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模拟测试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模拟测试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11:4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模拟测试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鄙夷(bì) 消逝(shì) 萦系(yíng) 参差(cēn)
B.收敛(liǎn) 缥缈(miǎo) 敦厚(guō) 恬静(tián)
C.追悼(dào) 抽噎(yàn) 唾沫(tuò) 储存(chǔ)
D.侦探(zhēn) 娴熟(xián) 翡翠(fěi) 蔷薇(qiáng)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壮丽的河山与丰富的人文遗迹是自然的馈赠与祖先的遗惠,保护好、发展好,是我们 的责任。 做好保护,文化遗产 能可 利用,更好造福于民、传之子孙。
A.天经地义 只有……才……连续 B.天经地义 如果……就……陆续
C.义不容辞 只有……才……持续 D.义不容辞 因为……所以……继续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擢:伸出) B.何当金络脑(何:为何)
C.因风飞过蔷薇(因:凭借)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闻:听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只要我们像科学家们那样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B.这次会上他把心里话全讲出来了,真是做到了“翻箱倒柜”。
C.斗转星移,花开花落,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不值得大惊小怪。
D.他平时只知道玩,临近考试前,却天天熬夜复习,结果得了病,真是自作自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回忆录。
B.生活中有些场合,需要我们作即兴发言,我们可以快速打个腹稿,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C.《开国大典》一文通过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D.《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这一道理。
6.下列情景适合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来劝诫的一项是( )
A.晓华总觉得自己还小,孝敬父母是长大了之后的事情。
B.莉莉爱玩手机,写作业经常偷工减料。
C.宋明做事因困难、挫折而产生放弃的念头。
D.张军和同学约好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却失约。
7.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从水上走过,____________;骆驼从沙漠上走过,留下深深的脚印;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串串欢韵;岁月从树林穿过,____________。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____________;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雪从冬走过,____________。啊,朋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将给人生留下些什么?
①留下片片荫凉 ②留下粼粼波纹 ③留下圈圈年轮 ④留下种种希望
A.②①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pái huái chì luǒ luǒ zhēng róng nuó yí yī wēi
( ) ( ) ( ) ( ) ( )
niàn dao jīng huáng dān ge bàn dǎo jiǎo chán
( ) ( ) ( ) ( ) ( )
9.选词填空。
重见天日 不可思议 司空见惯 巧夺天工
(1)他孤身一人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了13年,真是_____________。
(2)这件珍贵的艺术品,结构新奇精美,真可以说是_____________。
(3)日升日落,花开花谢,这些__________的自然现象中其实蕴含着大自然的真谛。
(4)100年来,一代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使得股墟、良褚、周口店无数遗址__________。
10.查字典填空。
“执”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执”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拿着;②执掌;③坚持;④执行,施行。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执”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填上序号。
(1)尽管妈妈一直劝阻,但晴晴还是执意要转学。( )
(2)他在大学里执教多年,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
(3)许多民众手执红旗,站在公路两旁,要送袁隆平爷爷最后一程。( )
11.你一定阅读过许多有关“游历、冒险”的外国名著,请根据下面的故事情节,将对应的人物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尼尔斯 B.汤姆·索亚 C.爱丽丝
(1)乌普萨拉有一位大学生弄丢了朋友的手稿,_________帮助大学生找回丢失的手稿,经历这件事他明白了背弃朋友是丑恶的行为。
(2)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砍掉他们的脑袋,是_________救了花匠。
12.经典诗文默写。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3)萎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诗中有情,情在“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极目远眺中;在“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__”的岁月流转中。诗中有景,景在“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美辽阔中;在“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静幽雅中。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写句子。
(1)屋后的青山就是护林老人生命的归宿。(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近毕业,请你为老师和同学们写一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祝福。
①写给老师的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给同学的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口语交际。
有人认为:共享单车使我们生活得更幸福了。共享单车扩大了我们的生活半径,方便了我们的出行,提高了我们的效率……也有人认为:共享单车破坏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很多使用它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抢道、逆行;用完后随便放置,影响了城市的美观……你赞成哪种观点?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写出至少两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5.本文选自_________。
16.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1)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 (2)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
(3)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 (4)非然也__________
17.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反问 B.疑问 C.否定 D.肯定
1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 B.虽/与之/俱学
C.一人/虽/听之 D.其一/人专心致志
