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人教版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人教版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0 10: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___________,“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___________。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___________、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___________,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0日)
材料二
在他的手中,焊枪是针,弧光是线,他追寻着焊光,在火箭发动机的“金缕玉衣”上焊出了一片天。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班组长,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
一、勤于钻研,练就焊接神技
刚迈出校门的高凤林,走进了人才济济的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跟随我国第一代氩弧焊工学习技艺。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划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更曾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渐渐地,高凤林日益积攒的能量迸发出来。
上世纪90年代,为我国主力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曾一度成为研制瓶颈。全部焊缝长度近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现烧穿和焊漏,不但大喷管面临报废,损失百万,而且影响火箭研制进度和发射日期。高凤林和同事经过不断摸索,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
二、___________(1)___________
高凤林在工作中坚持创新突破,将无数次“不可能”变为“可能”。不断取得的成功没有让高凤林飘飘然,他反而越来越感到知识的可贵。离开学校8年后,高凤林重新走进校园,捧起课本,开始了长达4年艰苦的业余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凤林先在技术比赛中取得了实操第一、理论第二的好成绩,不久又拿到了盼望多年的大学专科文凭,之后他又完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习。
“不仅会干,还要能写出来指导别人干”。高凤林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在操作难度很大的发动机喷管对接焊中,高凤林研究产品的特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了“反变形补偿法”进行变形控制,后来这一工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主编了首部型号发动机焊接技术操作手册等行业规范,多次被指定参加相关航天标准的制定。自学、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让高凤林逐渐成为国内权威的焊接专家,成为大家眼中把深厚的理论与精湛的技艺完美结合的专家型工人。
三、___________(2)___________
航天产品的特殊性和风险性,决定了许多问题的解决都要在十分艰苦和危险的条件下进行。高凤林在焊接第一线甘于奉献、埋头苦干,在最需要的时刻迎难而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为了满足大容量、大吨位卫星的发射,我国建造了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其中振动大梁的焊接是关键,而制作振动大梁的材料很特殊,焊接难度很大。为了满足振动大梁的焊接要求,高凤林要在高温下连续不断地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度,高凤林的双手被烤得发干,鼓起了一串串的水泡。为了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他咬牙坚持下来,最终焊出了合格的振动大梁。在后来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期间,对振动大梁进行升级测试,结果表明大梁焊接质量良好,承载能力可由原来的360吨提高到420吨。
高凤林一直扎根在航天第一线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焊接工作,在航天产品发动机型号的重大攻关项目中攻克两百多项难关。外资企业曾以高薪和解决住房等条件聘请,他不为所动;许多次可以提拔的机会,高凤林也都放弃了。他始终认为,他的根在焊接岗位上。
四、乐于育人,铺就桃李花香
一枝独秀不是春,高凤林除了自己是技能大师,他还有一个意义重大的工作,就是不断培养更多像他一样优秀的航天高技能人才。
在技术传承上,高凤林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他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方法,他所倡导的“师带徒”、“一带一”,所创造的“焊接”育人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他先后培育出5名全国技术能手和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他受中组部、中宣部邀请进行“工匠精神”交流,参加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等,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40年来,他先后为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脏”,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先后攻克了航天焊接200多项难关,包括为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国际项目攻坚。2014年底他携3项成果参加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全部摘得金奖。他于2018年获得“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作为站在巅峰之上的大国工匠,多年来,他用自身的经历阐释了奋斗的精神。
