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10:10:03

文档简介

内江市 2022 - 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 A(3分)解析:“论述的对象没有相同之处”错,材料一谈美的对象有文艺作品,而《红楼梦》
属于这个范畴。
2. C(3分)解析:“他这是把实际生活和艺术表演分开了”错,第五段“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
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欲打的村人就
是没有把实际生活和艺术表演的距离分开,将艺术表演当成了实际生活,才会上台打人。
3. B(3分)解析:因果错误,第三段“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
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如实物一样的逼真自然,是很难引起观者脱离实际
人生的。
4.(4分)①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人们常持实用主观的态度去看,会受实际的切身的
利害牵绊,没有心思去品味它的美妙,所以“当局者迷”;②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事物,人
们会从实用世界跳开,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以“无所为而为”
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所以“旁观者清”。(每点2分,答案内容相近可适当给分)
5.(4分)①《葬花吟》流露出处于青春爱情中的孤寂、愁苦,引发俞晓红对已逝青春的伤感和
怀念。②丰富的生命体验和不断提升的学识,让她对《葬花吟》有更高层次的生命感动、哲
学思考。(每点2分,答案内容相近可适当给分)
6. B (3分)解析:结合语境,一连串的话语主要表现了巧珍对加林的关心。
7. C(3分)解析:“预示着他即将迎来丰富多彩的新生活”错,结合上下文,高加林已经开始新
生活了。
8.(6分)①对待爱情真诚:“她来得真快!是的,对于他要求的事,她总是尽量做得让他满
意。”为心爱的加林哥,巧珍竭其所能去满足他的要求。②温柔体贴,对高加林关心:刚见面
时一连串询问,以及“心疼地问”“巧珍亲切地看着他,疼爱地说”无不彰显了巧珍对加林的
关心,以及性格中的温柔体贴。③善良大度:“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我一个字
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找个更好的对象”,为了高加林能有
更好的前途,她甘愿牺牲自己的爱情,成全他人。
9.(6分)①要勇于追求更好的生活。高加林对老人说“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
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就在咱高家村的土里刨挖一生”,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是顺应时代发
展的必然结果。②做人要有道德底线,对待感情要真诚、专一。高加林为了追求城市生活,
狠心抛弃了在他最落寞时给予他真切关爱的巧珍,德顺老汉就曾教训高加林说:“你把良心
卖了!”“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③追求梦想不能脱离现
实。高加林一心想抛弃自己的出身,逃离现实,最终还是没能跳出“农门”。当现实社会和
个人追求产生矛盾时,要正确认识自我,脚踏实地走好“活人”这条路。
10. A(3分)解析:“其……乎”是固定句式、“若夫”是发语词,排除B、C。“此……也”是固定
句式,排除D
11. D(3分)解析:A选项中的两个“然”都是“这样”的意思。B选项中的第一个“具”是“准
备”,第二个“具”是“详细”的意思。C选项中的两个“固”都是“顽固”。D选项中第一个
“举”是“被攻占”,第二个“举”是“攻占”的含义。
12. B (3分)解析:越王勾践是面向南面称霸。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第 1页(共3页)
{#{QQABKYSAggCoQBJAAQACAwGwCAOQkgECCKgOBAAQIEIAiBFABCA=}#}
13 (8分)
(1)(4分)自从我能听到这两个人的忠言,我的眼睛更加明亮,听力更加敏锐,不敢独自占
有这些忠言,愿将它们进献给先王祖宗。(“加”更加,“擅”据有,“荐”进献,各1分,句
意1分)
(2)(4分)(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谷仓里的谷物还多;长短不一的瓦缝,比全身的丝
线还多。(“于”介词结构后置,“庾”露天谷仓,“帛缕”丝线,各1分,句意1分)
14.(3分)敢于承担责任(自我检讨、知错能改);虚心纳谏;戒奢戒骄(一点1分)
15. B (3分)解析:“未应两手无用”二句,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16.(6分)①思想情感的对比。上片赞美鼓励友人,基调昂扬;下片抒发一己悲愤,基调抑郁,
在鲜明的对比中展现词人忠贞爱国之苦心;②人物形象的对比。上片写汤朝美曾意气风
发,“谈笑挽天回”,终得日边消息重回朝堂;下片写自己眼下赋闲带湖,满头白发,终日醉
舞狂歌消磨时间,以强烈的对比凸显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③意境营造的对比。上
片起笔写白日金阙,虎豹九关的朝堂景象,辉煌庄严;下片起笔写居所门为草掩,径被苔封,
荒凉寂寞,在对比中表达了词人的寂寞处境和满怀愁苦,有力地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对爱
