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11:3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课外选文阅读。
《哈利·波特》和其他系列丛书有什么不同?
系列丛书有两种:
一、内容简单,可快速大量生产的营利性书,如《南葛·德鲁》《鸡皮疙瘩》和《保姆俱乐部》。
二、较有深度的系列小说,如贝弗莉·克利林的《雷梦拉》系列、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林恩·里德·班克的《碗橱中的小印第安人》,以及J.K.罗琳的《哈利·波特》。
通常第一类书都会被大量生产,这类书有时候可能是由一位以上的作者完成的,而且在一年之内可以出版好几本,较有深度的系列书一般都是只由一位作者完成,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出版一本,而且内容和情节丰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较深刻。
除了极佳的想象力外,《哈利·波特》和其他系列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字量。由于《哈利·波特》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学生们在看这本书时,阅读能力也会逐渐进步,有些人即使是第一次阅读小说,也会非常喜爱这本书。
有些人批评罗琳在书中所使用的文字不是很正统。是的,她所使用的文字绝大多数都是未经修饰的,除了一些专有名词外,她的书中较少出现一些妨碍读者阅读速度的字句,这一点是非常好的。对年轻的读者而言,如果在阅读时被一些深奥的文字绊住,是件令人相当沮丧的事,深奥的文字并不能鼓励阅读。请读者想想,你最后一次在机场看到某个孩子阅读像《海蒂》这类辞藻繁复的经典文学是什么时候?我曾在2007年7月10日在机场看到5个孩子阅读《哈利·波特》第四集,一本不被人阅读的经典文学就如同一场没有演奏给大众聆听的音乐会一般。就像要发挥药效,药物必须先被吸收一样,要想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先让他们阅读大量的文字。
如果有人要争辩:“我读过《海蒂》这本书,《哈利·波特》没有《海蒂》有深度。”在此我要声明,我强调的不是《哈利·波特》的文学性或想象力,也不是它所引起的读者情感共鸣,我只是强调孩子们为了要看到结局而必须阅读的大量文字。我曾经对一些书做过字数统计,其中也包括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鸡皮疙瘩》:每句平均8个字,整本书共22450个字。
《海蒂》:每句平均19.6个字,整本书共93600个字。
《霍比特历险记》:每句平均18个字,整本书共97470个字。
《巴黎圣母院》:每句平均15个字,整本书共126000个字。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每句平均13个字,整本书共181000个字。
1.《哈利·波特》和其他系列丛书究竟有什么不同?请你从文中归纳出相对应的三条不同,填写在表格里。
《哈利·波特》 其他系列丛书(第一类)
两者的不同(请对应填写) 例:大量的文字 文字量相比较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仔细阅读画线的句子,其意思是( )
A.J.K罗琳的文字非常不正统。
B.J.K罗琳的文字平白朴实,易于理解。
C.J.K罗琳的文字应该加以修饰。
3.文章的最后展示了作者对一些书的字数的统计,这里运用了________和的________说明方法(至少写出两种),都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练习。
太阳路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开它,甚至花花草草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咱们一块来种吧,你们每人种下各自喜爱的种子,以后就什么都知道了。”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种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
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十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五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飞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六根,苗儿就相对生叶,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五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呀!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
(选自《特区青年报》,有改动)
5.在园地里,“我”种了什么种子?( )
A.眉豆 B.葵籽 C.仙桃核儿 D.小桃林
6.文中的奶奶曾经是做什么的?( )
A.农民 B.教师 C.裁缝 D.育苗专家
7.第1自然段写出了“我”童年的特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词语是( )
A.天真 B.充满幻想 C.好奇 D.胡思乱想
8.“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这句话中的“到处”一词能删去吗?说明理由。(至少两个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一两句话,把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省略的内容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献给母亲的歌
①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②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yí)、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③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④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⑤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⑥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我的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10.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1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12.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什么?这三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 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 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 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 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5.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画掉。
16.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
①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内活动;第二阶段为宇航,既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
②人类的航行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航时代!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行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跃了最远的冥王星轨迹,但它是否飞出了太阳系呢?
