看注释①,读一下注释①的内容。)
2.初读古诗,读准读顺。
教师:自由读一下这首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没有读准的字音。)
3.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教师:你能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吗?
指名让学生读,然后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停顿问题进行指导。范读《望天门山》,让学生模仿着读,并画出停顿处,读熟古诗。
出示: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探究二:想象画面,把握古诗大意。
1.找景物,了解古诗写了什么。
教师:朗读《望天门山》,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名小组成员回答。)
学生:描写了“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这些景物。
教师:从这些景物中,我们可以知道古诗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主要写了诗人看到的景色。
教师:这些景物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天门是“中断”的,楚江是“开”的;碧水是“东流至此回”;青山是“相对出”;孤帆是从“日边来”。
2.理解“中断”和“开”的意思,想象第一句诗描写的画面。
(出示天门山图片。)
教师:看看这幅图片,谁来说说什么叫“中断”?
学生:从中间断开。
教师:是什么把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的?
学生:长江。
教师: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写长江?
学生:开。
教师:结合图片,想象一下天门山和长江的画面,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学生: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劈开,一分为二。
3.理解“至此回”的意思,想象第二句诗描写的画面。
教师:长江虽然劈开了天门山,但天门山还是屹立在那里,浩荡的长江水撞击着天门山,诗人是怎么写的呢?
学生:碧水东流至此回。
教师:“回”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旋,回转。
教师:由“回”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江水遇到山形成汹涌回旋的水流,发出撞击山石的声音。
教师:想象画面,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学生: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4.理解“相对出”的意思,想象第三、四句诗描写的画面。
教师:两岸的青山不会动,应该是“立”的状态,作者却用了一个“出”字,而“出”是出来的意思。你觉得用得对吗?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示:联系生活经验,回想一下自己在乘车时,看到前方的景物是一种什么状态。)
学生:诗人坐在船上从远方驶向天门山,从远望天门山到距离天门山越来越近,这个“出”字使静止的山动起来了,给人一种山从远方来的感觉,就像天门山出来迎接诗人一样。
教师:结合图片,想象一下画面,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对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5.熟读成诵。
教师:我们来试着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先让学生补白,再尝试完整背诵。)
6.默写《望天门山》。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能熟练地背诵了,试着默写一遍《望天门山》吧。
(先填空默写,再看图片完整默写。)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读准读通了诗句,有节奏地朗读了古诗,并且借助注释和图片,理解了词义,想象了画面,把握了古诗的大意。会写了本首诗中的生字,背诵并默写了古诗。
布置作业
预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