(摘编自《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高凤林》,有改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游刃有余 首当其冲 亦步亦趋 克已奉公
B.游刃有余 迫在眉睫 因循守旧 恪尽职守
C.得心应手 首当其冲 因循守旧 克己奉公
D.得心应手 迫在眉睫 亦步亦趋 恪尽职守
2.根据材料一,以下关于“工匠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精美用品的生产和庞大工程的建造上,也展现在现代的高尖端科技项目中。
B.工匠精神不同于拘泥守旧的“匠气”,而是强调对职业的敬畏和追求,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C.弘扬工匠精神,应该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做到精雕细琢,从“重量”到“重质”,进而实现产业转型。
D.弘扬工匠精神,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良好社会氛围。
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论证或报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充分论证了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B.材料二开头一反新闻报道客观平实的语言风格,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高凤林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C.高凤林作为一名焊接技师,充分体现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堪称大国工匠的典型代表。
D.高凤林参加中组部、中宣部、全国总工会组织的活动,是材料一中所说构建弘扬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的有力佐证。
4.结合上下文,给材料二第二、三部分拟写小标题,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2023·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刘建华不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这些优秀品质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情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小说开篇对主角刘建华眼睛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其“亮”和“尖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写下文他与我们发生冲突做了铺垫。
C.本文善于运用质朴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凝练隽永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疑虑、甚至怨恨等复杂的心理。
8.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2022·江西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濬,字禹川,河间人。濬倜傥不羁,涉猎文史,好大言,为士友之所摈弃。不得志乃赢服屏居金凤山学从横术以捭阖干时枢密使杨复恭遇之以处士荐为太常博士。
昭宗初在藩邸,深嫉宦官,复恭有援立大勋,恃恩任事,上心不平之。当时趋向者,多言濬有方略,能画大计,复用为宰相、判度支。上尝问濬:“致理何事最急?”对曰:“莫若强兵。兵强而天下服。”上由是专务搜补兵甲,欲以武功胜天下。
乾宁二年,三镇杀韦昭度。帝召孔纬欲大用,亦以濬为兵部尚书,又领天下租庸使。三年,天子幸华州,罢濬使务,守尚书右仆射。上疏乞致仕,授左仆射致仕。乃还洛阳,居于长水县别墅。濬虽退居山墅,朝廷或有得失,必章疏上言。刘季述乱,濬徒步入洛,泣谕张全义,并致书诸藩,请谋王室之难。王师范青州起兵,欲取濬为谋主。事虽不果,其迹颇泄。朱全忠将图篡代,惧濬构乱四方,不欲显诛,密讽张全义令图之。乃令牙将杨麟率健卒五十人,有如劫盗,围其墅而杀之,天复三年十二月晦夜也。
永宁县吏叶彦者,张氏待之素厚。杨麟之来,彦知之,告濬第二子格曰:“相公之祸不可免,郎君宜自为谋。”格、濬父子号咷而已。濬谓格曰:“留则并命,去或可免。汝自图之,勿以吾为累,冀存后祀也。”格拜辞而去。叶彦率义士三十人,送渡汉江而旋。格由荆江上峡入蜀。王建僭号,用为宰相。中兴平蜀,任圜携格而还。格感叶彦之惠,访之,身已殁,而厚报其家。
(节选自《旧唐书》《新唐书》相关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得志/乃嬴服屏居金凤山/学从横术/以捭阖干时/枢密使杨复恭遇之/以处士荐为太常博士/
B.不得志/乃羸服屏居/金凤山学从横术/以捭阖干时枢密使/杨复恭遇之/以处士荐为太常博士/
C.不得志/乃羸服屏居金凤山/学从横术/以捭阖干时枢密使/杨复恭遇之以处士/荐为太常博士/
D.不得志/乃羸服屏居/金凤山学从横术/以捭阖干时/枢密使杨复恭遇之以处士/荐为太常博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又称为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名字,其内容多与本名的意义有关联。
B.乾宁,是唐昭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于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离职。
D.晦,指农历每月的三十日,“戊申晦”(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晦”就是此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濬深受重用。皇帝认为他有谋略,能筹划大计,于是多次提拔他,先后授予他宰相、兵部尚书等职位。
B.张濬注重武功。皇帝询问治理天下最急迫的事情是什么,他回答说建立强大军队才能让天下人慑服。
C.张濬关心国事。他一直关注朝政得失,即使在退居洛阳之后,还是经常上疏说明自己对朝政的一些看法。
D.张濬力图匡复。他曾经哭劝张全义,并且写信给藩镇请求勤王,这也是他后来招致杀身之祸的因素之一。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朱全忠将图篡代,惧濬构乱四方,不欲显诛,密讽张全义令图之。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4.叶彦是如何帮助张格逃离险境的?后来又得到怎样的回报?(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022·山东泰安一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倦夜
(唐)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①里,空悲清夜徂②!