国志士的打击和迫害。(一点2分)
17.(6分)(1)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3)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18.(3分)(1)居高不下(2)息息相关(3)喜闻乐见(一词1分,意思相近即可)
19.(4分)不仅能感受到对喜新厌旧者的劝谕,更能悟出“世态渔洋已道尽,人间何事不鹅笼”
的道理。(本句有两处错误:一语序不当,二成分残缺。每处2分)
20. C (3分)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表特殊含义。A.表示强调突出;B.表示引用;D.表
示特定称谓。
21.(6分)①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②一绿一红相映衬③有好几种变式(别称)(每空2分,意
思相近即可)
22.(4分)青团虽然味美且具有治疗和保健功效(2分),但是食用过量会造成肠胃不适,只能
适量食用(2分)。
23.【参考立意】
材料中毕加索的意思是面对世界,我们应该去创造,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强调的是创造
的价值和意义,强调面对问题和困难能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成绩,是创新改变、积
极进取、开拓发展。书法家的意思是要写好字,需要重复的练习。强调重复也是具有价值和意
义的。可以将重复看成是一种量的积累,是质的飞跃的前提。重复是积淀、蓄势待发。从整体
来看,学生要理解阐释创造和重复之间的关系,不能将二者割裂,应认识到创造和重复对个人
发展、事物兴起、民族发展、国家强大、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
文言文原文翻译
材料一:
大禹出巡遇见一个犯罪的人,便停下车来询问那个罪人并为他哭泣。左右的人说:“那罪
人因为不走正路,所以造成这样的后果,君王您为什么要为他悲痛成这个样子呢?”大禹说:
“尧、舜时候的人民,都能把尧、舜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现在我作为君王,百姓各自按自己
的想法行事。因此我为他感到痛心。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第 2页(共3页)
{#{QQABKYSAggCoQBJAAQACAwGwCAOQkgECCKgOBAAQIEIAiBFABCA=}#}
材料二:
英明的君主有三怕:一怕居高位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二怕得意时骄傲自满;三怕听到天下
的至理名言又不能实行。凭什么知道他们会这样呢?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将吴国打得大败,
兼并了九夷。当时他面向南面称霸,召集了亲近大臣和远方大臣,对群臣下令说:“知道我的
过错而不告知我的人,他的罪该被处死。”这就是身居高位而怕不知道自己过失的例子。从
前,晋文公与楚国交战,大胜楚国,焚烧了楚军营垒,大火三天三夜没有熄灭,晋文公退朝之后,
脸上带有忧虑的神色,侍者问他:“君王您大胜楚军,现在却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晋文公
说:“我听说以战术和力量得胜并能安顿民众的。恐怕是圣人吧!至于那些以阴谋诡计得胜
的人,却很危险啊,所以我很担忧。”这就是怕在得意和顺利的时候骄傲的例子。从前齐桓公
得到管仲、隰朋的辅佐,为他增长辩才,解说道义,到正月上朝,便命令准备牛、羊、豕三牲,供奉
先王祖宗。齐桓公站东向西,管仲、隰朋站西向东。齐桓公祭告说:“自从我能听到这两个人
的忠言,我的眼睛更加明亮,听力更加敏锐,不敢独自占有这些忠言,愿将它们进献给先王祖
宗。”这就是听到天下的至理名言而怕不能实行的实例。
材料三:
可叹呀!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
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
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
工还多;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长短不一的瓦楞,比全身的丝缕还多;
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声音嘈杂的音乐,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
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
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
焦土。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灭族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
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
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
亡得太迅速)秦人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后人为他们哀叹;如果后人只是为他们哀叹,却不引
以为戒,那也只会让更后来的人为这些后人哀叹啊。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第 3页(共3页)
