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易错点预习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易错点预习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2 11:5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易错点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竹篱(lí) 朴素(pǔ) 慰藉(jí) B.绮丽(qí) 锄头(chú) 剥削(bō)
C.和谐(jiē) 应和(hè) 复杂(zá) D.附近(fù) 谈心(tán) 绘画(huì)
2.下列词语中,“逐”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哪一项?( )
A.逐渐 B.逐步 C.追逐 D.逐年
3.下列哪一个词语让你想象到的画面与其他三项不一样?( )
A.响彻云霄 B.锣鼓喧天 C.悄无声息 D.人声鼎沸
4.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哪一项?( )
A.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豪迈地飞奔而来。
B.快看啊,天上的那一片白云霸占了这块蓝天。
C.你听,沟水汩汩,它欢快地唱着歌儿流向远方。
D.夕阳之下,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走月亮》写的是作者想象自己与阿妈一起在月亮上散步的情景。
B.冰心在《繁星》一文中写了她在三个不同时期观看繁星的情景。
C.《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奇观。
D.《秋晚的江上》一文中,诗人向我们描绘了秋天清晨时美妙的江景。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哪一项?( )
A.读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B.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做错了这件事。
C.我们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D.现在,我对自己要求越来越严肃。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shà shí lǒnɡ zhào zhú jiàn yú zhèn
( ) ( ) ( ) ( )
bà zhàn jì jìng càn làn huī fù
( ) ( ) ( ) ( )
8.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溪水 ( )的月光 ( )的怀抱
( )的花瓣 ( )的夜晚 ( )的星星
9.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
①响彻( )( ) ②低( )细( )
③悄无( )( ) ④鸦雀( )( )
⑤窃窃( )( ) ⑥( )( )鼎沸
⑦( )( )欲聋 ⑧锣鼓( )( )
(1)上面的词语中,形容没有声音的是_____;形容声音很小的是____;形容声音大的是____。(填序号)
(2)照样子,展开想象,把由词语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词语④:图书馆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看书。
词语⑧:________
三、判断题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0.《观潮》一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 )
11.《走月亮》主要描绘了“我”和阿妈在夏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景。( )
12.《秋晚的江上》描绘出了一幅秋天江边黄昏时的图画。( )
13.“鼎”字第一个笔画是“ ”。( )
14.“鼎沸”的意思是“喧闹、杂乱”。(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走月亮》片段,按要求做题。
①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甲)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乙)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丙)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5.“村里的风俗”在语段中是指( )
A.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
B.来到自己家的田地里看看。
C.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
D.采一塘新谷招待阿爸。
16.语段的主要内容是( )
A.“我”和阿妈走月亮,看着月下田园的丰收景象,盼望阿爸归来。
B.秋天,果园丰收了。
C.春天,“我们”在田地里辛勤劳作。
D.“我”和阿妈去田园迎接阿爸回家。
17.文中画波浪线的三个句子中,甲句让我想到了虫唱鱼跃图,乙句让我想到了___________图,丙句让我想到了____________图。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个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什么内容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能否改成“沟水汩汩地响着”?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①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耐,快要支持不住了。他仍然(托 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②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他失望到了(及 极)点。
③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了。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
④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决 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到 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⑤他思索再三,最后,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了,吸水器中果然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两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20.我能在“ ”中加上合适的题目。
21.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用“﹨”划掉。
22.把“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这句话言下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五自然段中他思索再三,当时他在思索:________,从中“我”体会到的:_________
24.“塞上壶塞”中的塞这里的读音为:______,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是____
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学习了这篇短文,我从中悟出这样一个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6.习作。
星空、大海、月亮、田野、果园……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与众不同的美妙。请你选择自己熟悉的自然现象,写一篇作文。可以学习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识记。
A.慰藉(jí)——jiè;
B.绮丽(qí)——qǐ;
C.和谐(jiē)——xié;
故答案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的理解。
A.逐渐:指渐渐,逐步,一步一步。逐:挨着(次序)。
B.逐步:(副)表示一步一步地(指动作行为有意识有节奏地循序渐进)。逐:挨着(次序)。
C.追逐:(动)追赶,追跑。逐:追赶。
D.逐年:(副)一年一年地。逐:挨着(次序)。
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C。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B.锣鼓喧天:敲锣打鼓,声响大得响彻云天。形容激烈搏斗或热烈喜庆的景象。
C.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D.人声鼎沸: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
结合词义,可知,“悄无声息”让我想象到的画面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词是:悄无声息。故选:C。
4.A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A.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霸占”把白云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唱着歌儿”把沟水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妆成一瞬的红颜”把芦苇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与写作顺序的能力。
A.错误,《走月亮》是写自己和阿妈在月亮下散步、行走的情景,并非想象在月亮上散步。
B.错误,本单元所学的《繁星》是巴金的作品,不是冰心的作品。
C.正确。《观潮》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D.错误。从题目《秋晚的江上》就能知道时间是晚上,而非清晨。
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有语病,病因:词语搭配不当。“提高”与“知识”搭配不当,故去掉“和提高”。
B.正确。
C.有语病,病因: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D.有语病,病因:词语搭配不当。“严肃”与“要求”搭配不当,把“严肃”改为“严格”。
