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易错点预习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易错点预习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11:5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易错点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住宅(zhái) 搜索(sōu) 抛开(pōu)
B.倾斜(qǐng) 骤雨(zhòu) 布置(zhì)
C.挖掘(jué) 隐蔽(yǐn) 地 址(zhǐ)
2.下列选项中,动物的住所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狗窝 鸟巢 B.猪圈 虎穴 C.狗洞 马窝 D.马厩 鱼塘
3.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下列成语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B.可怜九月初三夜(值得怜悯)
C.梅须逊雪三分白(不及,比不上) D.梅雪争春未肯降(服输)
5.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
①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②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③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作“自动窗帘”。
A.①之前 B.②③之间 C.①②之间 D.③之后
二、填空题
6.读句子,在语境中读拼音写词语。
(1)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rú guǒ( )感到pí láo( ),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xiū xi( )一会儿,头朝着外面,chù xū( )轻微地bǎi dòng( )。
(2)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duǎn cù( )、时而yōu yáng( )的míng jiào( )声,十分měi miào dòng tīng( )。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xīn kuàng shén yí( ),sī xù wàn qiān( ),使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qiáng liè yuàn wàng( )。
7.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昔______( )______( )______( )
支______( )______( )______( )
禺______( )______( )______( )
8.近义词。
新鲜——( )   均匀——( )
逐渐——( )   牢固——( )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
(2)( )感到疲劳,蟋蟀( )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3)蟋蟀的出名,( )由于它的唱歌,( )由于它的住宅。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在看问题时,我们很多人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跳出局部从整体出发。
(2)《暮江吟》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这首诗中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站在江边,看到夕阳柔和地照在江面之上,江水一半是青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我不禁吟诵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之中蕴哲理。《雪梅》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了事物各有所长的道理。
(4)“吟”是_______的一种;“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_______;“可怜”是________的意思;“真珠”在诗中指__________。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说明观察事物不能在近处。( )
12.“蝉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体现了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 )
13.“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我发现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而且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
14.“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从句中“倾斜的隧道”可以看出昆虫学家法布尔观察得很仔细,而且用词准确。(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蟋蟀的住宅》选段,回答问题。
(1)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2)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3)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①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②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③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4)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5)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5.“蟋蟀盖房子”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采用了______的手法。
16.加点的第①个“它”指_______,第②个“它”指______,第③个“它”指________。(A.后腿上的两排锯 B.蟋蟀)
17.指出文段⑴中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对“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蟋蟀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却修建出了结构复杂、内部平整的住宅。对蟋蟀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让人为之惊叹的伟大工程。
B.蟋蟀用柔弱的工具挖掘出的洞穴很简朴,作者之所以把它称作“伟大的工程”,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对蟋蟀表示了赞赏。
20.“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仿照这个句子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欣赏
仙人掌之歌
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是喜欢,而且还敬佩。
我有幸去了趟墨西哥。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仙人掌遍地都是。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两千余种,而墨西哥竟然独占了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那里的仙人掌家族非常庞大。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之间并不十分相似,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瓣状、穗状等。有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径都宽达几十厘米。远远看去,它活像是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虽然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但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忘掉旅途的疲乏。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你砍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即使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也会滋生出新体。你要试试用干旱来威胁它吗?一颗重37公斤的仙人球,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你若用火烧它,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你若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
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是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这怎么不让我肃然起敬?充满了旺盛生命力的朋友,仙人掌!
21.下面关于仙人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两千余种,而墨西哥竟然独占了一半,所以墨西哥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B.仙人掌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瓣状、穗状等。
C.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也有其他颜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且浑身带刺。
D.仙人掌不怕干旱,一颗重37公斤的仙人球,6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
22.简要概括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为什么仙人掌让作者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4.习作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连续观察过某一种事物或现象吗?请你以“观察日记”为题,把你观察到的有趣事物或现象记录下来。注意格式正确,写出事物的特点或变化;适当抒发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A.有误, 抛开(pōu)——(pāo)。
B.有误,倾斜(qǐng)——(qīng)。
C.正确。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A.“狗窝、 鸟巢”说法正确。
B.“猪圈、 虎穴”说法正确。
C.“马窝”说法不正确,就该是“马厩”。
D.“马厩、 鱼塘”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C。
3.C
【详解】考查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句意: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这句话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B.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
D.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选项C的句子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相同。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A.正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缘:因为。
