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基础知识精选题(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基础知识精选题(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11:4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基础知识精选题(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野马脱缰(jiāng) 吞噬(shì) 琼浆(qióng) 青面獠牙(liáo)
B.优哉游哉 (zāi) 招徕(lá) 随心所欲(yù) 毫无倦意(juàn)
C.哄堂大笑(hōng) 结束(shù) 行善积德(jī) 雪域高原(yù)
D.响彻旷野(chè) 婀娜(nuó) 赞叹不已(yǐ) 一鼓一钹(bá)
2.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
A.王维 B.孟浩然 C.李商隐 D.王昌龄
3.下面有一句话表述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伯牙、钟子期相传是战国时期的人,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在《吕氏春秋》《列子》等书中均有记载。
B.“伯牙绝弦”比喻知音丧亡之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以表示悼念。
C.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4.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生活(简朴) 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灌溉(稻田)
C.改善(生活) 天空(晴朗) 安排(工作) 工作(认真)
5.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兴未尽(没有) B.望而却步(后退)
C.东张西望(看) D.匪夷所思(弄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志”“识”“恒”缺一不可。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意思是知识。
7.下列语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B.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C.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 -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
D.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8.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B.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C.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9.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赞扬 秘书 壮烈牺牲 巨大悲痛
B.凯旋 遗体 疑固鲜血 永驻人间
C.弥漫 硝烟 和平之花 制至战争
D.威胁 呼吁 身体建康 充满阳光
10.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胆战心惊(发抖) 鲜为人知(少) 不解藏踪迹(知道,懂得)
B.微不足道(谈起) 肝胆俱裂(全都) 外举不避仇(回避)
C.茅塞顿开(停顿) 恍然大悟(明白) 青翠欲滴(好像;将要)
11.下面歇后语中错误的一句是( )
A.泥菩萨过河——没指望 B.猫哭耗子——假慈悲
C.猪鼻子里插大葱——装相(象) D.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12.下面的诗文名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冬天来了,春来还会远吗?
②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③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
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曹植、王安石、雪莱、肖洛霍夫
B.泰戈尔、曹植、王安石、肖洛霍夫
C.雪莱、曹植、肖洛霍夫、王安石
D.雪莱、曹操、海明威、皮日休
1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作品,是一篇感悟时光易逝的作品。
B.《跨越了百年的美丽》一文中,作者运用了插叙的手法。
C.《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浸透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的文章。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运用了四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朔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14.变换句式正确的是( )
A.这最后一课,我永远记住了。
双重否定句:这最后一课,我不能永远记住了。
B.世间还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改为陈述句:世间还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了呢。
C.竺可桢走北海公园不是为了观赏景物。
改为反问句:竺可桢走北海公园,难道不是为了观赏植物吗?
D.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改为陈述句: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15.“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这两句话中,没有运用什么描写?( )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16.下面最适合做“凌云劲竹真君子”的下联的一句是( )
A.梅梢月斜人影孤 B.空谷幽兰绝美人
C.野泉声入砚池中 D.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填空题
17.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水浒________传(hǔ xǔ) 北风怒号________(háo hào)
咳嗽________(sù sòu) 追悼________(dào diào)
冠________军(guān guàn) 五更________(gèng gēng)
扎________绷带(zhā zā) 敷________药(fū fù)
18.选字填空。
(讯 迅)________速 灯________(笼 茏) 丑________(露 陋)
起________(示 誓) 到________(底 低) 违________(背 被)
19.在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后画“√”,有错的用“ ”标出,并依次改正。
⑴自作自受 千均一发 聚精会神 ( )
⑵兴高采烈 莫明其妙 络绎不绝 ( )
⑶高歌曼舞 粉妆玉砌 完璧归赵 ( )
⑷同心胁力 钟鸣鼎食 自相茅盾 ( )
20.选词填空。
分辨 分辩
(1)多年的经验使他一下子________出这件玉器是假的。
(2)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从不________。
21.选择划线词语的解释填在句后的横线上,填序号。
保险:①稳妥可靠;②担保。
Ⅰ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________
Ⅱ他这么做可不保险。________
精神:①活跃,有生气;②指人的意识、思维。
Ⅲ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 , 使她在医学上一再创造奇迹。________.