③其实,太阳系的边际非常广泛,如果以太阳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计算,半径可达15亿千米,约1.5光年。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足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目前及今后的十年内,人类主要是重点开展太阳系内的航天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努力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④对于飞出太阳系的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展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和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的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几十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河外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⑤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们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18.根据人们目前的设想,人类要能飞出太阳系必须突破哪两大难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分别介绍了宇宙航行的哪两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末尾的“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中的“也许”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本文内容及你所掌握的航天航空知识,你认为百年内人类飞出太阳系的梦想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理解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2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鼎鼎有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绪如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文中□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25.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对于曹操“挟母以令徐庶”的做法,有人觉得兵不厌诈,可取,有人认为不择手段。你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小牛很孤单,一心想找个朋友。
他贴出一张“征友启事”。上面写道: “我想找个朋友:希望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联系……”
“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大伙儿就争着去看。可是,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来,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结果,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他闷闷不乐。
“唉!世界这么大,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小牛向老牛诉苦。
老牛听完小牛的怨言,笑着教他一个办法。
第二天,小牛又贴出一张“征友启事”:“我想找个朋友:希望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 或者一起学耕田 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 就欢迎前来联系 ”
新的“征友启事”刚一贴出,牛栏前就热闹起来。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
山羊说:“让我同你一起吃草!”
猎狗说:“让我跟你一起玩耍!”
花猫说:“让我陪你来晒太阳!”
马驹说:“让我伴你学习耕田!”
……
不一会儿,小牛就有了许多朋友。他开开心心地和大家玩起来。
27.给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8.这个故事讲了小牛进行了两次征友启事。请用“~~”画出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并写上序号。
29.第一则征友启事发出去了,大伙儿一个个_______ 走来,又一个个_______地离开。当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时,他___________。
30.看了第一则征友启事后,大伙儿很不高兴了。当时,他们可能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读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马神医挑徒弟
从前有个姓马的医生,他的本领可大了,谁有病,让他一瞧,吃了他开的药,病就好了,大家称他为马神医。可是马神医年纪大了,想挑一个徒弟,好把自己的本领教给他。  
大家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给马神医做徒弟。
这一天,老王把孩子送来了,马神医带他到院子里,让他看管(kān kàn)五只小鸡。这孩子把小鸡赶出去捉虫,自己躲在树荫下睡懒觉。结果,小鸡都掉到沟里淹死了。马神医看见了,很不高兴地说:“懒惰的孩子是学不会什么的,你回去吧。”
过了几天,老张把儿子送来了。马神医仍然带他到院子里,让他看管五只小鸡。这孩子拿竹竿赶了一会儿,便去看(kān kàn)小朋友们玩耍。等他回来的时候,小鸡都被野猫叼走了。马神医看见了,摇摇头说:“贪玩的孩子,是学不会什么的,你回去吧。”
又过了几天,老李把儿子送来了,马神医还是带他到院子里,让小李看管五只小鸡。马神医对他说:“要当心野猫来叼小鸡,别让小鸡掉到水沟里去。”小李听了马神医的话,想了想,他向马神医要了一条小狗,一罐白米,一把扫帚。
 马神医看了 很高兴 就说 我喜欢不偷懒 不贪玩 肯动脑筋 能认真做事的孩子 你就留在这里好好学医吧  马神医把自己的本领都教给了小李。后来,小李成了名医,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
3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33.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34.马神医最后选中小李做他徒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老李家的儿子向马神医要了一条小狗,一罐白米,一把扫帚,请你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把小李看管小鸡的过程写成一段话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内容较有深度 内容简单 只由一位作者完成 可能由一位以上的作者完成 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出版一本 一年之内可以出版好几本 2.B 3. 列数字 举例子 《哈利·波特》使用了大量的文字,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4. 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内容和情节丰富的书。 要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就必须阅读大量的文字。
【解析】略
5.C 6.B 7.D 8.不能删去。①如果删去就不能体会出通往太阳的路的宽广。只要努力,做出贡献,就能成功。②如果删去,语言也不够严谨。 9.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解析】5.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从“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花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可知,在园地里,“我”种的种子是仙桃核儿。