(注)①广德元年(763)十月,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②徂:消逝,流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照应题目,交代环境。“月”点明时间,“竹”“卧内”“庭隅”等意象,勾画出诗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
B.颔联紧承首联,深化诗意。“重露成涓滴”扣“竹”,“稀星乍有无”扣“月”,同时用意象的转换表明时间的流逝。
C.诗歌前三联把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在目,虽无一字写“倦”,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栖“卧内”,辗转不能成眠。
D.诗歌尾联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既表明了诗人清夜不眠的原因,又以绘景结句,可谓物与我浑然天成,妙合无垠。
16.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登岳阳楼》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之景引发强烈感情,《倦夜》融情于景,诗中景物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2)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2023·泗水县教体局教学研究中心高一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10分)
曹禺之前,中国话剧的先驱者们,大都是把话剧当作宣传_____民主革命的工具,很少顾及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近代欧洲戏剧的艺术手法,中国的话剧艺术得以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被看作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是一位善感青年的激情之作。《雷雨》中,情绪是很重要的,郁闷的情绪和冲动的情绪在曹禺苦闷压抑的灵魂里奔涌。就像他自己在《雷雨·序》里说的那样,这是一个作家从心底说出来的话,好像有种力量推着他写出了《雷雨》。
《雷雨》是一个深思的青年对人类命运的探索之作。曹禺在《雷雨·序》中写道:“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_____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我用一种_____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_____着看戏的人们,也以同样的心情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鼓吹 踌躇满志 悲悯 祈望 B.鼓动 踌躇满志 怜悯 祈望
C.鼓吹 错综复杂 怜悯 期望 D.鼓动 错综复杂 悲悯 期望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曹禺则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近代欧洲戏剧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B.曹禺则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中国的话剧艺术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曹禺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近代欧洲戏剧的艺术手法,中国的话剧艺术被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D.曹禺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2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
2020年,新疆棉区病虫害发生较轻,棉花长势较好,单位面积产量雄据全国第一,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
应该说,在发展棉花生产方面,①:夏季温差大,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充分,棉花生长时间长。优越的条件使新疆生产的长绒棉达到了世界顶级品质,是众多纺织企业的首选原料,长年供不应求。
日前,耐克等企业“抵制”新疆棉花,理由竟是“政府强迫本地劳动力”!而据新疆农业部门发布的2020年数据,新疆棉花的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的机械采摘率已达95%,因此可以说,在新疆,从种植到采摘,②,棉农们的劳作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在将近50天的采棉季中,采棉工依法取得劳动报酬,平均每人能挣到上万元。在事实面前,一切荒谬的反华言论不攻自破。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判断句概括以上三个段落的内容,每个句子不超过2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
2.C
3.A
4.(1)勇于突破,终成焊接专家(2)甘于奉献,见证平凡伟大
5.①文章首先界定“工匠精神”的含义,并指出我国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②然后分别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建设品牌强国”两方面具体论述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③最后指出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得心应手: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多形容技艺纯熟。这里指庖丁解牛技艺的娴熟,应选“得心应手”;
第二空,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迫在眉睫: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这里指我国转型升级的事情很急迫,应选“迫在眉睫”;
第三空,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因循守旧: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这里修饰工匠精神,与“拘泥一格”类似,应选“因循守旧”;