Ⅳ这孩子眼睛大大的,真精神!________
22.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拟人 设问 比喻 夸张
①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________
②在黑夜里,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
③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________
④天空挂着一轮如镰刀般的月亮。________
⑤考场上安静得掉根针都听得见。________
23.请根据句子意思用“然”字组词,填在横线上。
①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________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
②一直以来,我门门功课在90分以上,________这次科学课考试,我却没有及格。
③上午天气很好,下午________下起雨来了。
24.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只要…就…… 因为…所以…
①________爸爸看见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________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②________老象拼命挣扎,并抬头呼救,________还是被陷在淤泥里不能动弹了。
25.按要求把诗句补充完整。
(1)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再而衰,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4)读书让人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但光读书是不够的,还需要把读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正如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什么是“美德”呢?美德是李绅《悯农》中“谁知盘中餐,___________”的节俭;美德是孟郊《游子吟》中“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的感恩美德是乐府民歌《长歌行》中“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的惜时;美德是于谦《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正气。
26.先把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①无情未必_____,怜子如何_____。
②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也便成了路。
③惟有民魂是_____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_____。
④我们自古以来,就有_____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_____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_____。
(1)体现鲁迅“韧”的战斗精神,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的名言是第_____句。
(2)鲁迅鼓励国人要自信,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名言是第_____句。
(3)表现鲁迅对孩子深厚的感情,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的名言是第_____句。
(4)鲁迅告诉我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应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名言是第_____句。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B.招徕(lá)——(lái):被加上的不应有的罪名。
故选B。
2.A
【详解】出自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字摩诘。
3.B
【详解】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4.C
【详解】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A:保卫(公物 改 国家) 或爱护(公物)
B:身体(强大 改 强壮) 或力量(强大)
C正确。
5.D
【详解】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6.C
【详解】A.“不耻下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虚心求教,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并不是耻辱的事,不要觉得请教别人不好意思,选项A错误。
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心即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其中心到最重要,B选项错误。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最后一个“知”,意思为,“智慧,聪明”
7.D
【详解】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
A.把课桌比喻成古战场。
B.把书比喻成屏风。
C.把桌面上豁开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
8.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逗号(,):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间隔。
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省略号常见的作用:①表示说话的断续。②表示列举的省略。③表示说话的中断。④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⑤表示引文的省略。
句号(。):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B.“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里的“等”字已经表示列举未尽,不需要在“等”字的后面加上省略号(……)。原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句子里的省略号(……)应改为逗号(,)。
选项B的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故选B。
9.A
【详解】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正确
B疑固鲜血——凝固鲜血
C制至战争——制止战争
D身体建康——身体健康
10.C
【详解】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A、B正确
C:茅塞顿开: 顿:立刻。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停顿 改 立刻)
11.A
【详解】选A。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A错误,改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B、C、D三项正确。
12.C
【详解】略
13.C
【详解】略
14.D
【详解】略
15.C
【详解】略
16.B
【详解】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字数相等,节奏一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如:“凌云”可以对“空谷”;“劲竹”可以对“幽兰”。“真君子”可以对“绝美人”。
17. hǔ; háo; sòu; dào; guàn; gēng; zā; fū;
【详解】略
18. 迅 笼 陋 誓 底 背
【详解】略
19. 均 钧 明 名 √ 胁 协 ; 茅 矛
【详解】略
20. 分辨; 分辩;
【详解】略
21. ②; ①; ②; ①
【详解】略
22. 拟人; 设问; 拟人; 比喻; 夸张
【详解】略
23. 竟然 然而 居然
【详解】“然”字组成的词语有很多:竟然、然而、居然等。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4.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详解】略
25. 大如车盖 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鼓作气 三而竭 白日放歌须纵酒 为有源头活水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粒粒皆辛苦 谁言寸草心 少壮不努力 粉身碎骨全(浑)不怕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以及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诗歌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2)本题考查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出自春秋左丘明的《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3)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内容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朱熹的《观书有感》,全诗内容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题考查的是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全诗内容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李绅的《悯农》,全诗内容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孟郊的《游子吟》,全诗内容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本题考查诗歌是《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内容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6. 真豪杰 不丈夫 走的人多了 值得宝贵 真进步 埋头苦干 为民请命 中国的脊梁 ② ④ ① ③
【详解】考查名言默写。
①出自近现代鲁迅的《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诗意: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②出自鲁迅的《故乡》:“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意思是说,只有空想希望而不为其奋斗、追求、希望是不会实现的;有了希望,并且始终如一的追求、奋斗、实践,那么希望才有可能实现。当时的中国正处国难,很多人都有一种悲观的情绪,认为找不到救国的道路,鲁迅这句话就是要激励人们,如果坚持的走,就算前方没有路,依然能开创出一条路。
③《华盖集续编》中的《学界三魂》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中华民族精神的立业之基是勤劳勇敢。
意思是: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④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意思是:正是这些有气节的民族英雄,才推动了社会不断巨变,向前发展。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1)体现鲁迅“韧”的战斗精神,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的名言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名言是“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表现鲁迅对孩子深厚的感情,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的名言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4)鲁迅告诉我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应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名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