故选C。
6.本题主要考查提取信息。
从“奶奶教了一辈子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可知,文中的奶奶曾经是老师。
故选B。
7.考查对人物特点的了解。
从“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开它,甚至花花草草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可知,“我”童年的特点是:天真、充满幻想还非常好奇,而“胡思乱想”是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这样描述“我”童年的特点是不正确的。
故选D。
8.考查对语句的分析和揣摩。
“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这句话中“到处”一词不能删,因为“到处”一词体现出通往太阳的路的宽广,说明了只要努力,做出贡献,就能成功的道理。如果删去,语言不够严谨。
9.考查续写能力。
结合上文,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省略的内容可补充为:现在的你们,如果想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这个过程虽然很辛苦,也有可能要放弃,但毕竟是一条向着太阳,走向光明的路,希望你们能坚持下去。
10.悄悄 喜欢 查问 细细 悄悄 坚定 11.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12.不矛盾。母亲心明眼亮是说母亲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很关心,我们的一切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眼睛不好”是说妈妈老了还替我们缝补,同样是说母亲的关心,所以不矛盾。 13.这三件事情分别是:辛苦劳作只为儿女吃上美味的食物;悉心照料、指导孩子的学习、生活;为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这三件事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14.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明对妈妈的爱意。
【解析】10.考查了近义词辨析。
“悄悄”强调了安静。“轻轻”强调了细致柔和。
根据语义指小心地摘下,应划去“悄悄”。
“喜欢”指爱好。“喜悦”指心情。
根据语义指妈妈心情好,应划去“喜欢”。
“查问”带有强制性。“询问”代表关切。
根据语义指妈妈关心我们的学习,应划去“查问”。
“密密”指密度。“细细”指仔细。
根据语义形容针脚很密,应划去“细细”。
“悄悄”强调了安静。“轻轻”强调了细致柔和。
根据语义指妈妈小声地叹息,应划去“悄悄”。
“坚定”指意志。“坚强”指性格。
根据语义形容性格,应划去“坚定”。
11.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把具有相似性的事物进行比喻,文中第③段句子“当我们遇到风浪时,是妈妈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把“妈妈的关怀”比成“雨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1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地③段句子从“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可知,“心明眼睛亮”指的是妈妈对我们的观察很仔细,很能了解孩子的心,把我们聚在一起。
结合第④段句子: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这里说的”妈妈眼睛不好”则是因为妈妈年事已高,但还是为我们缝补衣服。
这两句话都表明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故二者不矛盾。
1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概括。
文章的第②③④自然段内容分别写了妈妈为了让“我们”吃好,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我们远行时母亲为我们缝补衣裳。
所以可概括为:①定计划。②忙团圆。③给远行的孩子缝补衣裳。
从“新春时、八月十五团圆时、离家远行时”可知,这三件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14.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
阅读文章,结合最后一段内容可知,最后一段总结了妈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因此在文章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
15.以 折 竟 像 16.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17.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相近词语的考查,“以”有表示“因”的意思,“已”有表示“已经过去”的意思,结合语句“含笑不以艳丽著称”中有含笑不因艳丽著称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是“以”,应划掉“已”。
“佩服”的意思是“钦佩,信服。对某人或模式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折服”的意思是“指信服,心服,使人从心里屈服或服从”两者意思想进,只是佩服比折服更深一些是特别的折服才叫佩服。所以语句“我被另一种含笑花折服”中正确答案是“折服”,应划掉“佩”。
“竟”有“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竞”有“比赛,互相争胜”的意思,语句“竟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中的“竟然”正确答案是“竟”,应该划掉“竞”
“像”作动词用,一时表示某些事物相同或相似;二是表示如同的意思,“向”有“方向,向谁学习”的意思,语句“到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中“像”有“如同”的意思,应该划掉“向”。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熟悉。从语句“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可以知道“庭院中的憨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从语句“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可以知道“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从语句“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可以知道,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17.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语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可以知道“另有一株”“深山含笑”不是指真的花,而是“那两位来村子里支教的老师”,所以我的理解是“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两个来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就像深山含笑那样美丽、潇洒,他们默默在边远山区做着贡献,他们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18.动力能源和飞行速度。 19.先介绍航天阶段的成果,再介绍宇航阶段的设想。 20.列数字;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泛。 21.不能删去,“也许”表推测,估计,删去后语意变得比较肯定,而人们对几十年、上百年后的情况,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22.可以实现。因为科技在突飞猛进,科研力量雄厚。