B.有误,“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意思: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可怜:可爱。
C.正确。“梅须逊雪三分白”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意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逊:不及,比不上。
D.正确。“梅雪争春未肯降”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意思: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降:服输。
5.B
【详解】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
“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是对变色玻璃功能的解读,“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与”所以人们又把玻璃叫做'自动窗帘。”是因果关系,这是对变色玻璃的又一解释与叙述,所以题干中的句子应该在第③句之前。
6. 如果 疲劳 休息 触须 摆动 短促 悠扬 鸣叫 美妙动听 心旷神怡 思绪万千 强烈愿望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疲、触、摆、促、悠、旷、怡、绪、烈、愿”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7. 借 借书 惜 可惜 错 错误 枝 树枝 技 技术 伎 伎俩 遇 相遇 偶 偶尔 寓 公寓
【详解】本题考查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昔”可以加偏旁组成新字:醋,腊,蜡,措等。组词:米醋,腊月,蜡烛,措施。
“支”可以加偏旁组成新字:肢,歧,豉,翅等。组词:肢体,岐山,豆豉,翅膀。
“禺”可以加偏旁组成新字:愚,隅,萬等。组词:愚蠢,路隅,百萬。
8. 鲜嫩 平均 渐渐 坚固
【详解】本题是对词语近义词的考查。
新鲜:没有枯萎的意思。近义词:鲜活、鲜嫩、清新。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近义词:匀称、匀实、匀和、均等、平均、均衡。
逐渐:渐渐的意思。近义词:渐次、渐渐、慢慢、逐步
牢固:坚实牢固的意思。近义词:坚韧、健壮、坚实、稳固、结实。
9. 即使 也 如果 就 不光 还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就是:可以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标明分句之间抽象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对句子和句子之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选择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
(1)“有骤雨”是前一句话,说明是存在的事实情况,后句“这里立刻会干的”,是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可能是相反或相对的结论,后句是前句的转折,所以前句和后句应是转折关系。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还……,即使……也……等。根据前句和后句的语境选“即使……也……” 更贴切。
(2)“感到疲劳”是提出的一个假设,后句“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是结果,前句和后句之间存在着假设关系,所以应选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要是……就……,假如……就……等,根据前后句语境选择“如果……就……”适合。
(3)“蟋蟀的出名”是前句,表明了意思,接着解释说明出名的原因“由于它的唱歌,由于它的住宅”,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才使得蟋蟀出了名。所以后两句话是对前一句话结果的进一步说明,所以是递进关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光……还……,不仅……而且……等,根据这句话的关系所以应选“不光……还……”适合。
10.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 白居易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歌 碧绿色 可爱 露珠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古诗理解和字词解释。
(1)《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注意“横、峰、真、缘、身”的正确书写。
(2)《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注意“露、真、道、铺、瑟”的正确书写。
(3)注意“梅、雪、输、香”的正确书写。
(4)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碧绿色。
可怜:可爱。真珠:即珍珠,指露珠。
11.× 12.√ 13.√ 14.√
【解析】11.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的意思是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并不是说观察事物不能在近处,而是说要全面、客观。故说法错误。
12.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
“蝉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一句不只写了蝉的动作,还写了蝉的声音,表达了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故说法正确。
13.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
结合“刚长出来”“不几天”可知,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故说法正确。
14.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从句中“倾斜的隧道”可以看出昆虫学家法布尔观察得很仔细,而且用词准确。说法正确。
15. 蟋蟀的巢穴 拟人 16. B B A 17. 扒 搬 踏 推 铺 18. 前足 钳子 后足 后腿 19.A 20. 拟人 每当夜幕降临,萤火虫便提着小灯笼在夜空里玩耍。
【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辨析。
“蟋蟀盖房子”指的是蟋蟀在挖自己住的巢穴。“盖房子”赋予“蟋蟀”人的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6.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结合文中“它用前足扒土”可知,这个“它”指蟋蟀;“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的“它”也是代指“蟋蟀”;结合“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可知,这里的“它”指的是蟋蟀后腿上的两排锯。
17.本题提取关键信息。
回答本题问题, 可从文中的这句话“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题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中找到答案,即表动作的词语有扒、搬、踏、推、铺。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螺蚌真像一个工程师。
18.本题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文中“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可知,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前足、钳子、后足、后腿。
19.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从“假使”可知,此句是表示假设的句子。本段主要写了蟋蟀的工具简单、柔弱,但是它的住宅却是舒适耐用,表达了对蟋蟀的赞美。这确实是一个让人为之惊叹的伟大工程。故选A。
20.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仿写。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弹琴”赋予蟋蟀人的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积累,再仿写一句拟人句即可。如:蜜蜂在花丛中跳舞。
21.C 22.讲述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 23.因为仙人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
【解析】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C.仔细阅读全文,在第三自然段中第四句话“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 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可以知道,“肤色”是绿色,其他颜色指的是花的颜色,所以与文章内容部符合,是不正确的。
22.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段意的能力。
结合“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可知主要写仙人掌的生长环境,结合“你若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可知本段主要写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
23.本题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是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可知仙人掌让作者肃然起敬的原因是仙人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
24.范文:
观察日记一则
2022月6月8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一大早,我拿了个杯子,放了一点水,把七、八粒黑豆放进水里面泡,爸爸告诉我不要放太多的水,不然黑豆会被淹死的。过了20分钟,我去看黑豆,发现黑豆的皮皱巴巴的,像一个七、八十岁老太婆的脸似的,又了一个小时,我又去看黑豆,发现黑豆已经没有皱纹了,而是饱胀得快要裂开了,还发现黑豆的体积变成原来的两倍多,颜色也变浅了,又过了两个钟,我又去看黑豆,发现杯子里的水干了,我火冒三丈,以为妈妈把我杯子的水倒了,我去责问妈妈,妈妈告诉我:“不是我把你杯子里的水倒了,而是黑豆把水吸干了。”妈妈告诉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听了,又给黑豆加了点水。
到了下午,我心急火燎地去看黑豆,惊奇地发现黑豆把黑衣裳撑开了一条缝,小黑豆好像裂开嘴对我微笑。到了晚上,我发现我泡的黑豆发芽了,嫩芽的各有不同,有的像豆号,有的像日芽儿.还有的像钩子 直是千姿态!嫩芽的颜色变化也很新奇,嫩芽先是嫩绿的,后来变成翠绿色的了,好像杯子里装的全是翠绿色的宝石,深夜我又去看黑豆的时候,发现嫩芽长高了,已经有1-2厘米长了。
我看着黑豆一点一点长大,情不自禁地笑了。泡黑豆真有趣,我希望我泡的黑豆能快点长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题考查了常见应用文的写作。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写什么:日记;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日记的写作格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注意将观察的过程写清楚,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观察,写作时要按观察的顺序去写。
开头:第一行年月日,周几,天气如何,格式居中。
中间:第二行下来写正文,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日记的正文是日记的主要部分,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时做到仔细、准确。按观察顺序将观察过程记叙完整。自己最想写最感兴趣的部分要写具体。
结尾:写这次观察带给你怎样的启示或者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