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畅想曲
大自然像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像一篇篇五彩的童话。
“蓝天白云飘,太阳微微笑,野花点点头,景色多美好……”孩子们在练习唱《春光好》。杨柳听了,得意地照了照“镜子”,梳理一下那动人的秀发,向小草、小花展示它婀娜多姿的身材
“知了,知了……”蝉在枝头兴奋地展示着她那美丽的歌喉。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同时,也被让妈妈流连忘返的地方迷住了——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漂浮着一朵朵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好像要告诉人们,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舞蹈家。
“沙沙沙,沙沙沙……”银杏树的叶子就像一把金黄的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而隐居在树下的三位歌唱家——蟋蟀、蝈蝈和油葫芦,一声声、一阵阵,远
“呜——呜——”随着呼啸的北风,一场瑞雪悄然而至。清晨,遍地洁白,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孩子们嘻嘻哈哈的在这天然的纯白地毯上嬉戏、打雪仗、滑雪……一群可爱的孩子,在一望无际的雪地里追逐着!他们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欢快!
我爱大自然,爱它的春光明媚,爱它的蝉声阵阵,爱它的麦浪滚滚,爱它的银装素裹……
1.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镜子”指的是_______,“秀发”指的是_______。
2.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请你按顺序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结构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4.你爱大自然吗?爱它的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水柳村的抱抱树(节选)
东山山脚下的水柳村,河道两旁长着成排的柳树,柳条映在清澈的河水上,干净又漂亮。
最近,水柳村有了大麻烦。
十字河道口的一棵老柳树,不知犯了什么毛病,谁经过他那里,他便伸长柳条,紧紧一抱,直抱到满意了才松手。他抱了娶媳妇的新郎,却把一船礼物推到了河里;抱了滑滑板的阿水,却让他栽了个大跟头……老柳树变成了抱抱树,河道口的交通变得无比拥堵,水柳村的人伤透了脑筋。
终于,人们要去和老柳树谈判了。村长说:“老柳树,你不能再乱抱了,你知道你惹了多少祸吗?要是你不听,我们就要把你的柳条统统剪掉啦!”
老柳树终于忍不住哭起来,柳条乱掀乱舞,吓得村民们都往后退了退。
“我喜欢你们,给我抱抱吧。你们小时候,不都和我抱得紧紧的吗?”老柳树又哭又笑,“你们都长大了,个个都忙,没时间和我招呼。但是我喜欢你们,想跟你们抱一抱。”
水柳村的村民们慢慢地靠过来,没一个敢嬉笑,一个一个走过去让老柳树抱一抱。如今,老柳树开心极了,没事还是抱一抱,它还抱过几个溺水的小孩呢!
5.水柳村的大麻烦是( )。
A.老柳树不知道犯了什么毛病 B.老柳树随意抱人 C.河道口交通拥堵
6.老柳树都抱了谁?造成了怎样的结果?请你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7.老柳树还会抱谁?请你展开想象力,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柳树为什么要抱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水柳村的人们都很讨厌老柳树。( )
②听了老柳树的话,人们很害怕老柳树,无奈地过去和他抱一抱。( )
③一开始,水柳村的人们有些烦恼,后来听了老柳树的话,大家都知道错了,用实际行动——抱一抱来向老柳树道歉。( )
阅读理解。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好。正好,我们学校参加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捐款活动,于是我就悄悄攒起钱来。
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一天,放学后我去商店买橡皮。刚进门,便不由自主向食品柜台走去。这时,那位认识我的售货员阿姨向我招呼道:“今天可有你爱吃的巧克力豆呢!”我没说话。那巧克力豆好象也笑着开口说:“我好吃极了……。”我的手不由地伸进兜里掏钱,但是我想到我的愿望,立刻又把手缩回来。我望了望那诱人的巧克力豆,抱歉地对售货员笑了笑,高兴地离开了柜台。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学校举行隆重的捐款仪式,当我把积攒的钱全部交给老师的时候,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能为祖国作出一点贡献的愿望实现了,虽然这点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表达了我的一点心愿。为此,我感到无比的骄傲。
10.给短文加一个题目___________
11.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用‖表示,写出分层的根据。
12.第三自然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几个词的词意: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抱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择正确的中心意思( )
A.说明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
B.表现了“我”从小愿为祖国做贡献的好思想。
C.表现了“我”高兴的心情。
15.用直线画出拟人句。
16.填空:作者用自己___的一件事说明了___的道理,表达他____心愿。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 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 1℃, 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农业生产息息相关。A
气温变化 1℃,对农业生产有着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平均下降 1℃,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 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 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 9.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 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 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B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 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 1.8℃至 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专家预测:到 2030 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 1 厘米到 16 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
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C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7.下面这段材料出自本文,想一想,这段文字应该安排在文章 A,B,C 哪一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请分别从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两方面分析。