【解析】18.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④自然段“对于飞出太阳系的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展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和“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的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几十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可知,类要能飞出太阳系必须突破动力能源和飞行速度这两大难关。
19.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②自然段“所以‘先驱者’与旅行者探测器只能算是冲出地球大气层的‘航天’,还远远谈不上冲出太阳系的‘宇航’”可知,本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前面介绍了航天阶段人类取得的成果,从第④自然段“对于飞出太阳系的宇宙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可知,文章后面主要介绍宇航阶段人类的设想。
20.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从第③自然段的“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半径可达15亿千米,约1.5光年”可知,句子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
21.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说出理由,如:“也许”表示推测、估计,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成为现实是人们对几十年、上百年后发展情况的估计,并非是事实,删掉“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表意不符合实际,不准确,不能删掉。
22.本题为开放式题。
根据现今的科技技术来讲,如:百年内人类飞出太阳系的梦想可以实现,因为现在人类的探索能力以及科技能力十分强大。
23. 形容非常有名。 意想不到的惊喜。 心情很乱,没有头绪。 24.,“ , ! ” 。 :“ ?” 25.徐庶,他的孝顺让我敬佩。 26.示例一:不赞成,原因是曹操的手段不够光明,胜之不武。
示例二:赞成,因为要想在战场上获胜,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招揽人才。
【解析】2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鼎鼎有名:非常有名。结合“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可知,在文中指诸葛亮非常有名。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结合“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可知,在文中形容刘备看到徐庶回来了非常高兴。
心绪如麻:犹心乱如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结合“我因心绪如麻”可知,在文中形容徐庶心里非常烦乱。
2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刘备以鞭指道”可知,这是提示语,放在后面,应在句后加上句号,“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是刘备说的话,应加上引号;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达完意思,应在后面加上逗号,在“几眼”的后面加上句号。
结合“刘备喜出望外”可知,这是一个提示语,在前面,应在“外”的后面加上冒号,“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是刘备说的话,应用引号把这句话引起来,这句话表示刘备在问,故在句后加上问号。
2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需要理解描写人物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抓住要点,来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任选一个人物作答。
如:刘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刘备的仁义和他对人才的渴盼与敬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刘备送别徐庶可知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2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赞同曹操的做法,也可以不赞同,说明原因即可。
27., 。 , …… 28.①“我想找个朋友:希望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联系……”
②“我想找个朋友:希望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就欢迎前来联系……” 29. 兴高采烈 垂头丧气 闷闷不乐 30.你的要求这么高,谁能达到啊! 31.懂得了人与人交往时,除了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对朋友的要求不能太多,多替别人着想,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解析】27.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般停顿用逗号,一句话说完用句号,没说完用省略号。故为:希望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就欢迎前来联系……
28.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个故事讲了小牛进行了两次征友启事。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分别是①我想找个朋友:希望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联系……②我想找个朋友:希望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就欢迎前来联系……
29.考查了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从“可是,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来,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结果,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他闷闷不乐。”可知,第一则征友启事发出去了,大伙儿一个个兴高采烈走来,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当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时,他闷闷不乐。
30.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
因为小牛第一则征友启事要求朋友同时做到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动物们各有各的特点,不能同时做到这几点。所以看了第一则征友启事后,大伙儿很不高兴了。当时,他们可能会这样想这要求也太高了,没有谁能把这几点同时做到。
31.考查了寓言故事的寓意。
分析文章内容,这篇寓言故事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述了小牛征集朋友的曲折经历。第一次的启事因为提出的要求太高没找到朋友,第二次在老牛的帮助下对启事进行了修改,降低了对朋友的要求,终于找到了许多朋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时,除了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对朋友的要求不能太多,多替别人着想,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32.kān kàn 33., , :“ 、 、 、 , !” 34.不偷懒、不贪玩、肯动脑筋、能认真做事 35.小李把小米撒在地上喂小鸡,不时把小鸡吃剩的小米扫在一起,把小狗系在树旁,防止野猫叼走小鸡。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