19.用“ ”画出两个学下棋人的不同表现,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文言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与鉴赏。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活。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⑤“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2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着——( ) 伟大——( )
22.画横线的句子从__________、神态等方面对父亲进行了描写,其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父亲__________,“平静”体现了父亲__________,“慈祥”体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选文中“一种伟大的力量”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北大校园内有一尊李大判的塑像。如果你来到这尊塑像前,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材料一:
材料二:目前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分类回收垃圾是最好的垃圾处理方法,既节省资源,又环保。如今,中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材料三:某班级成员在附近三个社区以“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为主题展开了调查:34.8%的人认为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
25.通过比较阅读,我发现这三则材料关注的话题是:______。想了解普通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应重点阅读材料_______;为了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的相关知识,应重点阅读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下列不是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的一项是( )
A.综合利用 B.卫生填埋 C.焚烧和堆肥 D.特殊安全处理
27.根据调查,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调查采访中,一位中年妇女说:“我们家一开始是响应号召的,特地买了两个垃圾桶,每天都仔细地分类。可是后来发现很多人都还是混杂丢的,我们家分了也是白分,所以现在也不分了。”你会如何劝说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9.习作天地。
天空,伴随着鸟儿成长;大海,伴随着鱼儿成长;阳光,伴随着小草成长……是什么伴随着你成长?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美丽的友情、书香的滋润;激励与挫折、自信与磨砺…都能促人成长。
请以“我在____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字迹工整、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读音的辨析。
A.鄙夷(bì)——bǐ:(动)轻视;看不起。
B.敦厚(guō)——dūn:指脾气温和性情憨厚,忠厚。
C.抽噎(yàn)——yē:指一吸一顿地哭泣,啜泣。
D.正确。
2.C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天经地义:指正确的、不可改变的道理。
义不容辞:道义上指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只有……才……:为条件关系,表示条件唯一。
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
连续:相连接续。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持续:延续不断。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本题指保护好、发展好壮丽的河山与丰富的人文遗迹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选“义不容辞”。
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做好保护”,后面分句提出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文化遗产能持续利用”,分句之间为条件关系,所以使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有……才……”。
指文化遗产延续不断的利用,可以造福于民、传之子孙。应选“持续”。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词解释能力。
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A.“纤纤擢素手”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擢”意思是“伸出”。解释正确。
B.“何当金络脑”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意思是: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何”意思是“何时,什么时候”不是“为何”。解释不正确。
C.“因风飞过蔷薇”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意思是: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因”意思是“凭借”。解释正确。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出自文言文《杨氏之子》,意思是: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闻”意思是“听说”。解释正确。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应用。
A.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语境可知要表达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精神,故正确。
B.翻箱倒柜: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结合语境可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他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了,用“翻箱倒柜”不合适,可以换成“倾肠倒肚”。
C.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结合语境可知“我们”对于“斗转星移,花开花落”不觉得奇怪,故正确。
D.自作自受:自己做下的坏事,自己承受恶果。形容咎由自取。根据语境可知他平时只知道玩,临近考试前,却天天熬夜复习导致得了病,是自己做下错事,自己承担后果。故正确。
故选B。
5.D
【详解】考查了课文理解及实践作业。
A、B、C正确。
D.有误,《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告诉我们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6.A
【详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BCD皆不合适。
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
阅读语段,根据第一空之前的“风”“水”可知,此处应填写“留下粼粼波纹”;根据第二空之前的“岁月”“树林”可知,此处应填写“留下圈圈年轮”;根据第三空之前的“叶”“夏”可知,此处应填写“留下片片阴凉”;根据第四空之前的“雪”“冬”可知,此处应填写“留下种种希望”。
8. 徘徊 赤裸裸 蒸融 挪移 依偎 念叨 惊惶 耽搁 绊倒 绞缠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蒸”“挪”“搁”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不可思议 巧夺天工 司空见惯 重见天日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及选词填空。
重见天日,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职)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巧夺天工,用于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