第四空,克已奉公: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严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里指让劳动者发扬工匠精神,应选“恪尽职守”。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进而实现产业转型”错。结合原文“提升品牌形象……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可见从“重量”到“重质”,着眼于建设品牌强国。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材料一综合运用……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错。材料一中有举例论证,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引证,如“《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但是材料一中没有对比论证。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拟写小标题的能力。
材料二是关于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其中第一个小标题是“勤于钻研,练就焊接神技”,后面两个小标题要仿照这个格式来写,而内容需要从二、三部分的内容中概括。
第二部分的总领句是“高凤林在工作中坚持创新突破,将无数次‘不可能’变为‘可能’”。后面用两件事来论证这一点,一是重视学习知识,他重新走进校园学习,“高凤林先在技术比赛中取得了实操第一、理论第二的好成绩,不久又拿到了盼望多年的大学专科文凭,之后他又完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习”;二是在发动机喷管对接焊中提出了“反变形补偿法”进行变形控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最后总结“让高凤林逐渐成为国内权威的焊接专家,成为大家眼中把深厚的理论与精湛的技艺完美结合的专家型工人”。这段的两个关键词,一是“创新突破”,二是“成为国内权威的焊接专家”。据此概括小标题为“勇于突破,终成焊接专家”。
第三部分关键句是“高凤林在焊接第一线甘于奉献、埋头苦干,在最需要的时刻迎难而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然后举例证明,制作制作振动大梁时“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度,高凤林的双手被烤得发干,鼓起了一串串的水泡。为了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他咬牙坚持下来”;“高凤林一直扎根在航天第一线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焊接工作”,外资企业高薪聘请也不为所动,坚守平凡岗位。这里的关键词一是“甘于奉献”,二是“岗位平凡成绩不平凡”。据此概括小标题为“甘于奉献,见证平凡伟大”。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先给工匠精神下了个定义,“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然后指出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段论证“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先指出瓷器、丝绸、家具等工艺水平领先世界;再通过《诗经》《庄子》中的语句或故事说明我国古代就已经重视工匠精神;再以“两弹一星”、高铁、大飞机的成就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工匠精神在建设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出我国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
第三段指出工匠精神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中的作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再指出工匠精神在建设品牌强国中的意义,“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最后指出“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也就是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
6.B
7.D
8.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根据文中的“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可见其技术精湛、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根据文中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可见其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执拗狭隘,狡黠尖刻。根据“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可见其执拗狭隘,狡黠尖刻。
9.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表达“我”的看法。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他给“我”的“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把握内容;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比较、揣摩。要注意防止命题人张冠李戴、偷梁换柱、曲解文意的逻辑陷阱。
B项,“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的说法属于曲解文意。原文的相关表述是“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但并没有说“我”非得在二者中做选择,而且文章也没有说老黄走了。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重点思考作品手法的使用是否正确,比如是否犯了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或分析不当的错误。
D项,“带来的厌倦、疑虑、甚至怨恨等复杂的心理”的分析不当,通览原文“我们”对刘建华这个人物有厌倦、疑虑,也有对他工作激情和守信的欣赏,但没有“怨恨”的情感。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其特点的归纳和分析能力。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从文本里寻找有关人物形象的句子,比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然后用四字短语或形容词归纳出人物形象的特点来。