{#{QQABKYSAggCoQBJAAQACAwGwCAOQkgECCKgOBAAQIEIAiBFABCA=}#}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1、2、3、6、7、10、11、12、15、20)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其余试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艺术和实际人生保持适当的距离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有几个事实我觉得很有趣味,不知道你有同感没有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山,即使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地人看来,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莱压倒门前的海景,不拿盛酒盛莱的标准去估定周鼎汉瓶的价值,不把一条街当作到某酒店和某银行去的指路标。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他们知道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 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摘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材料二:
封面新闻:你浸润在《红楼梦》里近50年,你觉得自己的人生吸收了哪些营养 或者说,你阅读《红楼梦》,最深的感触有哪些
俞晓红:不同的年龄段读《红楼梦》会有不同的兴趣点。中学时代主要是关注青春爱情,读《葬花吟》时为林黛玉而哭。到了大学,正好受到中文系的专业教育,开始有自己的一些学术思考。后来我从事高校行政工作,当过教学副院长,会遇到很多管理方面的事情。这个时候,王熙凤、贾探春的一些管理理念给我一些启发。我就会想,这个事情如果她们遇到,会怎么处理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但里面有很多的哲学思考。现在60多岁了,读到《葬花吟》为什么还会哭呢 应该不只是沉浸在青春爱情的感伤中,更是《葬花吟》促发了我更多的哲学思考。这不仅是一首青春的诗,更是命运之诗,它有更高的哲学层次。
封面新闻:当下,互联网科技发展很快。出现像ChatGPT这样的高级人工智能,像《红楼梦》的研究和阅读,应该也有机器不能替代的部分吧。
俞晓红:是的。比如说,当你带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去阅读《红楼梦》,收获的是属于个性的、灵动的、鲜活的东西,这是机器所不能替代的。我不知道未来AI能不能完全取代我这些生命经验,至少目前还不能。
(摘编自《<封面新闻>专访俞晓红——研究红楼梦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
相关链接:
葬花吟(节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艺术审美的感受,不过二者论述的对象并无相同之处。
B.不能在美的艺术事物与实际人生中维持适当的距离,就很难被《葬花吟》感动。
C.不同的境遇状态会影响作者的艺术创作,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影响读者对同一作品的审美体验。
D.对《红楼梦》的阅读与研究,人工智能很难替代人类,因为人类会带着自己的生命经验去感受。
2.阅读材料内容,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初到风景名胜区,常能发现值得玩味的美,这是因为跳开了实用世界,在适当的距离去看事物。
B.因为观点和态度的差别,儿时曾觉得乡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单调不已,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
C.旧时一个村人看到舞台上奸诈狡猾的曹操,怒而提棍上台欲打。他这是把实际生活和艺术表演分开了。
D.艺术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它需要结合客观实际,艺术所用的情感是作者客观反省后流露出的情感。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这两句在不明历史的读者看来漫无意义,是因为内容距离读者太远。
B.一位雕塑家的作品如果达到了如同实物一样自然逼真的境地,就会让欣赏者脱离实际人生,从而心生美感。
C.柳树的倒影是虚幻的世界,与实际人生无关联;真实的柳树是实用的世界,可避风歇凉、架屋烧火。二者的美的差别源于“距离”。
D.川剧角色的妆容和动作往往都很夸张,表演时也不用寻常说话语调,这是为了使艺术和实际人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4.关于“美”,作者认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原因。(4分)
5.请结合材料,分析林黛玉的《葬花吟》让俞晓红在60多岁还感动落泪的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生(节选)
路遥
高加林把自行车放到路边,然后伏在大马河的桥栏杆上,低头看着大马河的流水绕过曲曲折折的河道,穿过桥下,汇入到县河里去了。他在这里等着巧珍。他决定今天要把他和巧珍的关系解脱。他既不愿意回高家村完结这件事,也不愿意在机关。
高加林伏在桥栏杆上,反复考虑他怎样给巧珍说这件事。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弯拐来拐去,归根结底说的还不就是要和她分手吗 在他这样想的时候,听见背后突然有人喊:“加林哥……”一声喊叫,像尖刀在他心上捅了一下!