(1)结合句子,独自一人在原始森林生活13年,非常难以想象,因此选择而不可思议。
(2)结合句子,艺术品非常精美,用巧夺天工来形容。
(3)结合句子,日升日落,花开花谢,这些现象非常常见,因此用司空见惯。
(4)结合句子。让遗址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选择重见天日。
10. 扌 三/3 Z zhí ③ ② ①
【详解】考查了查字典和多义字。
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可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可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执”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扌”,除去部首还有3画。
“执”读音是zhí,音序是“Z”,再查音节“zhí”。
(1)执意:坚持自己的意念想法。“执”是坚持的意思。故选③。
(2)执教:从事教学的职业。“执”执掌的意思。故选②。
(3)手执:用手拿着的意思。“执”拿着。故选①。
11. A C
【详解】此题考查课外阅读的理解。
(1)出自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尼尔斯不愿意白鹅莫顿独自一个人去经历旅程的艰难险阻,他们帮助大学生找回了丢失的手稿,因为珍惜友谊,愿意与患难与共的朋友一起去抵御旅程的刀风剑雨,尼尔斯再一次放弃了,成为正常人的机会。
(2)出自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兼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结合文章内容:因为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所以王后非常生气决定砍掉他们的脑袋,爱丽丝是如何解救了花匠。“爱丽丝把三名花匠拿起来放进旁边的一只大花盆。三名兵士转来转去找不着,就悄悄地跟队伍走了。皇后问起士兵是否杀了花匠,士兵撒谎说已经杀了。”
12. 浪淘风簸自天涯 青海长云暗雪山 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燕山月似钩 松间沙路净无泥
【详解】本题考查经典诗文默写。
(1)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全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2)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本诗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3)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全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诗人描写江岸美丽的春色,“绿”字则开拓一层,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疑问的语气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伤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出自先秦佚名的《采薇》,意思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此句语言明快,风格健爽,描绘了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抒发了诗人热切实现抱负的愿望。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意思是: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此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词人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
13. 难道屋后的青山不是护林老人生命的归宿吗?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①老师,是您传授了我们知识,是您教我们明辨是非善恶。我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 谢谢你这六年的陪伴,学习上我们互相帮助,生活上我们分享快乐,多亏有你,这六年的学习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祝你前程似锦,学有所成。
【详解】(1)本题考查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改反问句,化肯定为否定/否定为肯定,句首或句中加反问词,句末加疑问词,句号改成问号。如本题中“就是”改为“不是”,句末加疑问词“吗”,句首加反问词“难道”,句号改为问号。修改为:难道屋后的青山不是护林老人生命的归宿吗?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前半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一面肯定,后半部分“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为两面,因此要删除“是否”或在前半部分加“能否”。
修改为: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3)考查课外实践积累。
为老师和同学送上真挚的祝福,有感而发,内容真情流露,语句要诚恳,注意区分好对象。
示例:①写给老师的赠言: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②写给同学的赠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扬帆起远航,不负青春梦。我们一起努力。
14.我认为共享单车使我们生活得更幸福了。①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很多人出行时会放弃私家车而去选择共享单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堵车;②骑自行车就相当于在做运动,通过汽车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
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写出至少两条理由即可。赞成“共享单车使我们生活得更幸福了”可围绕“方便快捷、锻炼身体”等方面来写,赞成“共享单车破坏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可围绕“随意抢道,影响出行,影响城市美观”等方面来写。如:
我认为共享单车使我们生活得更幸福了。①共享单车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想骑了,扫一下二维码,打开车锁,骑上它,就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②不用等公交挤公交,还可以锻炼身体,也不用担心停车、被盗、维修等一系列的麻烦事。
15.《孟子·告子上》 16. 引,拉 代词,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因为 这样 17. B D 18.D 19.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0.文章告诉我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在上课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不然就跟不上老师的课堂节奏,导致自己的学习变差。
【解析】1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该文章是《学弈》,选自选自《孟子·告子上》。
1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思援弓缴而射之: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援:引,拉。
(2)虽与之俱学: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之:代词,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3)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为:因为。
(4)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然:这样。
17.本题考查朗读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 ”是一个疑问句,“与”同“欤”,是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故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故选B。