从文中 “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可概括出他技术高超、富有激情的特点。
从“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可见这个人爱收拾,也比较注重生活质量。
另外,从文中“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等语句,可看出这个人比较自我、随性,同时还有点斤斤计较、小心眼。
9.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的体裁特征,分析作品的叙述方式及其作用的能力。小说作品的叙事方式,在人称方面常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往往给人亲切感人,身临其境之感,能增强小说的真实感。而第三人称描述比较客观,是全知视角。
从文章开头“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看出是用的第一人称来叙述刘建华的故事。运用这种叙述方式,首先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另外,用第一人称叙述 “我们”在整个事件中的感受,能从侧面表现出“我们”对刘建华的态度和印象的变化:从感觉这个人太执拗,不好相处;到对他干活还是比较卖力的欣赏;
结尾处刘建华故意“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再一次让人感觉这个人的尖刻、促狭。这样叙述就让读者丰富了人物形象,令人咀嚼回味。
【答案】
10.A
11.D
12.A
13.(1)朱全忠将要打算篡位取代,害怕张濬在天下制造混乱,又不想公开杀死他,就暗示张全义下令图谋这件事。
(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让人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14.(1)①叶彦提前告知张格杨麟到来的消息;②叶彦率领三十名义士把张格送过了汉江;(2)张格后来感念叶彦的恩惠,寻访叶彦,叶彦已经去世,就优厚地回报了他的家人。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他不得志,就穿贫民衣服隐居金凤山,学纵横家的学说,用权术应变来希望得到重用。枢密使杨复恭遇到了他,以隐士的身份推荐他任太常博士。
“金凤山”是“屏居”的地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
“枢密使杨复恭”是复指短语,前者是官位,后者是人名,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晦,指农历每月的三十日”错误,应该是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A.“有谋略,能筹划大计”,并非皇帝的观点,根据原文“当时趋向者,多言濬有方略,能画大计”来看,是指当时投向他们的人这么说的。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图:打算。篡代:篡位取代。构乱:制造混乱。显诛:公开杀害。密讽:暗示。
(2)彼:代词,他。卑:地位低。谀:阿谀奉承,谄媚。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找出原文语句“杨麟之来,彦知之,告濬第二子格……濬谓格曰:‘留则并命,去或可免。汝自图之,勿以吾为累,冀存后祀也。’格拜辞而去。叶彦率义士三十人,送渡汉江而旋。格由荆江上峡入蜀。王建僭号,用为宰相。中兴平蜀,任圜携格而还。格感叶彦之惠,访之,身已殁,而厚报其家”,可概括出,“帮助”两条,首先是“杨麟之来,彦知之,告濬第二子格”,提前告知消息。“濬谓格曰”,提议他们先行逃离,并“率义士三十人,送渡汉江而旋”。回报一条,“格感叶彦之惠,访之,身已殁,而厚报其家”,张格感念叶彦的恩惠,寻访叶彦,叶彦已经去世,就优厚地回报了他的家人。
参考译文:
张濬的字叫禹川,本来是河间人。生性洒脱不检点,博览图书史籍,喜欢高谈阔论,被士人、朋友们排斥。他不得志,就穿贫民衣服隐居金凤山,学纵横家的学说,用权术应变来希望得到重用。枢密使杨复恭遇到了他,以隐士的身份推荐他任太常博士。
昭宗当初在藩王的宅第,很嫉恨宦官,杨复恭又有拥立帝王的大功劳,依仗恩宠做事,皇上心中很是不平。在那时投向他们的人,大多都说张濬有计谋策略,能筹划大计,皇上又任用他为宰相、判度支。皇上曾经询问张濬说:“要使国家达到安定太平,什么事情最急迫?”他回答说:“没有什么事情比使军队强大更重要的了。军队强大了,天下人都会慑服。”皇上从此专门致力于搜求增补军队,想要凭借武力平定天下。
乾宁二年,三个藩镇的节度使杀害了韦昭度。皇帝召见孔纬想要重用他,也任命张濬担任兵部尚书,又兼任天下租庸使。乾宁三年,天子到华州去,罢免了张濬租庸使的职务,以低官阶担任尚书右仆射。张濬上奏疏请求退休,朝廷授予他左仆射的职位退休,张濬就回到了洛阳,在长水县山间土舍居住。张濬虽退居山里土舍,但朝廷之事有的时候有不好的地方,他一定写奏章向上进言。刘季述叛乱,他步行到洛阳,哭着劝张全义,又写信各藩镇,请求救皇室的危难。王师范在青州起兵,想要让张濬作出谋划策之人,事情虽然没有结果,(但是)迹象却泄露了。朱全忠将要打算篡位取代,害怕张濬在天下制造混乱,又不想公开杀死他,就暗示张全义下令图谋这件事。(张全义)于是命令自己的副将杨麟率领五十个健壮的士卒,(装扮得)像打劫的盗贼,围住张濬的别墅杀了他,(这一天是)天复三年十二月月末的夜里。
永宁县吏叶彦,张濬平素对待他一向优厚。杨麟一行人到来(杀张濬)时,叶彦知道(此事),他告诉张濬的第二个儿子张格说:“相公的灾祸不能够免除,你应该自己早做打算。”张濬、张格父子只能号啕大哭罢了。张濬对张格说:“你留下来就会一起丧命,你离开或许可以避免。你自己打算这件事,不要因为我就有了拖累,希望保存住我的后代。”张格跪拜告辞离开。叶彦率领三十名义士,护送张格渡过汉江就回来了。张格从荆江沿三峡而上进入蜀地。王建篡位称帝,任用张格担任宰相。中兴年间平定后蜀,任寰带张格回来。张格格感念叶彦的恩惠,寻访他,叶彦已经死了,于是张格优厚地回报了他的家人。
15.D
16.①《登岳阳楼》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之景引发强烈感情。颔联用洞庭湖的宏阔反衬诗人的孤独,从而引出颈联对年老多病、孤舟漂泊的愁苦之情的抒发;“吴楚坼”“乾坤浮”隐喻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稳定,为尾联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作铺垫。
②《倦夜》融情于景,诗中的景物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感到“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担心政局和现实。才会感觉星是“稀星”,月是“野月”。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又以绘景结句”错误。尾联“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的意思是:这一夜思考着千桩万桩的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只能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地逝去。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所以尾联是直接抒情。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登岳阳楼》触景生情,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漂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