他转过身,见巧珍推着车子,已经站在他面前了。她来得真快!是的,对于他要求的事,她总是尽量做得让他满意。
“加林哥,没出什么事吧!昨天我听三星捎话说,你让我来一下,我晚上急得睡不着觉,又去问三星看是不是你病了,他说不是……”她把自行车紧靠加林的车子放好,一边说着,一边向他走过来,和他一起伏在了桥栏杆上。
高加林看见她今天穿了一身新衣服,浑身上下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顿时感觉有点心酸。他怕他的意志被感情重新瓦解,赶快进入了话题。
“巧珍……
“唔。”她抬头看见他满脸愁云,心疼地问,“你怎了 ”加林把头转向一边,说:“我想对你说一件事,但很难开口……
巧珍亲切地看着他,疼爱地说:“加林哥,你说吧!既然你心里有话,就给我说,千万别憋在心里!"
“说出来怕你要哭。”
巧珍一愣。但她还是说:“你说吧,我……不哭!”
“我可能要调到几千里路以外的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咱们……”
巧珍一下子把手指头塞在嘴里,痛苦地咬着。过了一会,才说:“那你……去吧。”“你怎么办呀 ”
........
“我主要考虑这事……”
一阵长时间的沉默。两串泪珠静静地从巧珍的脸颊上淌下来了。她的两只手症挛地抓着
桥栏杆,哽咽地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找个更好的对象……加林哥……”巧珍说不下去了,掏出手绢一下子塞在了自己的嘴里!高加林眼里也涌满了泪水。
巧珍迅疾地转过身,说:“加林哥……我走了!”
他想拦住她,但又没拦。他的头在巧珍的面前,在整个世界面前,深深地低下了。她摇摇晃晃走过去,困难地骑上了自行车,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向大马河川飞奔而去了。高加林也猛地骑上了他的车子,他骑到一个四处不见人的地方,把车子摔在地上,身子一下伏在一块草地上,双手蒙面,像孩子一样大声号啕起来。这一刻,他对自己仇恨而且憎恶!五天以后,高加林从刘家湾公社返回县城,就和黄亚萍开始了他们新的恋爱生活。
他们穿着游泳衣,一到中午就去城外的水潭里去游泳。游完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傍晚,他们就在东岗消磨时间:一块儿天上地下地说东道西,或者一首连一首地唱歌。黄亚萍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很快把高加林重新打扮了一番:咖啡色大翻领外套,天蓝色料子筒裤,米黄色风雨衣。她自己也重新烫了头发,用一根红丝带子一扎,显得非常浪漫。浑身上下全部是上海出的时兴成衣。
有时候,他们从野外玩回来,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像故意让人注目似的,黄亚萍带着高加林,洋洋得意地通过了县城的街道……他的情绪当然是很兴奋的,因为黄亚萍把他带到了另一个生活的天地。他感到新奇而激动,就像他十四岁那年第一次坐汽车一样。
他父亲和德顺老汉有一天突然来到他的住处,脸色都不好看。高加林把奶糖、水果、糕点给他们摆下一桌子,又冲了两杯很浓的白糖水放在他们面前。
他们都不吃不喝。高加林知道他们要说什么了,就很恭敬地坐在他们面前,低下头,两只手轮流在脸上摸着,以调节他的不安的心情。
“你把良心卖了!加林啊……”德顺老汉先开口说,“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你是咱土里长出来的一棵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啊!你苦了巧珍,到头来也把你自己害了……”
“你还年轻,不懂世事,往后活人的日子长着哩!爸爸快四十岁才得了你这个独苗,生怕你在活人这条路上有个闪失啊……”他父亲说着,老眼里已经汪满了泪水。
高加林一直低着头,像一个受审的犯人一样。
老半天,他才抬起头,叹了一口气说,“你们说得也许都对,但我已经上了这钩杆,下不来了。再说,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就在咱高家村的土里创挖一生……我给你们买饭去……”两个老人看他们再说什么也不顶事了——这个人已经有了他自己的一套,用他们的生活哲学已经不能说服他了。于是他们就起身告别。
两位老人心情相当沉重地走了。
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德顺爷和他爸说的话,听起来道理很一般,但却像铅一样,沉甸甸地灌在了他的心里……
不久,一个新的消息突然又使高加林欣喜若狂了:省报要办一个短期新闻培训班,让各县去一个人学习,时间是一个月。县委宣传部已决定让他去。
他一晚上高兴得没睡着觉——这可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进省会,去逛大城市呀!走的那天,亚萍和他一起去车站。他身上穿的和提包里的东西,全是她精心为他准备的。当汽车从车站门口驶出来,亚萍的笑脸和她挥动的手臂闪过以后,他的心很快就随着急驰的汽车飞腾起来;飞向了远方无边的原野和那飞红流绿的大城市……
(有删改)
【注】路遥的小说《人生》发表于1982年。在那个年代,年轻人除了上大学,很难跳出“农门"。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但后来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他只好回家种地。高加林的叔父从部队转业回来当了局长,高加林因为叔父的关系成了县里的一名记者,后被人告发,他又回到了高家村当农民。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加林“反复考虑他怎样给巧珍说这件事”,表明此时的他认为与巧珍分手是他在人生道路上必然要作出的决定,只是纠结如何告知而已。