“曰:非然也。”译为:说:不是这样的。是一个肯定的回答,故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故选D。
1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D.“其一人专心致志”译为: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根据句意进行划分,即:其一人/专心致志。故选D。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20.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通过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在学习中也要专心,才能有所进步。
【点睛】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21. 惊慌 平庸 22. 外貌 遭受了严刑拷打 在经历种种磨难后依旧对革命有坚定的信心 对家人的爱 23.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4.您是多么的伟大啊,在苦难面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您又是多么的慈祥,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灯塔。
【解析】21.本题考查的是反义词。
沉着:形容人从容镇定,不慌不忙。
反义词:激动、惊慌等。
伟大:崇高,不寻常。
反义词:平凡、渺小、藐小、平庸等。
22.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短文第①段“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和理解句子意思。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从“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可知是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从“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知是神态描写。整体感受文章,可知,其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从“乱蓬蓬”看出了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这强烈的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
23.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认真通读全文,从文章第④自然段中可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4.本题是开放型试题,语句通顺,书写合理即可。
首先,学生要清楚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例如:在时代的长河中有一位英名被永远铭记,他就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中国革命艰苦的岁月里他把青春、热血和生命无私地先给了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他永远是值得我们怀念的革命家,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5. 垃圾分类的问题 三 二 26.D 27. 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 缺乏环保意识。 28.阿姨,垃圾分类投放,有利于保护环境。不要看别人,坚持做好自己就行,这样你就为国家的环保做出了一份贡献。
【解析】2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得出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垃圾分类展开的。材料一主要是针对四种垃圾的常见分类形式。材料二主要是围绕口回收垃圾的种类来展开的。材料三主要内容是围绕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来展开描写的。所以题干中要了解普通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应重点阅读材料三。为了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的相关知识,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二。
2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从“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可知,“特殊安全处理”不是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故选D。
27.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材料三的主要内容“34.8%的人认为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可以得出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和缺乏环保意识。
28.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
根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年妇女,主要的事件是不愿意垃圾分类。所以劝说的时候要掌握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例如说我们最主要的是做好自己就可以,或者从自己做起就可以。
29.例文:
我在困难中成长
困难是个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只要你有勇气克服,不被困难吓倒,就一定会成功。我曾经也遇到过许多困难,然而,使我最难忘的还是那件事。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下午,当时正在放寒假。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不一会儿整个小镇就变成了银色的世界,地面成了“雪毯”,房上铺满了“棉絮”,那树枝上开满了“梨花”,柏树上、竹枝上挂满了“雪珠”和“银条”,远远望去,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充满了诗情画意。
寒假中的我,天天饱受“折磨”,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干。今天妈妈对我说:“今天妈妈有事,中午的午餐你自己做,反正你每天‘都忙不停’。”“啊!苍天啊,大地啊,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我假装哭着。没想到的是妈妈不但没有同情我,还嘲讽我说:“瞧你那小样!”妈妈的话一下子把我给激怒了,我来到厨房,坐上锅,倒入水,打着火,然后就从米袋李拿出两碗米,洗干净,再放进高压锅里煮,饭就好了。菜又怎么办呢?我想了想,妈妈做菜时我看炒鸡蛋看得最仔细,就做这道菜。我先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和碗,然后把鸡蛋敲开,再让蛋清和蛋黄流入碗里。放进油和盐,然后在锅里煎几分钟,等一会儿锅里就就冒出了几个小泡泡,当我正高兴的时候,忽然几滴油从锅里“飞”出来,给我一个热情的“亲吻”,我被烫得哇哇叫,忽然我想起妈妈嘲笑我的话语,就想:我才不是“小样”呢!我忍住痛,连忙把煎成薄板状的鸡蛋翻了一下,在要做好的时候放了一些葱花,饭菜就好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这次做饭,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被困难吓倒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要求以“我在____成长”为题写一篇习作。天空,伴随鸟儿成长;大海,伴随鱼儿成长;阳光,伴随小树成长。爸爸的鼓励、妈妈的叮嘱、老师的教诲、真挚的友情、淡淡的书香,还有激励与挫折、自信与磨砺……伴随我们成长。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事情,那么伴随你长大的是什么?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经历去写。注意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开头:想想所选的事件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
中间: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结尾:首尾呼应,表达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