《倦夜》这首诗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在这幅“秋夜图”中,不仅有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其实还有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诗中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鲜明地流露出来。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有一咏三叹,余韵无尽的效果。
17.【答案】⑴薄言掇之 薄言捋之 薄言袺之 薄言襭之 ⑵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易错字:(1)掇,捋,袺,襭;(2)兜,鍪,胛。
18.A
19.D
20.比拟。赋予“情绪”以“奔涌”的动作,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雷雨》中人物情绪的剧烈波动。
【分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鼓吹:宣传提倡;吹嘘。鼓动:扇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此处语境是指中国话剧的先驱者们大都是把话剧当作宣传提倡民主革命的工具,所以此处应该用词语“鼓吹”。
第二空处,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多有褒义。错综复杂:许多东西交叉牵连,情况多而杂
此处语境是指人类带着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的心情,所以此处应该用词语“踌躇满志”。
第三空处,悲悯:哀伤而同情。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此处语境是指我用一种哀伤而同情的心情,所以此处应该用词语“悲悯”。
第四空处,祈望:殷切地希望;盼望。期望: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
此处语境是指我诚恳地、殷切地希望看戏的人们,所以此处应该用词语“祈望”。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子“曹禺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近代欧洲戏剧的艺术手法,中国的话剧艺术得以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有一处语病:中途易辙,根据话题一致性,第二个分句使用把字句,不换主语。排除C项。
AB两项中“吸收和借鉴”错,语序不当,应为先“借鉴”后“吸收”。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句子“《雷雨》中,情绪是很重要的,郁闷的情绪和冲动的情绪在曹禺苦闷压抑的灵魂里奔涌”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奔涌”一词,赋予“情绪”以动作,化抽象为具体,把“情绪”具体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雷雨》中人物情绪的剧烈波动。
22.①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②棉花生产已实现高度机械化
23.①新疆是中国出产棉花最多的地区。 ②新疆棉花是世界上品质最优的棉花。③“政府强迫本地劳动力”的说法是荒谬的言论。
【分析】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夏季温差大,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充分,棉花生长时间长”,填入概括的句子“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第二个空根据“新疆棉花的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的机械采摘率已达95%”,填入和机械有关的内容,即“棉花生产已实现高度机械化”。
注意字数限制。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段信息的能力。
第一段,根据“棉花长势较好,单位面积产量雄据全国第一,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分析,抓住数据内容分析,概括为,新疆是中国出产棉花最多的地区。
第二段,根据“优越的条件使新疆生产的长绒棉达到了世界顶级品质”分析,主要从新疆地理优越条件角度概括,新疆棉花是世界上品质最优的棉花。
第三段,根据“棉农们的劳作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在将近50天的采棉季中,采棉工依法取得劳动报酬,平均每人能挣到上万元”分析,用事实来反驳,概括为“政府强迫本地劳动力”的说法是荒谬的言论。
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例文
说劳动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有“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警句,强调良好行为和高尚情操的形成,关键在于“作之不止”。这里所谓的“作”是指劳动和实践。即便是步入智能时代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躬行不息,作之不止,驾上劳动之车,方能开辟发展之路。
劳动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材料中有人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短视,只看到了科技的形式,金钱的原始价值,而没有看到“劳动”的深刻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的全面发展,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尊重劳动、参与劳动并热爱劳动是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惟其如此,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才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驰向光明!
