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5.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5.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10 11:2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物质种类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2.【2020河南】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
A.H2 B.Cl2 C.NaOH D.NaNO3
3.【2021湖南湘潭】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蕴含许多化学原理,其反应之一为: CO2+H2O+X=Ca(HCO3)2,则X的化学式为( )
A.CaCO3 B. Ca(OH)2 C. CaO D. CaH2
4.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D.100水与100 g酒精混合后总质量为200 g
5.【2021江苏盐城】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生成铜锈 【主要成分Cu2(OH)2CO3】,下列物质与铜制品生锈无关的是( )
A.N2 B.O2 C.H2O D.CO2
6.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2020江苏扬州】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B.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增加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8.【2020湖南怀化】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5 5
反应后的质量/g 2 4 m 3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0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丙一定作催化剂
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X原子,●表示Y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由原子直接构成 B.生成物是混合物
C.用符号表示为2X D.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原子有两种
10.在一定条件下,5 gA物质和7 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C、D两种物质。若生成6 gC,则生成D的质量是( )
A.5 g B.6 g C.7 g D.4 g
11.【2020甘肃天水】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12.【2021山东潍坊】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 g,丁的质量为3 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 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二、综合题
1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 5 20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4 3 12
请分析该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甲的质量为 g,反应中甲物质的作用可能是 。
(2)该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
(3)写出符合该反应类型的一个文字表达式 。
14.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 。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质量⑤分子数目⑥原子质量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后总质量一定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种类、数目一定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也可能前后相等;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
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种类。
故选:C。
2.【答案】 D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为质量守恒定律,正确选项应为D选项。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及质量不变,反应没有N元素,无法生成NaNO3。
故选D。
3.【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碳原子为1个,氢原子为2个,氧原子为3个,反应后钙原子为1个,氢原子为2个,碳原子为2个,氧原子为6个,所以左侧少了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化学式为CaCO3,故选A。
4.【答案】B
【解析】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蜡烛、镁带等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参加反应的物质除了蜡烛、镁带外,还有氧气;高锰酸钾分解有氧气生成。
5.【答案】A
【解析】表面生成铜锈主要成分Cu2(OH)2CO3,由Cu、O、H、C元素组成,不含氮元素,故与铜制品生锈无关的是氮气,故选A。
6.【答案】C
【解析】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均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错误;②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不能确定,错误;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正确;④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分子数目是4,反应后分子数目是3,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甲物质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小,乙是反应物,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30+10+5+5=2+4+39+m,m=5,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A.由分析可知,m=5,不符合题意;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0-2):(10-4)=28:6=14:3,不符合题意;
C.甲、乙是反应物,丁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故错误;
B.生成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用符号表示为X2,故错误;
D.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故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5 gA和7 gB完全反应生成6 gC,则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5 g+7 g-6 g=6 g。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x=40+40+32+10-12-10=100;故a、d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x=100,错误;
B.b由a、d中的元素组成,故b为化合物,错误;
C.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错误;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32=7:8,正确。故选D。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g) 16 2 5 3
反应后(g) 0 10 5 11
发生变化的量(g) 16 8 0 8
A.根据分析,反应中甲物质的质量减少16 g,乙物质的质量增加8 g,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丁物质的质量增加8 g。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因此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A不正确;
B.该反应中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其他物质,因此丙不一定是催化剂,选项B不正确;
C.反应中生成丁的质量为8 g,反应前丁的质量为3 g,因此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1 g,选项C不正确;
D.该反应中生成的乙和丁质量都是8 g,因此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8 g∶8 g=1∶1,选项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3.【答案】(1)3;催化作用;
(2)9:8(或8:9,9:8或8:9);
(3)过氧化氢水 + 氧气;(其余合理答案亦可给分)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甲的质量=(3+5+20+4)g-(14+3+12)g=3g;物质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3;催化作用;
(2)物质乙、丁反应后质量变大,为反应的生成物,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14-5)g:(12-4)g=9:8;
故答案为:9:8(或8:9,9:8或8:9);
(3)物质丙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小,为反应的反应物,该反应可表示为丙乙+丁,且生成物质量比为9:8;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符合该反应的特点;
14.【答案】(1)向右;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2)不变;(3)密封;
(4)①③⑥。
【解析】(1)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原因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
故填:向右;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前后指针不发生偏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填:不变。
(3)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封装置中进行;
故填:密封。
(4)①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②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③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不变;
④反应前后分子一定改变,不同的分子质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⑤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⑥原反应前后原子质量一定不变;
故填:①③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