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微观粒子的性质。
(3)能用微粒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学习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你中午放学回家进门就能闻到香喷喷的饭菜,你知道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吗?
二、新课学习
【引言】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衣柜里的樟脑丸为什么会不见了?
知识点1 粒子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讲解】观察品红扩散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投影展示:
放大1亿倍的树叶 放大5000倍的头发 放大1000万倍的酒精
【总结】图片说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
【提问】分子这么小,有没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呢?
【讲解】分子尽管很小,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 kg,1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可见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你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分子的知识吗?那么,就请大家按以下建议进行实验。
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2)实验探究1:分子运动现象
A.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B.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C.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讲解】实验A的结论:溶液为无色。
说明:酚酞本身是一种无色溶液,把酚酞加入蒸馏水中,只是对酚酞进行了稀释,所以溶液仍为无色。
实验B的结论: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浓氨水显碱性,所以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思考】我们食用的醋常显酸性,若往醋中滴入酚酞溶液,颜色会不会有变化?为什么?
【回答】不会。因为酚酞遇酸不变色,醋显酸性,所以滴入酚酞溶液后,颜色不会有变化。
实验C的结论: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
【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分子的运动。B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中,所以A溶液变为红色。
【总结】此探究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实验探究2
【提问】我们都知道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2 分子之间有间隔
取两支注射器,分别吸入5 mL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体积变化情况。
现象:空气容易压缩,体积减小较大,水不容易压缩,体积减小较小。
【提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空气之间的间隔大,水之间的间隔小。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刚才的那两个问题,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回答】
(1)分子之间有间隔,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的缘故。气态间隔最大,固态间隔最小,液态时居中,所以物质一般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物质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受热时间隔胀大,遇冷时间隔缩小,所以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小结】分子还有一个特点,即分子之间有间隔。
【总结】分子具有三个特点:①体积很小,质量很小;②处于永恒运动之中;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课堂小结
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本教材中是微观重要的探究点,在教材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了解微观世界。而微观世界是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所以本节课首先用日常生活最常见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宏观透析出微观变化。
1