劳动是时代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劳动创造了辉煌历史:巍然矗立的万里长城,无与伦比的千年古都,蜚声中外的“四大发明”,畅通繁荣的“丝绸之路”……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见证,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劳动推动着时代进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出隆隆的响声,循声望去,你所看到的一幅幅壮丽的时代画卷,无不是当代人民用辛勤劳动的双手推动时代前进的伟岸身影。“天眼FAST”放眼太空,“嫦娥三号”探秘月背,“北斗导航”覆盖全球,“蛟龙潜艇”遨游深海,5G发展突飞猛进……哪一件大国重器不是自强自立的劳动硕果,哪一项大国工程不是劳力劳心的辉煌见证!时至今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渐已深入人心,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数个南仁东、袁隆平和屠呦呦式的劳动者汇聚而成的时代先锋队伍,正焕发出惊天动地的磅礴力量,推动着这个伟大的时代,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社会发展赋予劳动新的时代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阶层观念早已经不合时宜。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简单繁重的“劳力”将逐渐被机械取代,而彰显创新的“劳心”才能适应未来,我们必须要更新劳动观念。正如白岩松所说:“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所以,我们要树立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才能无愧于“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光荣称号。
习近平主席说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可见,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任何一个民族的兴盛、任何一个时代的飞跃,都是由人民踏踏实实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动新时代的列车,一路播撒智慧,浇灌汗水,在劳动之花的芬芳中,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
【审题】
作文材料内涵丰富,具有时代内涵,传递出的是社会正能量和积极教育意识,体现出的是主流价值和中国精神。这则作文材料的主旨内容为“劳动意识”,可以说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创造幸福。材料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这突显出劳动的价值内涵,热爱劳动是一种精神传承,是对民族意识的践行。材料中还有“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等不同人对劳动的不同看法,很显然,这种看法是背离主流价值意识的,主干材料的最后为“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是一种总结,直接阐释出这种“不尊重劳动”现象的存在,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必须予以破除,这才是新时代的正确价值观念,人人都应尊重劳动,践行劳动意识。可见,这则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
【立意】
1.人人都应该在劳动中成长自己,锻造自我。
2.我们的生活要渗透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
3.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4.劳动实现梦想,劳动创作未来。
5.让崇尚劳动蔚然成风。
6.天地有大美,劳动之美永存。
【素材】
1.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创造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者,建成了今天的高楼大厦;是劳动者,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万亩良田;是劳动者,让我们的校园整洁、干净。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2.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者却是幸福的,因为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劳动首先可以造就一个人,造就一个能吃苦、不畏艰难、有自信、有志气的人。其次,劳动对于培养每个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专家分析说,孩子的劳动时间越长,独立性越强。让孩子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可见,家务劳动与孩子健康成长与成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3.可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有些同学根本不爱劳动。个别同学当值日生不负责任,下课了黑板也懒得檫,扫地也是敷衍了事;有的同学大扫除时耍滑头,别人忙得满头大汗,他却躲在一旁;有的同学甚至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衣服,懒得洗脸洗脚。回到家更是以小皇帝自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生活。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不爱劳动的人是可耻的。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家庭的孩子每日平均劳动时间约为12分钟,还不及美国孩子的六分之一,仅为韩国孩子的四分之一,英国孩子的三分之一左右。确实,我们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太少了,这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
(
)
4.让我们继承前辈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勤奋劳动。在校做好学校的所有值日工作,回家主动帮父母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从中获得许多快乐!更为我们将来走上社会,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做好准备。试卷第20页,总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