B.“加林哥,没出什么事吧!昨天我听三星捎话说,你让我来一下,我晚上急得睡不着觉,又去问三星看是不是你病了……”这一连串话语表现了巧珍的性急。
C.“五天以后,高加林从刘家湾公社返回县城,就和黄亚萍开始了他们新的恋爱生活”,既写出了高加林想拥有新生活的迫不及待,也表现了他对巧珍的无情。
D.文中写“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德顺爷和他爸说的话,听起来道理很一般,但却像铅一样,沉甸甸地灌在了他的心里……”表现他对自己抛弃巧珍的行为充满自责。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桥栏杆”,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巧珍在得知高加林变心后内心巨大的痛苦。
B.“你把良心卖了”“你作孽哩”“往后活人的日子长着哩”等,通过质朴的、口语化的语言写出两位老人在规劝高加林时的语重心长。
C.在黄玉萍的打扮下,高加林穿上了“咖啡色”外套、“天蓝色”筒裤、“米黄色”风雨衣,亮丽的色彩预示着他即将迎来丰富多彩的新生活。
D.文章叙事时,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详写高加林与巧珍分手的经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使人物形象立体而生动。
8.《人生》中最让人叹惋的女性人物莫过于巧珍,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巧珍这个人物形象。(6分)
9.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问世不久即轰动全国,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以及个人追求的思索。请结合文本谈谈《人生》给你的启示。(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甚至此也 ”
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节选自《说苑·君道》)
材料二:
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识其然也 越王勾践与吴人战,大败之,兼有九夷。当是时也,南面而立,近臣三,远臣五,令群臣曰:“闻吾过而不告者其罪刑。”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者也。昔者,晋文公与楚人战,大胜之,烧其军,火三日不灭,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曰:“君大胜楚,今有忧色,何也 ”文公曰:“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煮也。昔齐桓公得管仲、照朋,辩其言,说其义,正月之朝,令具太牢,进之先祖。桓公西面而立,管仲、隰朋东面而立。桓公赞曰:“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擅,愿荐之先祖。”此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者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材料三: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者也
B.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者也
C.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者也
D.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使然焉”的“然”与《赤壁赋》中“何为其然也”的“然”的意思相同。
B.“令具太牢”的“具”与《鸿门宴》中“具告以事”的“具”意思不相同。
C.“日益骄固”的“固”与《愚公移山》中“汝心之固”的“固”意思相同。
D.“函谷举”的“举”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的“举”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一次外出巡行,遇到一个犯了罪的人,禹问其缘由,才知道百姓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不与他同心同德,所以伤心哭起来。
B.越王勾践当时在南面称霸,召集了亲近大臣和远方大臣,对群臣下令说,知道君主的过失必须告知,否则将会给予严厉处罚。
C.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若六国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若秦爱护六国百姓,就可顺次传到万世都做皇帝。
D."人亦念其家"说明人人都有爱家之心,“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则对秦统治者搜
刮民脂只供自己享乐的行径进行了有力抨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擅,愿荐之先祖。(4分)
(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4分)
14.结台二则材料,简要概括真正贤明的君主应当具备哪些品德。(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