气温升高 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品读文中画线句子,理解“热陷阱”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保护环境,是一个全球性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学生,你认为自己能为之做出哪些贡献?(至少写出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2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 )
(2)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 )
22.填空。
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书看作宝贝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精神。
23.请将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理解。
(1)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鲁迅先生生活清贫,家里的藏书是他最宝贵的财产。
B.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
(2)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表明( )。
A.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B.鲁迅先生读过的书深奥难懂。
25.短文中5、6自然段写了鲁迅爱护书籍的细节,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鲁迅是怎样爱护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6.这段话作者是按从( )到( )顺序写的。
27.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8.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画“—— ”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中国画是指( )。
30.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词语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历练后的飞翔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起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展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常会被折断,也同样常会变得疲软无力,如果这样,我们能忍受剧痛拒绝怜悯,永不坠落地飞翔吗?
32.雕鹰为什么被称为“飞行之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文中那“壮丽的飞翔”后面蕴含着的“滴血的悲壮”指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各指什么?
①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 , 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的观点。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 它就大吼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小河 柳条 2.短文按时间顺序写的,描写了春天的小草、野花、柳树;夏天的蝉、荷花、青蛙;秋天的银杏叶、蟋蟀、蝈蝈、油葫芦;冬天的雪。 3.C 4.例如:我爱大自然,爱它的繁花似锦,爱它的郁郁葱葱。
【详解】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对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5.B 6.他抱了娶媳妇的新郎,却把一船礼物推到了河里;抱了滑滑板的阿水,却让他栽了个大跟头…… 7.河里的螃蟹上岸来,他也照抱不误,螃蟹的大钳子剪了他的手指头他都忍着疼痛不撒手。 8.因为老柳树喜欢大家,可是现在大家都忙碌,没有人和他打招呼,他很寂寞。 9. × × √
【解析】5.略
6.略
7.略
8.略
9.略
10.我的愿望 11.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
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用一件事来说“我”怎么有决心的。 12.写“我”把钱捐了,实现了我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的愿望。 13. 这里指我觉得捐的钱很少。 把钱节省下来。 自豪,激动。 请求原谅,对不起。 14.B 15.那巧克力豆好像也笑着开口说:“我好吃极了……” 16. 亲身经历 攒钱不容易 为祖国做贡献
【解析】10.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短文内容的能力,考查了给文章加题目。通过阅读全文,从开头到结尾文章一直在讲我的愿望相关的事,因此答案为:我的愿望。
11.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段落如何分层的能力。,在“有决心”后面分开,分层的根据:按照总分结构。答案为: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用一件事来说“我”怎么有决心的。
12.考查了段意的概括。采用了摘句法,串联法总结段落大意。熟读文段内容可知写“我”把钱捐了,实现了我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的愿望。答案为:写“我”把钱捐了,实现了我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的愿望。
13.本题考查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完成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及具体语境去理解。微不足道:极其微小,不值一提。积蓄:积蓄和积聚。骄傲:受到赞赏之后对自我感到满足。抱歉:愧疚不安,对不起别人。答案为:这里指我觉得捐的钱很少。把钱节省下来。自豪,激动。请求原谅,对不起。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能力。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说明了攒钱不容易的道理,表达他为祖国做贡献的心愿。故选:B。
15.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感情思想性格动作等,使读者感到亲切,感情更突出;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文章中的拟人句:那巧克力豆好像也笑着开口说:“我好吃极……答案为:那巧克力豆好像也笑着开口说:“我好吃极了……”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能;力。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说明了攒钱不容易的道理,表达他为祖国做贡献的心愿身经历。答案为:亲身经历②攒钱不容易③为祖国做贡献
17.B。说明顺序:本文先说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说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放在 B 处使前后文的说明对象自然过渡。文章结构:这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在文中起着过渡作用,承上总结气温升高对农作物的“利”,启下写气温升高对自然环境的“弊”。 18.“热陷阱”指温室气体减排得不到有效实施而带来的全球气温升高。表达了作者对全球气温升高的担忧之情。 19.内容上: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说明气候变化带来的利弊。写法上:把气温升高的利与弊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地说明了气温升高的弊大于利。 20.①劝说家人与朋友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②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浪费水、电;③ 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植被。