7. 霎时 笼罩 逐渐 余震 霸占 寂静 灿烂 恢复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霎、笼、渐、震、霸、寂”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8. 清澈 柔和 温暖 新鲜 宁静 闪烁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湍急的溪水、皎洁的月光、暖柔的怀抱、清香的花瓣、漆黑的夜晚、耀眼的星星等。
9. 云 霄 声 语 声 息 无 声 私 语 人 声 震 耳 喧 天 ③④ ②⑤ ①⑥⑦⑧ 大桥通车的典礼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词语归类、词语造句。
①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②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③悄无声息:1.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2.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④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⑤窃窃私语:形容两人亲密地靠在一起小声说话。
⑥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⑦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⑧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1)根据词语意思可知:形容没有声音的词语有:③④;形容声音很小的词语有:②⑤;形容声音大得词语有:①⑥⑦⑧。
(2)根据词语写句子。
如:每到春节,大街上都锣鼓喧天。
10.√ 11.× 12.√ 13.× 14.√
【解析】10.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课文《观潮》一课中的“江面很平静”“潮来了”“潮头奔腾西去”等语句可以看出全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故叙述正确。
1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走月亮》主要描绘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景。故题干叙述有误。
1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故题干叙述正确。
13.本题考查对字的笔画的掌握。
鼎的笔顺是: ,共 12画,第一个笔画是:。故题干叙述有误。
14.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鼎沸:(形)煮开了锅。形容喧闹,嘈杂。故题干叙述正确。
15.C 16.A 17. 果园飘香 稻谷成熟 18.这些蒲公英像一个个小金兵在空中飞舞着,有的慢悠悠地落到了草地上;有的越飞越远,飞向了远方。 19.不可以,因为“满意地”一词是对沟水辛勤奉献的一种肯定,丰收的稻田是它灌溉过的,这样写更具有情感美。
【解析】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①段“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可知,村里的风俗是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
故选C。
16.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第①段写了庄稼、瓜果成熟,“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可知我们在等待阿爸回来,第②段“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可知我和阿妈在走月亮,总结可得,语段主要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看着月下田园的丰收景象,盼望阿爸归来。
故选A。
1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句子的关键词句进行提取概括即可,乙句“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可以概括为果园甜香图;丙句“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可以概括为稻谷低垂图。
18.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
代入情境,想象自己正在田里吹蒲公英,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如:这些洁白的种子乘着降落伞在空中漫天飞舞,纷纷扬扬,随风而飘,随风而止,越过田野,穿过山丘,然后慢慢降落,准备落地生根。
19.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满意”一词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沟水拟人化,用“满意”写沟水的感受,实际上是写人的感受。这里的“满意”是指自豪的心情,因为经过它的浇灌,粮食、水果都丰收了,这里面有它的一份功劳,因此不能改。
20.给予的故事 21.托 及 决 到 22.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那就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 23. 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到 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这个人在遇到事时善于思考,心想着他人 24. sāi sài 要塞 25.应该多为别人着想,不要总以自己为中心
【解析】20.本题考查拟标题。
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凌晨了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在他饥渴难忍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吸水器和水壶,他按纸条上写的做了,痛痛快快地喝到了水。告诉了我们:感恩生活,感恩别人,会得到加倍的恩惠。这也是一个给予的故事,故可以拟小标题应与“给予”相关。如:给予的故事、给予的幸福等。
21.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托:用手掌或器物承着。
拖:拉;牵引。
结合字义,可知,与“沉重的脚步”搭配的词应选:拖。
及:达到。
极:尽;达到顶点。
结合字义,可知,形容失望透了,应选:极。
决:判决。
抉:挑选;选取。
结合字义,可知,形容人的选择,应选:抉。
到:去、往。
倒:翻转或倾斜容器,使所盛的东西出来。
结合字义,可知,形容把水从水壶弄到吸水器里,应选:倒。
2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先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其方法:把表示否定的词“岂不白白浪费”改为表示肯定的词“白白浪费”,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由此可知,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如果倒进后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
2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上文第④自然段中“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到 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可知,当时他的想法。由此可知,这个人是一位爱思考,心里常想着他人的人。
24.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
[sāi]1、堵;填:~住漏洞。箱子~满了。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瓶~儿。软木~儿。[ sè ]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 sài ]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外。要~。边~。
在“塞上瓶塞”中应读:sāi。
25.本题考查对短文主旨的理解。
结合第⑤自然段中“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可知,从中悟出的哲理应是:大家人在面临艰难的抉择时,要学会舍弃个人及眼前的利益,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很重要的。
26.例文:
春天的故事
早春二月,万物复苏,处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色。古今中外,“春”历来是文学家、艺术家的创作对象,春在作家眼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在画家笔下则是一副翠色滴的山水画。瞧呀,小草悄悄的萌芽破土,远远望去,宛如茸茸的淡绿色的锦缎;走而近视,“哟!”刚才一片新绿皆无,蓦地,我想起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名句,此时呈此刻我面前的正如大诗人韩愈所描绘的春景。
河边的柳树,“长辫”上抽出一片片嫩黄的芽,黄中有一点点绿。这不是秋天衰竭的枯黄,而是要泛绿的新生命的开始。桃花、梨花相继开放,继而争先恐后,争奇斗艳,红得像一团跳动的火焰,粉得像婴儿的脸蛋,白的像一片冰清玉洁的冬雪。艳的醉人,不容纤毫尘埃;香得也醉人,散布着沁心扑鼻的春的气息。美的花,香的味,引得春归的鸟儿也想停憩枝头,久久不愿离去,它用那圆润、甜蜜、动人心弦的婉转的歌喉来唤醒人梦对春的期望。“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寻春的小朋友,在尽情的歌唱。是啊,春包容于我们的眼睛之中,绿的天空,绿的大地,绿的树,绿的水,绿的我们……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熟悉的自然现象,首先要清楚哪些是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指自然界中的某种状况。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再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或几种自然现象来进行写作,写作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开头:开篇点题,点出自己最熟悉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中间:抓住这一自然现象的过程来描写,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借鉴本单元学过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来写,语句要求通顺,想象丰富。
结尾:抒发自己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