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
欧阳询观古碑
欧阳询①尝②行,见古碑,晋索靖③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④,下马伫立⑤,及疲,乃布⑥裘⑦坐观,因⑧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 :①〔欧阳询〕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②〔尝〕曾经。
③〔索靖〕晋代书法家。 ④〔反〕通“返”,返回。⑤〔贮立〕长时间站立。
⑥〔布〕摊开、铺开。 ⑦〔裘〕皮衣、皮草。 ⑧〔因〕于是。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并填空。
( )→( )→( )→(宿其旁观)
3.短文的______________描写非常传神,从中能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①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②,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③欲得其前利,而不顾④其后之有患也。
注释:①悲:大声。②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屈着前肢。③务:一定,必须。④顾:考虑。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 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5.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先摘抄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做题。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期:约定 ④罢:停止,取消。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____________
9.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
10.我们从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的什么品德值得我们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奔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奔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
12.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反问 B.疑问 C.否定 D.肯定
13.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前一个人_____________,后一个人______________,结果后一个人学得不如前一个人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
14.请在文中空白处按原文填空。
15.“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中“志”的意思是( )
A.志气,意志 B.心志,情志 C.记,记号 D.志向,志愿
16.翻译句子。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_____。
17.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四字词语。
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志,他的心情是______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便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园地。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④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渭:即渭水。北:向北。邓林:桃林。
18.下列各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跟着太阳跑,追赶上了太阳。)
B.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跑到,就在半路渴死了。)
C.化为邓林。(变成了一片桃林。)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夸父的行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量力而行。
C.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D.夸父逐日以失败告终,这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无法征服的。
20.本文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故事的神奇?(用原文中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觉得夸父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①,阴云四布,弥满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②,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注释:①脱:掉,落。②屋宇:房屋。
22.读“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满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看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讲到“真奇观也”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4.选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
2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从进文可以看出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画线句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驻马观看,很久才离开 2. 驻马观之 下马伫立 布裘坐观 3. 动作 欧阳询观古碑时的沉醉、痴迷、忘我、刻苦、专心致志等。或好学、善学等。
【分析】译文: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就住宿在古碑旁,守在碑前多日才离去。
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先解释关键字,接着翻译句子。“驻”翻译为“停下”。“观”翻译为“看”。“良久”翻译为“很久”。“去”翻译“离开”。
2.本题考查相关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所指,找出相关内容。“见古碑,晋索靖所书”后面为观古碑的过程,将其分别概括出来可知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是驻马观之、下马伫立观、布裘坐观、宿其旁观。
3.本题考查评价描写方法的能力。
仔细阅读相关语句,找出关键的词句分析描写方法。由“驻马观之”“复反”“下马伫立”“布裘坐观”“宿其旁”等欧阳询观古碑的动作,可知本文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从这些举动可看出欧阳询酷爱索靖的书法,到了入迷的程度。
4. 伸长 可是、却 5.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它们三个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6.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分析】译文: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一边放声得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缩着身子贴紧树枝向前爬去想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好处,却没有想到它们身后的灾祸!”
