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3*课 短诗五首
第一单元
第3*课 短诗五首
课前导学
积累运用
新题专列·素养提升
名著阅读
1
2
3
4
课前导学
1.本课聚焦。
探究诗歌的哲理
答题思路:①品析关键词,理解诗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结合上下文,分析修辞,探究诗句的句外意义,即深层含义。②联系诗歌的主旨及诗人抒发的情感。只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主旨,才能准确理解一些特殊句的深层含义。③抓住文章题目。诗歌的标题是“文眼”,往往分析题目就能读懂诗人的情感。④结合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往往透露出诗人的写作目的,通过背景能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课前导学
2.自主阅读,完成课文结构梳理图。
知识分子追求独立
世间万物互相依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明月zhuānɡ shì( )了你的窗子。
(2)我有年轻duò shǒu( )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3)我等待着,长夜màn màn(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装饰
舵手
漫漫
积累运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万道金光喷薄而出时,大雾便渐渐地散去。
B.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罗盘,使人们在暴风雨中不致迷失方
向。
C.“5.12”大地震后,墙塌屋倒,血雨腥风,让人不忍目睹。
D.先烈们在关键时刻都选择了取义成仁的道路,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C
积累运用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阳“环保奶奶”运建立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删去“当选”)
B.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助力襄阳共创“全国文明城市”。(在“服务”的后面加上“活动”)
C.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使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删去“使”)
D.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应为“议论、推举、表决”)
A
积累运用
4.根据语境,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词,仿照画线句写出恰当的内容。
汉字是维系华夏文明的载体。字与字的组合,词与词的搭配,穿越千年风尘,凝聚民族文化,构筑我们的现象之桥,丰盈我们的情感之海:看到“羌笛”,耳畔仿佛传来一曲哀怨的笛声,心中涌起一种戍边难归的惆怅; , ,
。
备选词语:月 酒 孤雁 烽火
看到“月”
眼前仿佛映照一片清冷的月光
心中涌起一腔思乡怀远的愁绪
积累运用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2019己亥年新春,观众期盼已久的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于2月5日正式开播。这一季节目赛制升级,突出了古典诗词与当下生活的关联性,首次增加了传统诗词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题,生动展现经典诗词活在当下的魅力。除了嘉宾的妙语连珠,主持人董卿的开场词也是一大亮点,如在谈到时间时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既巧妙串起名句,又蕴含了几分新意。
新题专列·素养提升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中国诗词大会》设计一则宣传语,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正式开播,赛制升级,精彩纷呈。
新题专列·素养提升
聆听美妙诗词,铸造诗意人生。
名著阅读
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选段,完成第1~3题。
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营弦楼”。
名著阅读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掮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
名著阅读
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往前走过了六弯,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
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玩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玩?”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
名著阅读
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药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旁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名著阅读
1.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酒店里那些味道鲜美的食物?(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马二先生的可笑与辛酸,他对西湖风光“全无会心”,却对各色菜肴馋涎欲滴。
名著阅读
2.马二先生看见宋朝仁宗皇帝御书时是怎样表现的?作者写这一片段有什么用意?(人物形象、内容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二先生面对的是前朝皇帝写的字,却犹如面圣一般跪拜,他是爬不上金銮殿的穷秀才,却俨然如朝廷大臣一般扬尘舞蹈。他如同白日做梦一般行起君臣大礼。用意:强调科举制度已毒入他的骨髓。
名著阅读
3.《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但在我们的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你是怎么看待的?作者对马二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体会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二先生其实和范进一样,深受科举制度毒害。但作者并没有对马二先生进行多少夸张化的描写,除了描写他对着宋仁宗皇帝御书参拜之外,其他都只是淡淡写来,从朴素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批判和讽刺的倾向。马二先生作为一个读书人,对西湖美景麻木不仁,他的贫乏浅薄可见一斑。作者把被八股毒害的灵魂的庸陋、精神世界的枯朽准确地揭示出来,并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和讽刺。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