【解析】17.语句衔接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判断,并且结合所给三处选项进行分析即可。本文先说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说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放在 B 处使前后文的说明对象自然过渡。文章结构:这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在文中起着过渡作用,承上总结气温升高对农作物的“利”,启下写气温升高对自然环境的“弊”。
18.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热陷阱”指温室气体减排得不到有效实施而带来的全球气温升高。表达了作者对全球气温升高的担忧之情。
19.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写法等角度分析作答。内容上: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说明气候变化带来的利弊。写法上:把气温升高的利与弊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地说明了气温升高的弊大于利。
20.这类开放性试题,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就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解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但解答时,答案重点最好侧重于自身行为。
21. 梦寐以求 井井有条 22. 爱买书 爱看书 爱抄书 23.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24. B A 25.鲁迅不买有问题的书;重新装订损坏的书;不在脏桌子上看书,不用脏手翻书;把书整齐地放进书箱里,并且放上樟脑防虫蛀;做书账统计。
【解析】21.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1)梦寐以求:指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在文中指鲁迅做梦都在想着有画的《山海经》。
(2)井井有条: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在文中鲁迅指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很整齐。
22.本题主要考查概括能力。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写了鲁迅先生爱看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写了鲁迅先生爱买书;“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写了鲁迅先生爱抄书;“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写了鲁迅先生,把书当作宝贝一样。赞扬了鲁迅先生对书籍的热爱。
23.考查找出短文的过渡句。
文中的“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是过渡句,既承接着上边的爱读书,又连接着下边的爱抄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4.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鲁迅先生虽然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故选B。
(2)“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从“浩如烟海”可知,这句话表明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故选A。
25.本题主要考查提炼关键信息。
从“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可知,鲁迅爱书体现在: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他非常爱书,不再脏地方看书,看完书后会把书整齐地放进书箱里,并且放上樟脑防虫蛀。
26. 上 下 27.清鲜 明朗 柔美 28.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29. 一碧千里的草原 羊群 小丘 30.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是由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柔美的小丘、羊群引起的。 31.既……又……既……又……
在这种境界里,既让人陶醉,有使人惊叹,既想躺下来打几个滚,又想在软软的草甸上欢呼跳跃。
【解析】26.考查了选文的写作顺序。
这段话先写天空,然后写了草原,所以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
27.此题考查词语辨析。
新鲜:(空气)经常流通,不污浊:
清鲜:清新、洁净。综合题意,
形容空气清新、洁净用“清鲜”。
晴朗:日光充足;没有云雾。
明朗:常指室外的光线充足。
形容天空没有云雾,用“明朗”。
柔美:柔和而优美
柔软:软和;不坚硬。
形容哪些小丘的线条柔和而优美,用“柔美”。
28.此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
从“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以及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可知,形容草原色彩的词语有: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29.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可知,“无边的绿毯”指的是一碧千里的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的是“羊群”,由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可知,“中国画”指的是小丘。
3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句子:“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可知,“这种境界”指的是前文所提到的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柔美的小丘和羊群构成了这一幅美好的情境。
31.此题考查的是关联词。
“使人惊叹”和“叫人舒服”是并列关系,可以用“即……又”相连,“愿久立四望”与“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诗”是并列关系,可以用“既……又”相连。
32.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 33. 雕鹰出生不久,就要经受千百次残酷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食物。; 母鹰把幼鹰从高处摔下,胆怯的幼鹰便被摔死。; 母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并将幼鹰再次从高处摔下,有很多幼鹰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 34. 折翅训练(最后一次残忍的训练); 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 35.材料一:为了孩子的生存,动物对子女的训练是残酷的。材料二:溺爱令人担忧.(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3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段找到答案。
3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4.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35.谈自己的观点,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