4.考查字词解释。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的意思: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延是伸长的意思。 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却不知黄雀在它(螳螂)身旁,而是可是、却的意思。
5.考查的短文观点、句子翻译。
通过平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短文的首句或尾句一般为全文的中心句,它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此文的尾句“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为全文的中心句,意思是它们三个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身后有隐伏的祸患,说明了有些人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6.考查故事寓意。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它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通过仔细阅读短文我们知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居安不能忘危,见利不能忘害。
7. 这 下雨 即使 难道 8.于是前往约定的地方,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9.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 10.信守约定、践行约定
【分析】译文: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去打猎。这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去。大臣们说:“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去打猎。即使现在很快乐,(我)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魏文侯于是前往(约定的地方),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是日,饮酒乐,天雨”:是这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是”,这。“雨”,下雨。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即使现在很快乐,(我)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虽”,即使。“岂”,难道。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乃往,身自罢之”意思是魏文侯于是前往(约定的地方),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本文写魏文侯因为刮起大风,不能与虞人践约所定的打猎日期,即使左右劝阻,仍坚持赶到虞人那里,还取消了打猎活动。可以简单概括为: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
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也要履行约定,可见是一个讲究诚信、信守承诺的人。
11. 下棋 弓箭 12. A D 13. 专心致志地学习 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射下来 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分析】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1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使弈秋诲二人弈”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弈”,下棋。
(2)“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弓缴”,弓箭。
12.本题考查朗读语气。
“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该句是为了加强语势,所以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故选A;“曰:非然也”意思是说:不是这样的。该句坚定认为前面观点是错误的,所以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故选D。
1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本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14.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5.B 16.伯牙摔破琴,拉断琴弦。从此再也不弹琴。 17. 愉悦舒畅 悲痛欲绝
【分析】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识记。
需补充的句子文段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和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完整内容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与辨析。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的意思是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志”的意思是心志,情志。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句子翻译的识记。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意思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通过前半段知道钟子期能懂伯牙的琴声,伯牙是非常开心的,所以他的心情是愉悦舒畅的。
通过后半段知道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
18.A 19.C 20.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1.坚持不懈、勇于献身、意志坚强、气魄非凡
【分析】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丢弃的手杖,就化成桃林。
18.本题主要考查翻译句子。
BC正确。
A.有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意思: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19.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不正确。夸父的行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这个说法不对,夸父与太阳赛跑,表明自己想要征服大自然,体现出他的勇敢,但不是说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B.不正确。夸父和太阳赛跑,追逐太阳,至死也不放弃。说明他英勇顽强,但不是告诉我们做事要量力而行。
C.正确。文中的夸父与太阳赛跑,虽历尽艰难,最后渴死。夸父是一个执着、坚持不懈的人。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D.不正确。夸父虽然失败了,但是古代的人们一直想要征服大自然,但没有点出我们大自然是无法征服的。
20.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
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本文按题目要求结合译文来回答。“夸父与日逐走”,“夸父与太阳赛跑”的意思,体现了神奇性。“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的意思,也体现了神奇性。
21.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夸父为了和太阳赛跑,追逐太阳,至死也不放弃。由此可知,他是一个胸怀大志、英勇顽强,勇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人。
22.冬天非常寒冷,树叶全都落了,乌云阴沉沉地笼罩着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只乌鸦,天还没有黑就回到树林了。 23.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
【分析】译文:
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下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地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到傍晚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顿时就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伟大的奇观啊!
2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满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可知,句中的时间是一个严寒的冬天,树上的叶子全落了,乌云遮住了天空,还有未归巢人乌鸦。根据以上景物来想象画面。语句通顺,想象合理即可。如:冬天十分寒冷,树木的叶子猪全都脱落了,阴云布满了天空,飞鸟千百成群,还没等到天黑就已经回到了林子里。
23.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的意思是: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顿时就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伟大的奇观啊!可知奇观是“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
24. 书戴嵩画牛 苏轼 25.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 26. 天真无邪 细心观察 实践出真知,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分析】译文: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24.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2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方法:(1)在读通顺的前提下,利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及关键字词等方法进行翻译。(2)原则: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3)方式:直译和意译①直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方法:对:对译,逐字逐句翻译。比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翻译为收没天下的武器,把它们集中到咸阳。留:保留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年号、人名、地名、朝代等。比如:“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翻译为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②意译:用意译将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等翻译出来,使文意更通顺。比如:翻译“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尾搐入两股间。翻译: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
2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主旨概括。
《书戴嵩画牛》中牧童是一个天真可爱善良有责任感,不迷信权威的人;其次,牧童的精神品质是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为了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作者运用“引用”法,在篇末点题,不但突出主题,而且使主题得以升华,带有普遍意义。第二,结尾。引用古语结尾,留有余味,发人联想。第三,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语,一共两句八字精炼深刻可以说是优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叙述要精炼生动得多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专业的问题只有相关专业的专家才能够懂得其中的道理与缘由,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我们也应当向专家去请教,而不应该妄自揣度,否则非常容易闹出笑话,贻笑大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