辛弃疾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蛋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注】①辛弃疾被弹劾免官,赋闲在带湖。曾任司谏的汤朝美从广东新州贬所调往江西信州,汤曾和过辛弃疾词《水调歌头·盟鸥》,辛弃疾又用原韵写此词作为答谢。②金阙、九关:均喻指宫廷。③日边:喻指帝王左右。④蟹螯杯:晋人毕卓嗜好饮酒,持蟹螯饮酒于船中,是他一生的追求。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上片既有对友人忠肝义胆却遭贬谪的同情,又有对其积极进取的勉励。
B.本词下片运用晋人毕卓持蟹螯杯的典故,写作者闲居带湖,以饮酒吃蟹为乐。
C.本词下片“笑”字意为苦笑、蔑笑,反衬词人备受压抑、壮志难伸的悲哀和无奈。
D.本词上片情感乍悲乍喜,文意一波三折;下片却一气奔注,牢骚苦闷倾泻而来。
16.本词上下两片,对比手法突出,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写水,“____”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2)《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景色宏伟
奇丽,意境阔大。
(3)《念奴娇:过洞庭》中,“ , ”两句写词人在明净光洁广阔的湖面上驾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供我所用的意味,表现其豪迈的气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站联合出品的国产动画《中国奇谭》火了, 的评分无疑说明了该作品受欢迎的程度。
比起不少动画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与闯关打怪式的冒险故事,《中国奇谭》的“骨相”无疑是最中国的。《小妖怪的夏天》聚焦“善与恶",《鹅鹅鹅》关注“虚与实”,《林林》则讲述“人与自然”。这些动画的主题,无不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_____,体现出中国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对生活的深层探索。观众沉浸在《鹅鹅鹅》层层嵌套、变化万千的故事中.不仅能悟出世态渔洋已道尽,人间何事不鹅笼”,更能感受到对喜新厌旧者的劝谕。
该片的叙事风格同样极具中国美学特征。无论是《小妖怪的夏天》中清新、法俞的国画风,还是《鹅鹅鹅》中写意化的表达,都会让中国观众生出熟悉与亲切之感。《林林》将3D动画与素描结合的尝试,更是对中国美学的一次多角度诠释。这或许也能给我们带夹之示,中国动画的制作,未必要片面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而是应该回归老百姓 的形式与风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改变原意。(4分)
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B.在《诗经》里就有用“如鸟斯革,如犟斯飞”这样的句子来歌颂像翼一样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C.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
D.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变化,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青团,江南有名的传统特色小吃,又称“清明粿”。《吴门竹枝词》云:“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说的就是①,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青是中国人特有的浪漫,不取绿字而取青,好像见字即闻艾草香。一口青团,面皮香弹软糯不沾牙,豆沙馅甜香细腻,恰到好处。再看颜色,外如翡翠,内若深色的玛瑙,②,恰如春天的花红柳绿。作为江南清明的食物符号,青团③,如川渝的“叶儿粑”、广东的“朴籽粿”、江西的“艾米果”。
青团不仅风味独特,而且有治疗和保健之功效:其主要原料中的糯米中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维生素B和淀粉,适量食用具有一定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等功效,属于温补;而原料中的艾草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核黄素和烟酸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具有一定平喘、利胆、消火、抗菌、驱寒、除湿等功效。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糯米中含有大量的支链淀粉,支链淀粉难溶于水,不易消化,吃多了会积食、消化不良,造成肠胃不适,严重者甚至会上吐下泻。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毕加索:整个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期待着我们去创造,而不是去重复。
书法家:先选一个字,然后重复练习,直到高度熟练,练出力透纸背的境界,自然能写好其他的字。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思考和感悟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